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 经济作物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 经济作物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711660.jpg)
- 董玉琛,刘旭总主编;方嘉禾,常汝镇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1275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273MB
- 文件页数:646页
- 主题词:作物-种质资源-简介-中国;经济作物-种质资源-简介-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 经济作物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中国作物的多样性1
一、中国历代的作物1
二、中国当代作物的多样性2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与进化4
一、作物起源的几种学说4
二、几个重要的世界作物起源中心9
三、与作物进化相关的基本理论11
四、与作物进化有关的性状演化13
第三节 作物的分类15
一、作物的植物学分类及学名15
二、作物的用途分类18
三、作物的生理学、生态学分类18
四、作物品种的分类19
第四节 作物的遗传多样性20
一、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20
二、遗传多样性的度量22
三、作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实际应用25
四、用野生近缘植物拓展作物的遗传多样性27
第一章 经济作物概述31
第一节 经济作物的意义31
第二节 世界经济作物生产概况32
一、油料作物32
二、纤维作物33
三、糖料作物33
四、嗜好类作物33
五、特用作物34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作物生产概况35
一、油料作物35
二、纤维作物36
三、糖料作物37
四、嗜好类作物37
五、特用作物38
第四节 中国经济作物及其遗传资源的多样性38
一、经济作物种类及原产物种39
二、遗传资源数量及作物类型41
三、野生资源43
第五节 中国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对农业的贡献44
一、对世界农业发展的贡献44
二、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贡献45
第二章 大豆48
第一节 世界和中国的大豆生产48
一、世界大豆生产的发展48
二、中国大豆生产的历史和变迁49
第二节 大豆的主要特征和特性51
一、大豆的植物学性状51
二、大豆的品质特性55
三、大豆的抗病虫性56
四、大豆的耐逆性57
五、大豆的繁殖特性57
第三节 大豆的起源、演化和传播58
一、大豆的起源58
二、大豆的演化61
三、大豆的传播63
第四节 中国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64
一、中国大豆播期类型的多样性64
二、中国大豆品种类型的多样性64
三、中国大豆利用类型的多样性65
四、中国大豆种质等位变异的多样性66
第五节 中国大豆品种的生态特性67
一、中国大豆品种的生态区划67
二、中国大豆品种性状的生态地理分布68
三、大豆生态特性在种质资源和育种上的利用70
第六节 中国大豆品种的演变71
一、地方品种在大豆生产和育种中的利用71
二、改良品种的进展及主要特点72
三、引进品种的特点和利用73
第七节 大豆属的分类74
一、大豆属分类74
二、中国大豆属的种75
第八节 中国的野生大豆77
一、野生大豆的特征特性77
二、野生大豆的研究和利用78
第三章 油菜83
第一节 油菜生产概况83
一、油菜生产的意义83
二、世界油菜生产的现状84
三、中国油菜的分布与生态区划86
第二节 油菜的种类与起源进化87
一、油菜的主要种类87
二、油菜的起源进化89
第三节 油菜遗传资源多样性及其意义93
一、油菜遗传资源多样性93
二、油菜遗传资源多样性的意义94
第四节 油菜的主要特征和特性95
一、油菜的主要特征95
二、油菜的主要特性100
第五节 中国油菜品种的演变106
第六节 油菜野生近缘植物108
一、油菜野生近缘植物种类108
二、油菜野生近缘植物的优异性状及利用110
三、油菜主要近缘植物116
第四章 花生126
第一节 花生的生产概况126
一、世界花生生产概况126
二、中国花生生产现状及意义128
第二节 花生的起源与分类131
一、花生的起源131
二、花生属植物的分类132
三、栽培种花生的分类134
第三节 花生的主要特征特性137
一、根、茎、叶、花、荚果和种子137
二、花生的特性145
第四节 中国花生的来源与品种演变150
一、中国花生的来源150
二、不同年代主要花生品种及特点152
第五节 花生属野生种及其利用155
一、花生属的野生种155
二、花生属野生种的利用163
第五章 芝麻167
第一节 芝麻生产概况167
一、芝麻的经济价值167
二、世界芝麻的分布和生产概况168
三、中国芝麻的分布、生态区划和生产概况169
第二节 芝麻的起源传播和分类171
一、芝麻的起源和传播171
二、芝麻属种的分类172
三、栽培品种的分类173
第三节 芝麻的主要特征和特性175
一、根、茎、叶、花、蒴果和种子175
二、芝麻主要特性180
第四节 中国芝麻品种的演变183
一、中国芝麻地方品种及其特点183
二、不同年代推广的主要品种184
第五节 芝麻的野生近缘种185
一、2n=26的种185
二、2n=32的种186
三、2n=64的种186
四、染色体数未知的野生种186
第六章 其他油料作物188
第一节 蓖麻188
一、蓖麻的生产意义188
二、国内外蓖麻的分布和生产概况188
三、蓖麻的主要特征和特性189
四、蓖麻品种的演变192
五、蓖麻的起源和分类193
第二节 向日葵195
一、向日葵的生产意义195
二、国内外向日葵的分布和生产概况196
三、向日葵的主要特征和特性196
四、向日葵品种的演变200
五、向日葵的起源、分类及遗传多样性203
第三节 红花207
一、红花的生产意义及生产概况207
二、红花的主要特征特性210
三、红花品种的特点与演变216
四、红花的起源、分类与多样性中心220
第四节 苏子、油棕222
一、苏子222
二、油棕223
第七章 棉花226
第一节 棉花的生产概况226
一、世界棉花生产概况226
二、中国棉花生产发展概况227
第二节 棉花的起源进化与棉属分类230
一、棉花的起源与进化230
二、棉属的分类232
第三节 棉花的主要特征特性236
一、栽培棉种的形态特征236
二、棉花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239
三、棉花的主要特性241
第四节 棉花栽培种的分类243
一、草棉的分类243
二、亚洲棉的分类244
三、陆地棉的分类247
四、海岛棉的分类249
第五节 中国棉花品种的演变250
一、草棉品种的演变250
二、亚洲棉品种的演变250
三、陆地棉品种的演变251
四、海岛棉品种的演变253
第六节 棉花野生近缘植物255
一、棉属的野生种255
二、棉属野生种的优良基因源263
第八章 苎麻266
第一节 苎麻的生产概况266
一、苎麻的生产意义266
二、国外生产概况267
三、国内生产概况267
第二节 苎麻的起源、传播与演化分类268
一、苎麻的起源和传播268
二、苎麻属的地理分布与生态类群269
三、苎麻属的分类与演化270
第三节 苎麻的特征特性278
一、苎麻的形态特征278
二、苎麻的主要特性282
第四节 中国苎麻的种植区域、品种类型和演变286
一、种植区域286
二、品种类型288
三、品种演变289
第五节 苎麻的主要野生近缘植物290
一、青叶苎麻290
二、柄果苎麻291
三、腋球苎麻291
四、帚序苎麻291
五、密球苎麻292
六、盈江苎麻292
七、序叶苎麻293
八、滇黔苎麻293
九、阴地苎麻294
十、双尖苎麻294
十一、西藏苎麻294
十二、水苎麻295
十三、糙叶水苎麻295
十四、海岛苎麻296
十五、悬铃叶苎麻296
十六、大叶苎麻297
十七、赤麻297
十八、细野麻298
十九、长叶苎麻298
二十、束序苎麻299
第九章 黄麻301
第一节 黄麻生产概况301
一、黄麻的生产意义301
二、国外生产概况301
三、国内生产概况302
第二节 黄麻的起源、演化与分类303
一、黄麻的起源与演化303
二、黄麻属的分类303
第三节 黄麻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特性305
一、植物学形态特征305
二、主要特性308
第四节 中国黄麻品种的分类与演变313
一、黄麻品种的分类313
二、不同年代主要推广品种及其特点314
第五节 黄麻野生类型和野生近缘种316
一、黄麻的野生类型316
二、黄麻野生近缘种317
第十章 红麻323
第一节 红麻的生产概况323
一、红麻的生产意义323
二、世界红麻分布与生产概况324
三、中国红麻分布与生产概况325
第二节 红麻的起源、演化和分类326
一、红麻的起源和传播326
二、木槿属的分类327
三、木槿属Furcaria组分种检索328
四、红麻的分类328
第三节 红麻的主要特征特性331
一、主要形态特征331
二、主要特性335
第四节 中国红麻种植区域和品种演变338
一、种植区域338
二、栽培历史与品种演变339
第五节 木槿属Furcaria组野生近缘种340
一、木槿属Furcaria组野生资源340
二、野生红麻的性状差异及利用价值341
三、木槿属Furcaria组物种的性状差异341
四、木槿属Furcaria组的野生近缘种343
第十一章 亚麻351
第一节 亚麻的生产概况351
一、亚麻的生产意义351
二、世界亚麻的分布和生产概况352
三、中国亚麻的分布和生产概况353
第二节 亚麻的起源、传播、进化和分类353
一、亚麻的起源和传播353
二、亚麻的进化354
三、亚麻的分类354
第三节 亚麻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特性355
一、形态特征355
二、主要特性357
第四节 栽培亚麻的类型和品种演变360
一、栽培亚麻的类型360
二、中国亚麻品种的演变362
第五节 中国亚麻属的野生近缘种362
一、长萼亚麻363
二、野亚麻363
三、异萼亚麻364
四、宿根亚麻364
五、黑水亚麻364
六、垂果亚麻365
七、短柱亚麻365
八、阿尔泰亚麻366
九、窄叶亚麻366
第十二章 大麻及其他麻类作物368
第一节 大麻生产概况368
一、大麻的生产意义368
二、世界大麻生产概况369
三、中国大麻生产概况370
第二节 大麻的起源与分类371
一、大麻的起源与演化371
二、大麻的分类371
第三节 大麻的主要特征与特性373
一、主要形态特征373
二、主要特性375
第四节 大麻栽培品种及野生类型378
一、大麻栽培品种的分类378
二、不同年代主要推广品种379
三、大麻野生类型380
第五节 青麻381
一、青麻生产概况381
二、青麻的起源与分类382
三、青麻的主要特征特性383
四、青麻品种的分类与演变385
五、苘麻属的野生种385
第六节 罗布麻389
一、罗布麻的利用价值及其分布389
二、罗布麻的分类390
三、罗布麻的主要特征和特性391
四、罗布麻的繁殖393
第七节 龙舌兰麻393
一、龙舌兰麻生产概况393
二、龙舌兰麻的分类395
三、几个主要栽培种的特征特性396
四、龙舌兰麻的繁殖399
第八节 蕉麻400
一、蕉麻生产概况400
二、蕉麻的主要特征特性401
三、蕉麻的繁殖402
第十三章 甘蔗404
第一节 甘蔗糖业的意义及生产概况404
一、甘蔗糖业的意义404
二、世界蔗糖生产概况404
三、中国蔗糖生产概况405
第二节 甘蔗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特性407
一、甘蔗的形态特征408
二、甘蔗的主要特性413
第三节 甘蔗的起源、演化和分类415
一、甘蔗的起源与传播416
二、甘蔗的演化417
三、甘蔗的植物学分类417
四、甘蔗品种的分类421
第四节 甘蔗品种的演变421
一、世界甘蔗品种的演变422
二、中国甘蔗品种的演变423
第十四章 甜菜426
第一节 甜菜的生产概况426
一、世界甜菜的生产概况426
二、中国甜菜的生产概况427
第二节 甜菜的起源、演化和分类428
一、甜菜的起源及演化428
二、甜菜属的分类430
第三节 甜菜的主要特征和特性432
一、主要形态特征432
二、主要特性436
第四节 中国甜菜品种的来源、演变及分类440
一、中国甜菜品种的主要来源及演变440
二、糖用甜菜品种的分类441
第五节 普通甜菜种的品种群442
一、糖用甜菜品种群442
二、菜用甜菜品种群443
三、饲用甜菜品种群444
四、叶用甜菜品种群445
第六节 甜菜属的野生近缘种447
一、普通甜菜组的种447
二、白花甜菜组的种450
三、矮生甜菜组的种453
四、平伏甜菜组的种454
第十五章 烟草457
第一节 烟草生产概况457
一、世界烟草生产概况457
二、中国烟草生产概况457
第二节 烟草的起源、进化和传播458
一、烟草的起源与传播458
二、烟草的进化460
第三节 烟草的分类462
一、烟草属的分类462
二、栽培烟草的分类469
第四节 烟草的主要特征和特性472
一、栽培烟草的特征和特性472
二、野生烟草的主要特征和特性475
第五节 中国烟草品种的演变478
一、地方品种的特点478
二、主要栽培品种的演变479
第六节 烟草属的种及其利用482
一、二倍体种482
二、双二倍体种487
三、非整倍体种491
第十六章 茶496
第一节 茶的生产概况496
一、茶叶生产的意义496
二、世界茶的分布及生产概况497
三、中国茶叶生产概况497
第二节 茶树的起源和演化500
一、茶树的起源500
二、茶树的原产地501
三、茶树的演化503
第三节 茶树的植物学分类505
一、张宏达分类系统506
二、闵天禄分类系统507
三、改进的分类系统508
第四节 茶树的主要特征特性509
一、根、茎、叶、花、果的特征509
二、茶树的生物学特性514
三、茶树的生物化学物质518
第五节 茶树栽培品种的演变和分类521
一、茶树品种的演变521
二、茶树品种的分类522
第六节 山茶属茶组及非茶组植物的种524
一、山茶属茶组植物的种525
二、山茶属非茶组植物的种530
第十七章 桑树534
第一节 桑树生产概况534
一、蚕桑业的意义534
二、世界蚕桑生产概况535
三、中国蚕桑生产概况535
第二节 桑树的起源与分类537
一、桑树的起源537
二、桑树的分类539
第三节 桑树的形态特征和特性542
一、根、条、叶、花、果的特征542
二、主要特性548
第四节 中国桑树品种演变及生态类型553
一、桑树品种演变概况553
二、各主要蚕区的桑树生态类型554
第五节 中国桑属的种556
一、栽培桑种556
二、野生桑种559
第十八章 橡胶及其他热带经济作物565
第一节 橡胶565
一、天然橡胶的生产意义565
二、天然橡胶的世界分布和生产概况565
三、天然橡胶在中国的分布和生产概况566
四、橡胶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特性567
五、橡胶的主要生物学特性569
六、中国橡胶栽培品种和种植材料的演变570
七、三叶橡胶属的种573
第二节 胡椒574
一、胡椒的生产意义574
二、胡椒的世界分布和生产概况576
三、胡椒在中国的分布和生产概况576
四、胡椒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特性576
五、胡椒栽培种的特点581
六、胡椒属的野生种581
第三节 咖啡585
一、咖啡的生产意义585
二、咖啡的世界分布和生产概况586
三、咖啡在中国的分布和生产概况586
四、中国引入咖啡栽培种分种检索587
五、咖啡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特性587
六、中国栽培咖啡的种590
七、主要推广品种593
第四节 椰子593
一、椰子的生产意义593
二、国内外椰子生产概况594
三、椰子的主要形态特征595
四、椰子主要生物学特性596
五、椰子原产地与我国栽培品种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