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肿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肿瘤学
  • 曾益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832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63页
  • 文件大小:201MB
  • 文件页数:686页
  • 主题词:肿瘤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肿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2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2

二、西医对肿瘤的认识2

第二节 肿瘤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5

一、流行病学状况5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6

三、肿瘤的诊断与治疗6

四、我国的肿瘤研究7

第二章 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制11

第一节 化学致癌12

一、化学致癌物的分类12

二、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13

三、DNA加合物的形成13

四、遗传因素影响对致癌物的敏感性14

五、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与特定的基因改变有关15

六、化学致癌物的累积和协同效应15

七、常见的化学致癌物15

第二节 物理致癌16

第三节 致瘤病毒17

一、致瘤病毒的概念及主要特征17

二、与人类肿瘤相关的致瘤病毒19

三、致瘤病毒致瘤分子机制20

第四节 遗传因素23

一、两次突变学说23

二、常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23

三、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遗传易感24

四、易感基因与肿瘤的遗传25

第五节 肿瘤发病的多阶段25

一、癌变的二阶段学说25

二、癌变多阶段的分子基础26

三、人类肿瘤的多阶段模型28

第六节 问题与方向30

第三章 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因素33

第一节 概述33

第二节 高外显度的遗传综合征与肿瘤易感性35

一、抑癌基因胚细胞突变35

二、DNA修复缺陷和基因组不稳定性38

三、癌基因胚细胞突变39

第三节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肿瘤易感性40

一、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皮肤癌41

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肺癌42

三、基因多态与肿瘤易感性的种族差异50

第四节 遗传易感性因素鉴定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51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53

第四章 癌基因59

第一节 癌基因研究的发展历史60

一、实验肿瘤学的诞生60

二、环境致癌和遗传因素与细胞癌变关系的确立61

三、肿瘤基因学说的提出61

四、癌基因、抑癌基因理论的确立与细胞信号传导62

五、细胞癌变多阶段假说的分子模型63

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癌变机制63

七、肿瘤的多基因变异累积特性与人类基因组、蛋白组学研究64

八、我国肿瘤相关基因研究的回顾64

第二节 RNA肿瘤病毒与病毒癌基因65

一、逆转录病毒与细胞原癌基因活化66

二、癌基因的分类和功能66

三、肿瘤DNA介导细胞转化与癌基因的鉴定69

第三节 基因变异方式与原癌基因活化70

一、点突变与癌基因71

二、DNA扩增与癌基因71

三、染色体重排与癌基因73

四、癌基因甲基化改变75

五、基因过量表达与癌基因的关系76

第四节 癌基因与人类肿瘤78

一、Ras基因变异与肿瘤79

二、Myc基因变异与肿瘤81

三、Neu基因81

四、c-Met基因变异与胃粘膜病变的演化82

五、Bcl-2基因与细胞程序化死亡83

六、Mdm-2基因扩增的生物学意义85

七、细胞周期蛋白86

八、端粒酶87

九、从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多态性认识肿瘤生物学行为及癌基因改变的异质性87

第五节 癌基因与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88

一、环境致病因素与癌基因变异的累积89

二、细胞癌变的分子模型与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89

三、致癌与抗癌因素调节的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90

第六节 癌基因与肿瘤生物学的关键科学问题91

第五章 抑癌基因96

第一节 抑癌基因研究的历史回顾97

第二节 Rb基因99

一、Rb基因的生物学特性99

二、Rb基因异常与肿瘤100

三、Rb基因产物异常与肿瘤101

第三节 p53基因101

一、p53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101

二、p53基因异常与肿瘤102

三、p53基因产物的研究进展103

四、p53基因对细胞内基因转录的调节104

第四节 INK4基因家族106

一、p16基因106

二、p15基因107

三、p18和p19基因108

第五节 CIP-KIP基因家族109

一、p21基因109

二、p27基因110

三、p57基因110

第六节 PTEN基因111

一、PTEN基因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111

二、PTEN基因异常与肿瘤111

三、PTEN基因与遗传性肿瘤112

第七节 FHIT基因112

一、FHIT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112

二、FHIT基因异常与肿瘤113

第八节 BRCA基因113

一、BRCA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114

二、BRCA基因异常与肿瘤114

第九节 其他抑癌基因115

一、DCC基因115

二、APC和MCC基因115

三、WT-1基因115

四、NF1和NF2基因116

五、HNPCC基因116

六、VHL基因117

七、DPC4基因117

八、p33ING1基因117

九、p51基因118

十、p73基因118

第十节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19

一、nm23基因119

二、KAI1基因121

第十一节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121

第六章 信号传导与肿瘤128

第一节 简要回顾129

第二节 基本组成130

一、细胞外因子130

二、受体131

三、联结蛋白133

四、G蛋白135

五、第二信使136

六、胞内激酶137

七、核受体138

第三节 主要传导通路139

一、分类139

二、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139

三、G蛋白连接受体通路140

四、TGF-β通路140

五、TNF通路141

六、Wnt通路141

七、Integrin传导通路142

八、Hedgehog传导通路143

第四节 肿瘤临床中的信号传导143

一、信号传导异常与肿瘤发生143

二、肿瘤治疗143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145

一、传导通路的特异性145

二、信号传导和癌基因145

三、信号传导和蛋白相互作用146

四、信号传导和转录因子146

五、结语147

第七章 细胞周期与肿瘤151

第一节 历史回顾152

一、生命复制之迷被一层层揭开152

二、肿瘤发生、发展研究与生命复制研究的会合154

三、肿瘤与细胞周期研究的重大突破155

第二节 细胞周期机制的核心——CDKs调控机制158

一、Cyclins是调控CDKs活性的最基本成分159

二、Thr 160/161磷酸化163

三、Thr 14/Tyr15磷酸化和去磷酸化164

四、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65

第三节 细胞周期调控的两大机制166

一、细胞周期的启动机制166

二、细胞周期的监控机制168

第四节 细胞周期的界面机制172

一、细胞周期与DNA修复173

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174

三、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174

第五节 肿瘤细胞周期机制的破坏175

一、细胞周期监控机制的破坏175

二、细胞周期驱动机制的破坏176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177

第八章 细胞分化和肿瘤181

第一节 细胞分化的调控182

一、转录水平的调控182

二、转录后调控185

三、细胞微环境对分化的影响186

第二节 细胞分化异常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187

一、RARα的结构和功能188

二、PML的结构和功能189

三、PML-RARα的结构和功能190

四、PLZF的结构和功能191

五、PLZF-RARα的结构和功能192

第三节 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193

一、诱导分化治疗的发展历史193

二、诱导分化剂193

三、分化治疗的成功模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196

第四节 关于实体瘤细胞分化治疗面临的若干问题200

一、细胞分化的判定标准问题200

二、诱导分化剂的发展201

三、分化治疗和实体瘤202

第九章 细胞凋亡与肿瘤209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特点及其意义210

一、细胞凋亡的基本特点及其评价方法210

二、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212

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概述213

第二节 Caspases和死亡受体相关的细胞凋亡途径214

一、Caspases的结构和活性特点215

二、死亡受体和caspases的活化216

三、Caspases的作用底物218

第三节 线粒体相关的细胞凋亡信号途径219

一、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219

二、MMP开放导致线粒体释放caspases活化物220

第四节 内源性细胞凋亡抑制物和Bcl-2基因家族221

一、内源性细胞凋亡抑制物221

二、Bcl-2家族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222

三、Bcl-2家族蛋白的活性调节和效应机制224

第五节 细胞凋亡和恶性肿瘤225

一、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恶性肿瘤225

二、凋亡活化基因p53和恶性肿瘤226

三、其他凋亡相关蛋白和恶性肿瘤228

第六节 细胞凋亡干预和肿瘤的治疗228

一、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目标的基因治疗策略229

二、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目标的非基因治疗230

三、三氧化二砷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231

第七节 有关细胞凋亡研究的其他若干问题232

一、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严格界别232

二、Caspase在细胞凋亡发生中的重要性和Caspase非依赖的细胞凋亡233

三、细胞凋亡调控机制的复杂性234

四、内质网在细胞凋亡中的重要性235

五、溶酶体和高尔基体与细胞凋亡236

第十章 肿瘤转移241

第一节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242

一、肿瘤多步骤转移机制242

二、肿瘤侵袭——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进入循环系统244

三、肿瘤转移——肿瘤细胞从循环系统进入继发器官246

四、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248

五、研究肿瘤转移的动物模型250

第二节 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51

一、基因调控下的肿瘤转移251

二、粘附因子与肿瘤转移252

三、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254

四、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其调节因子256

五、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组织抑制剂257

六、机体免疫状态与肿瘤转移258

第三节 阻止肿瘤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260

一、肿瘤转移的基因治疗260

二、血管形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261

三、细胞粘附因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262

四、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262

第十一章 肿瘤免疫267

第一节 肿瘤抗原268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268

二、肿瘤相关抗原269

第二节 肿瘤抗原加工、递呈与识别271

一、抗原递呈细胞271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73

三、共刺激分子274

第三节 抗肿瘤免疫机制276

一、抗肿瘤细胞免疫277

二、抗肿瘤体液免疫283

三、细胞因子284

第四节 肿瘤免疫逃逸287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290

第十二章 肿瘤的细胞与分子诊断294

第一节 细胞与分子诊断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295

一、肿瘤易感基因的检测296

二、肿瘤的分类296

三、肿瘤的早期诊断296

四、肿瘤的预后判断296

五、肿瘤的个体化和预见性治疗297

六、肿瘤的预后监测297

第二节 肿瘤基因过表达及其检测297

一、基因过表达的形式297

二、基因过表达的检测298

第三节 基因突变及其检测301

一、基因突变的形式301

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304

第四节 生物芯片技术308

一、DNA芯片309

二、蛋白质芯片309

三、组织和细胞芯片310

第五节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310

一、杂合型缺失和串联重复序列310

二、RFLP的检测311

第六节 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311

一、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311

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312

第七节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312

第八节 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及检测313

一、端粒酶与肿瘤313

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314

第九节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314

第十三章 肿瘤影像诊断新技术与介入治疗319

第一节 CT的临床应用320

一、CT发展的历史和回顾320

二、螺旋CT在临床的应用321

三、CT造影剂对比增强326

四、超高速CT328

五、CT在肿瘤分期中的应用328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330

第二节 磁共振影像诊断和波谱分析332

一、历史与回顾332

二、磁共振对比剂332

三、磁共振血管造影334

四、磁共振快速成像法337

五、磁共振波谱分析342

六、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344

第三节 肿瘤的核素影像诊断与治疗345

一、放射性核素影像诊断在肿瘤学中的应用345

二、放射性核素治疗在肿瘤学中的应用348

三、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348

第四节 超声影像诊断349

一、历史回顾350

二、现状与进展350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353

第五节 肿瘤介入放射学354

一、历史与回顾354

二、现状和发展趋势355

三、问题与展望359

第十四章 抗癌药物发展策略366

第一节 抗癌药物研究的发展366

一、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367

二、肿瘤分化诱导剂的研究372

三、抗肿瘤侵袭及转移药物的研究373

四、克服肿瘤耐药的药物研究377

第二节 抗癌药物发展策略与方向381

一、抗癌药物发展策略381

二、抗癌药物发展的新方向385

第十五章 肿瘤内科的治疗394

第一节 肿瘤化疗的历史及发展概况395

第二节 癌症化疗的药理学基础397

一、常用抗癌药物及作用机制概要397

二、细胞周期动力学与抗癌药物404

三、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405

四、多药耐药性407

第三节 抗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化学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407

一、化学治疗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408

二、剂量强度409

三、联合化疗410

四、确定治疗的目的411

第四节 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412

一、近期毒性412

二、远期毒性414

第五节 局部化疗414

一、腔内化疗415

二、鞘内化疗416

三、动脉内化疗416

第六节 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因子支持的大剂量和超大剂量化疗417

一、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单独支持大剂量化疗417

二、自体造血细胞(ABMT和APBSCT)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的临床应用418

三、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419

第七节 肿瘤生物治疗419

一、非特异性免疫治疗420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422

第八节 靶向药物治疗422

一、抗体422

二、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423

三、血管生成抑制剂424

四、细胞分化诱导剂425

五、其他的靶向治疗药物425

第九节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方向和亟需解决的问题426

一、开发针对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426

二、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载体427

三、肿瘤多药抗药性的逆转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427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提高化疗剂量强度427

五、抗癌药物的敏感试验和化疗药物个体化428

六、改进给药途径及肿瘤时辰调节方法428

第十六章 肿瘤的外科治疗434

第一节 肿瘤外科的发展435

一、历史回顾和现代肿瘤外科的发展435

二、肿瘤外科的生物学概念436

第二节 肿瘤外科的作用437

一、预防作用437

二、诊断作用438

三、治疗作用438

四、重建与康复438

第三节 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438

一、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438

二、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439

第四节 肿瘤手术的应用441

一、诊断性手术441

二、探查性手术442

三、治愈性手术442

四、姑息性手术442

五、辅助性手术443

六、重建与康复手术443

七、预防性手术443

八、远处转移癌和复发性癌瘤切除术443

第五节 肿瘤手术注意事项444

一、术前注意事项444

二、手术中防止癌瘤扩散444

三、术后处理444

四、术后密切随访和疗效评价444

第六节 肿瘤外科治疗发展趋向445

一、肿瘤外科治疗向细胞分子水平迈进445

二、肿瘤外科治疗兼顾根治与功能,注重提高生活质量446

三、更强调综合治疗446

第十七章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及其进展449

第一节 放射物理学和放疗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450

一、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450

二、立体定向外科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51

三、适形调强放射治疗452

四、粒子射线放射治疗459

第二节 放射生物学和临床放射治疗学461

一、放射治疗中的放射生物学基础461

二、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466

三、放射化学修饰剂473

四、放射和化疗联合应用476

五、放射和加热治疗481

第十八章 肿瘤的生物治疗485

第一节 肿瘤疫苗485

一、肿瘤疫苗的基本策略487

二、细胞疫苗489

三、病毒疫苗493

四、蛋白/多肽疫苗493

五、核酸疫苗494

六、抗独特型疫苗495

七、异种疫苗496

第二节 肿瘤的基因治疗498

一、基因治疗的历史与回顾498

二、基因治疗的策略500

三、肿瘤定向基因治疗与旁观者效应512

四、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514

第三节 抗血管生成的生物治疗516

一、肿瘤的血管形成及特点517

二、肿瘤血管的生成调节518

三、抗血管生成的肿瘤治疗策略525

第十九章 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536

第一节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537

第二节 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历史发展537

第三节 恶性肿瘤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与不足541

一、不同治疗方法在肿瘤学中的地位541

二、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及认识观念的演变544

第四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545

一、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545

二、分期治疗的原则546

三、个体化治疗的原则546

四、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547

五、不断求证的原则548

六、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548

七、中西医并重的原则549

第五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生物学基础549

一、肿瘤标记物550

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551

三、分子分期553

第六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553

第七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向555

第二十章 肿瘤临床流行病学研究560

第一节 历史与回顾561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阶段性任务和目的561

一、Ⅰ期临床试验561

二、Ⅱ期临床试验562

三、Ⅲ期临床试验564

第三节 临床研究设计、治疗结果报告和资料的处理569

一、临床研究设计569

二、治疗结果报告571

三、资料处理574

四、多中心性临床试验研究576

第四节 肿瘤研究中的临床试验规范577

一、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学考虑577

二、抗癌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的伦理学问题579

第五节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581

第二十一章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583

第一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584

第二节 人类致癌物在体内暴露的直接测定和评价586

一、环境因素与肿瘤586

二、致癌物的检测588

第三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591

第四节 对人类致癌物暴露的个体差异和易感人群593

一、个体在代谢致癌物能力上的差异593

二、致癌物损伤修复能力594

三、个体遗传易感性594

第五节 环境暴露与大分子加合物及生物标记594

第六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设计596

一、标志物的选择和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597

二、生物标记物特征研究597

三、生物样品库600

第七节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601

第二十二章 肿瘤的化学干预研究603

第一节 肿瘤化学干预的概念604

第二节 肿瘤化学干预的实验设计605

一、肿瘤化学干预试验的设计基础605

二、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试验分类605

三、化学干预研究的人群选择606

四、随机化和双盲法606

五、干预剂量的选择和样本估计608

六、化学干预试验的析因设计608

七、肿瘤人群化学干预试验的设计提纲609

第三节 肿瘤化学干预研究的实施610

一、依从性和质量控制610

二、终点判断和资料分析611

三、干预效果的评价和结果报告612

第四节 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药物612

一、肿瘤化学干预药物的种类和特点612

二、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药物613

第五节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618

第二十三章 营养与肿瘤621

第一节 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营养防治622

一、肿瘤形成的多阶段过程622

二、肿瘤各阶段的营养防治策略623

第二节 膳食营养与癌症的关系625

一、胃癌625

二、直肠癌626

三、肝癌628

四、乳腺癌628

第三节 食物与癌症的关系630

一、谷类630

二、蔬菜和水果630

三、肉、禽、鱼和鸡蛋631

四、奶和奶制品631

五、坚果和种子632

六、豆类632

七、草药、调味品632

第四节 食物中的抗癌物633

一、维生素633

二、微量元素634

三、膳食纤维635

四、其他635

第五节 食物污染和食物加工与肿瘤636

第六节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637

附录一 英特网上肿瘤研究相关站点642

附录二 英中文对照索引643

附录三 主要英文参考书661

附录四 主要中文参考书6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