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化学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化学 第4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1575777.jpg)
- 吴梧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3530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化学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和任务1
二、生物化学与药学科学1
三、发展中的生物化学3
第一章 糖的化学5
第一节 概述5
一、糖的概念、分布及主要生物学作用5
二、糖的分类6
第二节 多糖的化学8
一、多糖的分类9
二、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多糖的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11
三、多糖提取、分离和纯化的原理17
四、多糖理化性质测定18
五、多糖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19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23
第一节 脂类的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23
一、脂类的概念与分类23
二、脂类的性质及生理功能23
第二节 单脂的化学24
一、脂肪的化学结构24
二、脂肪酸24
三、蜡28
第三节 复脂的化学28
一、磷脂类和鞘脂类28
二、糖脂32
三、胆固醇和胆酸34
第四节 脂类的提取分离与分析原理38
一、脂类的提取*38++++二、脂类的分析原理39
第三章 蛋白质的化学41
第一节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41
一、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41
二、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生物学功能41
第二节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43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43
二、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氨基酸43
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合成原理48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48
二、蛋白质的构象53
三、蛋白质和多肽合成的基本原理60
第四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64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64
二、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与功能的关系66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生物进化68
第五节 蛋白质的性质69
一、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及分子量的测定69
二、蛋白质的变性70
三、蛋白质的两性电离与等电点72
四、蛋白质的胶体性质73
五、蛋白质的沉淀反应73
六、蛋白质的颜色反应74
七、蛋白质的免疫学性质75
第六节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76
一、蛋白质的提取76
二、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77
三、蛋白质的纯度鉴定和含量测定81
第七节 蛋白质的分类83
一、根据分子形状分类83
二、根据组成分类83
三、根据溶解分类83
第四章 核酸的化学84
第一节 枋酸的概念和化学组成84
一、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84
二、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单核苷酸85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91
一、DNA的分子结构91
二、RNA的分子结构98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103
一、核酸的分子大小103
二、核酸的溶解度与粘度104
三、核酸的酸碱性质104
四、核酸的紫外吸收104
五、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105
第四节 核酸的分离与含量测定107
一、核酸的提取、分离和纯化107
二、核酸含量测定的原理109
第五章 酶111
第一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111
一、酶的生物学意义111
二、酶作用的专一性112
三、酶的分类与命名113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114
一、酶的化学组成114
二、酶的辅助因子115
三、酶的结构与功能117
第三节 酶的作用机制120
一、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120
二、中间复合物学说和酶作用的过渡态121
三、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121
四、核糖酶与抗体酶的催化反应*124++++第四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126
一、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126
二、pH的影响与最适pH130
三、温度的影响与最适温度131
四、酶浓度的影响131
五、激活剂的影响132
六、抑制剂的影响132
第五节 酶的分离、提纯及活性测定140
一、酶的分离、提纯140
二、酶的活力测定142
第六节 寡聚酶、同工酶、诱导酶、调节酶143
一、寡聚酶143
二、同工酶144
三、诱导酶145
四、调节酶145
第七节 酶在医药学上的应用148
一、酶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148
二、酶在治疗上的应用149
三、固定化酶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149
第六章 激素151
第一节 概述151
第二节 主要激素的化学与生理功能153
一、甲状腺素153
二、甲状旁腺素156
三、降钙素157
四、1,25-二羟维生素D3158
五、胰岛素160
六、胰高血糖素161
七、肾上腺素162
八、肾上腺皮质激素163
九、性激素165
十、垂体激素168
十一、下丘脑激素171
十二、胃肠道激素172
十三、心钠素173
十四、其他活性物质175
第三节 激素作用的原理181
一、细胞膜受体182
二、细胞内受体187
第七章 生物氧化188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概念188
一、生物氧化的意义188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188
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189
一、呼吸链和电子传递系统189
二、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和作用189
三、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195
第三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196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197
二、过氧化体氧化体系198
第四节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200
一、高能化合物和高能磷酸化合物200
二、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的形成202
三、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的变化204
四、呼吸链中ATP形成的部位205
五、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抑制206
第五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207
一、线粒化的结构207
二、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208
第八章 糖代谢211
第一节 糖的消化与吸收211
一、糖的消化211
二、糖的吸收211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212
一、 糖的无氧分解212
二、 二、糖的有氧分解221
三、磷酸戊糖途径229
第三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233
一、糖原的合成233
二、糖异生作用和Cori循环234
三、糖原分解作用238
四、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的调节238
五、糖异生作用的调节239
第四节 血糖及其调节240
一、血糖的来源240
二、血糖的去路240
三、激素对血糖的调节241
四、糖代谢的紊乱242
第九章 脂类代谢245
第一节 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245
一、脂肪的消化和吸收245
二、类脂的消化和吸收246
第二节 脂类的功能及其在体内的贮存和运输247
一、脂类在体内的贮存和动员247
二、脂类的运输和血浆脂蛋白248
第三节 脂肪的代谢251
一、脂肪的分解代谢251
二、脂肪的合成代谢258
第四节 类脂的代谢265
一、磷脂的代谢265
二、胆固醇的代谢267
第五节 脂类代谢的调节及代谢紊乱271
一、脂类代谢的调节271
二、脂类代谢的紊乱272
第十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276
第一节 营养素的概念和蛋白质的营养276
一、营养素的概念和生理功能276
二、食物蛋白的生理功能278
三、氮平衡279
四、蛋白质的营养价值279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281
一、蛋白质的消化281
二、肽和氨基酸的吸收*283++++三、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在肠中的腐败作用284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285
一、氨基酸在体内的代谢动态285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286
三、氨的代谢291
四、α-酮酸的代谢295
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295
一、氨基酸的脱羧作用295
二、氨基酸与“一碳基团”代谢297
三、含硫氨基酸代谢的特点302
四、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的特点303
五、肌酸代谢的特点304
第十一章 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306
第一节 核酸的消化与吸收306
第二节 核酸的分解代谢306
一、核酸的分解306
二、单核苷酸的分解307
三、嘌呤的分解307
四、嘧啶的分解309
第三节 核酸的合成代谢310
一、核苷酸的生物合成310
二、DNA的生物合成(复制)314
三、DNA的修复319
四、DNA的生物合成(转录)320
第四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31
一、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心法则331
二、核糖核酸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332
三、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335
四、抗生素与某些药物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影响339
第十二章 代谢和代谢调控总论341
第一节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研究方法341
一、物质代谢的概念341
二、能量代谢的概念342
三、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343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346
一、蛋白质与糖代谢的相互联系346
二、糖与脂类代谢的相互联系347
三、蛋白质与脂类代谢的相互联系347
四、核酸与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347
第三节 代谢调控总论348
一、细胞或酶水平的调节348
二、激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354
第四节 代谢抑制剂和抗代谢物355
一、代谢抑制剂355
二、抗代谢物356
第十三章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357
第一节 药物化谢转化的类型和酶系357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357
二、药物代谢转化概述357
三、药物代谢转化的类型和酶系358
第二节 影响药物代谢转化的因素367
一、药物相互作用367
二、其他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369
第三节 药物代谢转化的意义370
一、清除外来异物370
二、改变药物活性或毒性370
三、对体内活性物质的灭活371
四、对寻找新药的意义371
五、对某些发病机制的解释372
六、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372
第十四章 生物药物与基因工程药物374
第一节 生物药物概述374
一、生物药物的概念374
二、生物药物的历史与现状374
第二节 生物药物的分类及临床用途376
一、生物药物的分类376
二、生物药物的临床用途382
第三节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趋势384
一、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385
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药物386
三、从天然存在的生理活性物质中寻找新的生物药物387
四、利用化学合成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创制新的生物药物388
五、中西医结合创制新的生物药物388
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新剂型,优化产品结构388
第四节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的进展389
一、生物制药工艺的进展389
二、生物药物制剂工艺的发展394
三、生物药物检测技术的发展396
第五节 基因工程药物396
一、基因工程药物的主要品种396
二、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401
三、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趋势404
第十五章 药物研究的生物化学基础406
第一节 生物药物制造的生物化学基础406
一、生物药物制备方法的特点406
二、生物合成技术原理407
三、生物技术原理408
第二节 药物质量控制的生物化学基础414
一、药物质量控制的常用生化分析法414
二、生物药物质量控制的生化分析法417
第三节 药理学研究的生物化学基础420
一、药理作用的生物化学基础420
二、新药筛选的生物化学方法422
第四节 与药物设计有关的生物化学原理424
一、酶与药物设计425
二、受体与药物设计425
三、药物代谢转化与前体药物设计426
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模拟与药物设计427
五、基因组科学与药物研究428
附录 常用生化名词缩写表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