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地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地学导论
  • 郑度,谭见安,王五一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2149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环境地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地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地球环境系统2

1.1.1 地球环境系统的基本特征2

1.1.2 地球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化4

1.1.3 地理环境及其地域分异8

1.1.4 人类与地球环境系统11

1.2 环境地学的发展与体系16

1.2.1 环境地学的孕育与发展16

1.2.2 环境地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8

1.2.3 环境地学的分支学科20

参考文献22

思考题23

第2章 地理环境过程24

2.1 地理环境与其他环境的关系25

2.2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性与分类26

2.2.1 基本特性26

2.2.2 发展历程28

2.2.3 地理环境的分类28

2.2.4 地理生态系统33

2.3 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研究的发展史35

2.4 地理过程与人类健康37

2.4.1 地理过程的内涵37

2.4.2 健康与环境的关系38

2.4.3 人类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38

2.5 自然地理过程与健康43

2.5.1 物理地理过程——环境水热平衡与健康43

2.5.2 化学地理过程——环境元素平衡与健康51

2.5.3 生物地理过程——景观生物群落平衡与健康79

2.6 人类发展地理过程与健康87

2.6.1 基本理念87

2.6.2 人群健康90

2.7 人文地理过程与健康92

2.7.1 基本理念92

2.7.2 综合人文地理过程对健康的影响92

2.7.3 经济地理过程的健康影响93

2.8 全球环境变化与健康94

2.8.1 基本理念94

2.8.2 气候变化95

2.8.3 温室气体效应与气候变化96

2.8.4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98

2.9 结语100

参考文献101

思考题105

第3章 地质环境过程107

3.1 地质环境107

3.1.1 地质环境的一般概念107

3.1.2 地质环境形成的动力来源108

3.1.3 组成地质环境的基本要素109

3.2 地质环境演变的历史112

3.2.1 地球的简单演化历史112

3.2.2 构造运动与地质环境113

3.2.3 第四纪地质环境116

3.3 地质环境的形成与演化119

3.3.1 地质环境格局的形成119

3.3.2 地质环境演化过程121

3.4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123

3.4.1 地质灾害及其形成环境123

3.4.2 地质灾害的类型划分与定义126

3.5 地质环境保护130

3.5.1 地质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130

3.5.2 中国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与方法131

参考文献135

思考题136

第4章 大气环境过程137

4.1 大气环境的组成137

4.1.1 大气圈的结构137

4.1.2 大气的成分140

4.1.3 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146

4.2 大气环境与人类148

4.2.1 大气成分与生命148

4.2.2 天气、气候与人类149

4.2.3 人类活动与大气151

4.3 大气污染与全球大气环境问题153

4.3.1 大气(空气)污染153

4.3.2 全球变暖问题159

4.3.3 臭氧层169

4.3.4 酸雨与防治对策176

参考文献182

思考题184

第5章 水环境过程185

5.1 水的基本组成及特征185

5.1.1 水的基本组成185

5.1.2 水的基本性质和功能186

5.1.3 水圈与水环境187

5.2 水环境物理化学过程187

5.2.1 水循环与水平衡187

5.2.2 化学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水体自净过程189

5.3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201

5.3.1 水资源与水危机201

5.3.2 水环境污染205

5.4 水环境保护212

5.4.1 水环境监测212

5.4.2 水污染控制217

5.4.3 水质标准与水环境评价218

参考文献222

思考题222

第6章 土壤环境过程223

6.1 土壤环境223

6.1.1 土壤环境的基本概念223

6.1.2 土壤的环境功能224

6.2 土壤的组成及其环境功能226

6.2.1 土壤矿物226

6.2.2 土壤化学元素227

6.2.3 土壤有机质227

6.2.4 土壤微生物228

6.2.5 土壤水分230

6.2.6 土壤空气230

6.3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功能231

6.3.1 土壤颗粒属性及其环境意义231

6.3.2 土壤胶体属性及其环境意义232

6.3.3 土壤溶液特征及其环境意义233

6.4 土壤环境的形成过程234

6.4.1 土壤形成过程的基本概念234

6.4.2 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235

6.4.3 主要成土过程235

6.4.4 土壤分类和分布237

6.5 人类活动与土壤环境退化239

6.5.1 人口增长与土地/土壤资源紧张239

6.5.2 土壤退化240

6.5.3 城市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243

6.6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及效应244

6.6.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土壤重金属污染245

6.6.2 土壤重金属背景值245

6.6.3 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247

6.6.4 重金属污染的效应248

6.6.5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容量251

6.7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效应251

6.7.1 农药和农药污染251

6.7.2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253

6.7.3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和残留253

6.7.4 土壤农药污染的环境和生态效应254

6.8 土壤中化肥迁移转化及效应259

6.8.1 氮肥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化肥污染259

6.8.2 磷肥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260

6.8.3 钾肥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260

6.8.4 化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261

6.8.5 化肥对水环境的影响262

6.8.6 化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263

6.8.7 化肥对农产品品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63

6.9 现代农业与环境264

参考文献265

思考题266

第7章 陆地生态系统过程267

7.1 生态系统267

7.1.1 生物与环境267

7.1.2 生态系统的特征与构成274

7.1.3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276

7.2 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平衡279

7.2.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生产279

7.2.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82

7.2.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83

7.2.4 生态系统平衡285

7.3 人类活动对生物和生态过程的影响288

7.3.1 生物多样性的人为减少288

7.3.2 生物入侵290

7.3.3 污染物的生物和生态效应293

参考文献294

思考题296

第8章 主要环境地学问题297

8.1 全球性环境问题297

8.1.1 全球变暖298

8.1.2 臭氧层破坏298

8.1.3 生物多样性剧减299

8.1.4 土地退化与沙漠化299

8.1.5 环境污染300

8.1.6 自然资源耗竭302

8.1.7 人口剧增306

8.2 中国的生态与环境问题308

8.2.1 中国人口308

8.2.2 中国自然资源问题308

8.2.3 中国生态问题312

8.2.4 河流、湖泊与湿地生态功能退化325

8.2.5 环境污染问题328

8.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30

8.3.1 建立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330

8.3.2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331

参考文献332

思考题334

第9章 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335

9.1 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与变化335

9.1.1 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336

9.1.2 不同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338

9.2 人类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的新模式339

9.2.1 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340

9.2.2 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认识的进展342

9.2.3 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343

9.2.4 科学发展观的阐释345

9.3 环境伦理研究进展与趋势348

9.3.1 环境伦理研究进展348

9.3.2 对立的两大阵营349

9.3.3 大自然的价值与人类的责任350

9.3.4 构建开放的环境伦理学350

9.3.5 环境伦理的功能与作用353

9.4 区域发展中环境伦理的思考356

9.4.1 区域发展中突出的环境伦理问题356

9.4.2 区域发展中的环境伦理责任358

9.4.3 不同社会群体的责任359

9.4.4 区域发展中的环境伦理案例360

参考文献363

思考题364

第10章 环境管理365

10.1 环境管理的基础365

10.1.1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365

10.1.2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366

10.1.3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367

10.1.4 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368

10.2 环境规划370

10.2.1 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370

10.2.2 环境规划的类型371

10.2.3 环境规划的内容371

10.2.4 环境规划的程序371

10.2.5 环境规划的功能372

10.2.6 环境规划的原则373

10.3 环境影响评价373

10.3.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373

10.3.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体系374

10.3.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74

10.3.4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378

10.3.5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进展379

10.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381

10.4.1 清洁生产381

10.4.2 生态工业382

10.4.3 循环经济383

10.4.4 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384

10.4.5 绿色GDP核算体系386

10.4.6 我国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87

参考文献387

思考题387

第11章 环境地学工程与技术389

11.1 环境地学工程概要389

11.1.1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389

11.1.2 中国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特点390

11.1.3 环境工程与环境地学工程391

11.1.4 发展简介391

11.1.5 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392

11.2 环境地学工程分支学科393

11.2.1 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393

11.2.2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技术396

11.2.3 地理工程技术400

11.2.4 环境健康保护工程与技术402

11.2.5 环境工程与技术405

11.2.6 环境地学工程的基本工作流程418

11.3 环境地学工程的发展方向419

参考文献420

思考题420

第12章 环境地学研究方法421

12.1 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421

12.1.1 野外观测422

12.1.2 室内实验429

12.2 数理统计和模型模拟433

12.2.1 数理统计方法433

12.2.2 模型模拟方法435

12.3 3S技术在环境信息处理中的应用436

12.3.1 概述436

12.3.2 3S技术简介436

12.3.3 3S技术在环境信息系统中的作用438

12.3.4 基于3S的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体系结构439

12.3.5 3S技术在环境信息系统中应用的关键问题440

参考文献441

思考题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