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 唐宋禅录句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祁从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36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禅宗-语言-句式-研究-中国-唐宋时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 唐宋禅录句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研究对象1
二 研究现状及趋势4
三 研究意义与思路6
四 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9
五 主要内容与安排15
上编 单句篇22
第一章 系词后置判断句22
第一节 引言22
第二节 句式特征24
一 句法特征24
二 语义特征25
第三节 语用功能28
一 解释功能28
二 指别功能29
三 认同功能30
第四节 历时演变30
一 演变阶段30
二 演变动因35
三 演变机制36
第五节 结语37
第二章 “莫非/不X”测问句38
第一节 引言38
第二节 句式特征40
一 句法特征40
二 语义特征40
三 语体特征41
第三节 语用功能42
一 猜测推测功能43
二 询求证实功能43
第四节 构式化过程44
一 “莫非”词汇化45
二 “莫不”词汇化46
三 “莫非/不X”构式化47
第五节 构式化机制与动因49
一 类推机制49
二 重新分析51
三 主观化52
第六节 结语54
第三章 “VP著”指令句56
第一节 引言56
第二节 句法结构58
一 (状)动+著58
二 动+补+著59
三 复杂动词短语+著60
第三节 语义特征61
一 可控性61
二 使令性61
三 非自觉性62
第四节 语用功能62
一 指令功能63
二 明示功能63
第五节 演变过程64
一 动词+著+方所64
二 方所+动词+著(已然)65
三 方所+动词+著(未然)66
四 “VP+著”式66
五 著(着、者、咱、则个)67
第六节 演变条件68
一 语义基础与句法环境68
二 转喻途径与重新分析70
第七节 结语71
第四章 “好”字规劝句72
第一节 引言72
第二节 句式结构74
一 好V74
二 V好78
第三节 语用特点80
一 劝行与劝止80
二 内聚焦与外聚焦81
三 行业色彩82
第四节 演变进程83
一 “好V”式83
二 “V好”式88
第五节 演变机制91
一 转喻91
二 重新分析92
第六节 结语94
中编 复句篇98
第五章 “X即(则)不问”转折句98
第一节 引言98
第二节 句式特征99
一 句法特征99
二 语义关系102
第三节 语用功能104
一 勘验探测功能104
二 话题转换功能105
第四节 演变历史106
一 构式化过程106
二 同源句式110
三 构式化动因与机制111
第五节 结语115
第六章 “如Y相似”比拟句117
第一节 引言117
第二节 句式特征118
一 句法特征118
二 语义特征120
第三节 演变历史121
一 南北朝以前121
二 南北朝时期123
三 唐宋时期124
四 元代以后125
第四节 演变条件125
一 重新分析125
二 句法环境126
三 语义基础126
第五节 结论128
第七章 “(须)VP始得”条件句129
第一节 引言129
第二节 句式特征130
一 结构特征130
二 VP131
三 主语132
四 始得133
第三节 语用功能134
一 提示功能134
二 劝诫功能134
第四节 演变历史135
一 词语连用135
二 跨层组合136
三 跨层结构136
第五节 形成机制138
一 句法紧缩138
二 结构类推139
第六节 结语141
第八章 “只X别/更有”选择句142
第一节 引言142
第二节 句式特征143
一 双项双框式143
二 单项双框式145
第三节 语用功能146
一 勘辨功能146
二 探究功能147
第四节 演变阶段148
一 “唯有/更有”是非问句148
二 “只X别/更有”选择问句149
三 (只)是X还是Y150
第五节 形成条件151
一 形成机制151
二 形成动因154
第六节 结语155
下编 句际篇160
第九章 “有·人名+VP”,话题引入句160
第一节 引言160
第二节 句式特征161
一 人名161
二 VP162
三 有163
第三节 语篇特征164
一 首现重要人物165
二 凸显事态新阶段166
三 确认事件可信性167
第四节 语用功能169
一 话题引入功能169
二 传信功能170
第五节 句法化173
一 句法化历程173
二 句法化条件176
第六节 结语177
第十章 “是即(则)是P”,话题承接句178
第一节 引言178
第二节 句式特征179
一 A式179
二 B式181
第三节 语用功能183
一 评判认定功能183
二 修正补充功能184
三 语篇衔接功能185
第四节 演变历史186
一 类似结构186
二 A式187
三 B式187
第五节 演变机制188
一 语境吸收188
二 重新分析190
第六节 结语190
第十一章 “T且置”话题转移句192
第一节 引言192
第二节 句式特征193
一 T且置193
二 后小句194
三 句式语义关系195
第三节 语用功能196
一 话题转换功能196
二 正向启发功能197
第四节 历史演变198
一 演变途径198
二 形成动因200
第五节 结语201
第十二章 “与么则Q”语篇推论句203
第一节 引言203
第二节 句式特征204
一 句法特征204
二 语义特征206
第三节 语篇特征207
一 语篇模式207
二 句际关系209
第四节 语用功能210
一 语篇延展功能210
二 认知推导功能211
第五节 演变过程212
一 A式212
二 B式213
三 C式214
第六节 演变动因216
一 语境影响216
二 结构紧缩217
三 重新分析218
第七节 结语220
结论221
一 唐宋禅录句式体系221
二 本书的主要观点222
三 创新之处223
四 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224
五 尚存在的问题225
参考文献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