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1724075.jpg)
- 杨杰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4876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77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数字电视-电视节目-制作-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视原理基础1
1.1 概述1
1.2 光与人眼的视觉特性2
1.2.1 光与基准光源2
1.2.2 人眼的视觉特性4
1.3 三基色原理和计色系统8
1.3.1 三基色原理8
1.3.2 物理三基色(RGB)计色系统9
1.3.3 标准(XYZ)计色系统10
1.3.4 显像三基色计色系统11
1.4 电视传像原理14
1.4.1 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14
1.4.2 逐行扫描15
1.4.3 隔行扫描19
1.5 全电视信号21
1.5.1 黑白全电视信号21
1.5.2 三基色信号的产生及校正29
1.5.3 彩色全信号的形成31
1.5.4 模拟视频信号的接口39
1.6 PAL制彩色电视40
1.6.1 V分量逐行倒相技术40
1.6.2 PAL制的频谱间置42
1.6.3 PAL色同步信号43
1.6.4 PAL编码器45
1.6.5 标准彩条信号45
1.6.6 PAL制彩色电视的主要性能49
第2章 数字电视基础与演播室标准51
2.1 信号数字化基础51
2.1.1 连续时间信号的取样51
2.1.2 离散时间信号的量化52
2.1.3 编码54
2.2 数字电视信号取样原理56
2.2.1 数字分量系统中的亮度和色度信号56
2.2.2 取样结构57
2.2.3 亮度信号取样频率的选择58
2.2.4 取样格式58
2.3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演播室编码参数标准61
2.3.1 演播室数字编码的主要参数62
2.3.2 数字视频信号量化电平分配62
2.4 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信号接口64
2.4.1 并行和串行接口通用的信号格式64
2.4.2 比特并行接口68
2.4.3 比特串行接口SDI70
2.5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编码参数71
2.5.1 概述71
2.5.2 数字电视视频格式72
2.5.3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编码参数标准74
2.5.4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信号接口76
2.6 声音信号数字化基础80
2.6.1 声音信号基础知识80
2.6.2 数字声音信源参数81
2.7 数字声音信号接口82
2.7.1 AES/EBU数字音频接口82
2.7.2 接口信号格式83
2.7.3 通道编码84
2.7.4 前置码85
2.7.5 平衡传输接口电特性85
2.7.6 数字音频嵌入数字视频数据流85
第3章 数字摄录编技术87
3.1 数字彩色电视摄像机87
3.1.1 数字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87
3.1.2 彩色电视摄像机的评价91
3.1.3 彩色电视摄像机的光学系统93
3.1.4 CCD摄像器件99
3.1.5 数字摄像机信号处理电路114
3.1.6 摄像机控制系统124
3.1.7 摄像机机型介绍126
3.2 数字磁带录像机135
3.2.1 磁带录像机的原理及其构成135
3.2.2 数字录像机的关键技术152
3.2.3 标清数字录像机的组成主要格式159
3.2.4 高清数字录像机的组成主要格式170
3.3 电视节目线性编辑173
第4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188
4.1 概述188
4.1.1 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188
4.1.2 非线性编辑的发展189
4.2 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原理192
4.2.1 从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192
4.2.2 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方式195
4.2.3 计算机支持平台208
4.2.4 非线性编辑的工作原理214
4.2.5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件结构224
4.3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231
4.3.1 非编软件的组成231
4.3.2 视频编辑231
4.3.3 音频处理232
4.3.4 字幕编辑233
4.4 字幕机234
4.4.1 概述234
4.4.2 字幕机的基本技术239
4.4.3 字幕机的硬件系统——图像板246
4.4.4 字幕机的软件系统——图文创作系统250
4.5 非线性编辑技术255
4.5.1 素材剪辑的基本方法255
4.5.2 数字视频特技259
4.5.3 键控抠像265
4.6 非线性网络技术266
4.6.1 基于非线性网络的流程管理266
4.6.2 用于非线性编辑的双网结构267
4.6.3 一般后期非线性制作网络270
4.6.4 新闻非线性制作网络272
4.7 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276
4.7.1 高清非编制作要求276
4.7.2 高清非编网络278
第5章 数字电视播出系统281
5.1 概述281
5.1.1 电视播出系统的构成281
5.1.2 电视播出系统的发展历程283
5.1.3 电视播出系统的发展趋势286
5.2 盘带结合播出系统287
5.2.1 系统构成及特点287
5.2.2 系统工作原理及各部分主要特点288
5.3 全硬盘播出系统290
5.3.1 设计原则290
5.3.2 RAID技术291
5.3.3 视频服务器301
5.3.4 系统实例316
5.3.5 自动播出控制软件319
5.3.6 高清晰度电视播出系统321
5.4 数字电视广播播出系统328
5.4.1 概述328
5.4.2 系统构成328
5.4.3 关键技术331
5.5 监控和安全播出333
5.5.1 安全播出意义333
5.5.2 播出系统安全措施334
5.6 交互电视338
5.6.1 交互电视的概念338
5.6.2 交互电视的主要实现方式342
5.6.3 交互电视播出系统343
第6章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346
6.1 概述346
6.1.1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定义346
6.1.2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347
6.1.3 媒体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348
6.1.4 系统的层次结构与工作流程349
6.2 媒体数据的保存与处理352
6.2.1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352
6.2.2 海量数据存储技术354
6.2.3 存储网络技术360
6.2.4 分级存储与数据迁移363
6.3 元数据与媒体数据交换364
6.3.1 元数据的定义365
6.3.2 元数据的系统模型367
6.3.3 XML语言简介369
6.3.4 MXF素材交换格式374
6.4 编目及其标准378
6.4.1 编目的概念、目的和作用378
6.4.2 层次化编目与流程控制379
6.4.3 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简介380
6.5 信息检索技术382
6.5.1 基于数据库的检索技术383
6.5.2 基于视频内容的检索技术384
6.5.3 视音频资料的浏览385
6.6 视频发布与版权管理386
6.6.1 流媒体技术现状386
6.6.2 流媒体技术的未来发展387
6.6.3 数字版权管理389
6.6.4 媒资系统与电子商务392
6.7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案394
6.7.1 IBM内容管理技术394
6.7.2 中国电影资料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396
6.7.3 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399
6.7.4 中小型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解决方案402
第7章 虚拟演播室技术405
7.1 虚拟演播室技术概述405
7.1.1 虚拟演播室的发展史405
7.1.2 虚拟演播室的组成407
7.1.3 虚拟演播室的特点410
7.2 虚拟演播室系统的分类412
7.2.1 虚拟演播室系统二维和三维的区分412
7.2.2 虚拟演播室系统结构的区分417
7.3 虚拟演播室系统的关键技术420
7.3.1 传感跟踪系统421
7.3.2 渲染引擎430
7.3.3 色键器436
7.3.4 虚拟演播室场景制作方法445
7.3.5 灯光和蓝箱技术450
7.3.6 实现高质量节目效果的技巧454
7.3.7 虚拟演播室中的传统设备457
7.4 虚拟演播室节目的制作流程460
7.5 虚拟技术的发展前景464
7.5.1 高清虚拟演播室464
7.5.2 三维图文系统466
7.5.3 虚拟主持人468
7.5.4 虚拟体育和虚拟广告468
缩略语471
参考文献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