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789828.jpg)
- 于海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3748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391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1409页
- 主题词:岩土工程-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岩土工程勘察1
第一章 地质学基础知识2
第一节 地质作用2
第二节 矿物和岩石21
第三节 地质构造39
第四节 第四纪地质82
第五节 地貌94
第二章 岩土工程勘察109
第一节 勘察工作的布置109
第二节 岩土的分类及其鉴别特征122
第三节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145
第四节 勘探与取样147
第五节 岩土工程评价158
第三章 室内试验165
第一节 室内岩石试验165
第二节 室内土工试验190
第四章 原位测试252
第一节 载荷试验252
第二节 静力触探试验273
第三节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287
第四节 标准贯入试验303
第五节 十字板剪切试验316
第六节 旁压试验322
第七节 扁铲侧胀试验332
第八节 现场剪切试验337
第九节 波速测试346
第十节 岩体原位应力测试351
第五章 水文地质365
第一节 地下水的类型及工程性质365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376
第三节 注水试验395
第四节 抽水试验401
第五节 压水试验425
第二篇 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435
第一节 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特点436
第二节 概念设计437
第三节 设计荷载与设计状态440
第四节 设计安全度和可靠性446
第五节 实体试验、检验及监测、动态设计449
第三篇 浅基础453
第一章 土的工程性质454
第一节 概述454
第二节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454
第三节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465
第四节 无黏性土的密实度469
第五节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470
第六节 土的动力特征472
第二章 土中应力计算482
第一节 土的自重应力482
第二节 基底压力483
第三节 地基附加压力486
第四节 有效应力原理500
第三章 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504
第一节 土的压缩性504
第二节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512
第三节 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523
第四节 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526
第五节 地基沉降计算有关问题综述532
第四章 土的抗剪强度535
第一节 土的抗剪强度概述535
第二节 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538
第三节 孔隙压力系数543
第四节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546
第五节 应力路径555
第五章 地基承载力558
第一节 地基破坏型式及地基承载力558
第二节 地基的极限承载力560
第三节 原位测试地基的承载力564
第四节 建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566
第五节 桥涵地基承载力的确定568
第六章 浅基础设计573
第一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要求573
第二节 浅基础的定义与分类574
第三节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578
第四节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581
第五节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582
第六节 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验算589
第七节 刚性扩展基础设计591
第八节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594
第九节 减小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603
第十节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606
第十一节 筏形基础609
第十二节 箱形基础613
第十三节 动力基础设计616
第四篇 深基础625
第一章 桩的类型、选型与布置626
第一节 桩的类型626
第二节 桩型与工艺选择628
第三节 桩的布置630
第四节 我国现有的桩型体系631
第五节 我国桩基工程发展的特点632
第二章 单桩竖向承载力633
第一节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破坏机理633
第二节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636
第三节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642
第四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649
第五节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1985)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651
第六节 桩身承载力验算652
第三章 群桩竖向承载力653
第一节 基本概念653
第二节 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655
第三节 复合基桩或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656
第四节 软弱下卧层验算660
第五节 其他标准关于群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661
第六节 群桩中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例题665
第四章 特殊条件下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667
第一节 考虑负摩阻力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667
第二节 抗拔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建筑桩基枝术规范》(JGJ 94—1994)669
第三节 其他标准关于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规定671
第五章 桩基沉降计算672
第一节 桩基沉降变形控制指标(《建筑桩基枝术规范》(JGJ 94—1994))672
第二节 单桩基础沉降计算673
第三节 多桩基础沉降计算(《建筑桩基枝术规范》JGJ 94—1994)673
第四节 疏桩基础沉降计算676
第五节 其他标准桩基础的沉降计算676
第六节 桩基沉降计算例题679
第六章 桩基水平承载力和水平位移681
第一节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有关规定681
第二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有关规定687
第三节 水平受荷桩的内力及位移分析690
第七章 承台设计计算692
第一节 承台及布桩形式692
第二节 承台抗弯计算694
第三节 承台抗冲切计算695
第四节 承台抗剪计算698
第五节 局部抗压验算700
第六节 承台的构造及配筋701
第七节 其他标准的承台计算702
第八节 承台计算例题704
第八章 桩基工程施工706
第一节 桩基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706
第二节 灌注桩施工706
第三节 预制桩施工716
第四节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723
第五节 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728
第九章 沉井基础及其他深基础730
第一节 概述730
第二节 沉井的施工733
第三节 沉井的设计与计算737
第四节 沉井基础算例745
第五节 其他深基础简介751
第五篇 地基处理755
第一章 概论756
第一节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756
第二节 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其适用范围758
第三节 地基处理需用的材料与机械设备766
第四节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原则767
第五节 地基处理规划程序767
第六节 地基处理监测方法768
第七节 地基处理与环境保护769
第八节 特殊土地基处理770
第九节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展望770
第二章 复合地基计算方法773
第一节 概述773
第二节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774
第三节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778
第四节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778
第三章 地基处理技术781
第一节 换填垫层法781
第二节 预压法784
第三节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793
第四节 振冲法796
第五节 砂石桩法799
第六节 水泥土搅拌法801
第七节 高压喷射注浆法803
第八节 夯实水泥土桩法805
第九节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807
第十节 石灰桩法810
第十一节 土或灰土挤密桩法812
第十二节 柱锤冲扩法815
第十三节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817
第十四节 低强度桩复合地基设计820
第十五节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822
第十六节 组合型地基处理823
第四章 既有工程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825
第一节 概述825
第二节 基础加宽和加深托换831
第三节 静压桩托换834
第四节 灌注桩托换839
第五节 树根桩托换840
第六节 灌浆托换847
第七节 热加固托换848
第八节 纠偏托换849
第九节 建筑物增层854
第十节 既有建筑移位855
第五章 地基的防渗处理865
第一节 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和目标865
第二节 岩石地基的防渗处理866
第三节 砂砾石地基的防渗处理867
第四节 环境中工程中的地基防渗处理870
第六章 土工合成材料及其应用872
第一节 土工合成材料的类型、特征及其测试方法872
第二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反滤层875
第三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排水层880
第四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隔离层885
第五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加筋土体889
第六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护897
第七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渗902
第六篇 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907
第一章 土坡稳定性分析908
第一节 概述908
第二节 无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909
第三节 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910
第四节 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图解法简介917
第五节 工程地质比拟法和经验数据919
第六节 土坡稳定分析中的一些问题920
第二章 土工结构925
第一节 路基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925
第二节 路基防护与加固931
第三节 路基填料的选用及填筑标准937
第四节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938
第五节 特殊土质及特殊条件下路基设计方法940
第六节 土石坝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946
第七节 土石坝防护与加固措施958
第八节 土石坝筑坝材料的选择及填筑标准965
第九节 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967
第三章 边坡与支挡结构970
第一节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970
第二节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972
第三节 岩土边坡坡度的确定977
第四节 边坡支护设计981
第五节 土质和岩石边坡破坏的防治措施988
第七篇 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991
第一章 土压力的计算992
第一节 概述992
第二节 经典土压力理论994
第三节 经典土压力理论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1003
第二章 基坑工程1012
第一节 概述1012
第二节 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1019
第三节 基本计算1020
第四节 支护结构设计1028
第五节 基坑变形与防治措施1046
第三章 地下工程1049
第一节 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049
第二节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1049
第三节 几类特殊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注意事项1059
第四节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1060
第五节 传统矿山法1070
第六节 盾构法及掘进机法设计与施工1072
第七节 岩土体应力、应变原位测试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1087
第八节 弹性波测试1090
第四章 地下水控制1097
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概论1097
第二节 降水(或排水)工程的设计1097
第三节 降水(排水)工程的布置方式和施工方法简述1105
第四节 渗透变形问题分析1106
第五节 截水(或止水)工程设计1108
第六节 止水工程施工技述概述1111
第八篇 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1113
第一章 软土1114
第一节 软土的成因类型和工程性质1114
第二节 软土地基勘察1118
第三节 软土地基评价1120
第二章 湿陷性土1122
第一节 黄土的成因、时代和分布1122
第二节 黄土的基本性质1124
第三节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1129
第四节 黄土地基的承载力1134
第五节 黄土地基的变形1137
第六节 黄土的动力特性1137
第七节 新近堆积黄土1139
第八节 饱和黄土1141
第九节 黄土地基的勘察1142
第十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1144
第十一节 其他湿陷性土1145
第三章 膨胀岩土1147
第一节 膨胀岩土的判别及类型1147
第二节 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变形1151
第三节 膨胀岩土地区的勘察1153
第四节 膨胀土的地基评价1158
第五节 膨胀岩土地区的工程措施1162
第四章 盐渍岩土1165
第一节 岩渍岩土的形成和类型1165
第二节 岩渍岩土的工程性质1166
第三节 盐渍岩土的勘察1169
第四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评价1170
第五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防护和地基处理1173
第五章 冻土1175
第一节 冻土的定名和构造1175
第二节 冻土的分类1176
第三节 冻土的冻胀性和隔沉性分级1177
第四节 冻土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1179
第五节 冻土地基的勘察1180
第六节 冻土的地基评价1181
第七节 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1182
第六章 风化岩和残积土1185
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剖面1185
第二节 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勘察1186
第三节 风化岩和残积土的评价1187
第七章 岩溶和土洞1191
第一节 岩溶发育的条件和规律1191
第二节 岩溶勘察1192
第三节 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1194
第四节 土洞1197
第五节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的塌陷1199
第八章 滑坡和崩塌1201
第一节 滑坡1201
第二节 崩塌1216
第九章 泥石流1220
第一节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分类1220
第二节 泥石流有关指标的测定和计算1222
第三节 泥石流的勘察和防治1226
第十章 采空区1229
第一节 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1229
第二节 采空区的勘察1231
第三节 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和评价1235
第十一章 地面沉降1236
第一节 地面沉降规律、特点和危害1236
第二节 地面沉降勘察1237
第三节 地面沉降预测和防治1239
第十二章 固体废弃物堆场1241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堆场的特点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1241
第二节 垃圾填埋场1243
第三节 工业废渣堆场1250
第十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256
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范围和级别1256
第二节 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1258
第三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261
第九篇 地震工程1263
第一章 地震工程基本知识1264
第一节 基本名词1264
第二节 震级、烈度、震源间的关系1265
第三节 地震的分类1266
第四节 地震烈度表1267
第五节 我国地震区、带及基本烈度的分布1268
第二章 地震作用、地震反映谱与场地1271
第一节 概述1271
第二节 地震破坏作用与抗震设防1271
第三节 地震反应谱与场地分类1287
第三章 土的液化和震陷1305
第一节 土的液化和软土震陷机理和震害1305
第二节 液化判别与危害程度估计1306
第三节 消除地基液化措施及选择1312
第四节 消除软土震陷影响的措施1314
第四章 抗震验算1316
第一节 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范围1316
第二节 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范围1316
第三节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1317
第四节 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1318
第五节 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1318
第六节 土石坝抗震验算1320
第七节 土石坝抗震措施1321
第十篇 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1323
第一节 概述1324
第二节 基槽(坑)检验1324
第三节 沉降观测1326
第四节 位移观测1330
第五节 土中孔隙水压力观测1335
第六节 深基坑工程监测1336
第七节 桩的动力检测1339
第十一篇 工程经济与管理1347
第一节 现行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构成及其包含的内容1348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岩土工程各方面技术经济分析1349
第三节 岩土工程概预算1353
第四节 我国岩土工程招标与投标1359
第五节 工程建设监理与岩土工程监理1361
第六节 岩土工程合同1365
第七节 有关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主要行政法规1368
第八节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1368
第九节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1374
第十节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力和义务1377
附录1379
附录一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1379
附录二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1382
附录三 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1383
附录四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1386
参考文献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