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清史治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晚清史治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1754542.jpg)
- 戚其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5495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中国-近代史-研究-清后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晚清史治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晚清近代化与海防论的发展1
一、晚清近代化的启动1
(一)林则徐与晚清近代化的启动1
(二)《南京条约》与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的夭折5
(三)晚清近代化的第二次启动11
二、李鸿章的近代化纲领14
三、晚清海防论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24
(一)晚清海防论发展的轨迹25
(二)晚清海防议争论的主要问题及其结果35
(三)晚清海防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41
四、从中日海防观之比较看甲午海战的结局44
(一)战前中日海防观念之比较44
(二)战争初期中日双方的海上角逐48
(三)丧失制海权与北洋舰队的覆灭54
第二章 晚清社会思潮的演变58
一、晚清社会思潮发展概观58
(一)近代社会思潮的早期形态:海防思潮58
(二)洋务思潮的勃兴61
(三)维新变法思潮的发展64
(四)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68
二、从“中本西末”到“中体西用”70
(一)“中体西用”还是“中本西末”?70
(二)早期维新派的“中本西末”论74
(三)“中体西用”思想的最早提出78
(四)戊戌维新时期的两种“中体西用”论80
三、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论——兼论汤寿潜的早期维新思想84
(一)早期维新思想发展的三个时期84
(二)汤寿潜的早期维新思想88
(三)《迁鼎篇》的历史价值93
四、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95
五、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刍议103
(一)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形成于何时?103
(二)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说与知行统一观112
(三)传统“大同”理论从空想走向实践——孙中山的“大同主义”说125
六、日本大亚细亚主义探析135
(一)“攘夷”论不足为大亚细亚主义“进步”说之据136
(二)“兴亚”论难证大亚细亚主义“进步”说140
(三)大亚细亚主义萌生及形成的历史背景149
第三章 从洋务运动到瓜分危机的历程157
一、晚清造船工业的创建和发展157
二、从翁同龢家藏文献看晚清外交169
(一)中法《北京条约》中、法文本异同的最初发现169
(二)曾纪泽中俄交涉与收复伊犁的背景172
(三)偿付甲午战争赔款的问题175
(四)翁李关系“和而不同”的新佐证178
三、翁同龢家藏文献与甲午战争研究181
(一)战争初期“速战论”与“持久论”之争182
(二)战争期间购船练兵计划为何胎死腹中?184
(三)《军机处日记》是否有下部存世?189
四、日本割占台湾与西方列强193
(一)乙未割台是战争后期日本临时决定的方针吗?193
(二)列强对日本割台持何种态度?197
(三)中国外援保台交涉缘何失败?201
五、德占胶澳与瓜分危机问题206
(一)近代瓜分危机始于何时?206
(二)“瓜分中国”说的出笼及其实行208
(三)瓜分狂潮与列强势力范围格局的形成213
第四章 从教案到义和团运动发展的轨迹221
一、晚清反洋教运动发展论221
(一)反洋教运动的始发和兴起221
(二)反洋教运动的发展和扩大223
(三)反洋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226
(四)反洋教运动走向高潮230
二、民间秘密结社与反洋教运动233
三、晚清教案与义和拳运动的兴起242
四、八卦教与义和团251
(一)八卦教发展概述251
(二)离卦的支派:义和拳(门)253
(三)八卦教诸门的合流:义和拳(团)256
五、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以“持平办理”方针为中心260
(一)清政府“持平办理”方针的提出260
(二)“持平办理”方针为何执行不力?261
(三)“持平办理”方针失败与义和团运动大发展266
第五章 人物评说271
一、有关李鸿章评价的两个问题271
(一)中日琉球交涉与李鸿章271
(二)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283
二、翁同龢事迹考辨295
(一)翁同龢以军费掣肘北洋说辨正295
(二)翁同龢与甲午和战之争300
(三)翁同龢“朋谋纳贿”辩诬307
三、甲午战争中的依克唐阿315
四、卫汝贵被杀案考析325
五、丘逢甲为台湾省义军统领考335
(一)丘逢甲在台湾任职诸说质疑335
(二)徐骧、吴汤兴非台湾省义军统领辨338
(三)丘逢甲为台湾省义军统领有确证344
六、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毓贤349
(一)毓贤对义和团的态度问题349
(二)毓贤处理民教交涉案件的方针352
(三)毓贤能否称得上爱国功臣?359
七、琅威理与北洋海军365
(一)琅威理其人及其两次应聘北洋海军的经过365
(二)琅威理在华任职期间的工作表现369
(三)琅威理辞职问题及其反思374
八、陆奥宗光与“陆奥外交”382
(一)陆奥宗光及其外交实践382
(二)关于“陆奥外交”的性质问题387
(三)“陆奥外交”对后世日本外交的影响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