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述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述评
  • 莫岳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945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述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研究述评1

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研究1

(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主要表现1

(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分析24

(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26

二、对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研究33

(一)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33

(二)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37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43

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几种理论思潮的研究50

(一)关于“趋同论”50

(二)关于“第三条道路”56

(三)关于“利害相关者经济”65

第二章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研究述评68

一、对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研究68

(一)全球化带给世界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69

(二)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调整72

二、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研究76

(一)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的态势和走向7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和趋势82

(三)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新思考89

三、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动态94

(一)冷战结束后西方学者对社会主义的研究95

(二)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党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03

第三章 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研究述评117

一、关于党政关系的历史沿革和理论探索118

(一)当代中国党政关系历史沿革的研究118

(二)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研究概要121

二、关于当代中国党政关系内涵的研究124

(一)党政关系中“党”的含义124

(二)党政关系中“政”的含义126

(三)党、政二者在组织性质与职能上的区别与联系128

(四)关于党政关系的含义132

三、关于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的本质、地位和存在的问题133

(一)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的实质和地位133

(二)关于当代中国党政关系中存在的问题135

四、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思路、原则和目标模式138

(一)关于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基本思路138

(二)关于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140

(三)关于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目标模式141

五、关于党政分开问题的研究144

(一)关于党政分开的地位和意义144

(二)关于党政分开的含义及相关争议146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研究述评159

一、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159

(一)“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来龙去脉159

(二)强调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背景162

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何成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165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65

(二)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情况看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167

三、“执政能力”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170

(一)关于“执政能力”的概念与科学内涵170

(二)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175

四、关于党的执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83

(一)关于执政能力的评价要素分析184

(二)关于执政能力强弱的评价方法分析186

五、关于检验执政能力的标准188

(一)“三个代表”标准说188

(二)整体标准说188

(三)三个标准说189

六、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89

(一)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189

(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遵循的三个方面193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196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199

(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205

第五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研究述评209

一、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三次大论战210

(一)20世纪20—30年代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矛盾的论战及其理论价值210

(二)20世纪60—7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对传统公有制理论的反思及理论贡献213

(三)20世纪70—80年代公有制理论研究的新突破及公有制改革理论的发展220

二、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224

(一)关于公有制的内涵224

(二)关于公有制的外延228

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240

(一)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40

(二)关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44

(三)关于公有制的发展趋势247

四、如何理解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理论248

(一)关于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含义248

(二)关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内涵249

(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途径252

第六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述评257

一、关于劳动的争论258

(一)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是指有用劳动和抽象劳动259

(二)整体劳动论260

(三)劳动的新界定262

二、物化劳动即非劳动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262

(一)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264

(二)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265

(三)应区分价值的潜在源和现实源268

(四)应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论271

三、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问题276

四、对剩余价值、剥削及收入分配方式的再认识279

(一)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再认识279

(二)如何看待剥削286

(三)经营管理者劳动的二重性295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303

五、科学技术与劳动价值论308

(一)科学技术本身不创造价值308

(二)科学技术创造利润311

(三)对知识价值论的批判315

(四)“软劳动”才是价值的真正实体319

第七章 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研究述评322

一、关于阶级与阶层的界定323

(一)从阶级属性的层面上理解阶级与阶层含义323

(二)从社会属性的层面上理解阶级和阶层的含义324

二、关于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研究327

(一)“层化论”328

(二)“碎片论”330

(三)“断裂论”331

(四)“阶层关系双重再生产模式”333

(五)“阶层认知的相对剥夺论”334

三、关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分析336

(一)阶层结构是“金字塔型”分化还是“橄榄型”分化336

(二)社会中间阶层的形成和发展337

四、中间阶层若干问题的研究340

(一)中间阶层的定义340

(二)中间阶层的构成342

(三)中间阶层的特征344

(四)中间阶层兴起的原因345

(五)中间阶层的社会功能及作用348

(六)扩大中间阶层的路径选择350

五、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对社会产生影响352

(一)正面影响353

(二)负面影响353

附录:参考文献3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