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物毒理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郝丽英主编;赵金生,郭凤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3131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药物学-毒理学-成人高等教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物毒理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药物毒理学发展简史1
一、古代药物毒理学1
二、近代药物毒理学2
三、现代药物毒理学3
第二节 药物毒理学的有关定义3
第三节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领域和任务4
一、药物描述性毒理学4
二、药物机制毒理学4
三、药物管理毒理学5
第四节 药物毒性的种类与中毒的表现5
一、药物毒性的种类5
二、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5
第五节 药物毒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7
一、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7
二、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程序7
三、药用纳米材料安全性8
四、药物毒理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8
第六节 药物毒理学新技术8
一、基因芯片技术9
二、高通量毒性筛选技术9
三、转基因动物实验技术9
四、3R研究原则9
五、发现毒理学9
六、毒理组学技术10
第二章 药物毒代动力学11
第一节 药物(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与排泄11
一、吸收12
二、分布14
三、生物转化16
四、排泄16
第二节 药物毒代动力学概述17
一、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18
二、药物毒代动力学模型和相关参数19
三、药代动力学在毒理学中的应用22
四、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23
五、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问题24
六、反复给药的组织分布研究25
第三章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27
第一节 血细胞的生成和调节因子27
一、红细胞的生成及调节28
二、粒细胞的生成及调节28
三、血小板的生成及调节28
四、淋巴细胞的生成及调节29
第二节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29
一、造血功能障碍29
二、对血细胞的破坏31
第三节 药物对血液毒性的检测方法33
第四章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36
第一节 药物免疫毒性作用的解剖生理学基础36
一、免疫器官37
二、淋巴细胞37
三、细胞因子38
第二节 药物免疫毒性的主要类型和机制38
一、药物超敏反应39
二、药物免疫抑制40
三、对药物自身免疫反应41
四、其他免疫功能的改变42
第三节 临床常见的具有免疫毒性作用的药物42
一、与超敏反应相关的药物42
二、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42
三、与自身免疫相关的药物43
第四节 药物免疫毒性作用的检测与防治43
一、临床检测免疫毒性试验43
二、实验动物检测免疫毒性实验43
三、药物免疫毒性作用的防治原则44
第五章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47
第一节 药物致肝脏损伤的解剖生理学基础47
一、肝脏的结构与功能47
二、胆汁的形成48
三、肝脏易受药物损害的原因49
第二节 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类型及机制49
一、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类型49
二、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亚细胞靶点51
三、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生化机制52
第三节 常见的引起急性肝损伤的药物53
一、对乙酰氨基酚53
二、异烟肼54
三、氟烷54
第四节 肝脏损伤的检测与评价54
一、体内评价实验54
二、体外评价实验55
第五节 药物肝损害的防治56
一、药物肝损害的预防56
二、药物肝损害的治疗56
第六章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58
第一节 药物对肾脏毒性的解剖生理学和病理学基础58
一、肾脏损伤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基础58
二、肾脏损伤的病理过程59
第二节 药物对肾脏损伤的类型59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59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60
三、肾病综合征61
四、肾血管损害61
五、其他61
第三节 引起肾脏毒性的药物61
一、镇痛剂61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62
三、β-内酰胺类抗生素62
四、抗肿瘤药物62
五、其他药物63
第四节 肾脏的毒性作用机制63
一、活性中间代谢产物63
二、细胞死亡63
三、细胞内钙的稳态64
四、细胞极性和细胞骨架64
五、抗原-抗体反应64
第五节 药物对肾毒性损伤的检测64
一、肾小球滤过率65
二、血流量65
三、排泄比65
第七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67
第一节 药物呼吸毒性的解剖生理学基础67
一、鼻咽部68
二、气管-支气管区68
三、呼吸部68
四、巨噬细胞69
五、肺循环系统69
六、神经支配69
第二节 药物呼吸毒性的主要类型和机制69
一、药物呼吸毒性的主要类型69
二、药物呼吸毒性的主要机制73
第三节 临床常见的具有呼吸毒性作用的药物73
第四节 药物呼吸毒性作用的检测与防治74
一、呼吸系统毒性的检查74
二、呼吸系统毒性的研究方法75
三、呼吸给药器具的安全性评价76
四、药物呼吸毒性作用的防治76
第八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79
第一节 药物神经毒性的解剖生理学基础79
一、血-脑屏障80
二、能量需求80
三、轴索运输80
四、神经突触81
五、髓鞘形成与维护81
六、神经传导与神经递质81
第二节 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主要类型和机制81
一、神经元损害81
二、轴索损害83
三、髓鞘损害84
四、与神经传递相关的损害85
第三节 临床常见的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的药物86
一、引起脑损害的药物86
二、引起精神异常的药物87
三、引起脑神经损害的药物88
四、引起脊髓损害的药物88
五、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综合征的药物88
第四节 药物神经毒性作用的检测与防治88
一、神经系统毒性的检测与研究方法88
二、药物神经系统毒性的防治原则89
第九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92
第一节 药物引起心血管毒性的解剖生理学基础92
一、心脏的结构92
二、心脏的传导系统93
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93
第二节 药物引起心血管毒性作用的类型及机制94
一、药物引起心血管毒性作用的类型94
二、药物心血管毒性作用的一般机制97
第三节 常见的引起心血管毒性的药物99
一、乙醇99
二、砷99
三、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99
四、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100
五、类固醇类药物101
六、抗肿瘤药物101
七、抗微生物药101
八、局部麻醉药101
九、非甾体消炎药102
十、麦角碱类药物102
十一、其他102
第四节 药物心血管毒性的检测102
一、心血管毒性的检测方法102
二、心血管毒性的检测指标103
第五节 常见药物心血管毒性的防治原则104
一、药源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104
二、药源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原则104
三、药源性高血压的防治原则105
四、药源性低血压的防治原则105
第十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107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107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107
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08
三、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08
第二节 药源性内分泌系统疾病109
一、药物对下丘脑的毒性作用109
二、药物对垂体的毒性作用110
三、药物对甲状腺的毒性作用110
四、药物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112
五、药物对性腺的毒性作用113
六、药物对胰岛的毒性作用114
第三节 内分泌器官毒性检测方法116
一、甲状腺116
二、肾上腺116
三、胰腺116
第十一章 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119
第一节 皮肤的解剖生理学基础119
一、皮肤的解剖结构119
二、皮肤的功能120
三、皮肤的吸收过程120
第二节 药源性皮肤病120
一、药疹121
二、药物对皮肤的过敏作用121
三、光敏性皮炎122
第十二章 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124
第一节 药物眼毒性作用的解剖生理学基础124
一、药物眼毒性作用的解剖学基础124
二、药物眼毒性作用的生理学基础125
三、眼睛易受药物损伤的原因126
第二节 药物眼毒性的主要类型及其机制126
一、药源性视力损害126
二、药源性色觉障碍127
三、药源性眼球运动异常128
第三节 导致眼毒性的常见药物128
一、吩噻嗪类药物128
二、皮质类固醇药物128
三、非甾体消炎药129
四、抗疟药129
五、抗结核药130
六、洋地黄类药物130
七、维生素A130
八、抗生素类130
第四节 药物眼毒性的检测和防治131
第十三章 药物的致癌作用133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133
一、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促癌物133
二、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134
第二节 药物致癌作用的分类135
一、一般药物致癌135
二、抗癌药物致癌136
第三节 化学致癌作用机制136
一、遗传机制的致癌作用136
二、非遗传机制的致癌作用137
三、基因与癌变138
四、多阶段致癌理论138
第四节 致癌作用的评价方法139
一、哺乳动物细胞体外恶性转化实验139
二、彗星实验140
三、哺乳动物短期致癌实验141
四、哺乳动物长期致癌实验142
五、转基因动物模型144
第十四章 药物的生殖和发育毒性146
第一节 概述146
一、药物的生殖毒性146
二、药物的发育毒性147
第二节 药物对男性生殖的毒性148
一、药物对睾丸细胞的影响148
二、药物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激素调节的影响149
第三节 药物对女性生殖的毒性150
一、药物对卵巢细胞和生殖道的影响150
二、药物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调节的影响151
第四节 药物的致畸作用151
一、药物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151
二、药物的母体毒性与致畸性153
三、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153
第五节 生殖和发育毒性评价方法155
一、三段生殖毒性实验155
二、大鼠全胚胎培养实验156
第十五章 药物的遗传毒性及评价158
第一节 药物致遗传突变的类型158
一、基因突变158
二、染色体畸变159
第二节 药物致遗传损伤的机制160
一、直接作用于DNA的损伤160
二、干扰有丝分裂161
第三节 药物致遗传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后果162
一、药物致遗传损伤的影响因素162
二、药物致遗传损伤的后果163
第四节 药物致遗传损伤的检测方法164
一、致突变实验164
二、实验结果评定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68
第十六章 人类药物依赖及戒毒药171
第一节 药物依赖性概述171
一、基本概念171
二、药物依赖性的基本特征及行为表现172
第二节 药物依赖的发生机制176
一、药物依赖的神经解剖学基础176
二、药物依赖的神经化学基础178
三、药物依赖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础179
第三节 戒毒药181
一、西医戒毒药181
二、中医戒毒方药184
三、治疗其他药物依赖的药物188
第十七章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191
第一节 急性毒性实验191
一、概念和意义191
二、基本内容191
三、急性毒性实验常用实验方法193
第二节 长期毒性实验195
一、概念和意义195
二、基本内容195
三、注意事项198
第三节 过敏性实验199
一、概念和意义199
二、基本内容199
三、注意事项200
第十八章 一般药理学研究202
第一节 概述202
第二节 一般药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203
一、对重要生命功能系统的影响203
二、其他观察指标203
第十九章 局部用药的毒性研究206
第一节 血管刺激性实验206
一、概念和意义206
二、基本内容206
第二节 肌肉刺激性实验208
一、概念和意义208
二、基本内容208
第三节 溶血实验209
一、概念和意义209
二、基本内容209
第四节 眼用药刺激性实验210
一、概念和意义210
二、基本内容210
第五节 口腔用药刺激性实验211
一、概念和意义211
二、基本内容211
第六节 呼气道用药刺激性实验212
一、概念和意义212
二、基本内容212
第七节 皮肤用药刺激性实验213
一、概念和意义213
二、基本内容213
第八节 直肠、阴道用药刺激性实验214
一、概念和意义214
二、基本内容215
第二十章 中药安全用药217
第一节 中药的毒性和中药毒理研究的特点217
一、中药的毒性217
二、中药毒理研究的特点218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和中药毒性的分级219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219
二、中药毒性的分级221
第三节 中药毒性成分和中毒机制223
一、含有生物碱类毒性成分的药材及其中毒机制223
二、含苷类药材及其中毒机制224
三、含毒蛋白类药材及其中毒机制225
四、含金属元素类药物及其中毒机制225
五、其他常见的毒性成分及其中毒机制225
第四节 中药中毒的原因226
一、对药材认识的片面性226
二、药物本身因素226
三、不合理应用227
四、体质因素228
五、其他因素228
第五节 中药中毒的治疗228
一、清除未吸收的毒物228
二、阻滞毒物的吸收229
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230
四、解毒药的应用230
五、对症治疗231
第六节 中药中毒的预防和监控231
一、常见毒性中药231
二、中药中毒的预防232
三、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233
参考答案236
参考文献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