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 李晓蓬,张贵仁著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21392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1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1

(一)什么是人的素质1

(二)什么是素质教育2

二、素质教育的历史发展6

(一)素质教育符合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6

(二)素质教育模式的形成9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13

(一)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致性13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结构14

第二章 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18

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8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和标准18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24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的统一26

(四)全面发展的内容是发展的27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28

(一)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形成和发展28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和实质31

三、素质教育符合人才成长规律33

(一)人之成才重在素质34

(二)人之素质贵在完善35

第三章 素质教育的实践意义38

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需要素质教育38

(一)人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38

(二)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2

二、应试教育的弊端47

(一)教育目的、内容的片面性、狭隘性47

(二)忽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9

(三)学生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52

(四)面向少数尖子学生,束缚学生个性发展53

三、变革应试教育的成效54

(一)变革应试教育成效显著54

(二)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55

第四章 素质教育的目标57

一、确定素质教育目标的意义及客观依据57

(一)确定素质教育目标的意义57

(二)确立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59

二、思想道德素质的意义及目标64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价值64

(二)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要求72

三、科学文化素质的结构要求81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81

(二)智力和能力的目标要求83

(三)良好的学风和科学的学习方法86

四、身心健康素质的规格要求89

(一)身体健康的要求89

(二)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90

五、审美素质的意义及目标要求93

(一)审美素质在人才成长中的意义93

(二)审美素质的基本要求94

第五章 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上)99

一、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99

(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99

(二)德育的育人功能101

(三)德育的导向功能106

(四)德育的促进功能108

(五)德育的保证功能110

二、21世纪德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112

(一)市场经济对德育的要求112

(二)知识经济对德育的挑战114

(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117

第六章 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下)122

一、德育内容的系统化122

(一)确定德育内容的原则122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125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130

(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132

(五)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教育的基本要求138

(六)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143

二、德育方法的科学化144

(一)选择德育方法的意义144

(二)德育认识的辩证方法145

(三)德育工作方法的选择155

三、德育管理的规范化161

(一)德育管理规范化的意义161

(二)德育管理规范化的要求162

第七章 素质教育中的教学167

一、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167

(一)教学的本质和地位167

(二)教学的基本任务170

二、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171

(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172

(二)坚持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的统一174

(三)坚持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统一177

(四)坚持教与学的统一180

三、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182

(一)加强基础183

(二)拓宽选修184

(三)减轻负担185

第八章 素质教育中的健康教育188

一、健康的含义和健康教育的意义188

(一)健康的新概念188

(二)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190

二、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193

(一)体育课教学的基本要求194

(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195

(三)学校卫生工作的实施196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197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197

(二)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199

第九章 素质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206

一、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206

(一)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206

(二)青年学生的成长要与工农相结合209

(三)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211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212

(一)劳动教育的组织212

(二)校外实践活动的实施216

三、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218

(一)发挥整体育人的合力优势218

(二)一体化教育网络的构建220

第十章 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225

一、变革办学模式,扩大办学规模225

(一)办学模式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25

(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227

(三)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率229

二、改革考试制度,完善教育评估232

(一)考试制度改革的着眼点232

(二)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的完善234

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236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36

(二)加强领导,优化办学条件239

第十一章 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43

一、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243

(一)知识分子社会职能的定位243

(二)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244

(三)教师素质的示范作用246

二、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观248

(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248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251

三、教师的道德境界和人格特征256

(一)教师的道德境界256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259

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262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262

(二)教师的能力要求265

(三)教育分寸的把握267

附录27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70

后记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