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治国范畴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治国范畴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596028.jpg)
- 朱海风,史鸿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18103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治国范畴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道1
一、道的范畴嬗变1
1.道的思想源流1
2.道的引申涵义1
二、以道治国与治国之道3
1.遵道为立国之本3
2.明道为治国之要8
3.行道为治国之基12
4.修道为治国之务16
三、治国之道的实践范畴19
1.王道与霸道20
2.君道臣道(吏道)君臣之道36
3.义道和利道48
4.公道与私道55
四、道与相邻范畴的关系及其治国意义57
1.道与天、地、人57
2.道与理64
3.道与德70
第二章 德73
一、德的范畴嬗变73
二、德的治国功能75
1.为王要重德75
2.为官必有德79
3.为政以德82
4.敬德保民84
5.德化治国87
三、德与才、德与罚92
1.德与才92
2.德与罚95
第三章 仁97
一、仁的范畴嬗变97
1.“爱人”之说97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说98
3.“克己复礼”之说99
1.“仁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00
二、以仁治国的思想体系100
4.“孝悌”之说100
2.为君要行仁爱民104
3.仁政的具体功能105
三、仁之内容及仁者标准109
1.仁的内容辨析109
2.仁者的行为标准110
四、兴仁之教及其重要意义113
五、仁与礼、仁与义115
1.仁与礼115
2.仁与义116
第四章 礼120
一、礼的范畴嬗变120
1.礼的由来120
2.礼的实质121
3.礼仪制度123
4.礼乐教化124
5.国礼与家礼125
6.礼的分类128
1.礼之所起,源于治国129
二、礼的治国功能及效果129
2.“治人之道,莫急于礼”132
3.为王重礼136
4.礼主于敬139
三、礼各有功,礼功各异143
1.礼各有功143
2.礼功各异145
四、礼与相邻范畴之关系及其治国意义148
1.礼与法148
2.礼与乐151
3.礼与理、义158
第五章 信163
一、信之内涵163
1.诚实、真实163
2.守信、讲信用164
3.信任、相信164
4.自信、有信心165
二、信的治国功能及效果165
1.信以安邦166
2.信以守国169
3.信以服众172
4.信以聚朋173
三、信的治国原则及规范175
1.取信于民175
2.信不可偏177
3.用人以信178
4.上下以信180
5.赏罚以信182
四、信与忠、诚、义183
1.信与忠184
2.信与诚186
3.信与义189
第六章 智191
一、智的内涵191
1.智慧、智谋191
2.知识、学识192
3.知晓、知道192
1.圣人重智193
4.知趣、知理193
二、治国必以智193
2.智以谋远195
3.智以明理196
4.智者不惑197
5.智以制敌199
三、用智的基本原则203
1.取才求智,唯智是举203
2.知人善任,贵在求真204
3.广纳众智,举众之能208
4.兼听纳言,智得于群209
5.智者不诈,智不为私210
四、智以学成212
1.学以致智,智成于学212
2.博闻为智,从谏如流214
3.智者多问,不问不知215
4.智得于思,不思非智216
5.智积于勤,非勤丧智217
1.智与能218
五、智论旁解218
2.智与谋220
3.智与明223
4.智与仁、勇226
5.知与行、智与施230
6.智与愚234
第七章 势236
一、势的内涵236
1.形势之势236
2.趋势之势237
3.权势之势238
二、势的治国谋略论239
1.分析形势,把握时机239
2.揣测趋势,因势利导242
3.树立权势,巩固政权245
三、势的亚范畴及其治国意义253
1.时势253
2.地势256
3.气势258
4.权259
第八章 和261
一、和的范畴嬗变261
1.“和,相应也”262
2.“以他平他谓之和”262
3.“和以天倪”与“冲气以为和”262
4.“中和”与“太和”264
5.“无声之中独闻和焉”与“心正气和”265
二、和的治国功能266
1.“和而不同”:和同之辨及其治国方略267
2.“中和”与“太和”:中庸之和及其治国思想271
3.“和以息争”与“和而不流”:治国必致和277
4.“政象乐,乐从和”与“致乐以治心”:和的实现279
途径及其心理功能279
三、和的相关范畴及其治国谋略287
1.合288
2.两一294
3.中庸与狂狷299
4.适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