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与莫斯科 结盟·对抗·合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京与莫斯科 结盟·对抗·合作](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706908.jpg)
- 李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6461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69页
- 主题词:中苏关系-研究;中俄关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与莫斯科 结盟·对抗·合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1949—1953年:中苏同盟的形成1
第一节 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莫斯科1
第二节 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17
第三节 中苏友谊中的龃龉和矛盾29
第二章 1954—1955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37
第一节 1954年赫鲁晓夫首次访问北京37
第二节 第一次台海危机与中苏利益冲突50
第三节 苏联人在中苏同盟中的领导者心态54
第三章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与中苏裂痕产生60
第一节 苏共二十大的非斯大林化60
第二节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65
第三节 米高扬出席中共八大73
第四节 波匈事件与中苏两党反应76
第四章 1957年:中苏两国频繁的高层交往88
第一节 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东欧88
第二节 北京隆重接待伏罗希洛夫元帅94
第三节 米高扬杭州通报“倒赫事件”99
第四节 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103
第五节 毛泽东第二次莫斯科之行106
第五章 1958年:中苏之间未能实现的军事合作118
第一节 苏联请求建立长波电台问题121
第二节 苏联提议建立联合舰队问题125
第三节 赫鲁晓夫第二次访问北京129
第四节 第二次台海危机与苏联的反应134
第五节 美制“响尾蛇”导弹风波及其影响141
第六章 1959年:中苏关系继续恶化144
第一节 赫鲁晓夫影射攻击中国内政144
第二节 苏联撕毁中苏两国核技术协定149
第三节 彭德怀事件的“苏联因素”151
第四节 中印边界冲突与赫鲁晓夫介入155
第七章 1960年:“压不了也压不倒”的中国共产党176
第一节 赫鲁晓夫把毛泽东比喻为“旧套鞋”178
第二节 中共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179
第三节 苏共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设“陷阱”182
第四节 苏联专家成为中苏政治斗争牺牲品186
第五节 81国共产党代表会议与《莫斯科声明》192
第八章 1961—1964年的中苏关系:缓和与逆转202
第一节 1961年中苏关系改善昙花一现202
第二节 苏共二十二大召开与中苏争执再起208
第三节 7万中国新疆边民逃亡苏联事件212
第四节 苏美合谋阻挠中国成为核国家219
第五节 没有胜利者的中苏大论战222
第九章 1964—1965年:中苏关系改善失去机会234
第一节 苏联国防部部长提出“推翻毛泽东”234
第二节 中共评价赫鲁晓夫下台是件大好事243
第三节 毛泽东发誓要与苏共公开论战一万年245
第四节 中共拒绝参加19国莫斯科会晤250
第五节 中国留苏学生反美游行示威及中苏交涉254
第十章 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前期的中苏关系260
第一节 中共拒绝参加苏共二十三大及其原因260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前期中苏交往中的过火行为262
第三节 中国对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应274
第十一章 1969年的中苏边界战争:缘起与结果281
第一节 中苏边界领土纠纷溯源281
第二节 珍宝岛血战:过程、原因及影响286
第三节 周恩来与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晤296
第十二章 1970—1976年:“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中苏关系308
第一节 中苏马拉松式的边界问题谈判308
第二节 影响中苏边界谈判进展的几个因素314
第三节 中苏军队对峙:人数、部署及核武器323
第十三章 1977—1979年:后毛泽东时代的中苏关系329
第一节 中国新领导人对苏联“示好”的反应329
第二节 中国正式中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39
第三节 苏联入侵阿富汗,直接威胁中国安全342
第十四章 1980—1990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345
第一节 中国对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的反应345
第二节 中苏通过多渠道向关系正常化过渡348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对华外交新思维及其影响354
第四节 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历史性会晤362
第五节 苏联官方对1989年中国政治风波的态度367
第六节 中苏国家关系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369
第十五章 1991—1992年: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过渡373
第一节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问莫斯科373
第二节 苏联“八一九”事件与中国政府的立场379
第三节 中国政府对俄罗斯联邦的外交承认381
第四节 中俄双边关系的逐步升温384
第五节 叶利钦总统首次访华与中俄“互视为友好国家”390
第十六章 1993—1999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构建395
第一节 江泽民与叶利钦频繁互访及其成果395
第二节 中俄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制度启动432
第三节 中俄贸易发展的条件、进程及制约因素443
第四节 中俄两国科技、文教、军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458
第十七章 2000—2007年:新世纪之初中俄关系继续发展470
第一节 高层接触“具有十分活跃的性质”470
第二节 两国经贸合作规模与领域逐步扩大486
第三节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496
第四节 中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希望503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523
附录二:图片来源说明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