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占有制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占有制度原理
  • 刘智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8415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物权法-法的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占有制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占有制度的起源1

第一节 罗马法上占有制度的起源及演进2

一、罗马法上占有的起源2

二、占有在罗马法上的演进5

第二节 日耳曼法上占有制度的起源及演进13

一、日耳曼法上占有的起源14

二、日耳曼法上占有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演进15

第三节 罗马法和日耳曼法上的占有制度的差异与融合18

实务范例18

一、罗马法上的占有与日耳曼法上的占有的差异19

二、罗马法上与日耳曼法上占有的融合22

三、实务范例解读——以谁为被告25

理论探讨近现代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与日耳曼法上的“以手护手”原则28

第二章 占有的概念30

第一节 占有概念的适用范围31

一、哲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应用上所谈的占有31

二、法律上的占有出现32

三、民法上的占有制度与经济学上的占有33

第二节 各主要国家或者地区民法中占有概念的界定36

一、民法上占有概念的起源37

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民事立法及理论中的占有概念37

三、各主要国家或者地区立法及理论上占有概念比较44

第三节 中国民法上占有概念的界定50

实务范例51

一、中国古代法上的占有概念51

二、新中国成立后法律上的占有概念53

三、我国学界对占有定义的主要观点60

第四节 占有与相关概念62

实务范例63

一、占有与权利的区别63

二、占有与持有的区别64

三、占有与所有权65

四、占有与占有权70

五、占有与所有权中的占有权能73

六、占有与使用权73

七、占有与他物权74

八、实务范例解读——占有与本权的关系75

理论探讨 给占有下定义应该考量的要素77

第三章 占有的性质79

第一节 关于占有法律性质的争论79

一、争论的出现与发展80

二、学界关于占有法律性质的几种主要观点83

第二节 研究占有法律性质的必要性92

实务范例92

一、占有法律性质的确定与占有制度的宗旨92

二、实务范例解读——不同的法律性质将反映不同的法律制度价值93

第三节 占有法律性质的确定94

一、对于占有法律性质各主要学说的分析94

二、结论——占有为一种事实100

第四章 占有制度的功能105

第一节 关于占有制度功能的历史考察106

一、罗马法与日耳曼法规定占有制度的初衷106

二、近代民法上占有制度的基本功能108

第二节 关于占有制度功能的学说分歧110

实务范例110

一、有关占有制度功能的各种学说110

二、实务范例解读——兼对上述各种学说的分析113

第三节 我国确立占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14

实务范例115

一、占有在物权法中地位的历史分析116

二、在我国物权法中确立占有制度地位应考虑的因素121

三、在我国物权法中确立占有制度的原因122

四、在我国确立占有制度的可行性124

五、实务范例解读——基于债权的占有应受占有制度的保护127

第四节 我国确立占有制度的意义128

一、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交易安全128

二、促进物尽其用,维护社会秩序129

三、健全物权体系,完善物权立法130

理论探讨 确定占有制度必要性的考量因素133

第五章 占有的类型137

第一节 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138

实务范例138

一、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的区分标准及含义138

二、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的区分实益139

三、无权占有的再分类139

四、实务范例解读——甲是否可以向丁请求返还雨花石143

第二节 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144

实务范例144

一、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的区别标准及含义144

二、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的区分实益146

三、实务范例解读——甲、乙对于房屋、箱子以及古画的占有状态如何147

第三节 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148

实务范例148

一、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的区别标准及含义148

二、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的区分实益150

三、实务范例解读——多层次的间接占有151

第四节 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152

实务范例152

一、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的区别标准及含义152

二、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的区分实益154

三、实务范例解读——辅助占有的法律效果155

第五节 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156

实务范例156

一、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的区分标准及含义156

二、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的区分实益158

三、实务范例解读——共同占有的效力159

第六节 占有状态的确定159

实务范例160

一、占有的状态的推定160

二、占有状态的变更162

三、假装占有变更167

四、实务范例解读——占有状态变更的效力168

理论探讨 两大法系国家或者地区立法上占有分类的比较192

实务研究 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中“善意”和“恶意”的认定197

第六章 占有的构成200

第一节 对罗马法占有构成的理论分歧200

一、对罗马法中的占有构成产生理论分歧的缘由考察201

二、关于占有构成的理论分歧学说203

三、对上述各学说的评析208

第二节 各主要国家或者地区占有构成的立法取向212

一、法国法上的占有构成212

二、《德国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的规定215

三、《日本民法典》的规定217

四、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规定218

五、普通法的规定219

第三节 占有构成的确定219

实务范例219

一、占有的主体220

二、占有的客体221

三、占有的客观条件225

四、占有的主观条件228

五、实务范例解读——占有构成要件的确定230

理论探讨 占有人是否以有行为能力为必要232

实务研究 对物的占有,是否以有能排斥外力干涉的状态为必要233

第七章 占有的取得和丧失235

第一节 占有的取得235

实务范例236

一、占有取得的含义236

二、占有取得的一般方法236

三、直接占有的取得237

四、间接占有的取得247

五、共同占有的取得250

六、占有继受取得的效力250

七、实务范例解读——当事人之间的占有关系如何253

第二节 占有的丧失253

实务范例254

一、占有丧失的含义254

二、导致占有丧失的一般情形254

三、各种不同类型占有丧失的原因260

四、占有丧失的效果262

五、实务范例解读——占有丧失的原因263

理论探讨 占有让与的性质269

实务研究 占有人是否丧失事实上管领力的判断273

第八章 占有的效力276

第一节 占有的效力概述277

一、罗马法中占有的效力277

二、日耳曼法中占有的效力278

三、各主要大陆法系国家或者地区民法中占有的效力279

第二节 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280

实务范例280

一、占有权利推定效力的含义280

二、确立占有权利推定效力的原因考察281

三、占有权利推定效力的主要内容283

四、实务范例解读——占有权利推定效力的适用范围285

第三节 占有的权利取得效力285

实务范例286

一、取得时效制度的适用286

二、无主动产的先占取得290

三、动产的善意取得292

四、实务范例解读——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299

第四节 占有人的其他权利、义务302

实务范例303

一、占有人对占有物的使用、收益权303

二、占有人的有关费用偿还请求权305

三、合法占有人的其他主要义务306

四、占有人对占有物毁损、灭失的赔偿责任309

五、实务范例解读——占有人的费用偿还请求权的行使310

理论探讨 占有权利推定效力的适用范围313

实务研究 适用占有推定效力时的举证责任承担317

第九章 占有的保护323

第一节 关于占有保护的历史考察324

一、罗马法中占有的保护324

二、日耳曼法中占有的保护326

三、各主要大陆法系国家或者地区中对于占有的保护327

第二节 占有的物权法保护329

实务范例330

一、自力救济权330

二、占有保护请求权337

三、实务范例解读345

第三节 占有的债权法保护347

实务范例348

一、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348

二、损害赔偿请求权349

三、实务范例解读——占有的债权法保护350

理论探讨 关于在我国占有制度中增加自力救济规定的思考352

实务研究 是否有必要单设占有之诉354

第十章 准占有357

第一节 准占有制度概述358

实务范例358

一、准占有制度的起源358

二、准占有的立法体例359

三、准占有的制度价值360

四、实务范例解读——准占有的社会功能361

第二节 准占有的客体361

实务范例361

一、学界关于准占有客体有关问题的争论362

二、确定准占有客体的原则365

三、可以作为准占有客体的权利应该具备的要件365

四、实务范例解读——地役权是否可以为准占有的客体366

第三节 准占有的取得和消灭367

实务范例367

一、准占有的取得367

二、准占有的消灭368

三、实务范例解读——地役权的消灭368

第四节 准占有的效力368

实务范例369

一、准占有直接准用占有的效力369

二、准占有自身的效力371

三、实务范例解读——地役权的效力371

理论探讨 我国确立准占有制度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376

拓展阅读书目378

后记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