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开放观 对外开放理论与战略再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开放观 对外开放理论与战略再探索](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788428.jpg)
- 张幼文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6038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14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730页
- 主题词:对外开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开放观 对外开放理论与战略再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1
导论 新开放观:实现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1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对外开放2
第二节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17
第三节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新开放观的战略主题24
第一篇 理论创新与观念转换37
第一章 探索对外开放的战略创新37
第一节 “新开放观”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38
第二节 “新开放观”研究的理论基点与目标内涵45
第三节 “新开放观”研究的战略主题与政策要点52
第二章 “新开放观”的研究思路与主要论点61
第一节 建设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开放型发展理论61
第二节 开放战略调整的核心问题65
第三节 推进开放型市场经济的体制建设79
第四节 开放战略升级与和平发展道路90
第三章 开放效益与国家竞争力评估中的方法论问题102
第一节 全球化条件下国民经济发展的评估102
第二节 国力与开放效益分析中的基本观念109
第三节 开放的目标追求与增强真实国力的新主题115
第四章 开放效益研究的理论动态与主要结论126
第一节 开放效益与分工战略——国内学者的研究主题126
第二节 开放与增长的关系——国外学者的研究主题135
第五章 开放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战略特征146
第一节 开放经济理论的发展146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各阶段上的理论主题161
第六章 中国开放型经济理论建设的任务186
第一节 发挥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理论缺陷与现实影响186
第二节 “双缺口”与跨国投资原理:发展现实与中国国情190
第三节 要素流动与收益决定:全球化经济的理论起点197
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要素增长理论202
第二篇 战略调整与政策重构217
第七章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多层次战略217
第一节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进程217
第二节 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全球分工格局226
第三节 现阶段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230
第四节 当前中国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235
第五节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多层次战略245
第八章 对外贸易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提升250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家竞争力250
第二节 出口增长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战略256
第三节 中国外贸效益分析:外资主导型的加工贸易262
第四节 实现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268
第九章 提高外资对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贡献279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阶段及其目标变化279
第二节 当前中国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85
第三节 利用外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战略298
第十章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估312
第一节 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12
第二节 外资在中国出口发展中的地位315
第三节 外资在全国税收中的比重320
第四节 外资与中国的产业结构进步323
第五节 引进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影响331
第六节 引进外资与中国的环境污染333
第十一章 在对外开放中实现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337
第一节 引进外资与我国技术进步关系的现状337
第二节 引进外资实现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351
第三节 在对外开放中实现技术进步的理论依据359
第四节 在开放中实现技术进步的战略道路372
第十二章 建设开放型的国家创新体系376
第一节 对外开放与国家创新体系377
第二节 本土企业的后发优势——“二次创新”387
第三节 整合全球资源实现技术跨越——“集成创新”395
第四节 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源——“原始创新”402
第三篇 体制改革与发展统筹427
第十三章 跨国公司的影响与我国的监管策略427
第一节 全面认识跨国公司对中国发展的影响428
第二节 外资优惠政策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地位434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与我国的对策445
第四节 跨国公司与知识产权保护452
第五节 跨国公司与社会责任461
第十四章 对外资并购的鼓励与规制468
第一节 外资并购将成为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形式468
第二节 外资并购的本质及其影响的两面性472
第三节 当前我国政府处理外资并购问题的现状473
第四节 外资并购政策的原则:鼓励与规制并举475
第十五章 汇率形成机制与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设480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481
第二节 开放环境的变化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504
第三节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难点和对策建议520
第四节 汇率制度改革的展望527
第十六章 影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体制原因530
第一节 中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形成530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中利益流失的体制性根源542
第三节 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559
第十七章 从竞争型开放走向协调式发展570
第一节 竞争型开放战略的形成与特征570
第二节 竞争型开放战略的转型578
第三节 构建协调式的发展战略585
第十八章 开放政策调整的探索实践与思路591
第一节 重建引进外资的动力机制591
第二节 提高外资项目的经济技术效益598
第三节 实现对外贸易模式的转换604
第四节 改变发展成就的检验标准609
第四篇 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619
第十九章 要素集聚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619
第一节 要素集聚:全球化经济的基础特征619
第二节 中国要素集聚能力的形成622
第三节 要素集聚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方式630
第四节 中国国家核心能力的结构634
第五节 要素向中国集聚与世界经济失衡的性质640
第二十章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645
第一节 中国发展对世界市场价格体系的影响645
第二节 中国发展对世界产业体系的影响650
第三节 中国发展对国际竞争体系的影响652
第四节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模式与均衡体系的影响655
第五节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运行体系的影响659
第二十一章 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662
第一节 中国崛起道路的和平特征662
第二节 科学发展: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道路666
第三节 建设和谐世界: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673
参考文献679
表5-1 开放经济体系中三阶段理论158
表6-1 现代先进国家开放阶段与开放理论203
表6-2 1993~2004年按区域及若干国家列出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207
表7-1 中国和世界贸易总额比较220
表7-2 1986~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商品统计221
表7-3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222
表7-4 工业生产指数的国际比较223
表7-5 80项中国产品世界第一224
表7-6 1985~2000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233
表7-7 中外合资企业股权控制比例238
表7-8 汽车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利润所占比重240
表7-9 严重污染产业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份额244
表8-1 以所有制类别划分的企业出口比重253
表8-2 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增值率254
表8-3 国内企业加工贸易增值率255
表8-4 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差额264
表8-5 1993~2000年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267
表8-6 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部分大案268
表8-7 中国外贸差额及外汇储备269
表9-1 1979~2005年中国分阶段实际利用外资情况284
表9-2 1981~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按贸易方式分)290
表9-3 1995~2004年中国外商高技术产业利税占比295
表9-4 1995~2004年中国外商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296
表9-5 1992~2003年新加坡、中国香港、西班牙、丹麦的外资依存度302
表9-6 1992~2005年中国的外资依存度303
表10-1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314
表10-2 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和进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比重316
表10-3 外商投资企业中中外投资比重317
表10-4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额占商品和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额的比重318
表10-5 全国和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319
表10-6 外商投资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情况(不包括关税和土地费)321
表10-7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比重及其增长比例322
表10-8 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FDI年投资额323
表11-1 对外商技术转移意愿的调查结果338
表11-2 影响合资企业对中方的技术转让的主要影响因素339
表11-3 外商投资企业技术转移动机340
表11-4 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技术转让先进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342
表11-5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的工作目标357
表11-6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的影响因素357
表12-1 韩国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四个阶段381
表12-2 巴西电信设备生产商新技术来源(1998年)385
表12-3 电信设备技术主要来源385
表12-4 海尔电冰箱的技术演进阶段392
表12-5 1984~2001年海尔与电冰箱产品相关的专利申请量393
表12-6 日本产学研联合研发的发展408
表12-7 日本走向“知识产权立国”的举措409
表12-8 近年被美国专利商标局认可的专利数中位列前10家的企业410
表12-9 日本典型产品和技术的工艺创新411
表12-10 战后日本技术引进政策的变迁416
表15-1 扩大汇率制度弹性的利弊分析518
表15-2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利弊分析519
表16-1 全国经济特惠区设立的分布(1979~1994年)557
表17-1 浙江、上海、江苏工业部门结构相似系数581
表18-1 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610
图6-1 全球化经济国家间利益分配原理200
图6-2 要素扭曲的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204
图6-3 要素扭曲的经济分析205
图6-4 稀缺要素收益增长模型A205
图6-5 稀缺要素收益增长模型B206
图6-6 要素稀缺度分布和等收益线210
图6-7 要素组合收益分配模型1211
图6-8 要素组合收益分配模型2212
图7-1 2005年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218
图7-2 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19
图7-3 实际使用外资占GDP比重219
图7-4 一般价值链及其构成227
图7-5 外商独资比例上升,合资合作比例下降239
图8-1 以所有制类别划分的企业出口变动趋势261
图8-2 中国外贸进出口及贸易差额变动262
图8-3 中国外贸、进出口依存度的变动趋势266
图9-1 外资企业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主导地位291
图12-1 国家创新体系结构图378
图12-2 一次创新过程388
图12-3 二次创新过程389
图12-4 海尔研发成果项目逐年累计393
图12-5 日本历年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占国内研发经费的比重413
图12-6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414
图15-1 开放型经济发展对汇率形成机制的影响482
图15-2 对外开放策略对汇率形成机制的影响484
图15-3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495
图15-4 中国、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496
图15-5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503
图15-6 人民币升值压力成因、影响及对策507
图15-7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