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竹为生 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德)艾约博著;韩巍译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19381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以竹为生 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技艺娴熟的农民5
社会组织与技能生产群体7
“农民性”(peasantness)的模式9
两种类型的“去技能化”(deskilling)13
技能的本质16
田野调查及资料情况21
本书的结构23
1.定位技能25
造纸技术27
造纸的劳务量需求34
劳动的性别分工和代际分工36
家庭劳力的补充、培训和管控37
雇工的招募、训练和管控42
劳务交换与互助原则44
公开和保密46
性别与技术的宗亲控制47
夹江造纸业的技术定位49
2.夹江山区的社区和宗族51
居住区54
保甲制58
袍哥会59
宗教组织60
暴力与权力62
造纸地区的亲属关系64
夹江的正式亲属组织67
辈分顺序70
亲属关系派上用场72
技能的共同体74
3.阶级与贸易76
“大户”:石子青的作坊83
阶级与拥有土地85
市场86
信贷92
造纸区的市场和社区95
4.从匠人到农民101
纸匠与清朝的国家105
清代的工艺控制和自我管理107
民国初年利益代表模式的变迁109
1936—1937年和1941—1942年的粮食危机114
帝国主义与“中国手工业的崩溃”116
槽户——改革的阻挠者118
自上而下的改革120
自下而上的改革123
5.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造纸人,1949—1958年125
工业改造与社会主义国家126
造纸业重组:规划与当务之急128
造纸地区的土地改革131
向集体造纸过渡:1952—1956年138
踏入国营部门140
合作社下的生活141
对技能的提取142
专家说了算145
6.“大跃进”、饥荒与农村的“去工业化”149
恢复……152
……再次衰退156
对手工纸的需求159
挖竹根161
在生产队管理下的生活162
夹江的产业化和去产业化164
7.家庭生产的回归167
回归到家庭作坊169
家庭作坊的巩固171
一个小型技术变革172
家庭、政府和技术变革176
石堰的纸张生产:一个案例177
改造过的家庭作坊178
雇工183
换工与互助184
8.改革时期的纸张贸易和乡村产业188
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游击贸易189
石荣轩190
石胜新191
石威方192
彭春斌193
从“行商”到“坐商”194
商人与槽户的关系195
乡镇与农村工业化197
盲目发展:石堰的乡村企业198
乡镇企业发展的得与失202
行政和经济上的分化203
家庭工厂204
专有技术206
2000年以来的变化207
9.加档桥石碑210
石碑212
对亲戚讲辈分217
中国后改革时代的亲族关系、职业和身份认同222
结语224
国家的视角,市场的嗅觉229
坚壁起来的公用资源236
附录一238
附录二242
文献资料目录244
译校后记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