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通史 卷2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山西通史 卷2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 刘泽民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4276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4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西通史 卷2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记述3

第一章 秦时的山西3

第一节 政区3

第二节 秦始皇巡游山西6

一、秦始皇一巡山西6

二、秦始皇二巡山西7

三、秦始皇三巡山西8

第三节 二冯死谏秦二世8

第四节 畜牧起家的楼烦班氏10

第二章 西汉王朝在山西的政治统治12

第一节 政区与人口12

一、政区12

二、人口16

第二节 秦汉之际的三晋复国运动17

一、赵国复国与灭国17

二、魏国复国与灭国21

三、韩国复国与灭国24

第三节 白登之围与汉匈和亲27

一、白登之围27

二、汉匈和亲29

第四节 刘恒封代与文帝巡幸山西31

一、代国初封31

二、刘恒封代31

三、汉文帝刘恒即位始末32

四、汉文帝四巡山西34

第五节 周勃、季布、冯唐、郅都35

一、绛侯周勃35

二、河东太守季布37

三、冯唐谏汉文帝38

四、“苍鹰”郅都40

第六节 文景两朝之汉匈关系41

第七节 汉武帝时代的山西43

一、汉武帝发动大规模对匈奴战争43

二、荀彘击朝鲜54

三、汉武帝祭汾阴后土祠56

四、巫蛊之祸及壶关三老61

五、义纵抗“告缗”而死64

第八节 西汉后期政治与山西66

一、霍光辅政66

二、霍皇后及霍氏之祸71

三、酷吏与名臣75

四、苏武与常惠80

五、冯门英烈82

六、宣、元、成三朝后土之祭88

第九节 王莽篡汉91

一、并州兵荒91

二、王莽改制中山西郡县之易名92

第三章 东汉时的山西95

第一节 政区与人口95

一、政区95

二、人口98

第二节 东汉初期山西的战争99

一、卢芳侵扰北边99

二、鲍永据并州102

三、邓禹攻占河东106

第三节 匈奴分裂及鲜卑崛起108

一、匈奴分裂108

二、南匈奴入居山西110

三、乌桓居晋北112

四、鲜卑崛起114

第四节 博士、名士、教育家116

一、博士范升116

二、名士郭泰117

三、教育家乐详119

第五节 东汉末年山西的政治局势120

一、宦官在山西120

二、王允计诛董卓122

三、白波起义与汉献帝流亡河东125

四、曹操征高幹128

五、锺繇平河东130

六、杜畿抚河东131

七、梁习治理并州135

第四章 三国曹魏时的山西137

第一节 政区137

第二节 三国魏山西籍朝廷大臣140

第三节 武圣关羽141

第四节 锺会母张昌蒲144

第五节 边塞雁门郡146

一、轲比能遇刺身亡,沙漠汗有家难归146

二、雁门太守牵招150

三、并州刺史田豫152

第六节 魏末两忠臣153

一、太原王凌反司马懿153

二、闻喜毋丘俭反司马师154

第五章 西晋时的山西156

第一节 政区与人口156

一、政区156

二、人口158

第二节 山西与司马氏晋国159

一、孙资荐司马懿159

二、司马昭受封晋国162

第三节 平阳贾氏与晋初政治163

一、贾充、王沈出卖魏帝163

二、贾充、裴秀议立世子165

三、贾充女为太子妃166

四、妒妇郭槐与“贾女偷香”167

五、贾皇后乱晋170

第四节 西晋政坛上的山西高门豪族裴氏、王氏与卫氏173

一、闻喜裴氏173

二、太原王氏176

三、卫瓘抚床谏皇帝180

第五节 刘琨守并州181

一、刘琨赴任并州181

二、刘琨兵败上党183

三、拓跋氏求割陉北五县183

四、刘琨招降石勒184

五、汉克晋阳及拓跋援刘琨收复晋阳184

六、刘琨图谋击汉未果185

七、刘琨逃离并州186

第六章 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族汉国189

第一节 政区与人口189

一、政区189

二、人口191

第二节 汉国的创立192

一、备受歧视的“并州之胡”192

二、刘渊建立汉国194

三、刘渊迁都197

第三节 汉国的发展壮大199

一、刘聪灭西晋199

二、荒淫奢侈的汉帝刘聪201

三、陈元达谏主,汉皇帝“愧贤”202

四、汉国都城建设203

第四节 汉国的衰亡205

一、刘聪拒谏杀忠良205

二、汉国的天灾人祸206

三、靳准乱汉,汉灭赵兴207

第七章 十六国时期的羯族石氏与后赵国209

第一节 政区209

第二节 奴隶出身的皇帝——后赵王石勒211

一、备受凌辱的奴隶211

二、由上党七千子弟打天下213

三、逐鹿中原214

四、攻灭幽州王浚与并州刘琨216

五、攻占汉都平阳218

第三节 石勒治理后赵220

一、裴宪主朝仪220

二、刑法大臣续咸221

三、石勒重乡情222

四、后赵灭前赵223

第四节 石勒之死与后赵亡国224

一、石勒的自知之明224

二、石勒之死与石虎篡位225

三、石虎暴虐亡国225

第八章 十六国时期的鲜卑诸燕与氐、羌两秦政权统治下的山西227

第一节 前燕与山西227

一、政区227

二、张平割据并州229

三、冯鸯割据上党231

四、前燕入主并州232

五、上党、太原兵败,前燕灭亡233

第二节 前秦与山西234

一、政区234

二、前秦初起237

三、前秦占据河东、平阳237

四、前秦平定蒲坂叛乱239

五、前秦灭前燕潞川之战239

六、前秦王苻丕之兴亡242

第三节 西燕与山西244

一、政区244

二、西燕兴国244

三、后燕灭西燕246

第四节 后燕与山西249

一、政区249

二、后燕兴国250

三、后燕灭刘显于马邑251

四、灭西燕与破平城及其亡国252

第五节 夏国与山西254

第六节 后秦与山西255

一、政区255

二、后秦占据河东256

三、柴壁兵败,后秦衰落258

四、后秦平息蒲坂叛乱260

五、东晋入主河东261

第九章 北魏时期的山西262

第一节 政区262

第二节 拓跋氏的兴起与代国的兴衰270

一、拓跋力微立国与沙漠汗之死270

二、拓跋氏二度兴盛与援晋抗汉272

三、代国的建立273

四、代国内乱及衰微275

五、拓跋什翼犍复兴代国276

第三节 北魏的建立及其统一大业277

一、拓跋珪复国277

二、北魏议定国号278

三、北魏迁都平城278

四、平叛战争279

五、迁都之议280

六、收蒲坂与平西河281

第四节 北魏中期的改革283

一、孝文帝平城改制283

二、迁都洛阳前后285

三、平城谋叛286

第五节 北魏民族政策与山西民族矛盾288

一、道武、明元、太武三朝的威慑政策288

二、文成、献文、孝文三朝的怀化政策292

第六节 尔朱氏称霸始末293

一、北魏末年形势293

二、尔朱世家294

三、尔朱荣称雄山西295

四、尔朱荣称霸北朝296

五、尔朱荣之死298

六、尔朱兆为叔父报仇299

七、高欢计图尔朱兆300

八、尔朱氏之败亡302

第十章 东魏、北齐对山西的控制305

第一节 政区305

一、东魏山西政区305

二、北齐山西政区308

第二节 不戴皇冠的晋阳皇帝——高欢310

一、少年豪侠310

二、贤内助娄昭君311

三、晋州刺史313

四、汾东受兵314

五、灭尔朱氏,入主晋阳315

六、分裂北魏318

七、高欢嫁女,皇帝迎亲320

第三节 玉壁之战321

第四节 高澄之死与魏齐“禅代”325

第五节 齐文宣帝高洋329

一、石楼、黄瓜堆之战329

二、北齐山西长城330

三、文宣帝死于晋阳331

第六节 北齐文宣以下诸帝332

第七节 北齐二名将334

一、名将段孝先334

二、名将斛律光336

第十一章 西魏、北周势力在山西的扩张343

第一节 西魏、北周在山西的政区建置343

一、西魏山西政区343

二、北周山西政区344

第二节 西魏势力向河东的渗透349

一、杨?攻河东349

二、薛善献蒲坂351

三、敬氏兄弟352

第三节 东、西魏汾河对垒与名将王思政353

第四节 北周灭齐356

一、高氏政治的腐败356

二、北齐高思好反叛357

三、北周攻占晋州358

四、平阳大战360

五、晋阳之战363

六、北周对并州稽胡的战争367

第十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的经济状况370

第一节 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370

一、农业370

二、畜牧业376

第二节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380

一、手工业380

二、商业386

第三节 城市建设389

一、晋阳城389

二、平阳城393

三、平城394

第四节 交通运输407

一、陆路407

二、水路411

第十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文化416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与文化世家的兴盛416

第二节 学术大师及其贡献426

一、王沈与孙盛的史学426

二、一门史学:裴松之、裴骃、裴子野430

三、裴秀在地理学上的贡献436

四、郭璞的训诂学成就441

第三节 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443

一、诗文443

二、书法450

第四节 佛教的传播454

一、十六国时期佛教的传播及佛教名僧454

二、北魏、北齐时期佛教的发展及净土宗的建立469

三、塔庙、造像与石窟艺术475

第五节 北朝山西道教486

下编·专论493

山西——中华民族融合的大舞台493

一、刘敬和亲及其意义495

二、南匈奴入居山西及“胡汉分治”504

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辩507

四、“五胡”与山西511

三国时期的山西516

一、发生在山西的战争516

二、内迁山西的少数民族521

三、曹魏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524

四、曹操选拔官吏的方针528

也论关羽533

一、关于“忠义双全”问题533

二、关于败荆州之过问题536

三、关于“武圣人”批判问题542

永嘉丧乱后南迁的山西人550

一、山西人南迁的规模和流寓南方后的分布状况550

二、山西籍士族在东晋统治集团的地位和作用556

三、南渡士族的经济和意识形态563

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史学意义570

一、对史学的认识570

二、对史书的总结574

三、对史家的要求579

四、对史料的处理582

关于《皇帝南巡之颂》碑的考察587

一、《南巡碑》之史料587

二、《南巡碑》之湮灭589

三、《南巡碑》之地理位置590

四、《南巡碑》之形制与碑文592

五、《南巡碑》之历史文物价值600

长城雄关——雁门关607

一、雁门关城与长城607

二、雁门关与句注塞608

三、雁门关防御体系610

四、雁门关与万里长城613

东魏、北齐时期的晋阳交通贸易616

一、晋阳至邺616

二、晋阳至洛阳618

三、晋阳至长安621

四、晋阳至平城624

五、晋阳的商品贸易626

太原在东魏、北齐时期的战略地位633

一、太原在高欢攻占北魏都城洛阳时的作用633

二、太原在东、西魏之争中的战略地位635

三、从北齐代东魏看太原的战略地位638

四、从东魏、北齐与北方诸族的关系看太原的战略地位640

五、从北齐灭亡看太原的战略地位6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