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翼导弹系统分析与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过崇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7188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有翼导弹系统分析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1
1.1 系统和系统工程1
1.1.1 系统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分类1
1.1.2 系统工程及系统分析2
1.2 导弹、导弹(武器)系统的定义及其基本组成4
1.2.1 导弹的定义及其分类4
1.2.2 导弹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5
1.3 工程系统的研究、分析方法7
1.3.1 系统建模7
1.3.2 预测技术13
1.3.3 优化技术16
1.3.4 系统评价32
1.4 导弹系统的研制过程36
1.4.1 概述36
1.4.2 导弹系统的研制过程37
第2章 导弹系统的概念设计和战术技术要求的论证43
2.1 概念设计的任务、内容及其工作步骤43
2.1.1 概念研究43
2.1.2 概念设计阶段系统概念的形成过程44
2.2.1 战术技术要求的基本概念48
2.2.2 有翼导弹战术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48
2.2 战斗技术要求48
2.3 典型目标分析50
2.3.1 目标分类50
2.3.2 典型目标的分析50
2.4 战斗部类型的选择52
2.4.1 爆破战斗部的基本特性52
2.4.2 杀伤战斗部的基本特性55
2.4.3 聚能战斗部的基本特性59
2.4.4 战斗部类型的选择61
2.5 制导系统类型的选择62
2.5.1 对制导系统的要求62
2.5.2 攻击固定目标的制导系统63
2.5.3 攻击活动目标的制导系统64
2.5.4 采用复合制导的原则和转接问题65
2.6 动力装置类型的选择67
2.6.1 几种动力装置的基本特性67
2.6.2 动力装置类型的选择70
2.7 发射方式的选择73
2.7.1 发射装置的战术技术要求75
2.7.2 陆(海)基发射方式75
2.7.3 空基发射方式77
2.7.4 海基发射方式78
2.8 飞行特性的选择78
2.8.1 射程l或斜距d78
2.8.2 飞行速度v80
2.8.3 高度H81
第3章 导弹主要参数的预测84
3.1 有翼导弹的主要参数及其预测方法84
3.1.1 有翼导弹的主要参数84
3.1.2 主要参数的预测方法85
3.1.3 设计情况的选择85
3.2 导弹质量的预测模型86
3.2.1 导弹的质量方程式86
3.2.2 导弹第二级推进剂相对质量系数Kpr的预测模型87
3.2.3 发动机结构相对质量系数Ken的预测模型94
3.2.4 弹体结构相对质量系数Ks的预测模型95
3.3.2 推力状态的选择97
3.3 推力特性的选择97
3.3.1 拦截状态的选择97
3.3.3 速度特性v(t)的选择99
3.3.4 推重比F的预测102
3.4 翼载的预测106
3.4.1 选择翼载时应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106
3.4.2 计算需用过载的近似方法109
3.5 助推器主要参数的预测111
3.5.1 级数的选择111
3.5.2 助推器主要参数的预测111
3.6.1 导弹主要参数的预测步骤116
3.6 导弹主要参数的预测步骤与近似估算法116
3.6.2 推进剂相对质量系数Kpr的近似解法117
3.6.3 几种特殊情况下,推进剂相对质量系数Kpr的近似计算121
第4章 导弹的外形设计125
4.1 外形设计的主要要求125
4.2 导弹的气动布局126
4.2.1 翼面沿弹身周向的配置形式及其特点126
4.2.2 翼面沿弹身纵向的配置形式及其特点128
4.2.3 助推器的安排形式138
4.3 外形几何参数的选择和几何尺寸的确定139
4.3.1 弹翼几何参数的选择139
4.3.2 舵面和安定面几何参数的选择和尺寸的确定147
4.3.3 弹身几何参数的选择152
4.4 单通道控制的自旋式导弹以及BTT导弹的外形特点157
4.4.1 单通道控制的自旋式导弹的外形特点157
4.4.2 倾斜转弯(BTT)导弹的外形特点158
第5章 导弹的部位安排与质心定位162
5.1 导弹部位安排的任务及其基本要求162
5.2 保证稳定性与操纵效率问题162
5.2.1 导弹静稳定度的确定163
5.2.2 放宽静稳定度170
5.2.3 改变静稳定度的方法173
5.3.2 弹上制导设备174
5.3.1 战斗部系统174
5.3 保证弹上设备的工作条件问题174
5.3.3 动力装置176
5.4 保证弹体主要承力结构的协调和减小导弹尺寸、质量问题178
5.4.1 减小有效载荷及其尺寸178
5.4.2 提高弹身空间的利用率,增大导弹的密度179
5.4.3 缩短传力路线179
5.4.4 综合利用承力构件179
5.4.5 减少分离面和开口180
5.4.6 采用整体式结构180
5.4.7 其他180
5.5.1 工艺性问题181
5.5 保证工艺和使用要求问题181
5.5.2 使用维修问题182
5.6 质心定位和转动惯量的计算183
5.6.1 质心定位183
5.6.2 质量和质心的计算185
5.6.3 转动惯量的计算186
5.7 导弹的三面图和部位安排图187
第6章 杀伤概率、杀伤区与攻击区192
6.1 战斗部的杀伤区及其与引信启动区的配合192
6.1.1 战斗部的动态杀伤区192
6.1.2 引信与战斗部的配合195
6.2.1 几种弹道术语203
6.2 制导误差——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203
6.2.2 误差的分类204
6.2.3 误差的散布规律206
6.2.4 制导误差的确定方法209
6.3 单发导弹攻击单个目标时的杀伤概率以及连续发射时的杀伤概率的计算211
6.3.1 单发导弹攻击单个目标时杀伤概率的一般表达式211
6.3.2 单发导弹攻击单个目标时的杀伤概率的计算212
6.3.3 连续发射n发导弹攻击单个目标时的杀伤概率214
6.3.4 杀伤目标的数学期望214
6.4 地空导弹的杀伤区与发射区215
6.4.1 杀伤区与发射区215
6.4.2 限制杀伤区远界的主要因素217
6.4.3 限制近界的主要因素219
6.4.4 限制高界的主要因素221
6.4.5 限制低界的主要因素222
6.4.6 限制杀伤区最大高低角(侧界)和最大航路角的因素222
6.5 空空导弹的攻击区223
6.5.1 概述223
6.5.2 限制远边界的主要因素224
6.5.3 限制近边界的主要因素227
6.5.4 限制侧边界的主要因素229
第7章 导弹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236
7.1 概述236
7.2.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其量化指标237
7.2 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基本概念及其量化指标237
7.2.2 维修性的基本概念及其量化指标243
7.3 可靠性的数学模型、预测与分配246
7.3.1 不维修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247
7.3.2 可维修系统的可用度253
7.3.3 可靠性的预测方法258
7.3.4 可靠性分配261
7.4 可靠性与维修性的设计准则263
7.4.1 可靠性设计准则263
7.4.2 维修性设计准则266
7.5 早期设计阶段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267
8.1 寿命期费用的定义及其构成271
第8章 导弹系统的经济性271
8.1.1 研究和发展费用RDC272
8.1.2 生产费用PC273
8.1.3 使用和保障费用OSC274
8.2 寿命期费用的估算方法和资金的时间价值275
8.2.1 参数分析法275
8.2.2 类比分析法279
8.2.3 类推分析法280
8.2.4 专家调查法281
8.2.5 工程估算法281
8.3 导弹生产费用的联系方程288
8.3.1 装有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弹体、发动机和推进剂的生产费用289
8.3.2 装有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弹体、发动机和推进剂的生产费用290
8.3.3 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弹体、发动机和燃料的生产费用291
8.4 按费用设计(DTC)概述291
8.4.1 按费用进行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要点292
8.4.2 确定DTC指标的原则与方法292
第9章 导弹系统的综合设计296
9.1 综合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296
9.1.1 概述296
9.1.2 综合评价方法297
9.1.3 综合评价的步骤300
9.2 1概述302
9.2 风险分析302
9.2.2 风险的定义和分类304
9.2.3 风险的确认、评估和消除305
9.3 效能/费用(或费用/效能)分析与效能量度311
9.3.1 效能/费用分析311
9.3.2 系统的效能量度312
9.4 可靠性和维修性的综合设计317
9.4.1 技术方面318
9.4.2 经济方面318
9.5 早期设计阶段的综合设计320
9.5.1 概述320
9.5.2 早期设计阶段综合权衡的主要内容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