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革开放20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改革开放20年](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555793.jpg)
- 聂家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ISBN:780642161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改革开放2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改革——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1
理论篇9
一、伟大的旗帜9
(一)历史考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0
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10
酝酿萌芽13
形成主题15
形成轮廓17
形成体系19
(二)结构分析: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22
邓小平理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22
哲学基础29
基本理论35
行动纲领51
(三)价值评判: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60
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61
实践价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65
(一)改革依据论68
二、社会主义改革论68
理论依据69
现实依据71
(二)改革作用论73
改革、革命与生产力发展74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76
(三)改革性质论79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79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82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3
(四)改革目标论83
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88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94
(五)改革方法论99
“试”与“看”相统一99
一切依靠人民群众102
实践篇107
三、中国命运的大转折107
(一)冲破樊篱108
“两个凡是”的迷误109
真理标准大讨论116
(二)历史转折124
三十六天的中央工作会议124
国家与民族命运的伟大转折132
建立第二代领导集体138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142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比较142
实现伟大转折的历史原因145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146
四、起步与试验150
(一)改革探索的历史回溯150
初露端倪:计划体制的弊端150
浅尝辄止:体制改革的先导154
(二)起步:农村改革159
改革开放的突破口159
“要吃米,找万里”163
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166
人民公社体制的终结170
(三)试验:城市改革174
放权让利175
城市综合改革177
(四)探索:对外开放179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79
建立经济特区与开放沿海城市183
五、深化与拓展188
(一)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188
十二届三中全会与改革重点的转移188
改革企业经营制度192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195
培育城市市场体系197
改革宏观管理机制201
(二)农村改革的纵深发展204
完善农村双层经营205
繁荣农村商品经济207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10
(三)经济秩序的治理整顿213
“价格闯关”与抢购风潮213
“压缩需求”与“启动市场”216
实现经济与政治的稳定219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平稳推进223
酝酿提出223
初步展开226
(五)对外开放的梯度扩展230
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开放230
“计划”与“市场”的评说230
建立海南特区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33
姓“社”与姓“资”的质疑236
(一)东方风来满眼春236
六、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236
(二)大潮再起241
加快改革的新部署242
目标模式的新定位244
(三)重点突破247
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47
全面攻坚: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探索251
(四)整体推进254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的新举措255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新步伐258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新进展261
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64
成就篇271
七、国强民富271
(一)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71
国民经济发展实现高增长低通胀271
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增强275
国际收支渐入佳境277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79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79
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282
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285
(三)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87
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变287
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291
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93
(一)物质与精神并重295
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295
八、华夏遍吹文明风295
民族腾飞的理性选择297
精神文明建设新概念302
(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307
塑造跨世纪的民族之魂307
奉献是美丽的311
文明在岗位上升华313
军民共建结砚果318
新闻出版日益繁荣321
(三)教育科学文化全面进步321
文学艺术百花争研327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330
展望篇339
九、二十年改革回眸339
(一)中国二十年改革的基本经验340
以理论突破、思想解放为先导341
改革必须与发展和稳定相结合344
走“渐进式”改革之路347
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350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352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354
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355
(二)中国二十年改革的历史定位357
奠定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实践基石357
奠定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理论基石363
开辟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基本道路365
创造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有利条件366
十、十五大以后的中国370
树起民族前行的理论旗帜371
(一)高举伟大旗帜 推进宏伟事业371
值得信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374
规划蓝图再谱新篇376
(二)“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387
机遇与挑战387
经济发展趋势393
民主政治建设397
文化建设403
祖国统一:不可逆转的大势408
后记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