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陆岩石圈物质组成及演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邱瑞照,李廷栋,周肃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4935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大陆-岩石圈-地质构造-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大陆岩石圈物质组成及演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1.1 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研究意义1
1.2 研究现状3
1.2.1 研究方法3
1.2.2 岩石圈类型或岩石圈单元5
1.2.3 研究区现状5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6
第二章 地震波速与物质成分的关系8
2.1 地球内部结构8
2.1.1 地壳9
2.1.2 地幔9
2.1.3 上地幔软流圈10
2.2 地震波速与成分的关系11
2.2.1 地震波速与矿物、岩石的关系11
2.2.2 地震波速与变质程度的关系12
2.2.3 陆壳结构与地震波速13
2.3 由实验岩石数据推导陆壳成分15
2.3.1 深部物质组成研究方法概述15
2.3.2 深部物质实验研究16
2.3.3 岩石成分与地震波速的关系22
2.4 中国大陆地壳化学成分28
第三章 中国大陆东部、西部分区界线33
3.1 地貌-构造单元34
3.2 中国大陆地貌特征34
3.3 中国大陆活动构造与地震特征38
3.4 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现代地壳运动43
3.5 中国大陆新生代盆地特征46
3.6 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深部结构特征51
第四章 中国西部岩石圈岩石学结构58
4.1 西北地区岩石学结构58
4.1.1 西北地区岩石圈类型58
4.1.2 西北大陆岩石圈陆壳岩石学结构67
4.1.3 西北大陆岩石圈地幔岩石学结构70
4.1.4 西北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72
4.2 青藏高原造山带岩石圈壳-幔岩石学结构73
4.2.1 青藏高原地区岩石圈类型75
4.2.2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序列与动力学演化模式88
4.2.3 青藏高原地区造山带型岩石圈陆壳岩石学结构92
4.2.4 青藏高原地区造山带型岩石圈地幔组成113
4.2.5 青藏高原地区造山带型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15
第五章 中国东部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17
5.1 华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17
5.1.1 华北地区岩石圈类型118
5.1.2 华北地区岩石圈中陆壳岩石学结构124
5.1.3 华北地区岩石圈地幔组成127
5.1.4 华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30
5.2 华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32
5.2.1 华南地区岩石圈类型132
5.2.2 华南地区的陆壳岩石学结构147
5.2.3 华南岩石圈地幔组成151
5.2.4 华南岩石圈地幔化学结构152
5.2.5 华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54
5.3 东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55
5.3.1 岩石圈类型155
5.3.2 东北大陆岩石圈陆壳岩石学结构161
5.3.3 东北大陆岩石圈地幔岩石学结构164
5.3.4 东北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68
5.4 中国东部边缘海域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68
5.4.1 中国东部边缘海域岩石圈类型168
5.4.2 中国东部边缘海域岩石圈陆壳岩石学结构179
5.4.3 中国东部边缘海域岩石圈地幔岩石学结构181
5.4.4 中国东部边缘海域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83
5.4.5 中国西部青藏高原隆升与南海形成183
第六章 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186
6.1 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模型与岩石圈类型186
6.2 中国大陆岩石圈空间不均一性186
6.2.1 中国北方大陆岩石圈186
6.2.2 中国南方大陆岩石圈188
6.2.3 中国西部大陆岩石圈188
6.2.4 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188
6.2.5 中国大陆岩石圈陆壳岩石组成不均一性190
6.3 中国大陆岩石圈物质、结构形成时代:讨论192
6.3.1 克拉通型岩石圈形成时代192
6.3.2 中国北方大陆、青藏高原造山型岩石圈形成时代193
6.3.3 中国东部造山带、裂谷、岛弧和洋壳岩石圈形成时代194
第七章 中国大陆岩石圈与成矿作用的关系197
7.1 地球物理地质解释的原则197
7.2 对流地幔(热与物质)输入:大陆成矿作用的驱动力199
7.2.1 对流地幔的热输入200
7.2.2 对流地幔物质输入201
7.2.3 大陆成矿的基本过程203
7.3 岩石圈不连续与中国大陆金属成矿作用203
7.3.1 岩石圈不连续——以华北地区为例203
7.3.2 岩石圈不连续与中国大陆成矿域204
7.3.3 岩石圈不连续在大陆成矿过程中的作用205
7.4 中国大陆主要金属矿床成矿作用207
7.4.1 中国大陆主要造山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点207
7.4.2 中国西北地区成矿特点210
7.4.3 中国西南地区成矿特点212
7.4.4 中国东部地区成岩成矿特点219
7.4.5 造山带型岩石圈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224
7.5 中国大陆岩石圈演化与油气形成的关系228
7.5.1 中国西部造山带前陆盆地与油气形成的关系229
7.5.2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与油气田的关系231
第八章 若干问题探讨232
8.1 中国大陆中新生代大陆动力学背景232
8.1.1 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区域232
8.1.2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成岩形成动力学背景233
8.1.3 试论中国大陆动力学系统235
8.2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对流地幔输入与花岗岩成因240
8.3 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的旋转运动特征:讨论241
8.3.1 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右旋运动依据242
8.3.2 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右旋运动动力与模式244
8.3.3 中国大陆新生代以来右旋运动效应247
8.4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新格局——从岩石圈角度的思考249
8.4.1 华北地区岩石圈类型与大地构造单元250
8.4.2 中国大陆构造单元新划分250
8.4.3 中国大陆构造单元与岩石圈类型形成252
8.5 中国大陆岩石圈壳-幔物质时空结构及其意义253
第九章 结论255
参考文献260
附图索引281
附表索引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