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0840600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城市配电(学科: 电力系统结构 学科: 技术改造) 农村配电(学科: 电力系统结构 学科: 技术改造) 城市配电 农村配电 电力系统结构 技术改造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主要技术原则1
1.1 我国城乡电网的现状与问题1
1.1.1 我国城乡电网的现状1
1.1.2 我国城乡电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
1.2 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规划总则4
1.2.1 城乡电网规划概述4
1.2.2 城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4
1.2.3 城乡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4
1.2.4 规划的年限与各阶段的要求5
1.2.5 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分析5
1.3.1 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目标要求7
1.3 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主要技术原则7
1.3.2 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的主要技术原则8
1.3.3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的若干技术原则26
1.3.4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主要技术原则28
第二章 城乡电网负荷预测31
2.1 概述31
2.1.1 负荷31
2.1.2 负荷曲线31
2.2 负荷预测的作用32
2.3 负荷预测的特点33
2.4 负荷预测一般规定33
2.4.1 用电负荷分类34
2.4.4 负荷预测基本程序35
2.4.2 用电地理区域与功能分区35
2.4.3 用电电压等级分层35
2.5 负荷预测方法37
2.5.1 用电单耗法37
2.5.2 电力弹性系数法39
2.5.3 负荷密度法40
2.5.4 外推法41
2.5.5 因果法43
2.5.6 人均用电量指标法46
2.5.7 其他方法46
2.6 最大负荷预测46
3.1.1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47
第三章 中性点接地方式与短路电流计算47
3.1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47
3.1.2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48
3.1.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方式49
3.1.4 我国城乡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50
3.2 电力元件参数及标么值计算51
3.2.1 标么值51
3.2.2 配电网元件参数及标么值52
3.2.3 常用元件参数标么值53
3.2.4 阻抗网络的变换55
3.3.1 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56
3.3 配电网络的短路电流计算56
3.3.2 图表法计算三相短路电流57
3.3.3 两相短路电流计算59
3.3.4 配电网电容电流计算60
3.4 限制短路电流措施63
3.4.1 选择合适的城网结构及运行方式64
3.4.2 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容量及变压器参数65
3.4.3 利用限流电抗器限制短路电流66
第四章 配电网的电能损耗67
4.1 概述67
4.2 线损的实用计算67
4.2.1 均方根电流法68
4.2.2 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法69
4.2.3 等效功率法69
4.2.4 损失因数法71
4.2.5 配电线路的电能损耗计算方法72
4.2.6 电力元件的电能损耗计算73
4.3 降低配电网电能损耗的技术措施75
4.3.1 配电网的技术改造75
4.3.2 配电网的经济运行77
4.3.3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79
5.1 电压损耗和电压损失率82
5.1.1 电压损耗与电压损失率的计算82
第五章 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82
5.1.2 多个集中负荷时的电压损耗计算83
5.1.3 匀布负荷的电压损耗计算84
5.2 配电网电压质量存在的问题84
5.2.1 配电网存在的问题84
5.2.2 电压偏移对用户的影响85
5.2.3 配电网电压调整的基本原理86
5.3 并联电容器补偿88
5.3.1 并联电容补偿原理及作用88
5.3.2 并联补偿电容器的配置原则90
5.3.3 并联补偿电容器的容量计算92
5.3.4 并联电容器的结构及技术参数95
5.4 并联电抗器补偿101
5.4.1 补偿原理及其作用101
5.4.2 并联电抗器的安装位置101
5.4.3 并联电抗器容量的确定102
5.4.4 并联电抗器结构102
5.5 静止补偿器(SVC)103
5.5.1 静止补偿器的主要型式及工作原理103
5.5.2 几种无功补偿装置的性能比较106
5.6 配电线路的最优无功补偿107
5.6.1 匀布负荷线路107
5.6.2 非匀布负荷线路108
5.7 配电网综合调压112
第六章 配电网电气设备114
6.1 概述114
6.1.1 配电设备的发展114
6.1.2 城乡电网对配电设备的要求115
6.2 SF6断路器115
6.2.1 SF6气体性质116
6.2.2 SF6断路器结构介绍119
6.2.3 操动机构122
6.2.4 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125
6.3.1 常用户内真空断路器型式127
6.3 真空断路器127
6.3.2 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131
6.4 隔离开关134
6.4.1 概述134
6.4.2 常用隔离开关类型135
6.5 高压负荷(隔离)开关140
6.5.1 概述140
6.5.2 常用负荷开关类型141
6.6 高、中压开关柜144
6.6.1 开关柜的特点和分类144
6.6.2 常用固定式开关柜145
6.6.3 常用手车式开关柜148
6.6.4 HXGN□--12金属封闭环网开关柜154
6.7 高压熔断器158
6.7.1 概述158
6.7.2 XRNT--12高压限流式熔断器159
6.7.3 户外跌落式熔断器168
6.8 箱式变电站169
6.8.1 箱式变电站的用途及使用条件169
6.8.2 ZBW(N)--10组合式箱式变电站170
6.8.3 XB--12箱式变电站172
6.8.4 XB--12X小型化箱式变电站174
6.8.5 XB--12系列箱式变电站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175
6.9.1 型号及主要组成176
6.9 DF电缆分支箱176
6.9.2 技术参数177
6.9.3 典型接线方案177
第七章 配电系统自动化179
7.1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基本概念179
7.1.1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组成部分179
7.1.2 配电系统自动化和输电系统自动化的关系181
7.1.3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意义183
7.1.4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和现状184
7.2 进线监控、开闭所自动化和配变巡检185
7.2.1 配电网进线监控185
7.2.2 配电变电所和开闭所的自动化186
7.2.3 柱上配电变压器、箱式变和用户变电所的自动化189
7.3 锁线自动化(FA)190
7.3.1 采用配电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191
7.3.2 基于FTU和通信网络的馈线自动化系统195
7.3.3 两种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比较198
7.3.4 “电压型”开关和“电流型”开关199
7.4 配电自动化后台系统201
7.4.1 配电自动化后台计算机网络201
7.4.2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204
7.4.3 故障报修系统207
7.4.4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系统209
7.4.5 配电SCADA系统的组织209
7.5.1 配电网的数据结构217
7.5 配电网模型化方法217
7.5.2 配电网的数据变换220
7.5.3 配电网故障区域判断与隔离222
7.6 网络重构和网络优化225
7.6.1 网络负荷均衡化225
7.6.2 健全区域恢复供电的最佳方案225
7.6.3 配电调度仿真系统(DTS)230
第八章 远方抄表与电能计费系统232
8.1 电能表的发展和现状232
8.2 电子式电能表233
8.3.1 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的功能234
8.3 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234
8.3.2 多功能电能表的电源235
8.3.3 多功能电能表的选用236
8.4 抄表技术综述236
8.4.1 抄表计费的几种方式236
8.4.2 预付费电能计量方式237
8.4.3 预付费计费方式和远程自动抄表计费方式的比较237
8.5 采用IC卡电能表的预付费系统238
8.5.1 IC卡电能表的组成238
8.5.2 预付费电能计费管理系统239
8.6.1 本地自动抄表技术240
8.6 自动抄表技术240
8.6.2 远程自动抄表技术241
8.6.3 利用远程自动抄表实现防窃电246
第九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造价的编制247
9.1 编制造价的基本依据247
9.2 配电自动化系统造价编制实例251
9.2.1 编制说明251
9.2.2 编制结果253
附录1 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试行)269
附录2 10kV配网自动化发展规划要点(试行)283
附录3 城乡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能介绍288
参考文献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