图书介绍
应用伦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应用伦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1533434.jpg)
- 周纪兰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7201004409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伦理学,应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应用伦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7
一 什么是伦理学7
(一)关于伦理学的定义7
(二)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9
(三)伦理学的特点12
二 人类历史上的伦理思想演变14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思想体系14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是伦理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20
(一)什么是应用伦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5
一 应用伦理学的定义、内容及其特征25
第二章 应用伦理学及其研究对象25
(二)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26
二 学习和研究应用伦理学的意义28
(一)学科本身的要求29
(二)历史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30
(三)改革加速和促进了道德观念的变化32
(四)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34
三 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36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36
(三)坚持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37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7
第三章 道德与道德价值39
一 人之所以为人,就要讲道德39
(一)什么是道德?人,为什么必须讲道德39
(二)社会非道德倾向的产生及其根源41
二 人生与幸福,幸福与美德46
三 道德与美54
(一)善,就是美55
(二)美和丑是对立统一的56
(三)美,既包含德性美,又包含气质美57
四 道德价值58
(一)什么是道德价值?58
(二)道德价值的选择标准60
(三)我们应该确立怎样的道德价值观?68
第四章 人生价值、人生观和人生理想72
一 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72
(一)什么是人的本质72
(二)人生价值75
(三)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78
(一)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共产主义人生观?81
二 人生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81
(二)怎样培养和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85
三 理想、信念和实践89
(一)什么是理想?人为什么必须有理想?89
(二)80年代的青年应该有怎样的人生理想?91
(三)从理想到现实,从现实到理想,有没有规律可循?9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98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99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99
(二)什么是共产主义道德101
(三)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区别与联系102
(四)在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103
二 影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基本因素104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104
(二)商品经济不够发达106
(三)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都不够完善108
(四)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109
(五)还存在着封建残余的影响110
(六)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都不够健全112
(一)确立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念115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中心任务115
(二)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117
(三)提倡文明行为,建立科学、文明、健康、乐观的生活方式119
(四)抵制和批判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120
四 道德建设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121
(一)道德与政治121
(二)道德与文艺122
(三)道德与宗教122
(四)道德与法122
(一)国民公德123
一 国民公德及其意义123
第六章 国民公德123
(二)不同社会中的国民公德124
(三)制定国民公德的意义124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公德125
(一)爱祖国125
(二)爱人民131
(三)爱劳动135
(四)爱科学136
(五)爱社会主义138
三 国民公德教育140
(一)“五爱”教育是基本品德教育140
(二)“五爱”教育必须从小抓起141
第七章 职业道德142
一 职业道德的内容与意义142
(一)什么是职业道德142
(二)职业道德的由来及其发展142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144
(四)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148
(五)职业道德建设的目的150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职业道德建设150
(一)基本任务150
(二)基本特征151
(三)当前的各种行业不正之风152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156
(一)工人道德规范157
(二)农民道德规范158
(三)商业道德规范159
(四)科技道德规范159
(五)医务道德规范160
(六)军人道德规范161
(七)司法道德规范161
(八)服务行业的道德规范162
(九)教师的道德规范163
(十)干部的道德规范163
第八章 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165
一 爱情与爱情道德166
(一)爱情及其基本属性166
(二)爱情道德171
(三)恋爱道德174
(四)人类对爱情的认识过程179
(一)婚姻及其道德基础182
二 婚姻关系道德182
(二)婚姻制度的演变187
(三)自主婚姻与一夫一妻制189
(四)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特征191
三 夫妻关系道德194
(一)社会主义社会中夫妻关系的基本特征194
(二)怎样调解夫妻冲突197
四 家庭关系道德201
(一)家庭的职能及其道德关系201
(二)家庭生活中的旧道德残余206
(三)创建文明家庭208
第九章 公共生活道德211
一 公共生活道德及其特征212
(一)公共生活道德212
(二)公共生活道德的来源与发展212
(三)公共生活道德的基本特征214
二 公共生活道德的内容214
(一)提倡文明行为215
(二)遵守公共秩序217
(三)讲究公共卫生219
(四)维护道德风尚222
(一)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25
三 加强公共道德建设225
(二)提倡谦虚礼让的精神226
第十章 人际关系道德229
一 人际关系与交往心理229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229
(二)什么是交往心理230
(三)个体内化与交往方式231
二 人际影响和人际沟通233
(一)人际影响233
(二)人际沟通233
(一)友谊是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235
三 交友之道235
(二)人生不可无友,交友必须慎重236
(三)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242
(四)交朋友要慢,换朋友更要慢247
四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际关系249
(一)人与人是同志、朋友和兄弟249
(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256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262
一 公共关系及其特征268
(一)什么是关系268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道德268
(二)什么是公共关系269
(三)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270
(四)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273
二 公共关系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原则275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性质275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277
(三)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278
三 公共关系中的道德问题279
(一)职工关系中的道德问题279
(二)媒介关系中的道德问题281
(三)消费者关系中的道德问题283
(四)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284
四 研究公共关系道德的意义286
(一)有利于对外开放286
(二)有利于经济管理286
(三)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287
(因)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288
(五)有利于发展民主政治288
(六)有利于信息体制的改革289
(一)什么是劳动态度291
一 劳动态度及其与道德的关系291
第十二章 对待劳动的态度291
(二)劳动态度与道德的关系292
二 劳动态度的历史演变293
(一)原始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态度293
(二)剥削阶级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态度294
(三)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态度296
三 关于劳动动因299
(一)什么是劳动动因300
(二)劳动态度中的道德因素300
(一)培养劳动道德的三个阶段304
四 劳动道德与劳动教育304
(二)劳动教育的意义308
第十三章 对待金钱和财产的态度311
一 金钱和财产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311
(一)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311
(二)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313
(三)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杠杆314
(四)调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关系的中介316
二 金钱与道德的关系317
(一)对待金钱的态度中的道德问题318
(二)索取金钱的方式中的道德问题319
(三)使用金钱方面的道德问题321
(四)劳动人民对待金钱的态度323
三 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324
(一)确立讲究经济效益的新观念325
(二)提倡勤劳俭朴的美德326
(三)发扬爱护公共财物的传统327
(四)提倡勤劳致富的道德观328
(五)提倡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329
一 妇女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330
第十四章 对待妇女的态度330
(一)社会的始祖,人类的母亲331
(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中的重要力量332
(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半边天”333
二 妇女解放运动334
(一)妇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334
(二)妇女解放问题336
(三)当前在妇女解放中的困难341
(一)要确立正确对待妇女的观念344
三 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妇女344
(二)要尊重妇女的尊严与人格348
第十五章 对待权力的态度349
一 权力与领导者的权力349
(一)什么是权力349
(二)什么是领导者的权力350
(三)权力在人类历史上的演变过程351
(四)无产阶级的权力及其特征354
二 政治体制改革对我国现存制度提出的种种问题357
(一)权力过分集中357
(三)保守、僵化的人事制度358
(二)党政不分358
(四)封建主义余毒的影响359
三 体制改革对干部素质的要求360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360
(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362
(三)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作风正派362
(四)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363
(五)密切联系群众363
(二)准确地选拔干部364
(一)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364
四 怎样对待权力364
(三)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366
(四)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训、考察和考核366
(五)必须废除干部终身制366
(六)怎样认识和对待权力367
第十六章 对待科学与知识的态度369
一 科学与知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370
(一)什么是知识370
(二)科学知识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370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371
(一)通讯工具的普及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转变373
二 现代科技发展对道德的影响373
(二)家用电器的普及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375
(三)生物工程的革命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375
(四)生物工程的革命使人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376
(五)生态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377
(六)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中的人身依附关系377
三 知识与道德的关系378
四 对待科学与知识的正确态度380
(一)尊重知识,尊重科学380
(二)学习知识,追求知识381
(三)爱惜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382
(四)不断更新和运用知识383
第十七章 对待自然的态度385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385
(一)人——自然界的特殊成员386
(二)人对自然的实利主义态度387
(三)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388
二 对待自然的态度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390
(一)关于“生态伦理学”391
(二)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道德与法律391
三 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393
(一)自然道德观的建立394
(二)对待自然的基本道德准则395
(三)运用法律和道德来保护自然396
四 保护自然,造福后代397
第十八章 对待生活的态度403
一 对待生活的态度中的基本问题403
(一)生活的意义403
(二)何谓命运406
(三)如何对待生与死409
二 怎样对待逆境与顺境410
(一)怎样正确地对待逆境411
(二)怎样正确地对待顺境415
(三)成功与失败的奥秘416
三 应该树立怎样的生活观423
(一)什么是生活观423
(二)应该确立怎样的生活观423
第十九章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人的社会化过程429
一 道德教育430
(一)道德教育及其目的430
(二)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430
(三)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432
(四)道德教育的意义433
二 道德修养435
(一)什么是道德修养435
(二)道德修养的意义436
(三)道德修养的方法437
三 关于人的社会化439
(一)人的社会化及人的社会化过程439
(二)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因素440
四 人的一生是不断社会化的一生446
(一)童年期的社会化446
(二)青春期的社会化448
(三)成年期的社会化450
(四)老年期的社会化452
第二十章 道德评价与道德制裁454
一 关于道德评价的问题454
(一)什么是道德评价454
(二)道德评价的方式455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评价的标准458
二 关于道德制裁的问题459
(一)什么是道德制裁459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强制作用460
(二)为什么要进行道德制裁460
三 如何进行道德制裁461
(一)道德制裁的意义461
(二)如何进行道德制裁463
第二十一章道德向何处去468
一 传统道德面临着时代的挑战468
(一)时代的变化引起了信念系统的动摇468
(二)科技发展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470
二 应该怎样看待当今世界的道德变化479
(一)道德进步与社会进步是并行不悖的480
(二)道德进步的基本特征481
(三)道德进步的基本方式485
三 什么是道德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486
(一)关于道德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486
(二)认识和掌握道德发展规律的意义488
四 道德向何处去490
(一)一个真正平等、博爱、自由、公正的社会环境的形成491
(二)个人的全面、完整、自由地发展492
(三)理想品德、理想人格的形成494
(四)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的进一步发展494
(五)人类幸福与世界大同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