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Web2.0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模式变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Web2.0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模式变革
  • 何向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9916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8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195页
  • 主题词:教育资源-信息资源-资源建设-研究;教育资源-信息资源-资源利用-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Web2.0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模式变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信息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1

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教育信息资源2

一、信息资源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2

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5

三、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地位与作用6

第二节 当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7

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正在发生变革7

二、传统信息资源建设存在局限9

三、对再生资源研究环节的缺失9

第二章 Web 2.0与用户生成内容11

第一节 Web 2.0及其应用12

一、Web 2.0的概念12

二、Web 2.0的特点13

三、Web 2.0的应用14

第二节 用户生成内容与信息资源再生14

一、用户生成内容14

二、信息资源再生16

第三节 常见的Web 2.0公共服务平台18

一、网络百科全书18

二、网络问答18

三、网络论坛和网络新闻评论19

四、博客19

五、微博20

第三章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统计分析21

第一节 基于网络论坛的统计分析22

一、研究样本22

二、信息发展的数量分析23

三、信息发展的质量分析24

四、信息发展的周期分析26

五、信息发展的用户分析27

第三节 基于百度知道的统计分析29

一、研究样本29

二、问题回答的数量分析29

三、问题回答的质量分析30

四、问题回答的周期分析31

五、百度知道中用户分析32

六、百度知道信息利用分析33

第三节 基于维基百科的统计分析36

一、研究样本36

二、词条编辑的数量分析36

三、信息发展的周期分析37

四、维基百科中用户分析38

第四章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与利用模型39

第一节 模型建构与解释40

一、模型建构40

二、对模型的解释41

第二节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所带来的影响42

一、对资源建设话语权的影响42

二、对资源共享和互换的影响43

三、对资源建设思路和模式的影响45

四、对后续资源利用者的影响45

第三节 影响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的因素及其模型46

一、影响因素46

二、信息资源再生的影响因素模型48

第五章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机制51

第一节 网络信息资源再生分析53

一、网络信息资源再生前提53

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两种方式54

三、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的两种关系56

四、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过程模型58

五、信息资源再生结果59

第二节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循环61

一、超循环理论61

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内容循环62

三、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过程循环64

四、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循环与质量提升65

五、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阶段67

第三节 用户社会网络关系与教育信息资源再生68

一、社会网络关系强弱与转换68

二、社会网络关系与认知结构70

三、社会网络联系与教育信息资源再生71

第四节 用户参与网络信息资源再生调查72

一、用户参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分析73

二、与主流观点相左时的行为74

三、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分析75

四、用户网络关系分析77

第五节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实例分析78

一、信息增长的时间维度分析78

二、信息增长的内容分析79

三、信息资源再生用户关系分析81

四、帖子成功的经验反思81

第六章 再生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利用83

第一节 再生资源与原始资源差异84

一、资源建设主体变化84

二、资源发展过程变化86

三、资源建设结果变化87

第二节 再生资源利用理论基础88

一、最近发展区与同伴影响88

二、认知吝啬与选择性阅读90

三、认知弹性理论90

第三节 再生资源利用效果的准实验研究92

一、实验设计92

二、实验数据分析95

三、结果讨论103

第四节 再生资源利用模式106

一、基于再生资源的超媒体学习环境107

二、基于重复进入的再生资源利用方式108

三、基于意义建构的再生资源利用目标108

四、再生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109

第七章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与利用的转换113

第一节 理论依据与研究设计114

一、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再生与利用转换的本质114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116

第二节 影响学习者参与信息资源再生的因素120

一、研究模型与假设120

二、数据分析124

三、研究结果讨论131

第三节 用户参与对再生资源利用的影响132

一、研究模型与假设132

二、数据分析135

三、研究结果讨论138

第八章 信息资源再生仿真研究140

第一节 网络信息资源再生的复杂适应系统分析141

一、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网络信息资源再生141

二、NetLogo建模方法143

第二节 网络信息资源增长仿真研究143

一、模型设计143

二、用户数、类别数与知识增长的关系145

三、用户数与问题数非均衡分布情境下的计算机仿真147

四、用户移动范围与知识增长的仿真研究149

五、对模拟结果的讨论149

第三节 用户网络关系与信息传播的仿真研究151

一、模型设计151

二、用户因素对信息网络传播的仿真研究151

三、传播效率对信息网络传播的仿真研究153

四、组数差异影响的仿真研究155

五、对模拟结果的讨论155

第四节 用户与资源再生互动仿真研究156

一、模型设计156

二、资源发展与用户激励的仿真研究157

三、资源发展与用户数量的仿真研究161

四、不同激励水平用户互动的仿真研究163

五、对模拟结果的讨论164

第九章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未来167

第一节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正在改变168

一、Web 2.0带来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变革168

二、用户参与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再生169

三、信息资源再生受用户多因素影响170

第二节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发展预测171

一、用户生成内容作用逐渐凸显171

二、信息资源研究手段和方法将发生变革172

三、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为再生资源利用提供助力173

参考文献1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