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1549180.jpg)
- 本社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2204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809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8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86)3
第一章 总则5
第二章 图纸幅面规格与图纸编排顺序5
第一节 图纸幅面5
第二节 标题栏与会签栏5
第三节 图纸编排顺序6
第三章 图纸6
第四章 字体6
第五章 比例7
第六章 符号8
第一节 剖切符号8
第二节 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8
第三节 引出线9
第四节 其它符号9
第七章 定位轴线9
第八章 常用建筑材料图例10
第一节 一般规定10
第二节 常用建筑材料图例10
第九章 图样画法11
第一节 投影法11
第二节 图样布置11
第三节 断面图与剖面图11
第四节 简化画法12
第五节 轴测图13
第十章 尺寸标注14
第一节 尺寸界线、尺寸线及尺寸起止符号14
第二节 尺寸数字14
第三节 尺寸的排列与布置14
第四节 半径、直径、球的尺寸标注14
第五节 角度、弧长、弦长的标注15
第六节 薄板厚度、正方形、坡度、非圆曲线等尺寸标注15
第七节 尺寸的简化标注16
第八节 标高16
附录一 复制图纸的折叠方法17
附录二 圆形、折线形平面的轴线编号方法(图例)17
附录三 名词解释18
附录四 本标准用词说明18
附加说明18
二、总图制图标准(GBJ103-87)19
第一章 总则21
第二章 一般规定21
第一节 图线21
第二节 比例21
第三节 计量单位21
第四节 坐标注法21
第五节 标高注法22
第六节 名称和编号22
第三章 图例22
第一节 总平面图例23
第二节 道路与铁路图例24
第三节 管线与绿化图例26
附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26
附加说明26
三、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27
第一章 总则29
第二章 一般规定29
第一节 图线29
第二节 比例29
第三章 图例30
第一节 构造及配件30
第二节 水平及垂直运输装置32
第四章 图样画法32
第一节 平面图32
第二节 立面图32
第三节 剖面图33
第四节 其它规定33
第五节 尺寸标注33
附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33
附加说明33
四、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J106-87)35
第一章 总则37
第二章 一般规定37
第一节 图线37
第二节 比例37
第三节 标高37
第四节 管径38
第五节 编号38
第三章 图例38
第一节 管道及附件38
第二节 管道连接39
第三节 阀门39
第四节 卫生器具及水池40
第五节 设备及仪表41
第四章 图样画法42
附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44
附加说明44
五、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45
第一章 总则47
第二章 一般规定47
第一节 图线47
第二节 比例47
第三章 图例47
第一节 管道及附件47
第二节 阀门48
第三节 采暖设备48
第四节 风管48
第五节 通风管件48
第六节 风口49
第七节 通风空调阀门49
第八节 通风空调设备49
第九节 控制和调节执行机构49
第十节 传感元件50
第十一节 仪表50
第四章 制图基本规定50
第五章 采暖图样画法51
第一节 标高与坡度51
第二节 管道转向、连接、交叉的表示法51
第三节 管径标注法与系统编号51
第四节 平面图51
第五节 系统图52
第六章 通风、空调图样画法52
第一节 平、剖面图及详图52
第二节 系统图52
第三节 原理图53
附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53
附加说明53
六、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55
第一章 总则55
第二章 模数57
第一节 基本模数、导出模数和模数数列57
第二节 模数数列的幅度57
第三节 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58
第三章 模数协调原则58
第一节 定位系列和模数化网络58
第二节 定位平面和模数化高度58
第三节 几种空间59
第四节 单轴线定位和双轴线定位的选用59
第五节 构配件、组合件及其定位59
附录一 名词解释60
附录二 本标准用词说明60
附加说明60
七、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61
第一章 总则63
第二章 砖混结构模数协调63
第一节 一般规定63
第二节 常用参数63
第三节 单轴线定位63
第四节 单轴线定位楼板的尺寸64
第三章 大板结构模数协调65
第一节 一般规定65
第二节 常用参数65
第三节 单轴线定位65
第四节 单轴线定位大板主要构件的尺寸66
附录一 本标准用词说明68
附加说明68
八、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101-87)69
第一章 总则71
第二章 楼梯模数协调71
附录一 名词解释72
附录二 各种楼梯平面图72
附录三 楼梯踏步数值表73
附录四 本标准用词说明76
附加说明76
九、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77
第一章 总则79
第二章 基本规定79
第三章 单层厂房79
第一节 跨度、柱距和高度79
第二节 主要构件的定位及尺度80
第三节 结构统一化规定82
第四章 多层厂房83
第一节 跨度、柱距和层高83
第二节 主要构件的定位及尺度84
第三节 结构统一化规定86
附录一 名词解释86
附录二 本标准用词说明86
附加说明86
十、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J98-87)89
第一章 总则91
第二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91
第一节 一般规定91
第二节 防火间距91
第三章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91
第一节 防火和防烟分区91
第二节 防火墙和隔墙92
第三节 装修和构造92
第四节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92
第四章 安全疏散92
第一节 一般规定92
第二节 疏散楼梯间、楼梯92
第五章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93
第一节 防烟、排烟93
第二节 通风、空气调节93
第六章 消防给水、排水和灭火设备94
第一节 灭火设备的设置范围94
第二节 消防水源94
第三节 消防用水量94
第四节 消防水池94
第五节 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火栓94
第六节 室内消防给水管、室内消火栓94
第七节 消防水泵95
第八节 消防排水95
第七章 电气95
第一节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95
第二节 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灯95
第三节 灯具95
第四节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室95
附录一 名词解释96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96
附加说明96
十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97
第一章 总则99
第二章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99
第三章 厂房99
第一节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99
第二节 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100
第三节 厂房的防火间距100
第四节 厂房的防爆102
第五节 厂房的安全疏散102
第四章 仓库103
第一节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103
第二节 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和安全疏散103
第三节 库房的防火间距104
第四节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104
第五节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105
第六节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和防火间距106
第七节 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半露天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106
第八节 仓库、储罐区、堆场的布置及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107
第五章 民用建筑107
第一节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107
第二节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107
第三节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108
第四节 民用建筑中设置燃油、燃气锅炉房、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和商店的规定109
第六章 消防车道和进厂房的铁路线109
第七章 建筑构造110
第一节 防火墙110
第二节 建筑构件和管道井110
第三节 屋顶和屋面111
第四节 疏散用的楼梯间、楼梯和门111
第五节 天桥、栈桥和管沟111
第八章 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111
第一节 一般规定111
第二节 室外消防用水量111
第三节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池114
第四节 室内消防给水114
第五节 室内消防用水量115
第六节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室内消防水箱115
第七节 固定灭火装置116
第八节 消防水泵房116
第九章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17
第一节 一般规定117
第二节 采暖117
第三节 通风和空气调节117
第十章 电气118
第一节 应急电源及其配电118
第二节 输配电线路、灯具、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118
第三节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室118
附录一 名词解释119
附录二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119
附录三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122
附录四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123
附录五 本规范用词说明123
附加说明123
十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125
第一章 总则127
第二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127
第三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127
第一节 一般规定127
第二节 防火间距128
第三节 消防车道128
第四章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129
第一节 防火和防烟分区129
第二节 防火墙和隔墙129
第三节 电梯井和管道井129
第四节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129
第五节 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129
第五章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129
第一节 一般规定129
第二节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130
第三节 消防电梯131
第六章 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131
第一节 一般规定131
第二节 消防用水量131
第三节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132
第四节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132
第五节 消防水泵房132
第六节 固定灭火装置133
第七章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133
第一节 防烟、排烟133
第二节 通风和空气调节133
第八章 电气134
第一节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134
第二节 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134
第三节 灯具134
第四节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室134
附录一 名词解释134
附录二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135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136
十三、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90)137
第一章 总则139
第二章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建筑构造139
第三章 规划和建筑布局140
第四章 厂(库)房、堆场、贮罐140
第一节 厂(库)房的耐火等级、允许层数和允许占地面积140
第二节 防火间距140
第三节 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141
第五章 民用建筑141
第六章 消防给水142
第七章 电气143
附录一 名词解释143
附录二 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举例143
附录三 库房、堆场、贮罐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举例144
附录四 本规范用词说明144
附加说明144
十四、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J67-84)145
第一章 总则147
第二章 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147
第三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147
第一节 一般规定147
第二节 防火间距147
第三节 消防车道148
第四章 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149
第一节 防火分隔149
第二节 防火墙和防火隔墙149
第三节 电梯井、管道井和其他防火构造149
第五章 安全疏散149
第六章 消防给水和报警、灭火设备150
第一节 消防给水150
第二节 水灾报警和泡沫灭火设备150
第七章 采暖和通风151
第八章 电气151
附录一 名词解释151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151
十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84-85)153
第一章 总则155
第二章 建筑物、构筑物危险等级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数据的基本规定155
第三章 消防给水155
第一节 一般规定155
第二节 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155
第四章 喷头布置155
第一节 一般规定155
第二节 仓库的喷头布置156
第三节 舞台、闷顶等部位的喷头布置156
第四节 边墙型喷头布置156
第五章 系统组件156
第一节 喷头156
第二节 阀门与检验、报警装置157
第三节 监测装置157
第四节 管道157
第六章 系统类型157
第一节 湿式喷水灭火系统157
第二节 干式喷水灭火系统157
第三节 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157
第四节 雨淋喷水灭火系统157
第五节 水幕系统158
第七章 水力计算158
第一节 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158
第二节 减压孔板和节流管158
附录一 名词解释158
附录二 建筑物、构筑物危险等级举例159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159
附加说明159
十六、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751-92)161
第一章 总则163
第二章 泡沫液和系统型式的选择163
第一节 泡沫液的选择、储存和配制163
第二节 系统型式的选择163
第三章 系统设计163
第一节 储罐区泡沫灭火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定163
第二节 储罐区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163
第三节 储罐区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164
第四节 泡沫喷淋系统165
第五节 泡沫泵站165
第四章 系统组件165
第一节 一般规定165
第二节 泡沫消防泵和泡沫比例混合器166
第三节 泡沫液储罐166
第四节 泡沫产生器166
第五节 阀门和管道166
附录一 名词解释166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167
附加说明167
十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69
第一章 总则171
第二章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171
第三章 灭火器的选择171
第四章 灭火器的配置171
第五章 灭火器的设置172
第一节 灭火器的设置要求172
第二节 灭火器的保护距离172
第六章 灭火器配置的设计计算172
附录一 名词解释173
附录二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173
附录三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174
附录四 不相容的灭火剂174
附录五 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174
附录六 本规范用词说明175
附加说明175
十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177
第一章 总则179
第二章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179
第三章 系统设计179
第一节 一般规定179
第二节 系统的形式及设备布置179
第三节 火灾事故广播179
第四节 接地180
第四章 消防控制室180
第一节 一般规定180
第二节 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180
第五章 设备的选择181
第一节 火灾探测器181
第二节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警报装置181
第六章 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181
第一节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局181
第二节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182
第七章 系统供电182
第八章 布线182
第一节 一般规定182
第二节 屋内布线183
附录一 名词解释183
附录二 由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探测器的安装间距a、b的极限曲线183
附录三 不同房间高度下梁高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183
附录四 按梁间区域面积确定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184
附录五 本规范用词说明184
附加说明184
十九、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110-87)185
第一章 总则187
第二章 防护区设置187
第三章 灭火剂用量计算187
第一节 灭火剂总用量187
第二节 设计灭火用量187
第三节 开口流失补偿188
第四章 设计计算188
第一节 一般规定188
第二节 管网灭火系统188
第五章 系统的组件189
第一节 贮存装置189
第二节 阀门和喷嘴189
第三节 管道及其附件189
第六章 操作和控制190
第七章 安全要求190
附录一 名词解释190
附录二 卤代烷1211蒸汽的比容积190
附录三 卤代烷1211蒸汽压力191
附录四 卤代烷1211设计浓度191
附录五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191
附录六 用词说明192
附加说明192
二十、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J57-83)193
第一章 总则195
第二章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分类195
第一节 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分类195
第二节 民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分类195
第三章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措施195
第一节 一般规定195
第二节 第一类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措施195
第三节 第二类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措施196
第四节 第三类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措施197
第五节 第一类民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措施197
第六节 第二类民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措施198
第七节 其他防雷措施198
第四章 防雷装置198
第一节 接闪器198
第二节 引下线198
第三节 接地装置198
第五章 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199
第一节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199
第二节 避雷线的保护范围200
附录一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201
附录二 建筑物年计算雷击次数的经验公式201
附录三 名词解释201
附录四 本规范用词说明202
3205
二十一、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05
第一章 总则207
第二章 室外计算参数207
第三章 建筑热工设计要求207
第一节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207
第二节 冬季保温设计要求208
第三节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208
第四节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208
第四章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208
第一节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208
第二节 围护结构保温措施209
第三节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209
第四节 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210
第五节 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210
第五章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211
第一节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211
第二节 围护结构隔热措施211
第六章 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211
第一节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211
第二节 围护结构防潮措施212
附录一 名词解释212
附录二 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213
附录三 室外计算参数217
附录四 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223
附录五 窗墙面积比与外墙允许最小传热阻的对应关系226
附录六 围护结构保温的经济评价227
附录七 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227
附录九 本规范用词说明228
附加说明228
附:条文说明229
二十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229
第一章 总则231
第二章 采暖期度日数及室内计算温度231
第三章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及采暖能耗的估算231
第四章 建筑热工设计232
第一节 一般规定232
第二节 围护结构设计232
第三节 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的限值232
第五章 采暖设计233
第一节 一般规定233
第二节 采暖供热系统233
第三节 管道保温234
第六章 经济评价234
附录一 全国主要城镇采暖期度日数235
附录二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E1值236
附录三 满足图2平均传热系数要求的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建议值K1〔W/(m2·K)〕236
附录四 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237
附录五 关于经济计算237
附录六 名词解释237
附录七 单位换算238
附录八 本标准用词说明238
附加说明239
二十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41
第一章 总则244
第二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244
第一节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244
第二节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245
第三节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245
第三章 采暖246
第一节 一般规定246
第二节 热负荷247
第三节 散热器采暖248
第四节 辐射采暖248
第五节 热风采暖与热风幕249
第六节 采暖管道250
第七节 蒸汽喷射器251
第四章 通风251
第一节 一般规定251
第二节 自然通风252
第三节 隔热降温252
第四节 机械通风253
第五节 除尘与净化254
第六节 防火与防爆254
第七节 设备、风管及其他256
第五章 空气调节257
第一节 一般规定257
第二节 负荷计算258
第三节 系统设计259
第四节 气流组织260
第五节 空气处理260
第六章 制冷261
第一节 一般规定261
第二节 压缩式制冷261
第三节 热力制冷262
第四节 机房设计、设备布置及其他262
第七章 自动控制263
第一节 一般规定263
第二节 检测、联锁与信号显示263
第三节 自动调节与控制263
第四节 制冷装置的自动保护与控制264
第八章 消声与隔振265
第一节 一般规定265
第二节 消声与隔声265
第三节 隔振265
附录一 名词解释266
附录二 室外气象参数267
附录三 室外计算温度的简化统计方法288
附录四 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289
附录五 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296
附录六 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310
附录七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310
附录八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值311
附录九 自然通风的计算312
附录十 系统式局部送风的计算313
附录十一 除尘风管的最小风速313
附录十二 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法314
附录十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314
附加说明314
二十四、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315
第一章 总则317
第二章 总平面防噪设计317
第三章 住宅建筑317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317
第二节 隔声标准317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317
第四章 学校建筑318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318
第二节 隔声标准318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318
第五章 医院建筑319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319
第二节 隔声标准319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319
第六章 旅馆建筑319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319
第二节 隔声标准319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320
附录一 室内允许噪声级与噪声测量值的修正以及相应的评价曲线的换算320
附录二 允许噪声级与隔声测量方法321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321
附加说明322
二十五、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J121-88)323
第一章 总则325
第二章 空气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325
第三章 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325
附录一 倍频带测量结果的单值评价量326
附录二 楼板面层计权撞击声改善量评价法326
附录三 本标准用词说明326
附加说明327
二十六、建筑隔声测量规范(GBJ75-84)329
第一章 总则331
第二章 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331
第一节 一般规定331
第二节 测试量的计算量331
第三节 实验室和试件332
第四节 实验方法和计算332
第五节 结果表达333
第三章 建筑物内两室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333
第一节 一般规定333
第二节 测试量和计算量333
第三节 实验安排333
第四节 实验方法和计算333
第五节 结果表达334
第四章 外墙面构件和外墙面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334
第一节 一般规定334
第二节 交通噪声测量隔声334
第三节 扬声器噪声测量隔声335
第五章 楼板撞击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336
第一节 一般规定336
第二节 测试量和计算量336
第三节 实验室和试件336
第四节 实验方法和计算337
第五节 结果表达338
第六章 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338
第一节 一般规定338
第二节 测试量和计算量338
第三节 实验安排338
第四节 实验方法和计算338
第五节 结果表达339
附录一 名词解释339
附录二 测量结果的精密度和精密度要求340
附录三 空气声侧向传声的测量340
附录四 撞击声侧向传声的测量341
附录五 用“开-关”方法在现场测量外墙构件的空气声隔声341
附录六 测量外墙空气声隔声时扬声器的位置341
附录七 本规范用词说明342
附加说明342
二十七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343
第一章 总则345
第二章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345
第三章 工业企业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345
第一节 一般规定345
第二节 厂址选择345
第三节 总平面设计345
第四节 工艺、管线设计与设备选择346
第五节 车间布置346
第四章 隔声设计346
第一节 一般规定346
第二节 隔声设计程序和方法347
第三节 隔声结构的选择与设计347
第五章 消声设计348
第一节 一般规定348
第二节 消声设计程序和方法348
第三节 消声器的选择与设计348
第六章 吸声设计349
第一节 一般规定349
第二节 吸声设计程序和方法349
第三节 吸声构件的选择与设计350
第七章 隔振设计350
第一节 一般规定350
第二节 隔振设计程序和方法350
第三节 隔振元件的选择与设计351
附录一 本规范名词解释351
附录二 倍频带允许声压级查算表和室内吸声降噪量估算表352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352
附加说明352
二十八、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88)353
第一章 总则355
第二章 噪声测量条件355
第一节 测量仪器355
第二节 测量的量355
第三节 读取测量值的方法355
第四节 环境条件355
第三章 生产环境的噪声测量355
第一节 设备运行状况355
第二节 测点位置355
第三节 噪声测量记录355
第四章 非生产场所的噪声测量355
第一节 非生产场所的室外噪声测量355
第二节 非生产场所的室内噪声测量355
第三节 厂界的噪声测量356
第四节 噪声测量的记录356
附录一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记录表356
附录二 等效A声级测量方法356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357
附加说明357
二十九、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测量规范(GBJ47-83)359
第一章 总则361
第二章 测量装置361
第一节 混响室361
第二节 声源设备361
第三节 接收设备361
第四节 被测试件361
第三章 测量方法361
第一节 混响时间的测量361
第二节 吸声系数和吸声量的计算362
第四章 结果表达362
附录一 名词解释362
附录二 悬挂扩散体数量的确定362
附录三 重复性r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63
附录四 本规范用词说明363
三十、驻波管法吸声系数与声阻抗率测量规范(GBJ88-85)365
第一章 总则367
第二章 测量基本设备367
第一节 测量装置367
第二节 驻波管367
第三节 声源系统367
第四节 探测器367
第五节 输出指示装置367
第三章 测量方法368
第一节 一般要求368
第二节 吸声系数的测量368
第三节 法向声阻抗率的测量368
第四章 测量范围368
第一节 吸声系数测量范围368
第二节 测量频率范围369
第五章 测量要求369
第一节 试件的制备与安装369
第二节 测量程序369
第三节 测量误差369
第四节 测量结果的表达370
附录一 试件典型装置370
附录二 探测器声学中心的相对位置370
附录三 驻波比(s)与其倒数(?)声压级差(L)和吸声系数(a)间的关系表370
附录四 测量频率下限的扩展371
附录五 管道衰减引起极小值的变化372
附录六 计算法向声阻抗率图线372
附录七 本规范用词说明373
附加说明373
三十一、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375
第一章 总则377
第二章 测量系统377
第一节 一般规定377
第二节 声源设备377
第三节 接收设备377
第三章 测量方法377
第一节 测量频率377
第二节 测点选择377
第三节 记录数目与选值377
第四章 结果表达378
第一节 混响时间的表达形式378
第二节 测量报告内容378
附录一 名词解释378
附录二 混响时间测量报告378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379
三十二、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381
第一章 总则383
第二章 照度标准383
第一节 一般规定383
第二节 照度标准值383
第三章 照明质量385
第一节 照度均匀度385
第二节 眩光限制385
第三节 光源颜色385
第四节 反射比与照度比386
第四章 照明设计386
第一节 照明方式与照明种类386
第二节 光源与灯具386
第三节 照明设计要求386
附录一 名词解释387
附录二 灯具亮度限制曲线及其应用方法387
附录三 本标准用词说明388
附加说明388
三十三、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389
第一章 总则391
第二章 采光标准391
第三章 采光计算392
第四章 采光质量394
附录一 名词解释394
附录二 计算点的确定394
附录三 生产车间、作业场所和辅助建筑的采光等级举例395
附录六 采光计算参数396
附录七 侧窗的不舒适眩光计算397
附录八 本标准用词说明398
附加说明398
三十四、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399
第一章 总则401
第二章 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401
第三章 照度标准401
第一节 一般规定401
第二节 照度标准值401
第四章 光源402
第五章 灯具及其附属装置402
第六章 照明质量402
第一节 眩光限制402
第二节 光源颜色403
第三节 照度均匀度403
第四节 反射比403
第七章 照明供电403
第八章 照明节能404
附录一 名词解释404
附录二 一般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工作面上的照度标准值405
附录三 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照度标准值406
附录四 厂区露天作业场所和交通运输线的照度标准值406
附录五 亮度曲线法406
附录六 室内照明目标效能值(建议性)407
附录七 本标准用词说明407
附加说明408
4411
三十五、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411
第一章 总则413
第二章 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要求413
第一节 建筑基地413
第二节 建筑突出物414
第三节 建筑高度414
第四节 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414
第三章 建筑总平面414
第一节 建筑布局414
第二节 通路415
第三节 竖向415
第四节 绿化、管线415
第四章 建筑物设计415
第一节 室内净高415
第二节 楼梯、台阶、坡道、栏杆415
第三节 电梯、自动扶梯416
第四节 屋面、楼地面416
第五节 门窗417
第六节 墙身、地下室、变形缝417
第七节 厕所、盥洗室、浴室417
第八节 管道井、设备层418
第九节 烟道、通风道、垃圾管道418
第五章 室内环境要求418
第一节 采光、通风418
第二节 保温、防热419
第三节 隔声419
附录一 本通则用词说明419
附加说明419
三十六、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421
第一章 总则423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423
第三章 建筑设计423
第一节 一般规定423
第二节 居室423
第三节 辅助用房423
第四节 层高和净高424
第五节 楼梯、电梯和出入口424
第六节 阳台和垃圾道424
第七节 门和窗424
第四章 建筑设备424
附录一 本规范用词说明424
附加说明424
三十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425
第一章 总则427
第二章 户内设计427
第一节 套型427
第二节 卧室、起居室和过厅427
第三节 厨房427
第四节 卫生间和厕所427
第五节 面积计算427
第六节 层高和净高427
第七节 阳台428
第八节 过道、贮藏空间和户内楼梯428
第九节 门窗428
第三章 共用部分428
第一节 楼梯和电梯428
第二节 走廊和出入口428
第三节 垃圾管道428
第四节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429
第五节 附建公共用房429
第四章 室内环境和建筑设备429
第一节 室内环境429
第二节 建筑设备429
附录一 名词解释429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429
附加说明430
三十八、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标准(JGJ47-88)431
第一章 总则433
第二章 评价指标433
第三章 评价指标计算434
第一节 定量指标计算434
第二节 定性指标计算434
第四章 评价方法434
第一节 评价步骤和定量标准434
第二节 相对权重435
第三节 技术经济效果综合评价435
附录一 名词解释436
附录二 住宅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表437
附录三 本标准用词说明438
附录四 本标准条文说明438
附加说明442
三十九、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443
第一章 总则445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445
第一节 基地选择445
第二节 总平面设计445
第三章 建筑设计445
第一节 一般规定445
第二节 幼儿园生活用房446
第三节 托儿所生活用房446
第四节 服务用房446
第五节 供应用房446
第六节 防火与疏散447
第七节 建筑构造447
第四章 建筑设备447
第一节 给水与排水447
第二节 采暖与通风447
第三节 电气448
附录一 名词解释448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448
附加说明448
四十、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449
第一章 总则451
第二章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451
第一节 校址选择451
第二节 学校用地451
第三节 总平面布局451
第三章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452
第一节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452
第二节 普通教室452
第三节 实验室452
第四节 自然、史地、美术、书法教室453
第五节 音乐教室、琴房453
第六节 舞蹈教室453
第七节 语言教室453
第八节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454
第九节 合班教室454
第十节 风雨操场454
第十一节 图书阅览室454
第十二节 教师办公室、休息室455
第四章 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455
第一节 行政办公用房455
第二节 生活服务用房455
第五章 各类用房面积指标、层数、净高和建筑构造455
第一节 各类用房面积指标455
第二节 层数、净高456
第三节 建筑构造456
第六章 交通与疏散456
第一节 门厅456
第二节 走道456
第三节 教学楼楼梯456
第四节 安全出口457
第七章 室内环境457
第一节 采光457
第二节 照明457
第三节 换气457
第八章 建筑设备458
第一节 采暖、通风458
第二节 给水排水458
第三节 电气、广播458
附录一 名词解释458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459
附加说明459
四十一、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461
第一章 总则463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463
第三章 建筑设计463
第一节 一般规定463
第二节 群众活动部分463
第三节 学习辅导部分464
第四节 专业工作部分464
第五节 行政管理部分464
第四章 防火和疏散464
第五章 建筑设备465
第一节 给水排水465
第二节 采暖与通风465
第三节 电气465
附录一 名词解释465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465
附加说明466
四十二、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467
第一章 总则469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469
第三章 建筑设计469
第一节 一般规定469
第二节 藏书部分469
第三节 阅览部分470
第四节 出纳、目录部分471
第五节 业务和技术设备用房471
第六节 公共、行政和辅助用房472
第四章 书刊资料防护473
第一节 防护内容473
第二节 温度、湿度473
第三节 防湿、防潮473
第四节 防尘、防有害气体473
第五节 防阳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473
第六节 防虫、防鼠和消毒473
第七节 防盗安全473
第五章 防火和疏散473
第一节 耐火等级473
第二节 安全疏散474
第三节 防火分隔及其他设施474
第四节 消防474
第六章 建筑设备474
第一节 给水排水474
第二节 暖通空调474
第三节 电气475
附录一 图书馆常用家具设备规格尺寸参数表476
附录二 藏书空间单位使用面积容书量设计计算指标477
附录三 阅览室每座占使用面积设计计算指标477
附录四 目录厅(室)的使用面积设计计算公式477
附录五 名词解释477
附录六 本规范用词说明478
附加说明478
四十三、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86)479
第一章 总则481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481
第三章 建筑设计481
第三节 查阅档案用房482
第四节 业务和技术用房482
第五节 办公和辅助用房483
第四章 档案防护483
第一节 防护内容483
第二节 温湿度要求483
第三节 防潮、防水483
第四节 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483
第五节 防尘、防污染483
第六节 防蛀、防鼠483
第七节 防盗483
第五章 消防和疏散483
第一节 耐火等级483
第二节 消防484
第三节 安全疏散484
第六章 建筑设备484
第一节 给水排水484
第二节 暖通空调484
第三节 电气484
附录一 档案馆内各类用房面积规定〔国家档案局国档发(1985)42号文件批准颁发〕484
附录二 档案馆温湿度管理暂行规定〔国家档案局国档发(1985)42号文件批准颁发〕487
附录三 名词解释488
附录四 本规范用词说明488
附加说明489
四十四、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491
第一章 总则493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493
第三章 建筑设计493
第一节 一般规定493
第二节 藏品库区493
第三节 陈列区494
第四节 技术及办公用房494
第四章 藏品防护494
第一节 一般规定494
第二节 温湿度要求494
第三节 防潮和防水494
第四节 光照要求495
第五节 防烟尘和防有害气体495
第六节 防虫和防鼠495
第七节 防盗495
第五章 防火495
第一节 建筑防火495
第二节 安全疏散495
第三节 消防设施495
第六章 建筑设备495
第一节 给排水495
第二节 暖通空调496
第三节 电气496
附录一 名词解释496
附录二 用词说明496
附加说明496
四十五、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88)497
第一章 总则499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499
第三章 前厅部分499
第四章 观众厅499
第一节 视线设计499
第二节 座席500
第三节 走道500
第四节 其他500
第五章 舞台500
第一节 主台、侧台500
第二节 乐池501
第三节 舞台机械设备501
第四节 演出技术用房和设施501
第六章 后台501
第七章 防火与疏散502
第一节 防火502
第二节 疏散502
第三节 消防给水503
第四节 火灾报警503
第八章 声学503
第一节 观众厅体型设计503
第二节 观众厅混响设计503
第三节 扩声系统设计503
第四节 噪声控制503
第五节 其他声学要求503
第九章 建筑设备503
第一节 给水排水503
第二节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503
第三节 电气504
附录一 名词解释505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506
附加说明506
四十六、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88)507
第一章 总则509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509
第三章 观众厅509
第一节 视点和视距509
第二节 视线和有关夹角509
第三节 座席、排距和走道509
第四节 放映角510
第五节 银幕510
第六节 干扰光的防止510
第四章 声学510
第五章 放映机房510
第六章 其他用房511
第一节 门厅、休息厅511
第二节 办公、服务、设备用房511
第三节 厕所511
第七章 防火和疏散511
第一节 防火511
第二节 疏散511
第八章 建筑设备512
第一节 给水排水512
第二节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512
第三节 电气513
附录一 银幕尺寸及其与观众厅的关系513
附录二 名词解释514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514
附加说明514
四十七、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515
第一章 总则517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517
第一节 基地517
第二节 总平面517
第三章 建筑设计517
第一节 一般规定517
第二节 办公用房518
第三节 公共用房518
第四节 服务用房518
第四章 建筑设备519
第一节 给水排水519
第二节 暖通空调519
第三节 电气520
附录一 名词解释520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520
附加说明520
四十八、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521
第一章 总则523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523
第一节 基地523
第二节 总平面523
第三章 建筑设计523
第一节 一般规定523
第二节 门诊用房524
第三节 急诊用房524
第四节 住院用房524
第五节 传染病用房526
第六节 手术部526
第七节 放射科526
第八节 核医学科527
第九节 检验科527
第十节 病理科527
第十一节 功能检查室527
第十二节 内窥(内腔)镜室527
第十三节 理疗科527
第十四节 血库527
第十五节 药剂科527
第十六节 中心(消毒)供应室528
第十七节 辅助用房528
第四章 防火与疏散528
第五章 建筑设备528
第一节 一般规定528
第二节 给水排水和污水消毒处理528
第三节 采暖和空调529
第四节 电气529
第五节 系统供氧和系统吸引529
附录一 手术部洁污分区530
附录二 核医学科洁污分区530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530
附加说明530
四十九、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0-87)531
第一章 总则534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534
第一节 基地选择534
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534
第三章 建筑设计534
第一节 一般规定534
第二节 疗养用房534
第三节 理疗用房534
第四节 医技用房535
第五节 营养食堂和洗衣房535
第六节 防火和疏散535
第四章 建筑设备536
第一节 给水排水536
第二节 采暖通风536
第三节 电气536
附录一 本规范用词说明536
附加说明537
五十、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539
第一章 总则541
第二章 城市道路设计541
第一节 一般规定541
第二节 非机动车车行道541
第三节 人行道541
第四节 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543
第五节 音响交通信号的设置543
第三章 建筑物设计543
第一节 一般规定543
第二节 出入口543
第三节 坡道544
第四节 走道544
第五节 门544
第六节 楼梯和台阶544
第七节 电梯544
第八节 扶手544
第九节 地面545
第十节 旅馆客房及宿舍545
第十一节 厕所及浴室545
第十二节 轮椅席546
第十三节 停车车位546
第四章 国际通用标志546
附录一 基础参数546
附录二 轮椅移动面积参数547
附录三 乘轮椅者对各种设施的使用尺度参数547
附录四 停步块材和导向块材图案尺寸548
附录五 肢体残疾与视力残疾分级标准549
附录六 本规范用词说明549
附加说明549
五十一、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551
第一章 总则553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553
第三章 建筑设计553
第一节 一般规定553
第二节 客房部分553
第三节 公共部分554
第四节 辅助部分555
第四章 防火与疏散555
第五章 建筑设备555
第一节 给水排水555
第二节 暖通空调556
第三节 电气557
附录一 本规范用词说明558
附加说明558
五十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559
第一章 总则561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561
第一节 选址和布置561
第二节 步行商业街561
第三章 建筑设计561
第一节 一般规定561
第二节 营业部分562
第三节 仓储部分563
第四节 辅助部分563
第五节 专业商店564
第四章 防火与疏散564
第一节 防火564
第二节 疏散564
第五章 建筑设备565
第一节 给水排水565
第二节 暖通空调565
第三节 电气566
附录一 名词解释567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567
附加说明567
五十三、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569
第一章 总则571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571
第三章 建筑设计571
第一节 一般规定571
第二节 餐厅、饮食厅和公用部分571
第三节 厨房和饮食制作间572
第四节 辅助部分573
第四章 建筑设备573
第一节 给水排水573
第二节 采暖、空调和通风573
第三节 电气573
附录一 名词解释574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574
附加说明574
五十四、公路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89)575
第一章 总则577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577
第一节 基地选择577
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577
第三章 站前广场和停车场577
第一节 站前广场577
第二节 停车场577
第四章 站房设计578
第一节 一般规定578
第二节 候车厅578
第三节 售票厅578
第四节 售票室和票据库578
第五节 行包托运处、行包提取处和小件行包寄存处578
第六节 站台、行包装卸廊和发车位578
第七节 其他用房578
第八节 驻站用房579
第九节 附属建筑579
第五章 防火和疏散579
第一节 防火579
第二节 疏散579
第六章 建筑设备579
第一节 给水排水579
第二节 采暖通风580
第三节 电气580
附录一 名词解释580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580
附加说明580
五十五、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581
第一章 总则583
第二章 车站和渡轮站583
第一节 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583
第二节 城市公共电、汽车中途站583
第三节 出租汽车营业站584
第四节 渡轮站584
第三章 停车场585
第一节 停车场的功能和选址585
第二节 停车场的用地和布局585
第三节 停车场的进出口585
第四节 低级保养586
第五节 工间586
第六节 油料管理586
第七节 清扫机械586
第八节 办公及生活性建筑586
第九节 绿化586
第十节 多层与地下停车库586
第十一节 出租汽车停车场587
第四章 保养场587
第一节 功能与场址587
第二节 平面布置和用地588
第三节 生产与生活性建筑588
第四节 油库589
第五节 出租汽车保养场589
第六节 保养中心589
第五章 修理厂589
第一节 建厂与用地589
第二节 库房、道路及其它589
第三节 渡轮修理厂590
附加说明590
五十六、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J91-85)591
第一章 总则593
第二章 车站设计的基本规定593
第一节 一般要求593
第二节 枢纽进出站线路和站线的平面、纵断面595
第三节 站场路基和排水596
第三章 中间站597
第一节 一般规定597
第二节 图型和主要设备的配置597
第四章 区段站598
第一节 区段站的图型598
第二节 主要设备的配置598
第三节 站线数量和有效长度599
第五章 编组站600
第一节 一般规定600
第二节 编组站的图型600
第三节 主要设备的配置601
第四节 站线数量和有效长度601
第六章 驼峰602
第一节 一般规定602
第二节 驼峰线路的平面603
第三节 驼峰线路的纵断面603
第四节 其他要求603
第七章 客运站、客运设备和客车整备所604
第一节 客运站604
第二节 客运设备604
第三节 客车整备所605
第八章 货运站、货场和货运设备606
第一节 货运站和货场606
第二节 货运设备606
第九章 工业站和港湾站607
第一节 一般规定607
第二节 车站布置形式和主要设备的配置607
第三节 站线数量和有效长度608
第十章 枢纽608
第一节 一般规定608
第二节 枢纽内主要设备的配置609
第三节 进出站线路布置和疏解610
第四节 枢纽迂回线和联络线611
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611
附加说明611
五十七、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613
第一章 总则615
第二章 公共厕所的规划615
第三间 公共厕所的设计615
第一节 设计原则615
第二节 设计基本规定616
第三节 公共厕所构造基本要求616
附录一 截粪井构造图617
附录二 通槽防蛆沿沟构造图618
附录三 地下管线相互间及离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表618
附录四 地下管线交叉最小垂直净距619
附录五 架空电力线至建筑物、构筑物及通讯线最小水平净距619
附录六 架空电力线至建筑物、构筑物及通讯线最小垂直净距619
附录七 地下管线最小埋设深度619
附录八 本标准用词说明619
附加说明620
五十八、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621
第一章 总则623
第二章 选址和规模623
第一节 选址623
第二节 规模623
第三章 建筑和环境623
第四章 设备和设施623
第一节 设备及其布置623
第二节 设施624
附录一 本规范术语解释624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624
附加说明624
5627
五十九、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TJ37-79)627
第一章 总则629
第二章 地面类型选择629
第三章 混凝土垫层630
第一节 一般规定630
第二节 荷载计算规定630
第三节 弯矩计算631
第四节 垫层厚度计算632
第四章 地基632
第五章 构造632
附录一 面层、结合层、找平层的厚度和隔离层材料的层数及垫层最小厚度633
附录二 地面防腐蚀材料选用要求635
附录三 防腐蚀块材面层的结合层材料选择表636
附录四 弯矩系数a1、a2及弯矩影响系数kn636
附录五 混凝土垫层厚度选择表638
附录六 混凝土垫层设计举例639
附录七 本规范名词解释640
附录八 本规范用词说明640
六十、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84)641
第一章 总则643
第二章 空气洁净度等级643
第三章 总体设计643
第一节 洁净厂房位置选择和总平面布置643
第二节 工艺布置和设计综合协调643
第三节 噪声控制643
第四节 微振控制644
第四章 建筑644
第一节 一般规定644
第二节 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设施644
第三节 防火和疏散645
第四节 室内装修645
第五节 装配式洁净室645
第五章 空气净化645
第一节 一般规定645
第二节 洁净室正压控制646
第三节 气流组织和送风量646
第四节 空气净化处理647
第五节 采暖通风647
第六节 风管和附件648
第六章 给水排水648
第一节 一般规定648
第二节 给水648
第三节 排水648
第四节 消防设施648
第七章 工业气体管道648
第一节 一般规定648
第二节 管道材料、阀门和附件649
第三节 管道连接和清洗649
第四节 安全技术649
第八章 电气649
第一节 配电649
第二节 照明649
第三节 控制、通信和防护650
附录一 名词解释650
附录二 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的测试650
附录三 洁净厂房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651
附录四 净化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对施工的要求651
附录五 净化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对维护管理的要求652
附录六 净化空气调节系统风管壁厚652
附录七 本规范用词说明652
附加说明652
六十一、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J89-85)653
第一章 总则655
第二章 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和存药量655
第一节 建筑物的危险等级655
第二节 存药量656
第三章 工厂规划和外部距离656
第一节 工厂规划656
第二节 危险品生产区外部距离656
第三节 危险品总仓库区外部距离657
第四章 总平面布置和内部距离660
第一节 总平面布置660
第二节 危险品生产区内部距离660
第三节 危险品总仓库区内部距离661
第四节 防护土堤661
第五章 工艺布置662
第六章 危险品贮存和运输662
第一节 危险品贮存662
第二节 危险品运输663
第七章 建筑与结构663
第一节 一般规定663
第二节 危险品生产厂房的结构选型664
第三节 危险品生产厂房的结构构造664
第四节 抗爆小室和抗爆小院664
第五节 危险品生产厂房的安全疏散664
第六节 危险品生产厂房的建筑构造665
第七节 嵌入式建筑物665
第八节 通廊和隧道665
第九节 危险品仓库的建筑结构665
第八章 消防给水665
第九章 废水处理666
第十章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666
第一节 采暖666
第二节 通风和空气调节667
第十一章 电气667
第一节 危险场所等级的划分667
第二节 电气设备668
第三节 室内线路668
第四节 事故照明669
第五节 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和厂房配电室669
第六节 室外线路669
第七节 防雷与接地669
第八节 通信669
第十二章 危险品殉爆试验场和危险品销毁场670
第一节 危险品殉爆试验场670
第二节 危险品销毁场670
附录一 名词解释670
附录二 RA值表670
附录三 防护土堤的防护范围举例671
附录四 本规范用词说明671
附加说明671
六十二、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J49-83)673
第一章 总则675
第二章 厂址选择675
第三章 厂区规划675
第一节 一般规定675
第二节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置676
第三节 交通运输676
第四节 竖向布置676
第五节 管线布置677
第四章 热机677
第一节 运煤系统677
第二节 除灰系统678
第三节 燃烧系统678
第四节 热力系统679
第五节 热工检测和控制679
第六节 化学水处理系统680
第五章 电气681
第一节 电气主接线681
第二节 厂用电系统681
第三节 屋内外配电装置681
第四节 电气照明682
第五节 电缆敷设682
第六节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682
第七节 通信682
第八节 直流系统682
第九节 主控制室和二次接线682
第十节 电气测量仪表装置683
第十一节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683
第六章 辅助设施683
第七章 给水排水684
第一节 给水和排水系统684
第二节 取水构筑物和水泵房684
第三节 冷却设备684
第四节 厂外灰渣管和贮灰场684
第五节 生活、消防给水和生产废水684
第八章 建筑和结构685
第一节 一般规定685
第二节 主厂房685
第三节 主控制楼和配电装置室685
第四节 屋外配电装置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