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丽江市和迪庆州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丽江市和迪庆州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研究
  • 杨福泉主编;杨杰宏,刘婷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4801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地方旅游业-关系-地方文化-研究-丽江市;地方旅游业-关系-地方文化-研究-迪庆藏族自治州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丽江市和迪庆州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 论1

上编 宏观研究21

第一章 七论丽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1

一、为成为真正高品位的旅游地而努力21

二、保护好丽江旅游的半个灵魂——田野之美24

三、发现我们的软肋,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27

四、关于古城的规划和区域的合理划分——以新华街为例29

五、发挥丽江在“大香格里拉”旅游圈中的独特作用31

六、丽江应该建成从空中看也赏心悦目的园林城市33

七、推进与高原生态农业密切结合的乡村文化旅游35

第二章 丽江建设“文化硅谷”的初步探讨38

一、进一步做好丽江古城文化的保护与发掘38

二、保护好并充分利用丽江古城周围的环境41

三、借助电视剧《木府风云》的影响,拓展木府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及其文化旅游效益42

四、抓好有世界声誉的东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43

五、推进丽江的深度文化旅游,使其成为“文化硅谷”的重要内容44

第三章 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间有机整合的丽江方式46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并进46

二、城市建设中“新旧城双核模式”间有效衔接中的丽江方式48

三、主动选择切合自身优势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丽江方式49

四、重视文化教育与民族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育52

第四章 丽江文化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四个关系维度54

一、文化旅游与农村城镇化54

二、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60

三、一域与全局64

四、旅游资源的认识与创新67

第五章 文化产业发展的“丽江经验”与持续发展研究73

一、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73

二、丽江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经验74

三、推动丽江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76

第六章 云南藏区各民族的和谐共处是促进文化和旅游互动发展的基础79

一、多民族和睦相处、互补共融的历史格局81

二、各民族居住环境的差异性构成了经济生活的互补性83

三、环境保护和社区资源管理的互助合作90

四、藏族和其他各族文化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影响91

五、云南藏区的民族融合96

第七章 云南藏区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的初步研究98

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奠定了旅游与文化产业共同繁荣的根基99

二、打造香格里拉品牌,实现文化兴州,产业强州100

三、旅游与文化共同繁荣,实现云南藏区富裕民主文明开放生态和谐新生活103

第八章 摩梭文化的研究传承和摩梭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发展108

一、云南摩梭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承简况108

二、当前泸沽湖区域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114

三、几点建议119

四、略谈促进云南四川两地摩梭(纳)文化的认同意识121

下编个案调查研究127

第一章 “大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典型案例调研报告127

一、中国民族风情魅力名镇独克宗古城的保护与发展128

二、宗教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之噶丹·松赞林寺对小街子村(崩热)的影响190

三、藏民家访——洛桑尼玛林卡以及香格里拉印经院文化(霞给民族村)旅游互动案例216

第二章 迪庆生态和文化旅游互动发展的几个观点和案例230

一、回顾上世纪90年代早期对迪庆藏区生态旅游前景的一些分析230

二、“香格里拉”品牌的形成和卡瓦格博登顶风波243

第三章 旅游场域中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变迁——以丽江洞经音乐为例255

一、从班社到艺术团:传承组织的考察256

二、从地方名人到市场能人:传承组织者的考察263

三、从文人雅乐到展演节目:传承内容及形式的考察266

四、从民间艺人到演出人员:传承主体的考察271

五、从师徒传承到培训传承:传承模式的考察275

六、从欣赏者到消费者:观众与艺人关系考察277

七、现代性语境下的反思280

第四章 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民俗功能变异——以丽江东巴文化为例286

一、东巴文化民俗功能变异的情境286

二、东巴文化民俗功能的变异289

第五章 品牌景区中乡村旅游的困境与出路——以丽江市玉龙县龙蟠乡为研究个案311

一、龙蟠乡情312

二、龙蟠文化旅游资源313

第六章 拉市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340

一、拉市旅游资源分析341

二、拉市乡乡村旅游崛起原因探析344

三、拉市海乡村旅游个案调查348

四、拉市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356

五、对拉市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361

第七章 丽江第一个乡村生态旅游合作社的产生——玉龙县文海村调研(上)(1993~1995)367

一、文海村概况367

二、文化资源和特色371

三、传统文化与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75

四、濒危的传统文化现状378

五、保护措施与开发建议378

第八章 乡村旅游经营权纠纷引发的问题思考——玉龙县文海村调研(下)(2012年)382

一、文海概况382

二、文海旅游资源384

三、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390

四、文海旅游资源经营权的纠纷395

五、纠纷背后的思考397

第九章 丽江市玉龙县文化与旅游名村玉湖的跟踪调研404

一、村名的来历404

二、村史简述406

三、社会组织结构409

四、经济与资源412

五、生态环境现状和历史的回顾415

六、玉湖的文化旅游资源424

七、近年来的发展变化434

第十章 互动与制约: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应用——以丽江玉水寨为研究个案448

一、玉水寨发展历程449

二、玉水寨传承民族文化的现状调查452

三、抢救、挖掘、传承了一批濒危的纳西族民间传统艺术463

四、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丽江的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464

五、玉水寨模式的民俗旅游特点465

六、探讨与思考469

第十一章 在丽江进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实践和面临的挑战474

一、纳西族民间文化精英的培养474

二、实施“参与式”教学,传承乡土知识479

三、培训妇女留住她们“手上的文化”和扶贫助学488

第十二章 泸沽湖区域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发展491

一、泸沽湖旅游业发展历程491

二、泸沽湖旅游业规范发展取得的经验493

三、泸沽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97

四、保护优先,文化为魂,推进泸沽湖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498

第十三章 摩梭母系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现状调研509

一、传统文化背景介绍509

二、田园牧歌的过去——未醒的梦511

三、游客来了?狼来了?或者钱来了?512

四、山门打开之后514

五、从家族长老制到法规的萌芽516

六、泸沽湖旅游文化的瓶颈519

七、冲击、磨合之后重构摩梭文化522

八、脆弱的生态与脆弱的文化527

九、落水村旅游发展陷入困境532

十、泸沽湖旅游业中的环境问题535

十一、保护母亲湖行动537

后记5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