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第2版
  • 张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6978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历史与阶级意识》选读1

教学目的与要求1

一、历史背景1

二、篇章结构5

三、文本节选9

What is Orthodox Marxism?9

Reification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letariat15

四、观点解读24

1.总体性概念是马克思方法论的核心24

2.物化理论是卢卡奇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天才发现25

3.作为历史主体—客体的无产阶级26

4.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理论的落脚点26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27

六、问题与思考28

第二章 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声——《乌托邦精神》选读29

教学目的与要求29

一、历史背景29

二、篇章结构32

三、文本节选35

The Socialist Idea35

四、观点解读45

1.人“尚未”存在45

2.社会革命是灵魂革命的先决步骤46

3.马克思主义接近于一种纯粹理性批判47

4.必须强调乌托邦精神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性48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48

六、问题与思考4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时代反思——《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卡尔·马克思》选读50

教学目的与要求50

一、历史背景50

二、篇章结构54

三、文本节选58

Marxism and Philosophy58

The Fetishism of Commodities70

Conclusions74

四、观点解读80

1.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80

2.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总体性的社会革命理论81

3.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总体革命理论的深化82

4.商品拜物教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83

5.成熟时期的唯物主义理论是一种经验科学方法85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86

六、问题与思考87

第四章 艰难的政治哲学探索——《狱中札记》选读88

教学目的与要求88

一、历史背景88

二、篇章结构93

三、文本节选96

The Intellectuals96

The Modern Prince101

State and Civil Society103

Problems of Marxism107

History of the Philosophy of Praxis108

四、观点解读111

1.必须重视有机知识分子与霸权的建构的关系111

2.霸权的总体性意蕴是对政治、经济、文化领导权的总体性建构112

3.阵地战是夺取文化霸权的重要手段113

4.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绝对历史主义阐释114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115

六、问题与思考116

第五章 激进的现代艺术哲学之思——《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选读117

教学目的与要求117

一、历史背景117

二、篇章结构121

三、文本节选125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125

These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136

四、观点解读139

1.灵氛的衰落导致了“膜拜价值”的丧失139

2.先进的艺术生产力与进步的艺术政治化是对抗资产阶级美学的有力武器140

3.透过停滞的辩证法实现历史的救赎141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142

六、问题与思考143

第六章 用“总体人”的辩证法来反对斯大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选读144

教学目的与要求144

一、历史背景144

二、篇章结构148

三、文本节选153

Unity of the Doctrine153

四、观点解读164

1.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从历史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上升过程164

2.列斐伏尔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了人学化改造165

3.应当用“总体人”的辩证法克服现实的异化167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168

六、问题与思考169

第七章 现代性的哲学诊断——《启蒙辩证法》选读170

教学目的与要求170

一、历史背景170

二、篇章结构174

三、文本节选177

Preface (1944 and1947)177

The Concept of Enlightenment181

The Culture Industry: Enlightenment as Mass Deception186

四、观点解读190

1.启蒙倒退为神话190

2.启蒙陷入了自我毁灭的怪圈191

3.文化工业成为大众欺骗的启蒙192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193

六、问题与思考194

第八章 无限可能的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选读195

教学目的与要求195

一、历史背景195

二、篇章结构199

三、文本节选204

Preface204

The Nature of Human Nature206

四、观点解读216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是人本主义216

2.人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217

3.异化是生产性的否定218

4.社会主义是人的异化的扬弃219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220

六、问题与思考220

第九章 戴镣铐的个人之舞——《辩证理性批判》选读221

教学目的与要求221

一、历史背景221

二、篇章结构225

三、文本节选229

Dialectical Monism229

The Domain of Dialectical Reason229

Totality andTotalisation230

The Plan of This Work232

四、观点解读236

1.应当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236

2.将前进—逆溯法作为历史的结构的人学的方法论237

3.用批判的辩证法取代教条的辩证法237

4.从一种实存主义的实践论出发重构辩证法239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240

六、问题与思考241

第十章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与发展——《卢梭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选读242

教学目的与要求242

一、历史背景242

二、篇章结构247

三、文本节选253

The Marxist Critique of Rousseau253

The Introduction (1857) and The Preface (1859) to The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266

Hegel and‘Dialectic of Matter’284

The Concept of the‘Social Relations of Production’293

四、观点解读300

1.马克思是卢梭政治思想的继承人300

2.马克思主义是“道德领域中的伽利略主义”302

3.物质辩证法:黑格尔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共同本质303

4.社会生产关系理论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体现304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305

六、问题与思考306

第十一章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发轫之作——《保卫马克思》选读307

教学目的与要求307

一、历史背景307

二、篇章结构312

三、文本节选317

Introduction: Today317

Marxism and Humanism323

四、观点解读327

1.马克思思想存在着认识论的断裂327

2.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本主义”328

3.历史是一个无主体过程328

4.纠正“历史主义的误解”329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330

六、问题与思考331

第十二章 意识形态批判的里程碑——《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选读332

教学目的与要求332

一、历史背景332

二、篇章结构336

三、文本节选341

Infrastructure and Superstructure341

The State Ideological Apparatuses344

On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349

On Ideology357

四、观点解读359

1.再生产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359

2.意识形态没有历史360

3.意识形态是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360

4.意识形态把个人传唤为主体361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363

六、问题与思考363

第十三章 发达工业社会之激进的意识形态批判——《单向度的人》选读364

教学目的与要求364

一、历史背景364

二、篇章结构368

三、文本节选373

Conclusion373

四、观点解读382

1.科学技术实现了对人的意识形态统治382

2.肯定性思维对否定性思维的胜利383

3.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比对384

4.语言分析是对形而上学“幽灵”的治疗385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386

六、问题与思考387

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终结——《否定的辩证法》选读388

教学目的与要求388

一、历史背景388

二、篇章结构394

三、文本节选400

Dialectics Not a Standpoint400

“Peephole Metaphysics”402

OnThe Dialectics of Identity404

Constellation407

The Object’s Preponderance409

After Auschwitz411

四、观点解读414

1.哲学是一种非体制化的异质性经验414

2.商品交换是同一性逻辑的社会模式415

3.真正的辩证法是对非同一性的自觉416

4.没有同一性原则就不会有奥斯维辛集中营417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417

六、问题与思考418

第十五章 从意识形态的重建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通往理性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进化》选读419

教学目的与要求419

一、历史背景419

二、篇章结构425

三、文本节选430

Technology and Science as“Ideology”430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rmative Structures436

Toward a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y Materialism439

四、观点解读446

1.科技已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446

2.科技成为统治的合法性基础447

3.重建历史唯物主义448

4.自我的同一性449

5.从劳动到交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范式450

五、进一步阅读指南451

六、问题与思考452

第二版后记4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