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干旱河谷植物微生物共生系统的抗旱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干旱河谷植物微生物共生系统的抗旱性](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1938816.jpg)
- 马焕成,伍建榕,曾小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9546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干旱区-河谷-植物-微生物-共生-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干旱河谷植物微生物共生系统的抗旱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系统3
第1章 干热河谷豆科树种根瘤菌多样性3
第1节 研究背景3
1.1 豆科植物固氮研究概况3
1.2 豆科树种结瘤研究状况3
1.3 根瘤菌的特征4
1.4 根瘤菌的抗旱性研究5
1.5 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7
第2节 干热河谷豆科树种结瘤规律的初步研究10
2.1 引言10
2.2 豆科树种结瘤调查11
2.3 土壤的理化分析14
2.4 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15
2.5 豆科树种结瘤调查结果16
2.6 分析与讨论17
第3节 豆科树种根瘤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18
3.1 引言18
3.2 根瘤的采集18
3.3 根瘤菌的分离、纯化18
3.4 根瘤菌的鉴定19
3.5 结果20
第4节 干热河谷豆科树种根瘤菌对干热胁迫的抗性研究21
4.1 引言21
4.2 材料与方法21
4.3 结果与分析22
4.4 讨论与结论25
第5节 应用Rep-PCR技术分析部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26
5.1 引言26
5.2 材料与方法29
5.3 结果与分析33
5.4 讨论与结论38
第6节 结论39
第2章 豆科树种对接种根瘤菌的生理响应41
第1节 研究背景41
1.1 干热河谷干旱状况及造林概况41
1.2 固氮豆科树种及豆科树种根瘤菌资源研究概况42
1.3 接种根瘤菌对豆科植物生物量、抗逆性的影响44
1.4 研究水分胁迫对豆科植物结瘤规律的影响45
第2节 水分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对两种豆科植物生物量的影响46
2.1 材料与方法46
2.2 结果与分析47
2.3 讨论51
2.4 结论52
第3节 两种豆科植物在水分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后的生化响应53
3.1 材料与方法53
3.2 结果与分析54
3.3 讨论56
3.4 结论57
第4节 水分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对全氮含量的影响57
4.1 材料与方法58
4.2 结果与分析58
4.3 讨论62
4.4 结论63
第5节 水分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对两种豆科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63
5.1 材料与方法63
5.2 结果与分析64
5.3 讨论66
5.4 结论67
第6节 水分胁迫对两种豆科植物结瘤量的影响68
6.1 材料与方法68
6.2 结果与分析68
6.3 讨论70
6.4 结论70
第7节 结论71
第3章 干热河谷台湾相思根瘤菌的多样性及耐旱性研究73
第1节 引言73
第2节 根瘤菌的分离、纯化及保存74
2.1 材料与方法74
2.2 结果与分析76
第3节 根瘤菌与台湾相思共生结瘤形态及显微结构观察78
3.1 材料与方法78
3.2 结果与分析80
3.3 结论与讨论81
第4节 根瘤菌的系统发育研究83
4.1 材料与方法83
4.2 结果与分析86
4.3 结论与讨论94
第5节 根瘤菌的耐旱性研究96
5.1 材料与方法96
5.2 结果与分析97
5.3 结论与讨论108
第6节 根瘤菌的耐高温试验110
6.1 材料与方法110
6.2 结果与分析110
6.3 结论与讨论113
第7节 结论与讨论113
7.1 结论113
7.2 讨论115
第二篇 丛枝菌根与树木共生系统119
第4章 几种典型生态系统的丛枝菌根真菌119
第1节 丛枝菌根概述119
第2节 干热河谷地区木棉的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124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4
2.2 材料与方法125
2.3 结果与分析129
2.4 讨论与结论133
第3节 干旱胁迫下接种AMF对木棉实生苗的影响133
3.1 材料与方法133
3.2 结果与分析134
3.3 讨论与结论136
第4节 高黎贡山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137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137
4.2 材料与方法138
4.3 结果与分析139
4.4 讨论与结论143
第5节 丛枝菌根真菌对盈江县西南桦干腐病的抗性调查研究144
5.1 研究目的及意义144
5.2 材料与方法145
5.3 结果与分析147
5.4 讨论与结论150
第6节 结论151
第5章 高黎贡山北段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152
第1节 引言152
1.1 高黎贡山的自然概况152
1.2 高黎贡山植被和微生物相关研究152
1.3 微生物的多样性154
1.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154
1.5 研究的科学意义159
第2节 研究方法159
2.1 采样方法159
2.2 分析方法160
2.3 数据的处理165
第3节 结果与分析165
3.1 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165
3.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166
第4节 结论171
4.1 不同海拔不同植被带土壤的理化性质171
4.2 根系分泌物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171
4.3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布符合“中部膨胀”规律171
第6章 木棉不同种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173
第1节 引言173
1.1 研究背景173
1.2 研究的科学意义178
第2节 不同种源根区土壤营养及其根、叶解剖结构179
2.1 材料与方法179
2.2 结果与分析181
2.3 讨论187
第3节 干旱对木棉不同种源种子萌发的影响189
3.1 材料与方法189
3.2 结果与分析190
3.3 讨论194
第4节 干旱胁迫下木棉不同种源的水分生理特征195
4.1 材料与方法195
4.2 结果与分析197
4.3 讨论203
第5节 干旱胁迫下木棉不同种源生物量及根系差异205
5.1 材料与方法205
5.2 结果与分析206
5.3 讨论212
第6节 干旱胁迫下木棉不同种源光合生理特性214
6.1 材料与方法214
6.2 结果与分析215
6.3 讨论220
第7节 干旱胁迫下木棉不同种源渗透调节物质代谢与酶活响应221
7.1 材料与方法222
7.2 结果与分析223
7.3 讨论227
第8节 木棉节水抗旱指标的筛选与综合评价228
8.1 数据处理方法228
8.2 结果与分析229
第9节 结论231
第7章 丛枝菌根对两种木棉科植物抗旱性和根区营养的影响233
第1节 引言233
1.1 概述233
1.2 干热河谷丛枝菌类群研究234
1.3 树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抗旱机制234
1.4 干旱胁迫对树木养分供应的影响236
1.5 丛枝菌根与树种抗旱性的关系237
1.6 丛枝菌根与根区养分供应的关系237
1.7 研究的科学意义238
第2节 材料和方法238
2.1 试验材料238
2.2 丛枝菌分离鉴定与扩繁239
2.3 苗木培育239
2.4 干旱处理240
2.5 样品采集241
2.6 测定项目及方法241
2.7 数据分析242
第3节 结果与分析242
3.1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对吉贝和木棉生长的影响242
3.2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对吉贝和木棉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251
3.3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对吉贝和木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254
3.4 接种丛枝菌与干旱胁迫对吉贝和木棉生理生化的影响265
3.5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根区养分和叶片营养变化268
3.6 接种丛枝菌与干旱胁迫对吉贝和木棉菌根化的影响279
第4节 结论与讨论279
4.1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生长情况响应279
4.2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响应281
4.3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MDA、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响应282
4.4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土壤及叶片养分影响的响应282
4.5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菌根化的响应288
第三篇 菌根菌与松的共生系统293
第8章 云南松外生菌根菌与抗旱性的关系293
第1节 引言293
1.1 云南松的适应性293
1.2 干旱对树木生长的影响295
1.3 菌根与树木抗旱性的关系296
1.4 抗旱造林技术298
1.5 植物的旱生结构298
第2节 材料和方法299
2.1 云南松菌根菌的分离培养研究299
2.2 菌落测量方法300
2.3 5个云南松种苗的生长比较300
2.4 云南松对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301
第3节 结果与分析302
3.1 云南松菌根菌的分离培养研究302
3.2 5个云南松种苗的生长比较307
3.3 云南松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反应314
3.4 讨论318
第4节 结论318
第四篇 放线菌与苏铁共生系统323
第9章 苏铁珊瑚状解剖结构根及其内生放线菌多样性研究323
第1节 引言323
1.1 苏铁形态解剖学研究323
1.2 苏铁珊瑚状根的形成及结构研究324
1.3 苏铁珊瑚状根与蓝细菌的共生关系研究324
1.4 苏铁与内生放线菌325
1.5 苏铁快速繁育研究现状和前景328
第2节 苏铁珊瑚状根结构研究329
2.1 材料与方法329
2.2 结果与分析330
2.3 讨论333
第3节 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构建研究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333
3.1 材料与方法333
3.2 结果与分析336
3.3 讨论340
第4节 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纯培养分离的研究341
4.1 材料与方法341
4.2 结果与分析343
4.3 讨论350
第5节 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初步研究353
5.1 材料与方法353
5.2 结果与分析357
5.3 讨论360
第6节 苏铁无菌苗培育初探361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361
6.2 结果与分析362
6.3 讨论363
第7节 内生放线菌与苏铁无菌苗共生体系建立364
7.1 实验材料与方法364
7.2 结果与分析365
7.3 讨论366
第8节 结论367
参考文献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