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论 增订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计男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
- ISBN:957144149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98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6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法论 增订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编 诉讼之终结3
第一章 判决3
〔壹〕第一审程序之各种判决3
一、终局判泱3
(一)全部终局判决3
(二)一部终局判决4
二、中间判决5
(一)各种独立之攻击或防御方法,达于可为裁判之程度者5
(二)请求之原因及数额俱有争执,法院以其原因为正当者6
(三)诉讼程序中间争点之先行裁定7
三、舍弃或认诺判决7
(一)须由有诉讼能力之当事人为之8
(二)须当事人对于其所舍弃或认诺之诉讼标的,有自由处分权8
(三)舍弃或认诺之内容,须非法律上所禁止或反于公序良俗8
(四)为舍弃或认诺之诉讼须具备诉讼要件9
(五)舍弃或认诺行为须于言词辩论时,以言词陈述之9
(六)舍弃或认诺不得附条件9
四、一造辩论判决10
(一)须当事人之一造,于言词辩论期日不到场(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项)10
(二)须不到场之一造,其不到场无正当理由11
(三)原则上须经到场当事人之声请12
五、附假执行宣告之判决15
(一)假执行宣告之意义15
(二)假执行宣告之种类18
(三)假执行宣告之声请及裁判22
(四)宣告假执行之效力23
(五)假执行宣告之失效与回复原状、损害赔偿24
六、定有履行期间或分次给付之判泱39
七、判决确定后因情事变更之更行起诉41
(一)须起诉时,原确定判决之内容尚未实现41
(二)须因情事变更,依其情形显失公平41
(三)须因情事变更之结果,当事人不得依其他法定程序请求救济42
(四)须起诉请求变更原判决之给付或变其他原有效果42
〔贰〕判决之范围44
一、原则44
(一)法院之判决应本于当事人之声明为之44
(二)法院之判决仅得于当事人声明之范围内为之44
(三)法院之判决不得就当事人所未声明之利益,归之于当事人44
二、例外45
(一)于终局判决依职权为关于诉讼费用之裁判45
(二)应依职权或得依职权就判决为假执行宣告46
(三)得于判决内定相当之履行期间或命分期给付46
〔參〕判决之确定46
一、总说46
二、判决确定之时期47
(一)不得上诉之判决47
(二)得上诉之判决48
三、判决确定证明书50
〔肆〕判决之效力51
一、判泱之羁束力51
(一)对于为判决法院之羁束力52
(二)对于其他法院之羁束力53
二、判泱之确定力53
(一)判决之形式上确定力54
(二)判决之实质上确定力54
三、判决之其他效力82
(一)判决之形成力82
(二)判决之执行力84
(三)判决之附随效84
(四)判决之反射效85
(五)判决之波及效86
〔伍〕外国法院确定判决之效力87
(一)依中华民国之法律,外国法院无管辖权者87
(二)败诉之被告未应诉者87
(三)外国法院判决之内容或诉讼程序有违背中华民国之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88
(四)无相互之承认者90
〔陆〕大陆地区及港澳地区作成之裁判之效力91
一、大陆地区作成之裁判91
二、港澳地区作成之裁判92
第二章 因裁判以外原因之诉讼终结93
〔壹〕总说93
一、因当事人诉讼行为而终结者93
二、因其他之原因而终结者93
(一)诉讼当事人一方死亡,而该诉讼依法不能承受之情形93
(二)原告、被告之地位混同之情形93
〔贰〕诉之撤回94
一、诉之撤回之意义94
(一)诉之撤回系原告于起诉后所为之诉讼行为94
(二)诉之撤回系原告向法院或受命法官所为之诉讼行为94
(三)诉之撤回为原告之单方行为95
(四)诉之撤回为原告对其提起之诉,为全部或一部撤回之意思表示96
二、诉之撤回之要件98
(一)诉之撤回之时期98
(二)原告须有诉讼能力98
(三)诉之撤回须确定,原则上不得附条件99
(四)被告已为本案之言词辩论者,应得其同意100
三、诉之撤回之程序100
(一)诉之撤回之程式101
(二)被告同意之程式102
(三)诉之撤回之审查102
四、诉之撤回之效力103
(一)诉讼系属自始消灭103
(二)本案经终局判决者,再行起诉之禁止103
(三)由原告负担诉讼费用104
(四)私法上之效力105
〔參〕诉讼上之和解105
一、诉讼上和解之意义及其性质105
(一)诉讼上和解之意义105
(二)诉讼上和解之性质106
二、诉讼上和解之要件109
(一)实体法上之要件109
(二)诉讼法上之要件110
三、和解之程序115
四、拟制和解成立116
(一)以所定和解方案之告知或送达视为和解成立117
(二)以所提出之和解方案为当事人所接受时,视为以该方案成立和解119
五、和解之效力120
(一)羁束力121
(二)确定力121
(三)执行力123
(四)形成力124
六、瑕疵和解之救济125
(一)请求继续审判之合法要件125
(二)请求继续审判之原因127
(三)对于继续审判请求之裁判129
第三章 诉讼标的价额之核定及诉讼费用131
〔壹〕诉讼费用之意义及种类131
〔贰〕诉讼标的价额之核定133
一、诉讼标的价额133
二、诉讼标的价额之核定134
(一)核定之准则134
(二)核定方法135
〔參〕诉讼费用之计算及征收139
一、裁判费139
(一)在第一审法院起诉行为裁判费之计算及征收139
(二)其他诉讼行为裁判费之计算与征收141
二、其他诉讼费用142
三、裁判费之加征143
四、调解声请费之征收143
〔肆〕诉讼费用之负担144
一、诉讼费用负担之义务人144
(一)当事人144
(二)参加人146
(三)第三人147
(四)国库148
二、诉讼费用负担之裁判148
(一)当事人诉讼费用负担之裁判148
(二)参加人诉讼费用负担之裁判151
(三)第三人诉讼费用负担之裁判151
三、诉讼费用额之确定151
(一)声请确定诉讼费用额之程序152
(二)确定诉讼费用额之裁判152
四、诉讼费用负担规定之准用153
〔伍〕诉讼费用之担保155
一、声请供诉讼费用担保之要件155
(一)原告于中华民国无住所、事务所及营业所155
(二)须经被告之声请156
二、关于命供诉讼费用担保之裁定157
三、诉讼费用担保之种类158
(一)现金158
(二)有价证券158
(三)当事人约定之担保物159
(四)保险人或经营保证业务银行出具之保证书159
(五)其他第三人出具之保证书160
四、诉讼费用担保裁定及其担保之效力160
五、担保物之变换及返还162
(一)担保物之变换162
(二)担保物之返还162
六、诉讼费用担保之补供165
七、诉讼费用担保规定之准用165
〔陆〕诉讼救助165
一、诉讼救助之意义165
二、诉讼救助之要件166
(一)须依当事人之声请166
(二)须当事人无资力支出诉讼费用166
(三)须诉讼非显无胜诉之望167
三、声请诉讼救助之程序167
四、诉讼救助之效力168
(一)关于费用方面168
(二)关于诉讼程序方面169
五、诉讼救助之失效169
(一)受救助人死亡170
(二)诉讼救助之裁定撤销170
(三)其他失效原因170
六、诉讼费用之征收171
第四章 诉讼卷宗173
〔壹〕诉讼卷宗之意义173
〔贰〕诉讼卷宗之编订173
〔參〕诉讼卷宗之利用174
〔肆〕卷宗灭失事件之处理175
第六编 调解程序与简易及小额诉讼程序179
第一章 调解程序179
〔壹〕总说179
〔贰〕调解之意义与性质181
〔參〕应经调解之事项183
一、应行强制调解之事件183
(一)依法律关系之性质、当事人之状况或其他情事可认为不能调解或显无调解必要或调解显无成立之望者185
(二)经其他法定调解机关调解未成立者186
(三)因票据发生争执者186
(四)系提起反诉者187
(五)送达于他造之通知书,应为公示送达或于外国为送达者187
(六)金融机构因消费借贷契约或信用卡契约有所请求者187
二、有起诉前应先经法院调解之合意事件187
三、人事诉讼事件187
〔肆〕调解之程序189
一、调解之声请189
(一)依当事人之声请者189
(二)拟制为调解之声请者189
二、调解之进行190
(一)指定期日调解190
(二)命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到场191
(三)选任调解委员先行调解191
(四)调解之参加192
(五)调解之过程193
(六)法官及调解委员酌定调解条款195
(七)法官适当方案之提出196
三、诉讼事件之移付调解198
四、调解之终结198
(一)调解成立198
(二)调解不成立199
(三)调解之撤回200
五、调解费用201
(一)调解成立者201
(二)调解不成立者201
(三)调解经撤回者201
〔伍〕调解成立之效力202
一、调解成立之效力202
二、有瑕疵成立调解之救济202
第二章 简易诉讼程序207
〔壹〕总说207
〔贰〕简易事件之第一审程序208
一、简易事件之范围208
(一)依诉讼标的金额或价额而定者208
(二)依事件之性质而定者209
(三)依当事人之合意而定者212
二、简易程序特则213
(一)简易程序在独任法官前行之(第四百三十六条第一项)213
(二)起诉及其他期日外之声明或陈述,概得以言词为之,起诉时,得仅表明请求之原因事实(第四百二十八条)213
(三)就审期间之缩短(第四百二十九条第二项)214
(四)通知书应为特别之表明(第四百三十条)214
(五)关于准备书状之特别规定(第四百三十一条)214
(六)两造得自行到庭为言词辩论(第四百三十二条)215
(七)关于证人、鉴定人之特别规定(第四百三十三条)215
(八)应以一次期日辩论终结为原则(第四百三十三条之一)216
(九)言词辩论笔录之简化(第四百三十三条之二)216
(十)依职权为一造辩论判决(第四百三十三条之三)217
(十一)裁判书制作之简化(第四百三十四条)217
〔參〕简易事件之上诉程序218
一、简易事件之第二审上诉218
(一)简易事件上诉之管辖法院218
(二)简易事件第二审诉讼程序中,诉之变更、追加及提起反诉之限制219
(三)简易事件第二审判决之简化220
二、简易事件第三审上诉220
(一)简易事件之第三审上诉理由222
(二)简易事件之第三审上诉许可条件222
(三)简易事件第三审上诉合法要件之审查223
〔肆〕简易事件抗告及再审程序特则224
一、简易事件之抗告程序224
二、简易事件之再审程序224
〔伍〕程序之适用与误用之问题225
第三章 小额诉讼程序227
〔壹〕概说227
〔贰〕小额诉讼之第一审程序229
一、适格之小额诉讼229
二、小额诉讼之管辖231
三、小额诉讼之提起232
四、小额诉讼审理之特别规定232
五、小额诉讼之判泱236
六、小额事件之上诉或抗告程序238
第七编 上诉审程序245
第一章 总说245
〔壹〕上诉制度及其意义245
一、上诉限于受不利益判泱之当事人或诉讼关系人始得提起246
二、上诉系对于未确定之判决声明不服247
三、上诉系向上级审法院求其废弃或变更原法院之判决248
四、上诉系对终局判泱为之248
〔贰〕对于违式裁判之不服248
〔參〕上诉之要件250
一、上诉之合法要件250
(一)原判决须属得声明不服之裁判250
(二)上诉之提起须合程式,并遵守不变期间250
(三)上诉人须未舍弃上诉权250
(四)原判决须对于上诉人系属不利益之情形251
(五)提起上诉尚须具备一般诉之提起所须具备之诉讼要件251
二、上诉之有效要件251
〔肆〕上诉之效力251
一、阻断判决确定之效力251
二、移审之效力252
第二章 第二审程序253
〔壹〕第二审程序之性质253
一、覆审主义254
二、事后审主义254
三、续审主义254
〔贰〕第二审上诉之要件256
一、第二审上诉之合法要件256
(一)须由有上诉权人提起256
(二)须非不得上诉第二审者257
(三)须上诉人之上诉权仍然存在258
(四)上诉须合于法定程式(第四百四十一条)258
二、上诉之有效要件262
〔參〕第二审之言词辩论263
一、程序上之辩论263
二、实体上之辩论263
(一)原则上除适用总则编关于言词辩论之规定(第一编第四章第五节)外,准用第一审通常程序之规定(第四百六十三条)264
(二)第二审关于言词辩论之特别规定264
〔肆〕第二审诉之变更、追加及反诉268
一、第二审诉之变更、追加268
二、第二审之反诉269
〔伍〕第二审上诉之裁判270
一、第二审上诉是否合法之审查及处置270
(一)原第一审法院之审查及处270
(二)第二审法院之审查及处置271
二、第二审之判决273
(一)驳回上诉之判决273
(二)变更原判决之判决275
(三)发回之判决276
(四)移送之判决279
(五)其他判决279
三、第二审关于假执行之裁判281
(一)以裁定宣告假执行之情形(第四百五十六条)281
(二)以判决宣告假执行之情形282
〔陆〕附带上诉285
一、附带上诉之意义285
二、附带上诉之合法要件285
(一)须有他造合法之上诉存在285
(二)须由被上诉人对上诉人提起286
(三)须系对于上诉人所上诉之第一审判决声明不服286
(四)须于言词辩论终结前提起287
(五)须非对附带上诉而附带上诉287
(六)须遵守法定程式288
三、上诉与附带上诉间之关系288
〔柒〕第二审程序之终结及处理288
一、因判决而终结288
二、因裁定驳回上诉而终结289
三、因撤回上诉而终结289
四、因和解而终结290
五、因诉之撤回而终结290
第三章 第三审程序291
〔壹〕总说291
一、第三审为终审且为法律审291
二、战后各国民事终审审判制度改革之简介293
(一)日本法制293
(二)瑞典法制299
(三)德国法制300
(四)法国法制305
(五)奥国法制307
〔贰〕第三审上诉之要件309
一、须对于第二审之终局判泱提起或两造合意对第一审法院依通常诉讼程序所为终局判泱迳向第三审法院上诉309
(一)对第二审终局判决提起第三审上诉309
(二)对于第一审终局判决合意提起第三审上诉(飞跃上诉)314
二、须以违背法令为理由315
(一)法律审与事实审之分际315
(二)判决违背法令(一般第三审上诉理由)319
(三)判决当然为违背法令(绝对的第三审上诉理由)327
(四)除以绝对上诉理由提起上诉者外,提起第三审上诉,须经第三审法院之许可329
三、须合于法定程式330
(一)第三审上诉理由书提出之强制331
(二)第三审上诉理由之表明331
四、上诉人应委任律师为诉讼代理人333
〔參〕第二审法院对于第三审上诉之处置335
一、第二审法院之形式审查335
二、第三审之答辩状336
三、诉讼卷宗之交送336
〔肆〕第三审法院之审理336
一、形式要件之审查336
二、实体要件之审查337
(一)第三审法院应于上诉声明之范围内调查之(第四百七十五条前段)337
(二)上诉之声明不得变更或扩张之。被上诉人亦不得附带上诉(第四百七十三条)338
(三)第三审之判决,应经言词辩论为之。但法院认为不必要时,不在此限(第四百七十四条第一项)339
(四)第三审法院应以原判决确定之事实为判决基础(第四百七十六条)340
〔伍〕第三审法院之判决342
一、认其上诉为无理由时之判决343
二、认其上诉为有理由时之判泱343
(一)自为判决344
(二)发回或发交之判决346
〔陆〕第三审程序之终结349
(一)因裁定驳回上诉而终结349
(二)因判决而终结349
(三)因和解而终结349
(四)因撤回上诉而终结349
(五)因撤回起诉而终结350
第八编 抗告程序353
〔壹〕总说353
一、抗告之意义353
二、抗告之效力353
(一)关于移审效力方面353
(二)关于阻断裁定之确定方面354
〔贰〕抗告之要件354
一、抗告须为法律所应准许355
(一)主观要件355
(二)客观要件356
二、抗告须于法定期间内为之360
三、抗告须合于法定程式360
(一)提起抗告应提出抗告状为之360
(二)抗告状应提出于为裁定之原法院或原审判长所属法院361
(三)应缴纳裁判费362
〔參〕对于抗告之裁判362
一、原法院或审判长之裁判362
(一)形式上审查362
(二)实质上审查363
二、抗告法院之裁判364
(一)抗告法院认抗告为无理由者,应为驳回抗告之裁定(第四百九十五条之一第一项、第四百四十九条第一项)364
(二)抗告法院认抗告为有理由者,应为下列裁定(第四百九十二条)365
〔肆〕再抗告366
〔伍〕异议程序367
一、得为异议之裁定368
(一)诉讼关系人之异议(第四百八十四条第一项但书)368
(二)对抗告不合法驳回裁定之异议(第四百八十六条第二项)368
(三)对于受命法官或受托法官所为裁定之异议369
二、异议程序369
(一)管辖法院369
(二)异议之裁定程序369
第九编 再审程序373
第一章 总说373
〔壹〕再审之意义373
〔贰〕再审与上诉373
〔參〕再审与债务人异议之诉374
〔肆〕再审之诉之构造375
〔伍〕再审之补充性(或从属性)375
第二章 再审之要件377
〔壹〕主观要件377
一、原判泱之当事人及其继受人377
二、必要共同诉讼之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提起再审之诉时377
三、前程序有特别代理权之诉讼代理人378
四、参加人378
〔贰〕客观要件379
一、须为确定之终局判决379
二、须具备再审事由380
(一)一般再审事由(第四百九十六条第一项)380
(二)不得上诉于第三审法院之事件,其经第二审确定之判决,就足以影响于判决之重要证物漏未斟酌者,或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到场,法院为一造辩论判决者,亦得提起再审之诉(第四百九十七条)387
(三)为判决基础之裁判,有再审之事由者(第四百九十八条)388
第三章 再审之诉之提起391
〔壹〕再审之诉提起之程式391
(一)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391
(二)声明不服之判决及提起再审之诉之陈述391
(三)应于如何程度废弃原判决及就本案如何判决之声明391
(四)再审理由及关于再审理由并遵守不变期间之证据392
〔贰〕再审之诉之管辖393
〔參〕再审之诉提起之期间396
〔肆〕再审之诉提起之效果396
第四章 再审之诉之审理399
〔壹〕再审之诉是否合法之审查399
〔贰〕再审之诉有无再审理由之审查399
〔參〕本案之审理400
一、本案辩论及裁判之范围400
二、本案判决401
第五章 再审之诉判判决之效力403
第六章 准再审405
第十编 第三人撤销诉讼程序409
〔壹〕总说409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之意义及其性质409
〔贰〕第三人撤销之诉之特别诉讼要件413
一、须对他人间诉讼之终局确定判决提起413
二、当事人适格要件之特别规定413
三、须第三人非因可归责于己之事由而未参加诉讼,致不能提出足以影响判决结果之攻击或防御方法414
四、须请求撤销他人间确定判决对于第三人不利部分414
五、须无其他法定程序可循请求救济415
〔參〕第三人撤销诉讼之管辖416
〔肆〕第三人撤销之诉提起之期间417
〔伍〕第三人撤销之诉提起之效果417
〔陆〕第三人撤销之诉之诉讼程序418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提起之程式418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之审理范围418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之审理诉讼程序419
〔柒〕第三人撤销之诉之裁判419
一、诉无理由者419
二、诉为有理由者419
〔捌〕第三人撤销判决之效力420
一、于第三人撤销之诉之当事人间420
二、于原确定终局判泱之当事人间420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胜诉判泱对第三人之效力420
第十一编 督促程序423
〔壹〕督促程序之意义423
〔贰〕督促程序之要件423
一、须为给付请求权423
二、须声请人无对待给付之义务424
三、支付命令之送达,须非于外国为之,或依公示送达为之者(第五百零九条)425
〔參〕支付命令之声请程序425
一、管辖法院425
二、声请之程式428
(一)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428
(二)请求之标的及其数量428
(三)请求之原因事实。其有对待给付者,已履行之情形428
(四)应发支付命令之陈述428
(五)法院428
〔肆〕支付命令声请之裁判429
一、声请是否合法之审查429
二、声请是否为有理由之审查429
〔伍〕支付命令之送达431
〔陆〕支付命令之失效431
一、因三个月内不能送达于债务人431
二、债务人之异议431
(一)异议之期间431
(二)异议之程式432
(三)异议之效果432
(四)异议之撤回433
〔柒〕支付命令之确定433
第十二编 保全程序437
〔壹〕保全程序之意义437
〔贰〕假扣押程序437
一、假扣押之意义437
二、声请假扣押之要件438
(一)合法要件438
(二)有效要件440
三、假扣押裁定声请事件之审查及裁判443
(一)对于假扣押裁定声请事件之审查443
(二)关于假扣押声请之裁判444
四、假扣押裁定之撤销447
(一)假扣押裁定撤销之原因447
(二)假扣押裁定撤销之程序451
(三)假扣押裁定撤销之效力452
〔參〕假处分程序454
一、假处分之意义454
二、通常假处分裁定之声请456
(一)合法要件456
(二)有效要件456
(三)假处分裁定声请之调查与裁判457
(四)假处分裁定之撤销461
三、定暂时状态之假处分461
(一)定暂时状态假处分之意义461
(二)声请定暂时状态假处分之特别要件462
(三)定暂时状态假处分之声请裁定前之紧急处置464
(四)定暂时状态之裁定因第五百三十一条之事由被撤销时之赔偿责任465
〔肆〕自助行为之处理程序465
一、概说465
二、处理程序466
(一)押收财产或被拘束自由之债务人之送交法院466
(二)债权人应向法院为假扣押或假处分裁定之声请467
(三)法院对于假扣押或假处分裁定声请事件之审判467
(四)法院对于债权人将所押收债务人财产或被拘束自由之债务人送交法院之处置468
第十三编 公示催告程序473
〔壹〕公示催告之意义及其性质473
〔贰〕一般公示催告程序473
一、声请公示催告之要件473
(一)须以得背书转让之证券或法律有规定者为限474
(二)须相对人不明474
(三)须由有声请权人为之474
二、声请公示催告之程式475
三、公示催告声请之裁判475
(一)驳回声请之裁定475
(二)准许声请之裁定475
四、权利之申报477
五、除权判决477
(一)除权判决之声请477
(二)除权判决声请事件之审理478
(三)除权判决声请事件之裁判480
(四)撤销除权判决之诉481
六、公示催告程序之合并484
〔參〕宣告证券无效之公示催告程序484
一、管辖法院484
二、声请人及声请之程序485
(一)声请人485
(二)程序485
三、公示催告之方法485
四、权利之申报486
五、除权判决486
六、禁止支付之命令487
第十四编 人事诉讼程序491
第一章 总说491
〔壹〕人事诉讼程序之意义及性质491
〔贰〕人事诉讼程序之基本特则494
一、职权探知、实体真实主义494
二、全面解决主义495
三、扩大当事人之诉讼能力,使当事人本人有直接参与诉讼之可能495
四、其他特别规定495
第二章 婚姻事件497
〔壹〕婚姻事件之种类497
一、婚姻无效之诉497
二、撤销婚姻之诉497
三、确认婚姻成立或不成立之诉498
四、离婚之诉498
五、夫妻同居之诉499
〔贰〕婚姻事件之管辖499
〔參〕婚姻事件之当事人适格要件500
(一)由夫或妻起诉者,以其配偶为被告(第五百六十九条第一项)501
(二)由第三人起诉者,以夫妻为共同被告,但撤销婚姻之诉,其夫或妻死亡者,得以生存者为被告(同条第二项)501
(三)以一人同时与二人以上结婚为理由之婚姻无效之诉,由结婚人起诉者,以其余结婚人为被告;由第三人起诉者,以结婚人全体为共同被告(同条第三项)501
〔肆〕婚姻事件之诉讼能力502
〔伍〕关于婚姻事件程序之特别规定503
一、起诉前之特别程序503
二、关于起诉之特别规定504
(一)诉之合并、变更、追加及反诉504
(二)别诉禁止506
(三)附带请求定对于未成年子女权利义务之行使或负担之内容及方法507
三、关于言词辩论之特别规定509
(一)不适用关于认诺之规定509
(二)不适用关于自认及不争执事实效力之规定510
(三)法院得斟酌当事人所未提出之事实510
(四)当事人本人或法定代理人不从法院之命到场者,得科处罚锾511
(五)得命停止诉讼程序512
(六)得合意不公开审判512
(七)关于第五百七十二条之一事件之特别规定512
四、婚姻事件终结之特别规定515
五、婚姻事件关于承受诉讼之特别规定516
〔陆〕婚姻事件判决之效力516
第三章 亲子关系事件程序519
〔壹〕总说519
〔贰〕收养事件之程序519
一、收养事件之种类519
(一)收养无效之诉519
(二)撤销收养之诉520
(三)确认收养关系成立或不成立之诉520
(四)终止收养关系之诉521
二、收养事件之管辖521
三、收养事件之当事人适格522
(一)收养无效及确认收养关系成立或不成立之诉522
(二)撤销收养之诉522
(三)终止收养之诉522
四、收养事件之诉讼能力523
五、收养事件之特别程序524
(一)起诉前之特别程序524
(二)诉讼程序之特别规定524
〔參〕亲生子女关系事件程序525
一、亲生子女关系事件之种类525
(一)否认子女之诉525
(二)认领子女之诉526
(三)认领无效之诉527
(四)撤销认领之诉527
(五)就母再婚后所生子女,确定其父之诉528
二、亲生子女关系事件之管辖529
三、亲生子女关系事件之当事人适格529
(一)否认子女之诉529
(二)认领子女之诉530
(三)认领无效之诉531
(四)撤销认领之诉531
(五)说母再婚后所生子女确定其父之诉531
四、亲生子女关系事件关于诉讼能力之特别规定531
五、亲生子女关系事件之特别规定532
(一)认诺及诉讼上自认或不争执事实效力之限制532
(二)法院得斟酌当事人所未提出之事实532
(三)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本人不到场者,得予罚锾之制裁532
(四)声请假处分532
(五)诉讼视为终结532
(六)判决效力之扩张533
(七)诉之合并、变更、追加及反诉之特别规定533
(八)其他亲子关系事件之准用婚姻事件规定(第五百九十六条)533
〔肆〕亲权事件之程序534
一、总说534
二、亲权事件之种类534
(一)宣告停止亲权之诉534
(二)撤销停止亲权宣告之诉534
三、亲权事件之管辖535
四、亲权事件之当事人适格535
(一)宣告停止亲权之诉535
(二)撤销停止亲权宣告之诉536
五、亲权事件程序之特别规定536
(一)认诺及诉讼上自认或不争执事实效力之规定,于亲权事件不适用之(第五百九十四条)536
(二)法院得斟酌当事人所未提出之事实,但应令当事人有就该事实为辩论之机会(第五百九十五条)536
(三)婚姻事件程序规定之准用536
第四章 禁治产事件程序537
〔壹〕总说537
〔贰〕禁治产宣告程序537
一、管辖法院537
二、声请人538
(一)本人538
(二)配偶538
(三)最近亲属二人539
(四)检察官538
三、声请之程式539
四、关于禁治产宣告审理之特别规定539
(一)法院得于禁治产之程序开始前,命声请人提出诊断书(第五百九十九条)539
(二)禁治产之程序,不得公开行之(第六百条)540
(三)职权调查540
(四)法院应于鉴定人前讯问应禁治产人。但有碍难讯问之情形或恐有害其健康者,不在此限(第六百零二条)540
(五)法院应就禁治产人之心神状况讯问鉴定人541
五、禁治产声请事件之裁判541
(一)驳回禁治产声请之裁定541
(二)宣告禁治产之裁定542
六、保护禁治产人之必要处分542
〔參〕撤销禁治产之程序543
一、撤销禁治产宣告之诉543
(一)管辖法院543
(二)当事人之适格543
(三)诉讼能力之特别规定544
(四)撤销禁治产宣告之诉提起之期间544
(五)别诉合并之禁止544
(六)诉讼程序之其他特别规定544
(七)撤销禁治产宣告之诉之裁判545
二、声请撤销禁治产程序546
(一)管辖法院546
(二)声请人547
(三)声请撤销禁治产之原因547
(四)声请撤销禁治产之程式及其审理程序548
(五)声请撤销禁治产事件之裁判548
(六)第六百二十四条第二项撤销之诉,其诉讼程序之特别规定550
第五章 宣告死亡事件程序553
〔壹〕总说553
〔贰〕宣告死亡之程序553
一、宣告死亡之声请人553
二、管辖法院554
三、声请之程式554
四、死亡宣告之公示催告555
(一)公示催告之程式555
(二)公示催告之方法及其陈报之期间555
五、宣告死亡判泱之程序556
(一)宣告死亡判决之声请556
(二)宣告死亡判决之审理556
(三)宣告死亡之判决557
〔參〕撤销死亡宣告之程序558
一、当事人之适格558
(一)原告之适格558
(二)被告之适格559
二、管辖法院559
三、撤销死亡宣告之事由559
四、提起撤销死亡宣告之诉之期间560
五、撤销死亡宣告之诉提起之程式及程序之特别规定560
(一)提起之程式560
(二)诉之合并561
(三)其他人事诉讼程序之准用(第六百三十九条)561
六、撤销死亡宣告之诉之裁判及其效力561
(一)判决确定前之善意行为不受影响(第六百四十条第一项但书)562
(二)因宣告死亡取得之财产,仅于现受利益之限度内负归还财产之义务(第六百四十条第二项)562
附录565
相关条文检索573
司法院解释583
司法院大法官解释583
大理院裁判583
最高法院裁判583
最高法院民庭庭推总会决议587
事项索引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