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与罪犯心理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犯罪与罪犯心理学教程
  • 贾晓谋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7786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犯罪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犯罪心理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与罪犯心理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心理学基础知识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

一、心理学的概念3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

三、心理学的任务5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6

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6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7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并受客观现实的制约8

四、心理具有主观性9

五、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9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0

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0

二、研究心理学的原则10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1

第二章 心理过程14

第一节 认识过程14

一、认识过程的概念14

二、感知觉14

三、思维17

四、记忆19

五、想像21

六、注意22

第二节 情绪、情感过程23

一、情绪、情感概述23

二、情绪、情感的特性和功能24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26

第三节 意志过程28

一、意志的概念28

二、意志的过程28

三、意志的品质29

第三章 个性心理31

第一节 个性概述31

一、个性的概念31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31

三、个性的结构32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32

一、需要32

二、动机35

第三节 个性心理36

一、气质36

二、性格39

三、能力41

第二编 犯罪心理学47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绪论47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47

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47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概况47

三、犯罪心理48

四、犯罪及犯罪行为49

五、犯罪人(包括违法人)50

六、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50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51

一、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51

二、犯罪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51

三、犯罪心理学与刑法学的关系51

四、犯罪心理学与犯罪学的关系52

五、犯罪心理学与罪犯心理学的关系52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52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52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原则53

三、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53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意义58

一、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意义58

二、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任务59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原因论65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实质65

一、犯罪心理是脑的机能65

二、脑是犯罪心理的器官65

三、犯罪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66

第二节 犯罪心理的相关因素67

一、社会学因素67

二、个体因素72

第三节 国外关于犯罪原因的学说75

一、生物学的原因论75

二、心理学的原因论76

三、社会学的原因论79

四、辩证唯物主义对犯罪原因的评说79

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85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85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85

二、犯罪心理结构与心理现象结构86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87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87

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88

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88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89

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90

第三节 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90

一、犯罪动机90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91

第四节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94

一、犯罪心理结构强化机制94

二、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特征94

三、犯罪心理结构强化阶段95

第四章 杀人犯罪心理103

第一节 杀人犯罪概述103

一、杀人犯罪的概念103

二、杀人犯罪的基本规律103

三、杀人犯罪的分类104

第二节 杀人犯罪的心理特征106

一、杀人犯罪的心理特征106

二、杀人犯罪的行为特征108

第三节 杀人犯罪的预防108

一、坚持“严打”,依法及时有效地打击杀人犯罪108

二、加强防范工作109

三、大力缓解和疏导民事纠纷,防止矛盾激化109

四、消除杀人案件的发案条件109

第五章 性犯罪心理114

第一节 性犯罪概述114

一、性犯罪的概念114

二、强奸犯罪的概念114

三、强奸犯罪的概况114

四、性犯罪的危害性115

第二节 强奸犯罪的特点116

一、强奸犯罪的分类116

二、强奸犯罪的特点117

第三节 强奸犯罪的心理特点199

一、强奸犯罪动机特点119

二、强奸犯罪实施前的心理120

三、强奸犯罪实施过程中的心理120

四、强奸犯罪实施后的心理120

五、强奸犯罪在抓获后的心理120

第四节 性违法犯罪的预防121

一、性违法犯罪的原因121

二、性违法犯罪的预防121

第六章 盗窃犯罪心理128

第一节 盗窃犯罪概述128

一、盗窃犯罪的概念128

二、盗窃犯罪的概况128

第二节 盗窃犯罪的特点129

一、盗窃犯罪的分类129

二、盗窃犯罪的特点129

第三节 盗窃犯罪的心理特点131

一、盗窃犯罪动机特征131

二、盗窃犯罪认识特征131

三、盗窃犯罪道德特征131

四、盗窃犯罪个性特征131

第四节 盗窃犯罪的预防132

一、盗窃犯罪的原因132

二、盗窃犯罪的预防132

第七章 毒品犯罪心理137

第一节 毒品犯罪概述137

一、毒品犯罪的概念137

二、毒品犯罪的状况138

三、毒品犯罪的危害性139

第二节 毒品犯罪的特点140

一、毒品及毒品犯罪的分类140

二、毒品犯罪的特点140

第三节 毒品犯罪的心理特点143

一、疯狂的冒险心理和紧张恐惧心理143

二、致富心理和从众心理143

三、贪利、贪财、贪婪心理143

四、补偿心理144

第四节 毒品犯罪的预防144

一、毒品犯罪的原因144

二、毒品犯罪的预防145

第八章 初犯、累犯和惯犯心理150

第一节 初犯心理150

一、初犯的概念150

二、初犯的心理特征150

三、初犯的行为特征151

第二节 累犯心理152

一、累犯的概念152

二、累犯的心理特征153

三、累犯的行为特征153

第三节 惯犯心理154

一、惯犯的概念154

二、惯犯的心理特征154

三、惯犯的行为特征155

第九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163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概述163

一、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界定163

二、青少年犯罪的状况163

三、青少年犯罪的演变趋势166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特点166

一、青少年犯罪的生理特点166

二、青少年犯罪的身心矛盾167

三、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点170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预防171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71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173

第十章 女性犯罪心理176

第一节 女性犯罪概述176

一、女性犯罪的状况176

二、女性犯罪的危害性177

第二节 女性犯罪的特点177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177

二、女性犯罪的行为特点179

三、女性杀人犯罪和财产犯罪的特点180

第三节 女性犯罪预防182

一、女性犯罪的原因182

二、女性犯罪预防185

第十一章 团伙犯罪心理191

第一节 团伙犯罪概述191

一、团伙犯罪的概念191

二、团伙犯罪的状况192

第二节 团伙犯罪的原因192

一、团伙犯罪形成的社会原因192

二、团伙犯罪形成的心理原因193

三、团伙犯罪形成的文化原因193

第三节 团伙犯罪的特点193

一、犯罪的分类193

二、团伙犯罪的行为特点194

三、团伙犯罪人特点195

四、团伙犯罪的心理特点195

第四节 团伙犯罪的预防195

一、建立和谐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政治稳定,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序快速发展195

二、提倡和宣传社会主义文化,扬弃“西方文化”和“封建文化”196

三、注意培养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196

四、驱散青少年的消极群体,建立积极群体,增强法制观念197

第十二章 流窜犯罪心理202

第一节 流窜犯罪概述202

一、流窜犯罪的概念202

二、流窜犯罪的状况202

第二节 流窜犯罪的特点202

一、犯罪的主体特点203

二、犯罪的类型特点203

三、犯罪作案手段特点203

四、犯罪的形式和流动特点203

五、犯罪活动面的特点203

六、犯罪作案方式特点203

七、犯罪的被害人特点204

第三节 流窜犯罪的心理特点204

一、逃避惩罚心理十分突出204

二、侥幸心理明显204

三、具有随欲性心理204

第四节 流窜犯罪的预防204

一、流窜犯罪的原因204

二、流窜犯罪的预防205

第十三章 职务犯罪心理212

第一节 职务犯罪概述212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212

二、职务犯罪的特征212

三、职务犯罪的类型213

四、当前中国的职务犯罪现状213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原因214

一、职务犯罪的客观因素214

二、职务犯罪的主观因素216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特点217

一、职务犯罪的心理特点217

二、职务犯罪的行为特点220

第四节 职务犯罪预防221

一、加强教育,强化犯罪预防的教育功能221

二、培养和塑造公职人员的健康人格221

三、积极开展职务犯罪心理预测222

四、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消除职务犯罪隐患222

五、加强公务活动的控制,减少职务犯罪机遇222

六、逐步实现“高薪养廉”的经济保障机制222

第十四章 计算机犯罪心理226

第一节 计算机犯罪概述226

一、计算机犯罪的概念226

二、计算机犯罪的主要形式227

第二节 计算机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特征229

一、计算机犯罪的心理特征229

二、计算机犯罪的行为特征231

第三节 计算机犯罪的预防232

一、计算机犯罪的形成原因232

二、计算机犯罪的发展趋势233

三、计算机犯罪的预防235

第十五章 变态犯罪心理239

第一节 变态犯罪概述239

一、变态心理的概念239

二、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239

三、与犯罪有关的心理变态240

第二节 人格障碍犯罪的特点241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241

二、与犯罪有关的人格障碍241

第三节 性变态犯罪244

一、性变态的概念244

二、与犯罪有关的性变态244

第四节 变态心理犯罪的预防249

一、变态心理犯罪的成因249

二、预防变态心理犯罪的建议250

第十六章 审讯心理256

第一节 审讯概述256

一、审讯的概念256

二、审讯的任务256

三、审讯的特点256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行为及心理特点257

一、影响犯罪嫌疑人行为和心理的因素257

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特点259

三、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260

第三节 审讯对策262

一、审讯的准备262

二、审讯阶段263

三、审讯方法和策略264

第十七章 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270

第一节 犯罪预测270

一、犯罪预测的概念270

二、犯罪预测的类型270

三、犯罪预测的心理学基础271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测271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概述271

二、犯罪心理预测的依据272

三、犯罪心理预测的类型273

四、犯罪心理预测的技术274

五、犯罪心理预测的适用范围274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276

一、犯罪心理预防的概述276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内容和原则277

三、犯罪心理预防的类型279

第三编 罪犯心理学283

第一章 罪犯心理学绪论283

第一节 罪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83

一、罪犯心理学的概念283

二、罪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83

三、罪犯心理学学科的性质284

第二节 罪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284

一、熟识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的心理和行为284

二、提高监狱干警矫正罪犯的心理理论水平284

三、运用罪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指导罪犯的改造与教育工作284

四、有利于罪犯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和应用285

第三节 罪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85

一、罪犯心理学的研究的基本原则285

二、罪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86

第二章 罪犯心理291

第一节 罪犯心理概述291

一、罪犯心理的特征291

二、罪犯心理的构成292

第二节 罪犯犯罪心理293

一、犯罪心理结构293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294

第三节 刑罚与改造心理296

一、罪犯刑罚心理296

二、罪犯改造心理298

第三章 影响罪犯心理的因素301

第一节 外部环境因素301

一、影响罪犯心理的社会宏观环境因素301

二、影响罪犯心理的社会微观环境因素302

三、影响罪犯心理的自然环境因素303

第二节 罪犯自身因素304

一、生理因素304

二、心理因素305

三、行为因素306

第三节 监狱因素307

一、监狱工作因素307

二、管教干部因素310

三、其他罪犯因素311

四、武装警察因素312

第四章 罪犯群体心理313

第一节 罪犯群体313

一、罪犯群体的含义313

二、罪犯群体动力313

三、罪犯非正式群体314

第二节 罪犯群体心理317

一、罪犯群体心理概念317

二、罪犯群体心理特点317

第三节 罪犯改造集体319

一、罪犯改造集体的含义319

二、罪犯改造集体的基本特征与作用319

三、罪犯改造集体的形成与发展321

第五章 不同改造阶段的罪犯心理323

第一节 改造初期罪犯心理323

一、改造初期罪犯心理概述323

二、改造初期罪犯的一般心理特点323

三、改造初期的改造对策325

第二节 改造中期罪犯心理325

一、改造中期罪犯心理概述325

二、改造中期罪犯的心理特征325

三、改造中期的改造对策327

第三节 改造后期罪犯心理328

一、改造后期罪犯心理概述328

二、改造后期罪犯的心理特征328

三、改造后期的改造对策328

第六章 主要类型罪犯心理330

第一节 利欲型罪犯心理及改造330

一、利欲型罪犯的概述330

二、利欲型罪犯的心理特点330

三、利欲型罪犯的改造331

四、西方对利欲型罪犯的矫正332

第二节 性欲型罪犯心理及改造332

一、性欲型罪犯的概述332

二、性欲型罪犯的心理特点332

三、性欲型罪犯的改造333

四、西方国家对性罪犯的矫治方法334

第三节 暴力型罪犯的心理特点335

一、暴力型罪犯概述335

二、暴力型罪犯的心理特点335

三、暴力型罪犯的改造336

四、西方国家对暴力犯的矫治337

第四节 未成年犯的心理特点337

一、未成年犯概述337

二、未成年犯的心理特点337

三、未成年犯的改造338

第五节 女犯心理及改造340

一、女犯的概述340

二、女性罪犯的心理特征340

三、女犯的改造340

第六节 职务罪犯心理及改造341

一、职务罪犯的概述341

二、职务罪犯的心理特点341

三、职务罪犯的改造342

第七章 罪犯心理转化的规律344

第一节 罪犯心理转化动力344

一、罪犯心理转化动力的概念344

二、罪犯心理转化动力的因素344

第二节 罪犯心理转化的规律346

一、罪犯心理转化过程346

二、罪犯心理转化的规律347

第八章 罪犯心理评估350

第一节 罪犯心理评估概述350

一、罪犯心理评估的概念350

二、罪犯心理评估的主要目的350

三、罪犯心理评估的内容351

第二节 罪犯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352

一、会谈评估法352

二、心理测验法356

第三节 罪犯心理评估报告和罪犯心理档案359

一、罪犯心理评估的程序359

二、罪犯心理评估报告359

三、罪犯心理档案360

第九章 罪犯心理咨询362

第一节 罪犯心理咨询概述362

一、罪犯心理咨询的概念362

二、罪犯心理咨询的特点362

三、罪犯心理咨询的内容363

四、罪犯心理咨询的形式364

第二节 罪犯心理咨询的原则和过程365

一、罪犯心理咨询的原则365

二、罪犯心理咨询的过程367

第三节 罪犯心理咨询的技术369

一、关注技术369

二、倾听技术370

三、沉默技术370

四、宣泄技术371

五、探讨技术371

六、面质技术371

七、自我表露技术372

第十章 罪犯心理治疗(一)373

第一节 罪犯心理治疗概述373

一、罪犯心理治疗的概念373

二、罪犯心理治疗的特点373

三、罪犯心理治疗与罪犯心理咨询的区别374

四、罪犯心理治疗的适应症374

五、罪犯心理治疗的意义375

第二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理论和方法376

一、心理治疗理论简介376

二、弗洛伊德生平376

三、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理论377

四、精神分析的方法379

第三节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380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380

二、行为治疗的常用方法382

第四节 人本主义的理论与方法385

一、人本主义的理论385

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步骤与技术386

第十一章 罪犯心理治疗(二)390

第一节 认知疗法的理论与方法390

一、认识疗法的理论基础390

二、RET治疗的步骤和方法392

第二节 森田疗法394

一、森田疗法的历史及特色395

二、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395

三、森田疗法的实施397

第三节 认识领悟疗法399

一、认识领悟疗法399

二、对传统精神分析治疗机制的反思399

三、认识领悟疗法对精神分析的继承和发展400

四、认识领悟疗法的治疗过程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