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专题史丛书 朗格唯物论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专题史丛书 朗格唯物论史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988095.jpg)
- 朗格著;李石岑,郭大力译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10043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新康德主义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专题史丛书 朗格唯物论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古代的唯物论1
第一章古代原子论时期尤其是德谟克利特士1
唯物论是哲学的世界观之最初的尝试之一、哲学与宗教的冲突1
这种冲突在古代希腊史上的证据3
与东方的交接、商业、哲学的勃兴4
数学与自然研究的影响4
演绎法的优势6
唯物论由原子论而严密完成8
德谟克利特士、他的生平和性格8
他的学说12
物质的永恒性12
必然性13
原子与空虚的空间15
世界的形成17
事物及原子的性质19
灵魂20
伦理思想22
恩比多立与合目的性的起源25
第二章 哲人派的感觉论及亚里士提卜斯的伦理的唯物论29
感觉论与唯物论29
哲人派、尤其是勃洛大哥拉斯30
亚里士提卜斯35
理论的唯物论与实践的唯物论的关系38
希腊文化在唯物论及感觉论的影响下解体41
第三章 对唯物论及感觉论的反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45
与唯物论比较雅典学派的退步是无疑问的进步是有疑问的45
由特殊到普遍的步骤、哲人派在这方面的豫备47
反对展开的原因及大进步与反动要素相结合的原因49
雅典的情状50
当作宗教改革家的苏格拉底52
他的哲学的内容与倾向55
柏拉图、他的精神倾向和发展62
他的普遍概念65
『观念』与『神话』在思辨上的功用67
亚里斯多德、他不是一个经验论者但是一个系统制作者70
他的目的论72
他的实体说、名与本质74
方法76
亚里斯多德哲学的批判77
第四章 亚里斯多德以后希腊与罗马的唯物论——伊璧鸠鲁81
希腊唯物论之断续的影响81
亚里斯多德以后的唯物论的性质、伦理的目的占优势83
斯多亚学派的『唯物论』83
伊璧鸠鲁、他的生平与性格86
他对於神的尊敬88
迷信与死的恐怖之解脱89
快乐说90
物理学91
论理学及知识论95
伊璧鸠鲁当作一个著作家98
由哲学的统治到实证科学的支配之转变、亚力山大利亚99
唯物论在希腊科学研究的成绩上有怎样的贡献107
第五章 鲁克理底斯关於自然之教训诗113
罗马与唯物论115
鲁克理底斯、他的性格与倾向116
第一篇的内容、宗教为一切罪恶的来源119
无中不能生有、任何物皆不能消灭119
空虚的空间与原子121
对於恩比多立的称扬、宇宙的无限性122
引力的观念124
合目的性在一切可能的结合中是一个持久的场合124
第二篇的内容、原子及其运动125
感觉的起源、生灭世界的数是无限的128
第三篇的内容、灵魂130
死的恐怖是徒然的132
第四篇的内容、特殊的人性论133
第五篇的内容、宇宙开闢论134
说明自然之可能的方法135
人类的发展、语言艺术及政治社会的起源136
宗教138
第六篇的内容、流星的现象、疾病、黄泉路139
磁石吸引的说明140
第一篇注143
第二篇 过渡时期167
第一章 与唯物论有关系的一神教的宗教167
古代文化的衰落167
奴隶制度的影响:宗教混合物的影响:半开化状态的影响170
荒淫与迷信170
生活的唯物论、罪恶与宗教的盛行171
基督教174
一神教的宗教之共同的特徵176
摩西的创造说178
神之纯精神的概念179
基督教与唯物论之坚强的对立180
回教之比较有利的态度、爱维罗斯主义、阿剌伯人对於自然研究之贡献、思想自由与宽容180
一神教对於美学的自然考察之影响186
第二章 经院哲学及亚里斯多德质料形相说的支配187
亚里斯多德将名与物混合、这种混合是经院哲学的基础187
柏拉图的类与种的概念192
亚里斯多德形上学之根本观念193
亚里斯多德的可能性概念之批判195
本体概念的批判199
物质201
近代对於这个概念的修正202
亚里斯多德的概念对於灵魂学说之影响203
普遍的问题、唯名论者与实在论者207
爱维罗斯主义的影响、拜曾庭论理学的影响209
唯名论是经验论的前驱213
第三章 科学的再生与唯物论见解的复兴213
经院哲学是欧洲文化统一的纽带213
文艺复兴运动以哲学改造为终结216
两重真理说217
爱维罗斯主义在勃笃亚219
波本纳提斯220
尼苦拉德奥托里古利亚224
洛伦提亚斯渥拉225
梅伦克登与宗教改革时代的心理学者226
哥白尼228
布鲁诺229
浮鲁伦的培根233
笛卡儿237
培根与笛卡儿论灵魂240
动物心理学的影响240
笛卡儿的系统及其真正意见241
第二篇注243
第三篇 十七世纪的唯物论267
第一章 迦桑狄267
迦桑狄是伊璧鸠鲁哲学的复兴者267
这个系统的选择有关於时代的需要就自然研究来说尤其是如此270
与神学的妥协272
迦桑狄的青年时期、『反亚里斯多德研究』272
他的性格273
反笛卡儿研究274
他的学说277
他的死、他在物理学改革及自然哲学上的地位281
第二章 霍布士281
霍布士的发展281
他居留法国时的工作与经验285
哲学的定义287
方法与笛卡儿有关、非与培根有关、他承认近世各种大发现288
对神学的攻击290
霍布士的政治学说291
宗教的定义294
奇蹟294
物理的原理295
相对性297
感觉学说297
宇宙与神的物体性297
第三章 唯物论在英国的影响299
十七世纪唯物论与十八世纪唯物论的关系299
英格兰的情形有利於唯物论的传布302
科学的唯物论与宗教的信仰相统一:波以耳及牛顿307
波以耳:他的生平与性格308
他对於实验之爱好309
赞成机械的宇宙观310
牛顿的生平与性格312
论牛顿的发现的真性质:他亦相信引力之物理原因314
天体运动亦由这假设的原动者决定的思想是很近的、达到这种思想的路早已豫备好了315
以联合的势力归於各个部分、乃是原子论的一个结论316
无重的物质将由其冲动发生引力的假设、已由霍布士对於原子概念之相对的论究提出317
关於牛顿学说輓近流行的见解、牛顿会极明白的提出反对317
但他把问题的物理方面和数学方面分开318
由纯粹数学研究的胜利发生了新物理学319
当时政治活动对於这学说的结果之影响320
约翰洛克:他的生平与精神发展321
他的『人类悟性论』322
其他的著作325
约翰托伦特:他的哲学礼拜的思想326
『运动为物质的根本性质』论328
第三篇注331
第四篇 十八世纪的唯物论353
第一章 英国唯物论及於法兰西德意志之影响353
英吉利是唯物论及宗教信仰与唯物论相统一的故乡353
十八世纪英国的唯物论者哈提勒355
蒲里斯提勒357
法国的怀疑论拉莫特勒维尔360
贝勒360
英法间知识交通的开始361
福禄特尔362
他的赞成牛顿哲学的活动363
他对於唯物论的态度366
沙夫慈伯里368
第德罗372
他和唯物论的关系373
到洛宾讷的转变和他对於唯物论的修正377
德意志的精神状况380
笛卡儿与斯宾诺莎的影响381
英吉利人的影响382
『关於灵魂本质的通信集』383
唯物论的种种痕迹389
第二章德·拉·麦托里391
年代记的修正391
小传395
『灵魂自然史』397
亚诺比亚斯的假说和康狄亚克的立像402
人间机机论403
拉麦托里的性格416
他的道德学说418
他的死427
第三章 自然之体系431
法兰西文学运动的领导者:他们对唯物论的关系431
凱本尼和唯物论的生理学432
自然之体系:其一般性质432
其著者何尔巴哈男爵433
何尔巴哈的别种著作434
他的伦理学435
此书的内容:人性论的部分及自然研究的一般基础435
道德界的必然性:对法国革命的关系440
『秩序与无秩序皆不存於自然界』:福禄特尔对这原理的论驳441
唯物论由观念联合所得的结果445
对於美的概念所得的结果446
第德罗的美的概念447
伦理的及美的理念之承认448
何尔巴哈对灵魂非物质性的攻击449
关於巴克莱的注解450
在生理学上求道德根据的尝试451
政治的言论452
此书的第二部分、对於神这个观念的攻击453
宗教与道德457
无神论一般的可能性458
此书的结论460
第四章 德意志对唯物论之反动461
试要克服唯物论的莱布尼疵的哲学461
哲学原理之通俗的影响和真的意义:他的灵魂非物质性的学说462
乐天观及其与机械原理的关系466
生得观念的学说467
沃尔夫的哲学及灵魂单纯性的学说468
动物心理学469
反对唯物论的诸种著作470
烦琐哲学不足以反对唯物论475
十八世纪理想的努力排除唯物论475
十八世纪初以来学校的改革477
理想的追求478
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479
哥德的斯宾诺莎主义和他对於自然之体系之判断480
第四篇注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