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776941.jpg)
- 方药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8644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阴阳五行1
一、阴阳2
(一)阴阳是什么2
(二)阴阳变化的一般规律3
(三)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9
二、五行17
(一)五行是什么17
(二)五行的特性18
(三)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24
(四)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28
三、阴阳与五行的关系33
第二讲 天地人合一35
一、天地变化与人体生理上的关系35
(一)人禀天地正常之气而生存35
(二)天地变化的规律与人体基本一致38
(三)人体变化随天地变化而变化40
二、天地变化与人体病理上的关系42
(一)六淫之邪伤人42
(二)季节气候地域特点对人体疾病的影响43
(三)风雨晦明、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43
三、天地变化与诊断上的关系45
(一)季节气候地域与症状上的关系45
(二)季节气候地域与体征上的关系45
四、天地变化与治疗上的关系46
(一)季节气候地域与治疗上的关系46
(二)季节气候地域与临床选药用方方面的关系47
五、天地变化与摄生预防方面的关系48
(一)顺应四时气候48
(二)注意饮食及生活起居49
(三)保持精神上的恬静和愉快50
六、提挈天地,把握阴阳51
第三讲 藏象52
一、藏象是什么52
二、脏腑54
(一)五脏55
1.心55
2.肝59
3.脾63
4.肺67
5.肾72
(二)六腑77
1.胃77
2.小肠78
3.大肠79
4.膀胱79
5.胆80
6.三焦81
(三)奇恒之腑83
1.脑83
2.髓84
3.骨85
4.脉85
5.女子胞86
三、脏腑间的关系87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87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90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91
第四讲 经络94
一、经络是什么94
二、经络的作用95
(一)经络在人体生理上的作用95
(二)经络在人体病理上的作用97
(三)经络在疾病诊断上的作用99
(四)经络在疾病治疗上的作用100
三、经络在人体中的循行途径102
(一)十二经的循行途径102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途径119
第五讲 精、气、神127
一、精127
(一)精是什么127
(二)精的来源128
(三)精的分类129
二、气135
(一)什么是气135
(二)气的来源136
(三)气的分类136
(四)气的功用139
三、神140
(一)什么是神140
(二)神的来源140
(三)神的分类141
(四)神的功用144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145
第六讲 病因147
一、外因149
二、内因153
(一)七情153
(二)体质、年龄、性别158
(三)先天与后天160
三、外因和内因之间的关系162
第七讲 病机164
一、用阴阳概念来分析病机165
(一)阴病165
(二)阳病167
二、用五行概念来分析病机169
(一)心病170
(二)肝病173
(三)脾病175
(四)肺病177
(五)肾病178
三、用六病概念来分析病机181
(一)风病181
(二)寒病184
(三)湿病187
(四)燥病189
(五)火(热)病192
第八讲 治则196
一、治未病196
(一)摄生预防197
(二)杜渐防微198
二、明标本199
(一)什么是标本199
(二)标本与治疗上的关系201
(三)标本相移203
三、知逆从204
(一)正治205
(二)反治208
四、识同异214
(一)症状同,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不同215
(二)症状、病因病机相同,病人体质、年龄、性别不同,治疗不同216
(三)症状、病因、病机相同,病人体质、年龄、性别相同,发病季节、地域不同,治疗不同217
五、握分寸219
(一)立法上的分寸219
(二)制方上的分寸220
(三)投药上的分寸221
六、合治养223
(一)注意休息223
(二)注意饮食起居224
(三)保持精神上的安静和愉快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