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制糖化学与工艺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制糖化学与工艺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714203.jpg)
- 霍汉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157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制糖-化学;制糖-生产工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制糖化学与工艺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糖汁的成分和化学性质1
第一节 蔗糖1
一、蔗糖的水解(转化)1
二、蔗糖在碱性下的变化2
三、蔗糖在高温下的变化3
第二节 还原糖3
一、还原糖分解反应的产物4
二、还原糖与氨基酸并存时的化学反应5
三、各种物质对还原糖分解反应的影响6
第三节 多糖类物质7
一、淀粉8
二、果胶9
三、葡聚糖10
第四节 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11
一、氨基酸12
二、蛋白质及其电性质13
三、蛋白质的变性与凝结15
第五节 蔗蜡和蔗脂16
第六节 有色物质18
一、糖品中的天然色素18
二、多酚类物质的性质19
第七节 有机酸20
第八节 无机物21
参考文献21
第二章 制糖过程的化学反应25
第一节 几类基本的化学反应25
一、离解作用和缓冲作用25
二、沉淀化学反应28
三、配位作用29
第二节 石灰-水-蔗糖体系30
一、石灰和水的作用30
二、蔗糖与钙的化合物30
第三节 磷酸及磷酸钙的作用32
一、磷酸的离解及与钙的反应32
二、并存物质对磷酸钙反应的影响34
三、磷酸钙沉淀的脱色作用和絮凝作用35
第四节 亚硫酸的化学作用36
一、亚硫酸的离解及与钙的反应36
二、不纯糖液中亚硫酸钙的沉淀反应37
三、亚硫酸的氧化还原作用39
四、亚硫酸和有机物质的化学反应39
第五节 碳酸和石灰的反应41
一、基本的化学反应41
二、碳酸饱充与溶液残留钙量41
三、碳酸钙的性质43
第六节 糖蜜的化学变化43
参考文献45
第三章 白糖灰分和制糖过程中的无机物47
第一节 白糖的灰分47
一、白糖灰分的成分47
二、白糖灰分与糖浆灰分的关系49
三、白糖灰分的分析50
第二节 糖厂设备的积垢50
一、积垢的化学成分50
二、减少积垢生成的措施52
三、积垢的清除53
第三节 废糖蜜的形成54
第四节 蔗汁中主要灰分成分及其变化55
一、钾和钠56
二、钙56
三、镁57
四、铝59
五、铁59
六、硫酸根61
七、硅62
八、磷酸62
九、氯63
十、其他63
第五节 工艺处理与无机物的变化63
一、蔗汁澄清63
二、糖浆处理63
三、糖蜜处理64
四、最终糖蜜中的无机物64
参考文献65
第四章 胶体化学与表面化学问题68
第一节 基本情况68
一、胶体溶液的性质68
二、胶体物质的主要类型69
三、蔗汁中胶体物质含量的分析70
第二节 胶体的电荷与水化作用70
一、亲水胶体的电荷71
二、胶体的水化作用73
第三节 胶体与离子的作用73
一、胶体与离子的吸附结合73
二、胶体电荷的中和74
三、无机物质对离子的吸附75
第四节 胶体物质的凝聚75
一、基本规律75
二、糖汁中胶体物质的凝聚除去77
三、蔗汁中悬浮微粒的凝聚78
第五节 胶体溶液的黏度与胶凝作用80
一、胶体溶液的黏度80
二、胶体溶液的黏度变化与胶凝作用81
第六节 吸附作用与表面现象82
一、表面活性与吸附作用83
二、泡沫与表面活性物质85
参考文献85
第五章 白糖质量和有色物质87
第一节 糖品的色泽与吸光性质87
一、基本情况87
二、有机物的吸光性质与化学结构89
第二节 结晶糖中的有色物质90
一、结晶糖中的主要有色物质90
二、结晶糖中有色物质的分子量92
三、有色物质在蔗糖晶体中的分布93
第三节 蔗糖晶体着色的机理94
一、白糖质量与原料质量的关系94
二、蔗糖晶体中含有杂质的原因分析96
第四节 有色物质在制糖过程中的变化98
一、甘蔗压榨和甜菜浸出过程的增色作用98
二、糖汁加灰加热时有色物质的变化99
三、澄清过程对色素的除去100
四、亚硫酸抑制色素生成的作用101
第五节 白糖中的酸性絮凝物102
第六节 白糖在贮存时的变色103
参考文献106
第六章 亚硫酸法澄清109
第一节 基本情况109
一、亚硫酸法工艺流程与澄清效果109
二、蔗汁中亚硫酸含量的分析111
第二节 亚硫酸法的技术条件111
一、硫熏强度112
二、磷酸的使用112
三、预加灰与一次加热113
四、中和pH与清汁pH114
五、二次加热115
六、二次硫熏116
第三节 生产与操作管理116
一、稳定控制各项技术条件117
二、加速物料处理117
三、搞好清洁卫生和杀菌工作117
四、提高石灰和石灰乳的质量118
五、提高甘蔗和混合汁的质量119
六、加强分析与试验工作119
第四节 非正常蔗汁的处理120
第五节 白糖残留二氧化硫问题121
一、白糖残留二氧化硫偏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122
二、怎样生产质量高而二氧化硫含量低的白糖123
第六节 亚硫酸法糖厂生产优级糖124
参考文献125
第七章 糖液气浮清净技术127
第一节 国外糖厂的气浮清净技术127
一、糖浆磷浮法发展过程127
二、Talofloc法128
三、磷浮法与蔗汁澄清的结合129
第二节 国内气浮清净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29
一、初期的研究工作129
二、硫熏与磷浮法的结合130
三、磷浮法与碳酸法的结合131
四、磷浮法与聚铝脱色剂的结合132
五、蔗汁碱性气浮澄清法133
六、滤汁磷浮清净法133
第三节 气浮清净技术主要工艺问题研讨134
一、浓糖液中磷酸反应的特点134
二、固体微粒的气浮性质135
三、磷酸钙和其他钙盐的凝浮136
四、气泡的大小与数量137
五、气泡和含气絮凝物的浮升速度138
六、絮凝物的相对密度及充气的影响139
第四节 充气方法140
一、加压溶气法140
二、机械制泡法141
第五节 浮清器142
一、圆筒形浮清器142
二、浮清器的生产能力143
三、平流式浮清器144
四、浮清器中浮渣的浓缩145
第六节 浮渣的处理145
参考文献147
第八章 絮凝剂149
第一节 絮凝剂的种类149
一、聚丙烯酰胺149
二、聚丙烯酰胺产品150
第二节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151
一、聚丙烯酰胺的絮凝作用151
二、絮凝剂溶液的黏度152
三、聚丙烯酰胺大分子的降解153
第三节 絮凝剂溶液的配制153
一、配制方法与注意事项154
二、絮凝剂溶解器154
第四节 絮凝剂的应用155
一、聚丙烯酰胺在蔗汁沉降中的应用155
二、蔗汁沉降使用絮凝剂的注意事项156
三、聚丙烯酰胺在糖汁中的残留157
四、聚丙烯酰胺在碳酸法糖厂的应用157
五、聚丙烯酰胺的分析157
参考文献158
第九章 脱色剂和其他制糖用助剂160
第一节 有机阳离子化合物160
第二节 聚铝化合物161
第三节 活性炭和骨炭163
一、粉状活性炭163
二、颗粒活性炭165
三、骨炭166
第四节 硅藻土和矿物土166
第五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168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170
一、消泡剂171
二、煮糖用表面活性剂172
第七节 杀菌剂172
一、糖厂中的微生物活动172
二、化学杀菌剂174
参考文献175
第十章 制糖工艺变革与综合利用178
第一节 早期的研究工作178
一、强碱亚硫酸法178
二、中间汁澄清法179
第二节 碳酸磷浮法180
一、中间汁碳酸磷浮法181
二、碳酸磷浮法的主要设备182
第三节 低温澄清法184
一、蔗汁在高温下的不良反应184
二、低温磷浮法185
三、碳酸法澄清工艺的变革186
四、低温磷浮法在亚硫酸法糖厂的应用188
五、不用二氧化硫的制糖工艺188
第四节 滤汁的处理189
一、新的滤汁处理技术189
二、平流式沉降器190
第五节 甘蔗综合利用的新领域191
参考文献194
第十一章 蔗糖结晶与煮炼工艺196
第一节 蔗糖结晶体196
第二节 蔗糖结晶基本原理197
一、蔗糖的溶解度197
二、蔗糖溶液的过饱和度199
三、蔗糖的结晶速度201
第三节 糖液起晶及其控制202
一、过饱和糖液的特性和起晶方法202
二、“五一”煮糖法203
三、溶剂-超声波协同起晶法204
第四节 养晶与煮糖205
一、基本情况205
二、养晶过程的控制207
第五节 最终糖蜜的纯度208
第六节 煮糖制度210
一、基本的三系煮糖制度212
二、生产优级糖的三系半煮糖制度212
三、低纯度糖浆的二系半煮糖制度213
四、加工原糖的五系煮糖制度214
五、生产精糖的五系煮糖制度215
第七节 兼产部分赤糖的物料平衡计算215
参考文献216
第十二章 原糖的生产与加工218
第一节 原糖及其质量218
一、原糖的质量219
二、国外购买原糖的质量管理221
三、原糖质量的变化221
第二节 原糖的生产221
一、蔗汁澄清221
二、泥汁过滤223
三、煮糖系统224
四、原糖的干燥与冷却225
五、原糖的仓存226
第三节 原糖的加工227
一、原糖和白糖的质量228
二、原糖的蜜洗229
三、清净处理230
四、煮炼系统231
参考文献233
第十三章 精糖及各种高级蔗糖产品235
第一节 精糖的质量235
第二节 由原糖生产精糖236
一、基本情况236
二、离子交换树脂在精糖生产中的应用236
第三节 由白糖生产精糖238
第四节 精糖煮炼与仓存239
第五节 各种高级蔗糖产品241
一、液体糖浆241
二、方糖244
三、微晶糖244
四、Q糖246
五、其他247
参考文献248
第十四章 离子交换树脂与膜分离技术250
第一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类型与主要性质250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类型250
二、离子交换树脂基体的组成252
三、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结构253
四、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253
五、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选择性254
六、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性质254
七、制糖工业中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255
第二节 制糖中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工艺方法255
一、将糖汁高度提纯256
二、清汁脱钙盐和镁盐256
三、昆廷(Quentin)法257
四、甘蔗糖厂处理清汁258
第三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使用258
一、离子交换树脂柱258
二、树脂柱的工作过程259
三、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260
四、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寿命262
第四节 色谱分离法262
第五节 微滤、超滤、反渗透和电渗析265
一、概况265
二、糖汁超滤或微滤的试验266
三、反渗透技术269
四、电渗析法270
参考文献271
第十五章 糖厂节能与蒸发系统274
第一节 糖厂节能措施概述274
一、压榨工段274
二、澄清系统274
三、蒸发系统275
四、煮炼系统275
五、动力与设备276
六、管理控制276
第二节 蒸发系统热方案与优化276
一、减少末效蒸发罐排入冷凝器的汁汽量277
二、汁汽的利用和Rillieux原理278
三、第一效和末效罐内温度278
四、甘蔗糖厂的蒸发热方案279
五、欧洲甜菜糖厂的蒸发热方案280
第三节 高效换热设备282
一、板式换热器282
二、接触式换热器284
第四节 膜式和板式蒸发设备286
一、长管升膜式蒸发罐286
二、降膜式蒸发罐288
三、板式蒸发器289
第五节 问题讨论291
一、蒸发罐末效汁汽的利用291
二、蒸发设备与操作的注意问题292
三、汽凝水的回收和利用293
参考文献294
结语296
附录 英文制糖科技论文298
纪念我国糖业先辈黄振勋先生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