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癫癎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癫癎学 第2版
  • 沈鼎烈,王学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238836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80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808页
  • 主题词:癫痫-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癫癎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癫癎的概述、定义及标准化描述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癫癎和癫癎综合征的定义2

第三节 癫癎的标准化描述2

第二章 癫癎的流行病学6

第一节 癫癎的发病率6

一、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8

二、性别影响9

三、发作类型和癫癎综合征的发病率9

第二节 癫癎的患病率10

一、年龄、性别分布13

二、癫癎发作类型的分布14

三、癫癎综合征的分布14

四、危险因素和可能病因15

五、治疗缺口18

第三节 癫癎的死亡率18

一、死亡率18

二、标准化死亡比19

三、死亡原因分析20

第四节 癫癎的预后22

一、未经治疗的癫癎自然史22

二、首次发作后复发的研究22

三、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4

四、撤除抗癫癎药后复发的研究24

五、癫癎综合征的预后25

第三章 癫癎的发病机制29

第一节 概述29

第二节 与癫癎发作有关的离子跨膜运动29

一、离子通道对离子跨膜运动的调节30

二、正常神经元的离子分布31

三、癫癎发作中的离子变化35

第三节 神经递质和调质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36

一、概论36

二、兴奋性神经递质37

第四节 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产生40

一、静息和动作电位的形成40

二、神经元电信号的传播42

第五节 癎性放电的形成、传播和终止44

一、癎性活动产生的原因44

二、癎性放电的产生46

三、癎性放电的传播49

四、癎性放电的终止50

五、癎灶、癎性放电、棘波的关系51

第六节 癫癎的基因机制51

一、基因异常对离子通道功能的影响51

二、基因异常对受体功能的影响52

三、基因异常对癫癎发作阈值的影响53

四、基因异常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53

五、基因异常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53

第四章 癫癎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异常55

第一节 癫癎的神经病理学55

一、原发性癫癎的病理改变56

二、症状性癫癎的病理改变57

第二节 癫癎的生物化学62

一、糖类、脂质和蛋白质63

二、神经递质68

三、神经肽74

四、神经细胞营养因子80

五、细胞因子84

第三节 癫癎的免疫学改变87

一、神经免疫学癫癎模型87

二、癫癎患者的免疫异常88

三、癫癎患者药物性免疫异常93

第五章 癫癎的遗传98

第一节 癫癎遗传研究的概况98

一、遗传病的概念98

二、癫癎遗传研究概况99

第二节 癫癎遗传的临床研究104

一、遗传方式104

二、家系分析105

三、双生子研究106

四、家系EEG检查106

第三节 染色体异常与癫癎107

一、染色体异常107

二、染色体异常与癫癎发作108

三、癫癎患者需作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临床线索114

第四节 特发性癫癎的分子遗传学异常114

一、特发性部分性癫癎116

二、特发性全面性癫癎119

第五节 症状性癫癎的分子遗传学异常124

一、神经纤维瘤病125

二、结节性硬化125

三、脑-面血管瘤病125

四、皮质下层状灰质移位和无脑回畸形126

五、婴儿痉挛126

六、神经元蜡样脂褐素沉积症126

七、戈谢病126

八、Ⅰ型神经氨酸沉积症127

九、肌阵挛癫癎破碎红纤维综合征127

第六节 癫癎的遗传咨询128

一、先证者后代发病危险性估计129

二、先证者同胞发病危险性估计129

三、婚育咨询129

第六章 癫癎的动物模型131

第一节 实验动物选择131

第二节 癫癎动物模型分类132

第三节 常用癫癎动物模型133

一、急性单纯部分性癫癎模型133

二、慢性单纯部分性癫癎模型135

三、复杂部分性癫癎发作模型136

四、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模型137

五、失神发作模型144

六、实验性免疫癫癎模型145

七、癫癎持续状态动物模型147

八、难治性癫癎模型148

第四节 总结和展望153

第七章 癫癎的病因和促发因素155

第一节 癫癎的病因155

一、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异常155

二、神经皮肤综合征159

三、脑部获得性疾病160

四、中毒性疾病165

五、原发或系统性疾病所致癫癎166

第二节 癫癎的促发因素167

一、性别因素167

二、年龄因素167

三、觉醒、睡眠周期与癫癎的关系167

四、月经周期对癫癎的影响168

五、妊娠对癫癎的影响168

六、遗传因素168

七、诱发因素170

第八章 癫癎的分类172

第一节 癫癎发作的临床和脑电图分类172

一、部分性(局灶性、局限性)发作172

二、全身性(全面性、普遍性)发作177

三、不能分类的癫癎发作179

四、其他179

第二节 癫癎和癫癎综合征的分类179

一、和部位有关的癫癎和癫癎综合征180

二、全面性癫癎和癫癎综合征183

三、未能判明为局灶性或全身性的癫癎和癫癎综合征187

四、特殊综合征188

第三节 癫癎发作的国内分类188

一、部分性发作188

二、全身性发作非局限性开始188

三、不能分类的发作189

四、附录189

第四节 症状学癫癎发作分类189

一、概述189

二、发作分类190

三、癎性发作症状学的躯体位置分布191

四、癫癎状态191

五、发作顺序192

六、癫癎分类192

七、小结192

第五节 癫癎及癫癎综合征的新分类193

第九章 癫癎发作的临床表现194

第一节 自限性发作194

一、全面性发作194

二、局灶性发作196

第二节 持续性癫癎发作196

一、概述196

二、病因及促发因素196

三、癫癎状态的分类197

四、癫癎状态的机制和病理生理197

五、全面性癫癎状态200

六、局限性癫癎持续状态202

附: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209

一、失神性癫癎持续状态209

二、复杂部分性癫癎持续状态209

三、昏迷患者中的非惊厥性癫癎状态210

第三节 反射性癫癎211

一、分类211

二、临床类型及特点212

三、脑电图219

四、发作机制220

五、反射性癫癎的诊断220

六、反射性癫癎的治疗221

第十章 癫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223

第一节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223

一、病因学223

二、临床表现223

三、脑电图22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223

五、治疗和预后224

第二节 婴儿早期肌阵挛脑病224

一、概述224

二、发病率224

三、病因学和发病机制224

四、临床表现225

五、脑电图225

六、其他实验室检查226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226

八、治疗与转归228

第三节 大田原综合征228

一、概述228

二、发病率及病因229

三、病理生理229

四、临床表现230

五、脑电图230

六、实验室检查232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232

八、治疗与转归233

第四节 婴儿游走性部分性发作234

一、临床表现234

二、辅助检查234

三、诊断235

四、治疗与预后235

第五节 婴儿痉挛235

一、病因学235

二、病理生理236

三、临床表现236

四、实验室检查236

五、诊断238

六、治疗239

七、转归和预后240

第六节 婴儿良性肌阵挛性癫癎240

一、病因学240

二、临床表现240

三、脑电图241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241

五、治疗和预后241

第七节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24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42

二、临床表现242

三、脑电图24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243

五、治疗和预后244

第八节 良性婴儿惊厥(非家族性)24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44

二、临床表现244

三、脑电图表现245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245

五、治疗和预后245

第九节 Dravet综合征246

一、病因学246

二、临床表现246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246

四、辅助检查246

五、治疗与预后247

第十节 偏侧惊厥-偏瘫癫癎综合征247

第十一节 非进行性脑病中的肌阵挛状态247

一、临床表现247

二、辅助检查248

三、治疗和预后248

第十二节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248

一、概述248

二、流行病学249

三、病因249

四、病理250

五、临床表现251

六、脑电图252

七、变异型及相关综合征256

八、诊断258

九、鉴别诊断259

十、治疗260

十一、预后261

第十三节 早发型良性儿童枕叶癫癎261

一、概述261

二、流行病学262

三、病因学263

四、发病机制263

五、临床表现263

六、脑电图265

七、诊断266

八、鉴别诊断266

九、病程和预后268

十、治疗268

第十四节 晚发型儿童枕叶癫癎269

一、概述269

二、流行病学269

三、病因学269

四、发病机制269

五、临床表现269

六、脑电图270

七、诊断272

八、鉴别诊断272

九、治疗273

十、预后273

附:良性儿童发作易感综合征273

第十五节 肌阵挛失神癫癎综合征274

一、定义274

二、流行病学274

三、病因学274

四、发病机制274

五、临床表现274

六、脑电图275

七、鉴别诊断275

八、预后和并发症275

九、治疗275

第十六节 肌阵挛站立不能性癫癎276

一、临床表现276

二、脑电图276

三、鉴别诊断276

四、预后及并发症277

五、治疗277

第十七节 Lennox-Gastaut综合征277

一、病因及分类278

二、病理改变278

三、临床表现279

四、脑电图特征280

五、弥漫性脑功能紊乱281

六、神经影像学281

七、诊断281

八、鉴别诊断282

九、治疗283

十、预后284

第十八节 Landau-Kleffner综合征284

一、病因及病理改变284

二、临床表现285

三、电生理检查285

四、预后及并发症285

五、治疗285

第十九节 慢波睡眠中持续棘波的癫癎285

一、病因学286

二、临床特征286

三、辅助检查286

四、鉴别诊断286

五、治疗287

六、预后287

第二十节 典型失神和非典型失神发作287

典型失神发作287

一、病因学287

二、发病机制288

三、临床表现288

四、失神发作综合征289

五、实验室检查290

六、鉴别诊断290

七、治疗291

非典型失神发作292

第二十一节 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癎293

一、肌阵挛定义293

二、肌阵挛的分类293

三、不同类型肌阵挛性癫癎的临床特征294

四、治疗296

第二十二节 不同表型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癎297

青少年失神性癫癎297

一、JAE的分类297

二、人口统计学资料297

三、临床表现297

四、病因学298

五、辅助检查298

六、JAE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298

七、鉴别诊断298

八、预后299

九、治疗299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癎299

一、JME的分类和命名299

二、人口统计学资料299

三、临床表现300

四、病因学300

五、辅助检查301

六、诊断要点301

七、预后301

八、治疗302

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癫癎303

第二十三节 反射性癫癎303

本体感觉诱导的癫癎发作303

一、临床表现303

二、定位303

三、辅助检查304

四、鉴别诊断304

五、治疗和预后304

惊吓性癫癎304

一、病因学304

二、病理生理机制304

三、临床表现304

四、鉴别诊断304

五、预后与并发症305

六、治疗305

第二十四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癎30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05

二、临床表现306

三、辅助检查307

四、诊断307

五、鉴别诊断307

六、治疗308

七、预后308

第二十五节 家族性颞叶癫癎309

一、临床特征309

二、鉴别诊断310

三、遗传学研究310

四、治疗311

五、预后311

第二十六节 热性惊厥与热性惊厥附加症311

热性惊厥312

一、临床表现312

二、遗传学研究31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13

四、热性惊厥的防治313

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314

一、临床表现314

二、遗传学研究315

三、诊断316

四、治疗316

第二十七节 病灶多变的家族性部分性癫癎316

一、临床特征317

二、辅助检查317

三、遗传学特征31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18

五、治疗318

第二十八节 边缘叶癫癎318

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癎318

一、病因学319

二、病理321

三、临床表现321

四、鉴别诊断322

五、脑电图检查322

六、治疗323

根据特定病因确定的颞叶内侧癫癎325

第二十九节 Rasmussen综合征325

一、病因学326

二、临床表现328

三、治疗329

四、预后331

第十一章 症状性癫癎336

第一节 头颅创伤及颅内手术后癫癎336

创伤性癫癎336

一、创伤后早期癫癎336

二、创伤后晚期癫癎337

手术后癫癎338

一、手术创伤338

二、病变部位339

三、原发病变的性质339

四、术前是否发生过癫癎339

五、其他因素339

创伤和手术后癫癎的药物预防339

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中的癫癎发作34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40

二、各类脑血管病中的癫癎发作341

第三节 皮质发育障碍引起的癫癎发作343

分类344

神经元移行障碍345

一、分类345

二、病因学345

三、发病机制346

四、原发性神经元移行障碍346

五、获得性神经元移行障碍347

六、临床特征348

七、辅助检查348

局限性皮质发育不良348

一、发病机制349

二、临床表现349

三、辅助检查349

四、治疗350

第四节 中枢感染性疾病中的癫癎发作350

一、脑膜炎351

二、脑炎354

三、脑脓肿355

四、脑囊虫病356

五、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356

第五节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的癫癎发作356

一、艾滋病引起癫癎的机制357

二、癫癎的临床特征358

三、治疗359

第六节 慢性脑肿瘤引起的癫癎359

一、病因及分类359

二、发病机制360

三、临床表现361

第七节 药源性癫癎364

一、病因学365

二、发病机制365

三、影响因素366

四、临床表现367

五、不同药物引起的癫癎发作368

六、预防和治疗374

第八节 乙醇中毒及戒断中的癫癎发作375

一、乙醇性癫癎的发病率375

二、发病机制375

三、乙醇性癫癎发作的神经环路376

四、癫癎的发作类型376

五、癫癎出现的时间及影响因素376

六、治疗377

第九节 内科疾病中的癫癎发作377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癫癎发作377

一、发病机制377

二、发病率378

三、发作类型378

四、癫癎出现的时间378

五、脑电图检查379

六、影像学检查379

七、与药源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鉴别379

八、癫癎与疾病预后的关系379

九、治疗379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79

一、甲状旁腺功能降低的原因380

二、癫癎类型380

三、癫癎出现的时间380

四、癫癎与颅内钙化的关系380

五、其他表现380

糖尿病中的癫癎发作380

一、发病机制381

二、影响因素381

三、发病率382

四、发作类型382

五、癫癎出现的时间382

六、糖尿病性癫癎的治疗382

七、癫癎发作的预后383

白血病及抗白血病治疗中的癫癎383

一、发病机制383

二、癫癎发作的类型384

三、癫癎发作出现的时间384

四、脑电图改变384

五、治疗384

第十节 变性疾病中的癫癎发作384

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癫癎发作384

一、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385

二、多发性硬化癫癎的发病机制385

三、癫癎发作的特点和诊断385

四、治疗386

五、预后386

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癫癎发作386

一、Alzheimer病386

二、Pick病387

三、大舞蹈症388

四、帕金森病389

五、脊髓性肌萎缩390

第十一节 遗传性疾病中的癫癎发作391

遗传性共济失调392

锥体外系疾病392

一、肝豆状核变性392

二、亨廷顿病393

三、Fahr综合征393

神经皮肤综合征393

一、结节性硬化症393

二、Ⅰ型神经纤维瘤病393

三、脑面血管瘤病393

四、着色性干皮病393

五、色素失禁症393

合并癫癎发作的遗传代谢病394

一、新生儿或婴儿期伴癫癎发作的遗传代谢病394

二、婴儿早期伴癫癎发作的遗传代谢病398

三、婴儿晚期伴癫癎发作的遗传代谢病398

四、儿童晚期和青少年期伴癫癎发作的遗传代谢病400

伴癫癎发作的染色体疾病401

一、脆性X综合征401

二、Angelman综合征401

三、Down综合征401

伴癫癎发作的脑发育不全综合征401

一、先天性无脑回401

二、Ehlers-Danlos综合征401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401

第十二章 难治性癫癎403

第一节 难治性癫癎的定义403

一、难治性癫癎的传统定义和局限性403

二、难治性癫癎的现代观点405

三、难治性癫癎的新定义和分级管理407

第二节 难治性癫癎的组成408

难治性癫癎综合征408

特殊病因引起的症状性癫癎409

特发性或隐原性癫癎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癎410

第三节 难治性癫癎的耐药机制410

一、耐药性分类及耐药基因的表达410

二、神经网络及环路的重组413

三、基因表达异常413

第四节 难治性癫癎的治疗413

一、癫癎的药物治疗414

二、难治性癫癎的手术和物理疗法416

第十三章 女性与癫癎417

第一节 女性内分泌与月经周期417

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417

二、女性激素与月经周期417

第二节 女性激素与癫癎419

一、女性激素对癫癎的影响419

二、癫癎对女性内分泌的影响420

第三节 月经与癫癎421

一、月经初潮421

二、经期性癫癎421

三、绝经422

第四节 女性的性、生殖功能与癫癎423

一、性功能423

二、生殖功能423

三、女性癫癎患者性功能障碍及生育力下降的可能原因424

四、癫癎患者性、生殖功能障碍的诊断及对策424

第五节 避孕与癫癎425

第六节 妊娠与癫癎425

一、妊娠癫癎425

二、非妊娠癫癎426

三、妊娠对癫癎发作的影响426

四、癫癎对妊娠的影响426

五、妊娠期癫癎的对策427

六、分娩时的一些问题428

第七节 子癎和先兆子癎428

第八节 哺乳与癫癎429

第九节 其他有关女性癫癎患者的健康问题429

一、外貌430

二、体重430

三、骨骼疾病430

第十四章 癫癎患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432

一、定义432

二、发病率433

三、病理433

四、发病机制434

五、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435

第十五章 SPECT和PET检查438

一、原理与方法438

二、SPECT、PET在癫癎中的应用443

第十六章 癫癎的脑电图454

第一节 癫癎样发放454

一、癫癎样发放的基本机制455

二、发作间发放455

三、发作时发放465

四、健康人及非癫癎性疾病的癫癎样发放470

第二节 癫癎患者的脑电图471

一、癫癎患者脑电图背景活动471

二、限局性癫癎样发放的背景活动472

三、两侧癫癎样发放的背景活动472

第三节 癫癎脑电图测定的特殊电极及诱发方法473

一、电极473

二、诱发475

第四节 脑电位分布图478

第五节 脑电图监测478

一、脑电图监测的临床应用478

二、监测方法479

三、电极部位及导联480

四、睡眠监测481

五、剥夺睡眠482

六、脑电图监测的诊断价值482

七、脑电图监测在外科治疗前的应用484

第六节 癫癎样发放的临床诊断意义484

一、脑电图与其他检查484

二、脑电图与癫癎的预后484

三、广泛癫癎样发放的临床意义485

四、限局性癫癎样发放的临床意义487

五、特殊癫癎样发放487

第十七章 脑磁图490

一、概述490

二、脑磁图应用设备、分析软件及检查方法490

三、脑磁图基本原理492

四、脑磁图在癫癎中的应用493

五、脑磁图与其他癫癎定位技术的比较495

六、脑磁图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497

第十八章 癫癎的影像学499

第一节 头颅X线平片499

一、颅内高压征499

二、头颅大小及形态异常500

三、颅内占位的定位征500

第二节 脑血管造影502

一、脑血管性病变502

二、颅内占位性病变503

第三节 CT503

一、CT发展史503

二、CT在明确癫癎病因中的应用504

三、常见癫癎的CT表现505

第四节 MRI511

一、磁共振成像的原理511

二、磁共振成像的方法512

三、正常人体组织的MRI信号513

四、异常MRI信号的病理基础514

五、MRI新技术在癫癎病中的应用518

第十九章 癫癎的诊断521

一、癫癎的诊断步骤521

二、癫癎诊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23

第二十章 非癎性发作性疾病525

第一节 晕厥525

一、病因及分类525

二、临床表现52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526

第二节 偏头痛52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528

二、临床表现52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529

第三节 假性发作531

一、病因531

二、临床表现532

三、辅助检查532

四、诊断533

五、治疗及预后534

第四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3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534

二、临床表现53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535

第五节 睡眠障碍536

睡惊症536

睡行症536

梦魇症536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537

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537

发作性睡病538

碰头症538

第六节 眩晕539

一、分类539

二、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症540

第七节 内科疾病中的非癎性发作性疾病541

低血糖541

一、胰岛素瘤542

二、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542

嗜铬细胞瘤542

血卟啉病543

甲状腺功能亢进544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44

一、手足搐搦544

二、癫癎样发作544

三、其他表现545

低钙血症545

第八节 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545

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545

一、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546

二、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546

三、发作性持续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547

四、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547

发作性共济失调547

第九节 小儿中的非癎性发作性疾病548

抽动障碍548

习惯性擦腿动作548

屏气发作548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549

发作性腹痛549

Sandifer syndrome549

良性发作性眩晕549

良性发作性斜颈550

点头痉挛550

抖动发作550

睡眠肌阵挛550

Q-T间期延长综合征550

第十节 发作性精神障碍551

惊恐发作551

急性妄想发作551

冲动性人格障碍551

周期性精神病552

间歇性冲动控制障碍552

第十一节 其他非癎性发作性疾病552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552

子癎553

破伤风553

偏侧面肌痉挛554

特发性痛性痉挛554

第二十一章 癫癎性精神障碍556

第一节 癫癎性精神障碍的分类556

第二节 发作时精神障碍557

第三节 发作前、后精神障碍557

发作前精神障碍557

发作后精神障碍557

交替性精神障碍557

第四节 发作间期精神障碍558

第五节 临床诊治558

附:抗癫癎药所致精神障碍559

第二十二章 癫癎的药物治疗561

第一节 概述561

第二节 抗癫癎药的药代动力学561

一、药物的吸收561

二、药物的分布562

三、药物的消除563

四、药物的排泄564

五、药物间相互作用564

六、老龄对抗癫癎药药代动力学的影响566

七、儿童中抗癫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567

第三节 抗癫癎药物的作用机制568

一、对离子跨膜运动的影响568

二、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569

三、突触传递的影响570

第四节 抗癫癎药治疗的一般原则570

一、开始治疗的时间570

二、抗癫癎药治疗方针572

三、不同发作类型及综合征的治疗576

四、药物治疗中的常见错误和对策582

第五节 抗癫癎药物的不良反应586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识别和处理的原则586

二、抗癫癎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587

三、抗癫癎药物引起不同系统的损伤及其对策589

第六节 常用抗癫癎药609

一、卡马西平609

二、丙戊酸614

三、苯妥英620

四、苯巴比妥627

五、扑米酮630

六、乙琥胺632

七、苯二氮?类634

八、磺胺类638

九、吡拉西坦639

十、其他抗癫癎药639

第七节 新的抗癫癎药640

一、托吡酯641

二、拉莫三嗪644

三、奥卡西平646

四、氨己烯酸649

五、加巴喷丁651

六、非氨酯653

七、左乙拉西坦655

八、噻加宾657

九、唑尼沙胺658

十、司替戊醇660

十一、其他662

第八节 正在进行临床前评价的新抗癫癎药物662

一、氯西加酮662

二、瑞马西胺663

三、卢非酰胺663

四、普瑞巴林663

五、瑞替加宾663

六、处于早期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663

第九节 癫癎持续状态的治疗664

一、即刻处理664

二、药物治疗664

三、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的治疗668

四、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的治疗670

五、展望670

第十节 抗癫癎药物治疗中的监测671

一、概述671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671

三、血药浓度监测的作用和局限性672

四、须监测的抗癫癎药及标本采取时间672

五、抗癫癎药血药浓度测定方法673

六、唾液及血“游离”抗癫癎药浓度测定673

七、抗癫癎药浓度测定的应用674

八、最合适的血药浓度范围675

九、如何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675

十、不同抗癫癎药的监测676

第二十三章 癫癎的外科治疗690

第一节 概述690

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690

二、癫癎手术前的评估691

三、癫癎手术治疗的类型694

四、手术疗效的评估和结果694

五、癫癎手术常见并发症696

第二节 颞叶癫癎的外科治疗700

一、颞叶的解剖700

二、颞叶癫癎的临床特征702

三、诊断性评估703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708

五、颞叶切除技术708

六、术中注意要点714

七、术后处理714

八、主要并发症714

九、病理发现715

十、前颞叶切除术的疗效718

第三节 额叶癫癎的外科治疗718

一、额叶的解剖718

二、额叶癫癎的临床特征720

三、诊断性评估721

四、额叶癫癎的手术治疗722

五、疗效722

第四节 顶-枕叶癫癎的外科治疗722

一、顶-枕叶解剖723

二、临床特点726

三、诊断性评估726

四、手术治疗727

五、疗效评估728

第五节 大脑半球切除术729

一、适应证729

二、手术729

三、并发症731

四、疗效732

第六节 胼胝体切开术732

一、理论基础732

二、适应证732

三、手术732

四、并发症734

五、疗效734

第七节 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735

一、基本原理735

二、患者的选择735

三、手术736

四、疗效737

五、病残率738

第八节 癫癎的立体定向治疗738

一、概述738

二、脑立体定向术治疗癫癎的机制及适应证739

三、立体定向术的方法及步骤740

四、靶点选择与疗效评价741

五、脑立体定向术并发症的防治743

第九节 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744

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癫癎的机制745

二、适应证745

三、照射剂量745

四、疗效745

第十节 低功率电凝热灼术746

一、低功率电凝热灼术的解剖学、生理学基础746

二、低功率电凝热灼术的病理学分析746

三、相关器械和参数设置747

四、手术方法747

五、术中注意要点747

六、术后注意要点747

七、临床疗效747

八、术后并发症748

第二十四章 癫癎的物理疗法751

第一节 慢性小脑刺激751

一、小脑刺激系统751

二、治疗癫癎的理论根据751

三、适应证751

四、手术751

五、并发症752

六、疗效752

第二节 迷走神经刺激术752

一、迷走神经刺激术研究概况752

二、理论依据753

三、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抗癫癎作用753

四、适应证、相对禁忌证及不良反应753

五、手术方法753

六、刺激参数754

七、我们的研究结果755

第二十五章 癫癎的心理治疗762

第一节 癫癎患者的心理、行为改变762

一、智力改变762

二、人格改变762

三、心理病理障碍762

四、精神病763

五、因疾病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763

第二节 癫癎的心理治疗764

一、支持性心理治疗764

二、松弛训练764

三、认知治疗765

四、行为治疗765

五、催眠治疗767

六、家庭治疗768

七、集体心理治疗768

第二十六章 癫癎患者的社会问题及生活质量770

第一节 社会对癫癎的认识770

一、对癫癎的认识770

二、癫癎患者及家庭对癫癎的认识771

三、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772

第二节 癫癎患者的认知功能773

一、智商773

二、发病年龄及病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773

三、发作类型及发作频率与认知功能773

四、抗癫癎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773

五、癫癎外科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774

第三节 癫癎患者的社会问题774

一、教育775

二、婚姻776

三、就业776

四、家庭777

第四节 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777

一、生活质量的内容777

二、生活质量的判断标准778

三、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778

四、影响癫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778

五、提高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7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