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执行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 ISBN:97878024227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21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135页
- 主题词: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评价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小流域治理与监测评价背景概述1
1.1水土保持指导思想的充实与丰富1
1.1.120世纪初至建国前(民国时期)1
1.1.2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2
1.1.3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2
1.2小流域治理2
1.3流域发展3
1.4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及其监评简述4
1.4.1项目简介4
1.4.2项目监测评价6
2小流域监测评价的理论分析2
2.1小流域监测评价概念10
2.1.1小流域监测10
2.1.2小流域评价11
2.2小流域监测评价的主题解析12
2.2.1小流域监测评价应重视的问题12
2.2.2小流域监测评价管理体系应重视的问题15
2.3小流域监测评价框架建立的理论基础17
2.3.1压力-状态-反应(PSR)框架17
2.3.2结果链框架18
2.3.3可持续生计框架19
2.3.4信息金字塔框架22
2.4小流域监测评价体系构成23
2.4.1小流域监测评价的总体目标与思路23
2.4.2小流域监测评价体系框架24
3小流域监测评价活动25
3.1小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开发25
3.2小流域监测评价示范活动25
3.2.1贫困生计监测评价26
3.2.2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26
3.2.3水沙监测评价27
3.2.4社区参与式监测评价28
3.3小流域监测评价能力建设29
3.3.1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资源的调查与评价29
3.3.2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资源共享机制研究30
3.3.3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30
3.3.4小流域监测评价元数据标准研究31
3.3.5小流域监测与评价标准和规范的调查与评价32
3.3.6小流域监测评价规范研究32
3.3.7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33
3.3.8小流域综合评价系统34
3.3.9其他活动34
4小流域监测评价示范活动主要成果35
4.1贫困生计监测评价示范35
4.1.1贫困生计监评指标体系35
4.1.2抽样方案与数据采集35
4.1.3基线调查及结果分析37
4.1.4对项目实施的替代生计的评价37
4.2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38
4.2.1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38
4.2.2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38
4.3甲积峪水沙监测评价39
4.3.1水沙监测指标体系39
4.3.2水沙监测结果39
4.4社区参与式监测评价40
4.4.1实现了社区居民角色的转变40
4.4.2实现了在生态环境改变基础上的弱势群体关注策略40
4.4.3社区能力建设41
4.4.4可持续生计替代策略的应用41
4.4.5以社区为中心的综合资源整合41
5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43
5.1小流域综合评价指导思想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43
5.1.1小流域综合评价的目标与指导思想43
5.1.2小流域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44
5.2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构成45
5.3小流域评价指标释义48
5.3.1生态支持类指标48
5.3.2蓄水保土类指标49
5.3.3环境保护类指标51
5.3.4社会进步类指标51
5.3.5经济发展类指标52
5.3.6管理调控类指标53
6小流域评价方法与模型54
6.1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体系54
6.1.1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简介54
6.1.2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55
6.1.3小流域评价模型构成56
6.2单项评价数学模型57
6.2.1土地生产力评价模型57
6.2.2植被固碳综合能力评价模型58
6.2.3耕地坡度评价模型58
6.2.4小流域治理率评价模型58
6.2.5植被覆盖指数评价模型59
6.2.6梯田面积比重评价模型59
6.2.7经济内部收益率评价模型60
6.2.8生活垃圾处理率评价模型60
6.2.9农用化肥施用强度评价模型60
6.2.10恩格尔系数评价模型61
6.2.11医疗人员状况评价模型61
6.2.12妇女参与项目程度评价模型62
6.2.13儿童入学情况评价模型62
6.2.14农业技术人员比重评价模型62
6.2.15农产品商品率评价模型63
6.2.16可耕地比重评价模型63
6.2.17非农收入评价模型63
6.2.18农民人均纯收入评价模型63
6.2.19单位面积治理投入评价模型64
6.2.20参与式方法普及程度评价模型64
6.2.21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64
6.3分类评价模型65
6.3.1生态支持评价模型65
6.3.2蓄水保土评价模型65
6.3.3环境保护评价模型65
6.3.4社会进步评价模型66
6.3.5经济发展评价模型67
6.3.6管理调控评价模型67
6.4小流域综合评价模型68
6.4.1综合评分标准68
6.4.2综合评分结果的判定73
6.4.3层次分析模型73
7小流域评价信息获取与数据共享79
7.1小流域评价指标获取途径79
7.1.1生态支持类指标79
7.1.2蓄水保土类指标79
7.1.3环境保护类指标80
7.1.4社会进步类指标80
7.1.5经济发展类指标80
7.1.6管理调控类指标81
7.2小流域评价指标监测技术及其规范81
7.2.1小流域监测指标体系82
7.2.2监测点的数据采集方法83
7.2.3小流域监测数据采集方法85
7.2.4数据管理86
7.3小流域监评数据资源共享87
7.3.1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共享现状与需求87
7.3.2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共享方案与机制89
7.3.3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共享基础——元数据建设92
7.3.4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共享平台建设97
7.4小流域评价信息系统建设104
7.4.1小流域综合评价系统设计思想104
7.4.2系统平台需求104
7.4.3系统模块逻辑设计104
7.4.4系统功能设计107
7.4.5数据框架设计108
7.4.6系统结构设计109
7.4.7系统角色功能定义109
8小流域监测评价项目成果与应用前景110
8.1小流域监测评价项目成果110
8.1.1小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开发110
8.1.2小流域监测评价示范活动111
8.1.3小流域监测评价能力建设112
8.2小流域监测评价项目总体评价116
8.2.1项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116
8.2.2项目成果有极大的应用价值118
8.2.3项目组织程序合理 管理理念先进保证了项目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119
8.3小流域监测评价项目应用前景展望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