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法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识产权法教程
  • 王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8480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73页
  • 主题词:知识产权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产权法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知识与财产1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4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4

理论研究 如何给“知识产权”下定义5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6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特征和性质7

一、知识产权的特征7

理论研究 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9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14

第四节 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的程序保障15

一、临时措施15

二、管辖与时效21

第二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24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24

第二节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6

一、特许出版权时期26

二、现代著作权保护时期27

三、中国著作权法的概况29

第三章 著作权的客体31

第一节 作品的概念31

第二节 独创性33

一、“独创性”中的“独”33

理论研究 精确临摹是否创作出了作品35

二、“独创性”中的“创”36

典型案例 Walter v.Lane案37

典型案例 Feist案40

实务探讨 达利版的“蒙娜丽莎”是作品么42

典型案例 “山姆大叔”案43

三、我国《著作权法》中的“独创性”45

理论探讨 短标题是作品么46

第三节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48

一、思想48

典型案例 霍国玲等诉富振华、京华出版社《红楼解梦》、《红楼春秋》改编权案49

典型案例 迪斯尼米老鼠案51

典型案例 Nichols v.Universal Pictures Corporation54

典型案例 《超人》案54

二、操作方法、技术方案和实用功能57

典型案例 Baker v.Selden57

典型案例 Kieselstein-Cord v.Accessories by Pearl,Inc60

理论研究 适用于分析计算机软件中“思想与表达”的“抽象概括法”61

典型案例 莲花公司诉波兰德公司64

三、事实及对事实无独创性的汇编66

典型案例 《谁毁坏了兴登堡号》案67

典型案例 如何判断作品描述的是“事实”68

四、被法律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70

典型案例 《大学生》杂志社诉京讯公司、李翔71

五、官方正式文件71

六、竞技体育活动72

实务探讨 中国足协对足球联赛有“版权”么72

七、公有领域的作品73

第四节 作品的分类73

理论研究 计算机软件是“文学作品”么74

实务探讨 黄健翔的激情解说是口述作品么76

实务探讨 《吉祥三宝》侵犯了电影《蝴蝶》主题歌的著作权么77

实务探讨 什么是“戏剧作品”78

理论研究 杂技、魔术、马戏是“作品”么80

实务探讨 书法是文字作品还是美术作品83

理论研究 抓拍的照片是摄影作品么85

典型案例 《时代》杂志诉Bernard Geis Associates88

理论研究 MV的背景画面是作品么88

典型案例 华纳唱片公司诉北京唐人街餐饮娱乐公司90

理论研究 计算机程序为什么成了著作权法上的作品94

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97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98

理论研究 著作人身权与一般人身权之间的关系99

一、发表权101

理论研究 发表权与著作财产权之间的关系101

二、署名权103

理论研究 制作冒名作品侵犯了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么104

三、修改权106

理论研究 我国《著作权法》有必要单独创设“修改权”么106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108

典型案例 《上海人在东京》案110

实务探讨 艺术雕刻品的所有权人有权移除雕刻么110

五、其他著作人身权111

理论研究 大陆法系国家对“收回作品权”的规定112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115

立法背景 英美法系眼中的版权概念116

立法背景 著作财产权利与版权产业117

一、复制权118

理论研究 按设计图建造实物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么123

典型案例 迪比特诉摩托罗拉124

理论研究 计算机内存中的“临时复制”是复制行为么127

典型案例 索尼公司诉史蒂文斯案135

二、发行权与出租权138

理论研究 通过网络传输向公众提供作品是发行行为么141

典型案例 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诉华网汇通公司和湖南在线网络传播公司案146

理论研究 应当如何理解《刑法》第217条规定的“复制发行”146

理论研究 网络环境中能适用“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么150

实务探讨 未经许可出租带有软件的电脑侵犯出租权么153

三、公开传播权154

典型案例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诉Reed Horne Inc155

典型案例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诉天津滚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156

立法背景 什么是WCT的“伞型解决方案”162

理论研究 仅提供作品在线欣赏使公众“获得”作品了么164

理论研究 P2P用户实施了网络传播行为么165

理论研究 对其他网站中的作品设置链接是网络传播行为么165

理论探讨 美术作品原件所有人展览未发表作品会侵犯发表权么172

四、演绎权172

第五章 著作权主体和著作权的归属178

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概述178

一、作者作为著作权主体和非作者作为著作权主体178

二、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179

三、著作权内国主体与著作权外国主体180

第二节 作者181

一、自然人作者181

典型案例 刘国础诉叶毓山侵害著作权纠纷案182

二、视为作者的法人或其他组织183

理论研究 质疑我国《著作权法》对“法人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的区分183

典型案例 班禅大师灵塔案186

第三节 特殊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与行使187

一、职务作品187

二、委托作品189

理论研究 人像摄影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和行使191

三、合作作品191

理论研究 自传作品的著作权由谁享有194

四、演绎作品195

五、汇编作品197

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式创作的作品199

典型案例 董国瑛诉上海谢晋中路影视有限公司202

理论研究 MV中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有权向卡拉OK厅收费么203

七、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204

第六章 邻接权207

第一节 邻接权概述207

一、邻接权产生的原因207

理论研究 表演和录音是作品么210

二、邻接权的概念及与狭义著作权的关系212

理论研究 邻接权等于作品传播者权么212

第二节 表演者权213

一、表演者权的主体213

实务探讨 演出单位是“表演者”么214

二、表演者权的客体215

三、表演者权的内容215

理论研究 播放载有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需要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么217

四、表演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219

第三节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220

一、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主体与客体220

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内容221

理论研究 播放录音录像制品需要向制作者支付报酬么222

三、录制者与著作权人和表演者的关系224

第四节 广播组织权224

一、广播组织权的主体与客体224

二、广播组织权的内容226

实务探讨 在收取入场费的公共场所公开播放广播、电视需要向广播组织支付报酬么226

三、广播组织与著作权人、表演者与录制者的关系227

理论研究 网络时代广播组织权的发展228

第五节 其他邻接权228

一、版式设计权229

典型案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诉外文出版社案230

二、对特定版本的邻接权230

三、对照片的邻接权231

四、对无独性数据库的邻接权232

五、其他类型的邻接权233

立法建议 增加我国《著作权法》中邻接权的种类233

第七章 对著作权的限制236

第一节 对著作权的限制概述236

第二节 合理使用239

典型案例 “三步检验标准”与“欧共体就《美国版权法》第110(5)条诉美国案”239

一、个人使用244

典型案例 “环球电影制片公司诉索尼公司案”(美国最高法院,1984年)245

理论研究 个人未经许可从网上大量下载作品是“合理使用”么248

典型案例 BMG等唱片公司诉塞西莉亚250

二、适当引用250

理论研究 “转换性使用”与“合理使用”251

典型案例 “模仿讽刺”与“合理使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侵权么252

三、时事新闻报道中的使用256

四、对时事性文章的使用256

五、对公众集会上讲话的使用257

六、在课堂教学和科研中使用257

七、国家机关公务性使用258

八、图书馆等对馆藏作品的特定复制和传播259

九、免费表演261

十、对室外艺术品的复制262

十一、制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版本263

十二、制作盲文版本263

理论研究 完善我国的“合理使用”制度263

第三节 法定许可264

一、报刊转载法定许可265

二、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266

三、播放作品的法定许可和播放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268

四、编写出版教科书法定许可269

五、制作和提供课件法定许可270

六、通过网络向农村提供特定作品的准法定许可271

理论研究 适用于复制设备和媒介的补偿金制度272

第八章 著作权侵权及法律责任276

第一节 直接侵权276

一、直接侵权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76

二、直接侵权的构成与主观过错278

第二节 间接侵权279

一、间接侵权的概念和发展279

二、间接侵权的类型280

三、网络环境中的间接侵权282

理论研究 “通知”是证明网络服务商知晓侵权内容存在的唯一途径么284

理论研究 间接侵权与间接责任287

典型案例 市场经营者的“间接责任”——Fonovisa案288

典型案例 产品提供者的“间接责任”——“索尼案”289

典型案例 P2P软件和服务提供者的“间接责任”——Napster案和Grokster案292

理论研究 高科技产品提供者“间接责任”的解决思路296

第三节 对技术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的特殊保护300

一、“技术措施”的概念300

二、对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301

典型案例 环球电影公司诉Reimerdes案304

理论研究 对“技术措施”的法律规制305

三、“权利管理信息”的概念和对“权利管理信息”的法律保护306

第四节 侵权诉讼中的举证308

典型案例 方正公司诉宝蕾元公司案310

实务探讨 “陷阱取证”合法么311

第五节 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313

一、民事责任313

二、行政责任320

三、刑事责任321

实务探讨 两次《刑事司法解释》与《著作权法》之间的矛盾324

第九章 专利法律制度概述326

第一节 专利的概念和特征326

一、专利的概念326

二、专利权的特征327

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329

第三节 专利制度的作用330

一、鼓励发明创造331

二、促进发明创造投入实际应用331

三、提供技术信息和资料331

第十章 专利权的客体333

第一节 发明334

一、发明的概念334

典型案例 马景荣诉专利复审委员会336

二、发明的种类336

第二节 实用新型338

一、实用新型的概念338

二、实用新型的特征338

第三节 外观设计339

一、外观设计的概念339

二、外观设计的特征339

典型案例 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无效纠纷案340

第四节 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341

一、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341

二、专利法特别予以排除的对象342

理论研究 发现的界限在哪里343

实务探讨 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专利申请能否获得授权344

典型案例 Charkrabarty诉Diamond346

第十一章 专利权的主体349

第一节 发明人或设计人349

第二节 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单位350

典型案例 陶某诉北京市地铁地基工程公司案352

实务探讨 对于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可以约定专利申请权的归属么353

理论研究 改革我国职务发明制度354

第三节 合作发明与委托发明的权利人355

第四节 外国人357

第五节 受让人358

第十二章 专利申请、审查与授权的实质条件360

第一节 专利申请日361

一、先申请原则与专利申请日361

二、优先权361

第二节 专利申请文件363

一、书面原则363

二、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应当提交的文件364

三、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应当提交的文件368

第三节 单一性原则和申请的分案368

一、单一性原则的概念368

二、单一性原则的例外369

三、申请的分案370

第四节 专利审查370

一、专利审查概述370

二、发明专利的审查程序371

三、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审查程序373

第五节 复审373

第六节 专利授权的实质条件374

一、新颖性374

典型案例 试用结束后未收回产品导致技术公开377

理论研究 使用公开只能采用“境内标准”么378

二、创造性380

典型案例 “红外传输出租汽车计价器”发明专利无效案381

三、实用性382

第十三章 专利权的内容385

第一节 专利权内容概述385

第二节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内容387

一、对专利产品的权利内容387

实务探讨 offer for sale应当被翻译为“许诺销售”么389

理论研究 进口权能阻止“平行进口”么390

二、对专利方法的权利内容391

第十四章 对专利权的限制394

第一节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394

一、专利权用尽后的特定实施行为395

二、先用权人的特定实施行为396

理论研究 只有发明创造人才能享有先用权么397

实务探讨 先用权人在他人获得专利权之后不能使用、销售自己制造的相同产品么397

三、临时入境的外国运输工具对专利的使用398

四、将专利作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对象使用399

第二节 强制许可399

一、根据公共利益需要的强制许可400

立法背景 公共健康与专利权保护400

二、为实施从属专利需要的强制许可401

三、不实施时的强制许可402

实务探讨 《专利法》第48条能单独构成一种获得强制许可的情形么403

第十五章 专利侵权及法律责任405

第一节 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406

一、确定专利保护范围的方法406

二、等同原则407

三、禁止反悔原则408

典型案例 豪登公司诉科盛公司案409

第二节 假冒专利与冒充专利410

一、假冒专利411

二、冒充专利412

第三节 法律责任412

一、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412

理论研究 为什么对专利侵权未规定刑事责任414

二、假冒专利的法律责任415

三、冒充专利的法律责任416

第十六章 商标法律制度概述418

第一节 商标的概念和功能418

一、商标的概念418

二、传统商标的功能419

第二节 商标的分类421

一、可视性商标和非可视性商标421

二、平面商标和立体商标421

三、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423

四、普通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424

理论研究 商标权是知识产权么425

第十七章 商标权的取得427

第一节 取得商标权的途径427

一、通过使用取得商标权428

二、通过注册取得商标权429

第二节 商标注册的对象——符合法律要求的特定标志430

一、标志具有显著性430

典型案例 眼力健公司诉商标评审委员会433

典型案例 “蓝牙”能被注册为计算机通讯设备的商标么434

典型案例 “子弹头”是朝天椒的通用名称么436

典型案例 “两面针”商标注册异议复审案439

典型案例 “小肥羊”商标注册异议复审案439

实务探讨 “优盘”的商标注册应当被撤销么441

实务探讨 “吉普车”和“氟里昂”不是商品名称么442

二、标志具有非功能性443

典型案例 飞利浦诉雷明顿444

理论研究 为什么不允许功能性外观可以在获得“第二含义”之后进行商标注册445

三、标志内容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446

实务探讨 “Not Made in China”能被注册为商标么448

典型案例 云南红河公司诉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无效行政纠纷案450

四、不得误导性使用地理标志450

五、标志的注册不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452

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alibaba”商标属于谁453

典型案例 与“英超”标志相似的“狮子”商标被撤销455

第三节 商标的申请与注册456

一、商标申请的主体456

二、商标申请与注册的原则457

三、商标注册文件460

四、商标注册申请的审查461

典型案例 “广东苹果”与“美国苹果”近似么464

典型案例 “萍果”与“APPLES WOMEN”近似么465

第十八章 商标权的内容469

理论研究 商标权的内容是什么469

第一节 商标专用权的含义471

第二节 商标专用权的续展472

第三节 商标专用权的消灭473

一、注销473

二、因无效而撤销475

三、因未依法使用而撤销476

实务探讨 什么是对商标的“使用”477

理论研究 商品粗制滥造就应撤销注册商标么477

理论研究 自行改变或转让注册商标就应撤销么479

第四节 商标专用权的转让与许可480

一、转让480

理论研究 商标权可以单独转让么481

二、许可481

理论研究 许可人对被许可人商品质量的监督义务与商标的识别功能483

第十九章 对商标权的限制486

第一节 描述商品或服务的特征486

典型案例 《家庭OTC》侵犯了《家庭》的商标权么487

典型案例 “雪花粉”侵犯了“雪花”商标权么489

理论研究 描述性使用是对商标的“合理使用”,还是对商标的“非商标性使用”490

典型案例 “彼得兔案”490

典型案例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诉新东方学校491

第二节 说明商品或服务的用途492

典型案例 宝马公司诉Deenik493

典型案例 吉列公司诉LA-Laboratories公司493

第三节 商标权用尽495

典型案例 克丽丝汀·迪奥诉Evora496

理论研究 真品的平行进口是商标侵权行为么497

典型案例 力士香皂平行进口案499

第二十章 商标侵权及其法律责任501

第一节 商标侵权行为501

一、混淆理论与混淆的种类501

理论研究 未将“导致混淆”作为侵权要件是我国《商标法》的重大缺憾502

实务探讨 不能导致混淆的“贴牌加工”不应被认定为商标侵权504

典型案例 OPEL车模案505

典型案例 在香皂盒上使用“LUX”和“力士”商标是侵权么507

典型案例 在售楼广告中出现LV提包是商标侵权么507

典型案例 Blockbuster娱乐集团诉Video Busters公司509

典型案例 Levi Strauss&Co诉Lois Sportswear510

二、混淆的判断标准511

实务探讨 判断混淆可能时应考虑的因素511

典型案例 路易威登公司诉上海家乐福513

典型案例 “香榭里花园”楼盘名称纠纷515

三、商标直接侵权的类型516

典型案例 来自香港的“梦特娇”和来自日本的“立邦漆”518

理论研究 “反向假冒”是商标侵权行为么520

典型案例 “枫叶”诉“鳄鱼”521

典型案例 蒋某诉飞利浦公司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522

理论研究 擅自制造商标标识并销售是直接侵权么523

第二节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525

一、民事责任526

二、行政责任527

三、刑事责任527

第二十一章 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529

一、对驰名商标进行特别保护的依据529

二、联想理论与现代商标法作用的变化532

三、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机制534

理论研究 我国《商标法》第13条能够被用于禁止商标淡化么535

典型案例 “太阳神”案536

理论研究 商标弱化的判断标准537

典型案例 天方茶业公司诉周某商标权侵权纠纷案539

四、对驰名商标的认定540

典型案例 “喜力”商标注册异议案542

理论研究 保护驰名商标应考虑商标的显著性5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