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保障与政策程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保障与政策程序](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755809.jpg)
- 岳公正,尚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472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社会保障-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保障与政策程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本书研究背景2
一、制度视域:渐进式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利益整合周期2
二、政策视域:社会保障政策调控的复杂性3
三、国际视域:WTO规则推动社会保障管理的透明化与法制化4
第二节 问题提出5
一、偏好显示制度缺位5
二、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10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12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12
二、关于研究对象的外延与相关命题19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20
第四节 理论的逻辑假设、基本概念界定21
一、理论的逻辑假设21
二、基本概念24
第五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28
一、研究目的28
二、研究思路29
三、研究方法29
四、本书的研究内容34
本章小结35
第二章 文献述评37
第一节 关于公共选择一般的研究37
一、弗吉尼亚学派(Virginia School)理论37
二、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理论40
三、罗彻斯特学派(Rochester School)理论41
四、国内关于公共选择问题的研究42
第二节 关于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的研究44
一、国外关于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的研究44
二、国内关于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的研究47
第三节 关于决策过程的研究53
一、对决策行为的研究53
二、对决策过程的研究55
三、决策科学对本书的可借鉴之处57
第四节 程序及其立法的研究57
一、关于程序的认识57
二、程序的价值59
三、程序立法原则60
四、程序制度61
第五节 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62
一、政府学关于政府行为和政府职能的研究62
二、关于交易费用的研究65
三、关于社会福利标准的研究67
四、关于社会保障关系的研究69
本章小结70
第三章 社会保障品市场与公共选择72
第一节 社会保障品市场分析72
第二节 社会保障品市场的效率评价75
一、社会保障品市场效率评价的理论标准76
二、社会保障品市场效率评价的一般原则77
第三节 社会保障品市场、政治市场与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78
一、社会保障品市场与政治市场78
二、中国社会保障品市场的主体80
三、中国社会保障品市场的政策垄断83
本章小结87
第四章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的要素分析89
第一节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的要素构成89
一、概念与一般分析89
二、社会保障要素的决定因素分析93
第二节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的效率评价96
一、交易费用与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97
二、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的效率评价98
本章小结103
第五章 中国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的非效率分析104
第一节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的规范分析104
一、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遵循的主要规范原则105
二、中国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非效率现象和问题107
第二节 初级政治市场(一):公共选择主体偏好显示的制度约束108
一、公共选择主体偏好显示的制度供给短缺的表现108
二、公共选择主体偏好显示的制度供给短缺的影响110
第三节 初级政治市场(二):利益集团与社会保障政策垄断117
一、典型案例分析118
二、社会保障管理中的利益集团与政策垄断124
第四节 政策供给市场(一):社会保障管理中的政府失灵127
一、政府机构增长的状态与趋势127
二、社会保障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表现128
第五节 政策供给市场(二):政府寻租及其制度化131
一、社会保障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寻租132
二、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与政府寻租表现132
第六节 政策执行市场: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缺失135
一、关于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监督的法律和法规供给短缺135
二、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的监督尚未制度化136
三、社会保障政策执行部门的内部监督弱化138
本章小结139
第六章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范式的一般分析140
第一节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范式分类140
一、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范式的类型140
二、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实现的功能142
第二节 完全公开化范式——一种纯粹理论范畴的探讨144
第三节 政府主导型多元主体谈判范式——美国社会保障的公共选择146
一、美国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范式的一般分析146
二、政府主导型多元主体谈判范式的总体特征149
三、政府主导型多元主体谈判范式总体特征的成因分析151
四、启示与借鉴155
第四节 一元主体封闭范式——原苏联社会保障的公共选择156
一、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的非效率状态156
二、一元主体封闭范式的概念与主要特征156
三、一元主体封闭范式的成因分析——基于MPEOG的解释159
第五节 有限元主体谈判范式——新加坡社会保障的公共选择161
一、有限元主体谈判范式的概念161
二、基于MPEOG的层次分析162
三、启示与借鉴166
本章小结167
第七章 中国社会保障与程序立法范式169
第一节 政府规制、社会性规制与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范式定位169
一、政府规制的分类169
二、社会保障品市场存在社会性规制的原因分析170
三、政府规制与宏观调控的区别172
四、政府规制与政策程序立法范式172
五、政策程序立法范式与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范式的关系174
第二节 政策程序立法范式分析177
一、社会保障品市场结构177
二、政策程序立法范式的社会分析179
三、政治市场均衡分析180
第三节 社会保障品市场与政府规制强度181
一、政府规制强度:社会保障品市场运行分析182
二、社会保障品市场的政府规制范围分析182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程序立法范式总体特征分析184
一、非均衡耦合结构:政策程序立法范式的总体特征分析184
二、面向非均衡耦合结构的MPEOG要素特征分析186
三、政策程序立法范式下社会保障政策公共选择过程的程序分析188
本章小结191
第八章 政策程序立法范式的保障机制193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保障的公共选择范式总体框架193
一、优化目标194
二、优化原则196
第二节 中长期法律政策分析199
一、构建社会保障品的偏好显示规则199
二、以政务全面公开化治理利益集团的外部效应204
三、超常规发育非政府组织推进公共选择主体多元化206
第三节 初级政治市场:听证制度构建210
一、听证问题的一般分析211
二、听证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11
三、中国现行的一般听证制度说明212
四、社会保障政策的听证制度的基本思路与若干构想212
第四节 政策供给市场:制度创新214
一、构建社会保障政府部门标杆管理制度214
二、社会保障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221
第五节 政策执行市场:微观机构职能机制与监督制度224
一、工会职能机制重塑224
二、职工代表大会职能重塑231
三、政策决策与执行的监督制度创新241
本章小结248
第九章 结论250
一、本书主要研究结论250
二、本书的创新251
参考文献256
专用术语索引263
后记269
图表目录索引16
[图目录索引]16
图1-1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的程序16
图1-2 论文的基本结构框图30
图2-1(A) 公共选择分析与政策范式39
图2-1(B) 公共选择分析与政策范式40
图3-1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的5个程序84
图3-2 以政策垄断为特征的中国社会保障品市场86
图3-3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主体的偏好协商形式87
图6-1 完全公开化范式145
图6-2 政府主导型多元主体谈判范式150
图6-3 一元主体封闭范式158
图6-4 有限元主体谈判范式162
图7-1 非均衡耦合结构的政策程序立法范式185
[表目录索引]27
表1-1 政策边际成本的计算27
表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代表性成果的归纳与概括48
表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代表性成果的归纳与概括51
表3-1 纯社会保障品、准社会保障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73
表3-2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的政策垄断84
表4-1 MPEOG内部关系结构矩阵92
表5-1 2002年中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109
表5-2 中国现阶段涉及社会保障政策决策程序的主要法律和法规129
表5-3 中国现阶段涉及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监督的主要法律和法规135
表6-1 美国维护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典型规制147
表6-2 原苏联维护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典型规制157
表7-1 政府规制的简明分类170
表7-2 按照演化进度划分的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范式175
表7-3 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和管理的目标范式176
表8-1 中国现阶段涉及社会保障政策形成程序的政府规制概要202
表8-2 基于政策程序立法范式的社会保障行政程序法规体系203
表8-3 关于职工代表大会有关规定的变化233
表8-4 全国职代会职工代表的构成人员比例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