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江苏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江苏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1736075.jpg)
- 江苏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750374294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0页
- 主题词: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研究-江苏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江苏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口发展回顾1
一、19世纪以来的人口发展1
(一)江苏概貌1
(二)1852年至1949年人口总量的变化3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量的变化5
(四)江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10
二、人口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原因15
(一)江苏人口发展的特点15
(二)问题及原因22
三、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6
(一)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专题定量分析27
(二)努力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7
第二章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39
一、人口年龄构成39
(一)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及特点39
(二)人口年龄构成的城乡差异与地区差异48
(三)年龄结构动态变化分析52
(四)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55
二、性别构成57
(一)总人口性别比变化及特点57
(二)分年龄人口性别比60
(三)出生婴儿性别比62
第三章 生育水平和人口控制68
一、妇女生育水平的现状及变化趋势68
(一)育龄妇女生育概况68
(二)90年代妇女生育模式的变动情况75
(三)人口再生产率81
(四)妇女生育水平发展趋势82
二、影响妇女生育水平的因素82
(一)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83
(二)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84
(三)文化教育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87
(四)婚姻状况对生育率的影响90
(五)职业结构对生育率的影响91
(六)诸因素对生育率的综合影响93
三、人口控制的效果与难点94
(一)人口控制效果94
(二)人口控制面临的新问题97
(三)人口控制的重点和难点98
(四)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100
第四章 死亡水平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一、死亡率的历史变化103
(一)粗人口死亡率的变化103
(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107
(三)男女性死亡率差异加大114
二、死亡率地区差异116
(一)江苏省死亡水平与其它省市的比较116
(二)人口死亡率的省内地区差异116
(三)死亡率的城乡差异122
三、影响死亡率的因素122
(一)年龄结构对死亡率的影响122
(二)社会经济对死亡率的影响124
(三)城乡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死亡率的影响125
(四)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127
(五)人口死亡率下降原因的分析130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32
(一)江苏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历史变化132
(二)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城乡差异136
(三)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138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141
一、婚姻状况141
(一)1990-2000年江苏省婚姻状况的一般特点141
(二)不同人口的婚姻状况146
二、初婚年龄的变化及其特点155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初婚年龄的变化155
(二)两性初婚年龄差及其变化特点156
(三)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158
三、家庭规模158
(一)现状及其变化特点158
(二)地区差异161
(三)城乡差异164
(四)关于家庭规模价值及其影响因素的思考165
四、家庭结构166
(一)家庭结构类型及其变化特点167
(二)地区差异167
(三)城乡差异169
五、婚姻家庭与人口再生产170
(一)婚姻状况与人口再生产171
(二)家庭规模与人口再生产172
(三)家庭结构与人口再生产173
(四)结婚年龄与人口再生产173
(五)家庭经济与人口再生产174
(六)生育观与人口再生产174
六、经济社会发展与婚姻家庭变化175
(一)婚姻家庭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75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婚姻家庭变化的影响176
第六章 人口受教育状况178
一、人口受教育状况178
(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化和构成178
(二)分年龄性别人口的受教育程度182
(三)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城乡和地区差异185
(四)文盲、半文盲人口187
二、文化素质与教育191
(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191
(二)学龄人口就学状况194
(三)教育促进了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197
三、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200
(一)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00
(二)增加人力投资,提高人口文化素质204
(三)改革教育体系,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207
第七章 劳动力资源构成与配置211
一、劳动力资源总量与构成211
(一)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211
(二)劳动力适龄人口的构成及分布212
(三)劳动适龄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212
(四)劳动力资源的文化构成214
(五)劳动力资源的地区分布215
二、就业人口状况217
(一)就业人口规模与就业水平217
(二)就业人口的城乡构成219
(三)就业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220
(四)就业人口的行职业构成223
(五)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230
(六)就业人口的工作时间233
三、未工作人口状况234
(一)未工作人口的构成变化及其特点234
(二)未工作人口的生活来源234
(三)失业人口状况235
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37
(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238
(二)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形成市场配置劳动力的新机制238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239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39
(五)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240
(六)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市场241
第八章 少数民族人口242
一、江苏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动242
(一)江苏少数民族数及人口数量变动242
(二)1990-2000年江苏各少数民族人口规模243
(三)影响江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247
二、江苏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其变动248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及其特征248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249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聚集程度及其特征249
三、江苏少数民族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253
(一)江苏少数民族人口的性别结构及其特征253
(二)江苏少数民族人口的年龄结构及其特征257
四、江苏少数民族人口的婚姻状况261
五、江苏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263
(一)江苏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较“四普”有较大提高,且明显高于汉族263
(二)少数民族女性人口文化素质高于汉族265
(三)满族、蒙古族、回族人口中拥有高学历比重较高,侗族、蒙古族、彝族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较大266
六、江苏少数民族人口的行、职业构成267
(一)江苏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267
(二)江苏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268
(三)少数民族不在业人口269
第九章 人口迁移与流动270
一、人口迁移状况270
(一)省际人口迁移270
(二)省内人口迁移286
二、人口流动状况293
(一)流动人口的数量294
(二)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298
(三)与港澳台及国外之间的人口流动303
三、江苏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307
(一)对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307
(二)对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09
(三)对策建议310
第十章 人口城镇化312
一、人口分布312
(一)人口分布状况及特点312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324
二、人口城镇化328
(一)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特点329
(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比较判别336
(三)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338
(四)加快江苏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350
第十一章 人口居住状况353
一、人口居住现状353
(一)人口居住水平353
(二)居住质量355
(三)住房来源与费用357
二、居民居住水平差异360
(一)不同社会群体的住房差异360
(二)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差异382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改善居住条件的对策386
(一)亟待解决的问题386
(二)改善江苏省城乡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对策387
第十二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392
一、人口与资源392
(一)人口与土地资源392
(二)人口与水资源395
(三)人口与森林资源397
(四)人口与矿产资源399
(五)人口与海洋资源400
二、人口与能源402
(一)能源资源现状402
(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403
(三)人口与能源的关系404
三、人口与环境405
(一)江苏省环境质量状况405
(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409
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410
(一)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410
(二)协调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关系412
第十三章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416
一、人口老龄化的形成及其特点416
(一)人口老龄化的形成416
(二)人口老龄化的特征419
(三)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421
二、老年人口现状423
(一)老年人口总量及区域分布423
(二)老年人口的年龄及性别构成426
(三)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431
(四)老年人口的家庭婚姻状况435
(五)老年人口的再就业436
三、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与社会保障438
(一)城乡老年人口的养老方式438
(二)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439
(三)改革养老方式与建设社会保障制度443
第十四章 人口发展展望449
一、人口预测方案选择449
(一)人口发展方程模式选择449
(二)数据和参数的选择450
二、未来人口发展趋势451
(一)出生人口发展趋势451
(二)死亡人口发展趋势452
(三)总人口发展趋势454
(四)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455
三、未来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459
(一)人口规模庞大,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少。必须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459
(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口问题要未雨绸缪461
(三)劳动力富裕,就业压力较大,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463
(四)提高人口素质,合理调配教育资源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