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才知识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才知识手册
  • 王康,王通迅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7304·89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才知识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人才的智能结构1

人才1

一、总论篇1

天才2

人才的本质3

社会主义人才的特点4

人才的类型5

人才的结构7

人才群体结构7

宏观人才群体结构特征9

微观人才群体结构最优化原则10

人才群体的功能12

群体结构要素13

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14

特殊类型的群体结构16

人才的创造及其活动20

人才与实践的关系21

人才与时代的关系21

人才的历史作用23

人才与社会制度的关系24

人才学24

人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5

人才学产生的基础26

人才学的特点27

人才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28

人才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29

人才学与教育学29

人才学与心理学30

人才学的研究方法30

人才学和党的组织人事工作31

二、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篇33

原始社会“天下为公”的用才原则33

春秋、战国时代人才兴盛的原因34

《诗经》中的人才思想35

管子的人才思想35

晏了的人才思想36

孔子的“尊贤”思想36

墨子的“尚贤”主张37

孟子的人才思想38

荀子的人才主张38

祁奚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9

韩非的人才观点39

《吕氏春秋》的人才思想40

秦国的人才政策40

汉武帝的人才思想41

西汉的“布衣将相”之局41

《史记》中的人才思想42

王充的人才思想42

王符的人才思想43

诸葛亮的人才思想44

曹操的人才思想45

刘劭的人才学专著《人物志》46

孝文帝拓跋宏的人才观46

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才观47

武则天的人才观48

韩愈的人才观48

欧阳修的人才思想49

王安石的人才思想50

司马光的“德才”论50

秦观的《人才》论策51

陈亮的人才观51

耶律楚材的人才观52

朱元璋的人才思想53

马皇后的人才观53

刘基的人才思想54

李贽的人才思想55

黄宗羲的人才思想55

顾炎武的人才主张56

康熙皇帝的人才观57

王夫之的人才主张57

龚自珍的人才思想58

魏源的人才思想59

太平天国的人才思想59

戊戍变法中的人才呼声60

三、中国古代人才制度篇62

中国古代人才制度62

中国古代的育才制度63

官学制度64

私学制度66

书院制度67

中国古代的选才制度69

荐举制度70

物教宾兴制71

内正法71

养士制度72

乡举里选制(察举)73

举逸才74

九品中正制75

连坐保举制度76

制举制度78

征聘制度79

科举考试制度80

辟署曹椽制度82

其他任用制度:客卿82

回避制度(三互法)83

方伎进仕制度83

赞纳制度84

致仕制度85

中国古代的酬劳制度:品秩制度86

功臣封爵制度87

谥法制度88

册封制度与封典制度89

封荫制度89

俸给制度90

中国古代的考绩制度91

述职、巡狩制度91

上计、剌察制度92

考课制度93

司考、校考制度93

磨勘、历纸制度95

考满、考察制度96

汇考、察计制度97

中国古代的人才晋升制度98

两汉的上计铨选制度99

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99

隋唐的铨选制度100

明清的听选升迁制度101

宋代的分司铨选制度101

四、人才分类篇102

人才分类的意义102

人才分类原则103

王充的人才分类思想105

诸葛亮的人才分类思想107

刘劭的人才分类思想107

秦观的人才分类思想107

司马光的人才分类思想108

朗道对物理学家的分类思想108

柯罗齐的人才分类思想109

郭沫若的人才分类思想109

施普兰格尔的人才分类思想109

巴甫洛夫的人才分类思想110

宫城音弥的人才分类思想111

按气质类型的分类112

按能力类型的分类113

按性格类型的分类113

按研究方面的分类114

按知识结构的分类116

按社会对人才承认前后分类117

纵横方向的综合分类118

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特点120

五、人才成长篇120

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内因121

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阶段123

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期124

人才创造的最佳年龄期125

成才规律126

遗传素质与成才126

道德与成才127

心理品格与成才128

创新意识与成才129

创造力与成才131

体质与成才132

创造灵感与成才132

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外因133

时机、机遇与成才134

科学技术与成才135

现代信息与成才136

教育与成才137

中小学教育与成才138

大学教育与成才139

继续教育与成才141

家庭与成才142

工作单位与成才143

人才团144

血缘型人才链145

师徒型人才链145

人才波峰与波谷146

历史上人才辈出的社会条件147

社会主义开创了人才辈出的新时代149

六、科技人才篇151

科技人才151

科学人才和技术人才152

科技人才的科技劳动特点153

科技人才的基本条件154

学术带头人155

目前急需的科技人才156

科技人才的素质158

科技人才的政治思想素质159

科技人才的道德规范160

科技人才的知识素质161

科技人才的技能素质162

科技人才的智力要素163

科技人才的创造力163

科技人的观察力164

科技人才的注意力和记忆力165

科技人才的想象力166

科学人才“最佳年龄区”167

发挥最佳技术的时期168

技术人才“最佳年龄区”168

科技人才的思维能力168

科技人才第二创造期169

女性科技人才成功的因素170

七、军事人才篇172

军事人才172

军事人才学172

军事指挥人才173

军队政治人才175

合成指辉人才176

参谋人才177

后勤人才178

战斗人才179

军地两用人才180

军事科学研究人才182

军事战略家183

最高统帅184

总司令185

司令员185

参谋长186

军事人才的品德修养186

军事人才的个性修养187

军事人才的行为修养188

军事人才的洞察能力189

军事人才的预测能力189

军事人才应变能力190

军事人才的创造能力191

军事人才的决策能力191

军事人才的组织能力192

军事人才的知识结构192

军事人才的基础训练193

对抗训练法194

军事演习195

模拟训练法195

军事人才的心理训练196

军事人才体能训练197

军衔制度198

文职人员制度200

政治委员制度201

军队干部的退休离休制度202

军队干部的转业制度203

八、文艺人才篇205

文艺人才205

创作人才205

作家206

表演人才207

画家、雕塑家、摄影家207

导演人才209

文艺理论人才209

文艺编辑人才210

观察能力210

想象能力211

感受能力211

洞察能力212

表达能力213

文艺人才的世界观和艺术观213

文艺人才的意志修养214

文艺人才的道德品质修养214

文艺人才的知识结构216

文艺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217

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218

热爱艺术218

强烈的时代感219

敏感的艺术气质219

鲜明的创作个性220

自觉的创新意识220

捕捉灵感221

熟练精湛的技巧222

地理环境对文艺人才的影响223

家庭、家族对文艺人才成长的影响224

文艺人才的培养225

文学讲习所227

笔会227

文艺人才的评奖228

文艺调演、会演、观摩演出229

选拔文艺人才的高考制度和招考制度229

文艺人才的学位职称制230

专业作家制230

文联下属各协会231

文艺人才学会231

群众艺术馆和文化宫232

体育人才的分类233

九、体育人才篇233

体育人才的选拔234

体育运动人才的遗传因素235

体育运动人才的素质236

体育运动人才选拔中的预测237

怎样通过快慢肌纤维类型选才239

怎样从速度、力量、耐力方面选才240

运动素质的“快速发展期”240

环境对体育运动人才的影响241

怎样鉴别运动人才的“早熟”或“晚熟”242

体育人才成功的关键242

运动人才的心理训练244

体育人才的基本功244

体育人才战术训练245

体育人才的训练方法246

高标准、严要求247

培养体育人才要有战略眼光249

体育人才的三级训练管理体制249

体育人才的层层竞赛选拔250

体育人才的文化学习251

以老带新 以新为主251

怎样爱护体育人才252

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253

全面关心运动人才253

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254

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254

体育运动荣誉奖章255

体育运动竞赛制度255

“十佳”运动员255

奥林匹克运动会257

中国对体育人才的培育259

十、管理人才篇262

管理人才262

决策人才263

经济管理人才264

经济管理人才的特征265

企业管理人才266

财贸金融管理人才267

科技管理人才268

行政管理人才270

管理人才的心理素质271

管理人才的功能272

管理人才的经营能力272

管理人才的求效性273

管理人才的决策能力274

管理人才的自控能力274

管理人才的组织能力275

管理人才的应变能力276

管理人才的规划能力276

管理人才的智能结构277

管理人才的配备278

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279

管理人才的群体年龄结构280

管理人才成长的四个阶段281

优秀经理的基本条件283

企业人才的培养284

十一、自学成才篇286

自学286

自学成才途径286

自学人才培养287

自学目标选择288

自学的自我管理28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290

自学成功之要素291

自学读书方法292

自学群体外向学习法294

自学技能要素295

自学时间的运筹297

自学计划制订297

资料积累299

笔记方式300

利用图书馆301

十二、人才管理篇302

人才管理302

宏观人才管理和微观人才管理303

人才管理系统303

人才管理的社会功能304

人才管理的现代化305

人才管理的原则306

人才管理网络307

人事管理与人才管理308

人才学与人事管理308

人才的发现309

人才的鉴别310

人才的选拔312

选拔人才应当注意的事项312

人才培训314

人才分配315

人才考核316

人才考核方法316

人才考核基本标准与基本原则317

人才考核定量化318

人才考绩档案319

人才的使用原则319

人才的合理流动321

人才管理信息反馈322

人才现状调查322

人才招聘323

人才引进324

人才需求预测325

人才规划326

职称327

人才业务职称与分类328

人才业务职称评定与晋升328

人才的奖惩329

人尽其才的检核330

后记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