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战略思维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毛泽东战略思维研究
  • 黄保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3916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毛泽东思想:战略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毛泽东战略思维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毛泽东的战略思维及其研究意义和方法1

一 伟大时代的伟大战略家1

二 毛泽东战略思维概念的基本涵义3

三 毛泽东战略思维的主题:中国革命与中国革命战争7

(一)革命与革命战争这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旋律,为毛泽东战略思维的主题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历史境遇7

(二)指导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实践,使中国革命与战争成为毛泽东战略思维的主要内容9

(三)建国后毛泽东战略思维的主题并没有完全从革命与革命战争向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转变,这是他晚年错误的原因之一13

四 毛泽东战略思维的历史发展14

五 研究毛泽东战略思维的基本方法22

六 研究毛泽东战略思维的意义24

第一章 全局论28

一 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全局上面28

(一)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对全局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29

(二)忘掉全局,只顾局部工作,就会迷失方向,最终因小失大30

(三)战略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全局性的指导规律32

二 全局由局部构成,是各方面和各阶段的关系的总和34

(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性质的,都是全局34

(二)“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全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全局”36

(三)全局是以总战略目的为核心的各种关系的总和36

三 从全局与环境的关系中认识和把握全局40

(一)“古今中外法”——认识全局的方法论40

(二)把中国革命放在世界革命的全局中认识43

(三)在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驾驭全局47

(四)抓住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乘势而前52

四 调查研究全局内部的各种关系,把握全局的性质和特点54

(一)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解决问题的基础55

(二)调查研究是克服教条主义的有力武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57

(三)指导中国革命必须作调查研究,弄清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59

(四)认识事物的三步法:整体——分析——综合63

(五)调查研究全局的数量方面,做到胸中有数66

五 认识全局,必须着力找出制约全局的主要关系和重要关系68

(一)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69

(二)深入研究制约全局发展的重要矛盾或关系70

(三)统筹兼顾,重点把握72

(四)注意自己的薄弱环节,扬长避短74

第二章 过程论77

一 事物存在的过程性及其演进的动力和不平衡性77

(一)事物存在的过程性及其演进的动力77

(二)过程的演进是不平衡的85

二 前进和上升是过程的总趋势,故战略上藐视困难91

(一)过程的演进不是直线,而是波浪式的91

(二)全局过程的推进要按波浪式方法进行92

(三)前进和上升是过程的总趋势,故战略上藐视困难94

三 充分警觉历史的若干暂时的甚至是严重的曲折96

(一)过程的反复性是严重曲折性的表现96

(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警惕和平演变98

四 认识事物的历史、现在,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过程106

(一)凡事要从历史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107

(二)中国革命是整个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的继续109

(三)过程之现阶段的性质和特点,乃是战略筹划的基本依据112

五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分阶段实现远大目标114

(一)事物总有“边”,一个长过程必由一定的阶段构成115

(二)中国革命的两大阶段118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思想123

第三章 预见论127

一 预见的重要性: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129

(一)“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129

(二)科学预见能激励、鼓舞和动员群众132

二 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134

(一)把握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辩证关系,科学预见未来134

(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科学预见必然性的前途和趋向136

(三)“执因果而看历史”,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科学预见其未来趋势138

(四)详细考察各种矛盾及矛盾方面,准确判断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向141

三 战略预见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43

(一)“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事物发展的细节难以完全预见143

(二)事物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是可以预见的146

(三)科学预见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147

四 为最坏的可能性作准备,争取最好的可能的前途147

(一)人能根据对客观情况的认识而影响事物的发展趋势148

(二)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149

(三)从最困难处准备是为着争取好的可能性的一个条件151

第四章 创新论153

一 创新性思维的个性心理基础154

(一)满怀希望和信心的个性心理154

(二)崇尚自由,不好约束的叛逆个性158

(三)对人民事业的满腔热情165

二 人类总是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168

(一)创造是人的本质169

(二)人民群众是创造的主体176

三 创新思维的目标183

四 创新思维的方法论原则187

(一)努力学习,在刻苦钻研中创新187

(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独立思考中创新192

(三)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创新198

(四)总结经验,继承优良传统,在改正错误中创新204

(五)向群众学习,在集中群众智慧中创新211

(六)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创新220

第五章 协同论224

一 哲学基础与理论渊源225

(一)哲学基础225

(二)思想渊源227

二 协同、联合是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233

(一)早期的协同思想——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233

(二)协同、联合是革命和建设获得胜利的一大法宝236

三 协同、联合的前提与基础240

(一)协同的前提:区分敌友,区别对待资产阶级242

(二)协同、联合的政治基础245

(三)协同、联合的组织基础: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247

四 联合战略中既联合又斗争的原则252

(一)联合与斗争相统一的原则253

(二)坚持联合中的独立性,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突发事变256

(三)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258

五 争取在联盟中的领导权262

(一)必须争取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262

(二)中国革命没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就不能成功264

(三)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267

第六章 代价论269

一 为民族和人民解放而不惜牺牲的代价意识271

(一)不惜代价、反抗压迫的心理积淀271

(二)为理想与正义而不惜代价的个性倾向274

(三)为民族和人民解放而不惜牺牲的代价意识277

二 代价的普遍必然性281

(一)任何实践活动都有代价281

(二)不想付出必要的代价,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284

(三)以合理的代价换取较大的利益286

三 失误难免,但应尽力避免长期性和全局性错误291

(一)错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291

(二)中国革命是一个不断付出代价而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294

(三)尽力少犯错误,避免犯长期性和全局性的错误297

四 以人民利益为代价取舍的最高标准299

(一)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代价的承受者301

(二)人民的利益是代价取舍的最高标准306

结束语 毛泽东的战略思维与他的哲学修养309

一 早年的哲学熏陶、学习与青年毛泽东战略思维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锤炼310

(一)早年哲学熏陶、学习和探索的轨迹311

(二)早年的哲学熏陶、学习与毛泽东战略思维基本素质、方法和能力的塑造314

(三)早年的哲学熏陶、学习和探索与毛泽东的主体意识的建构321

二 延安时期的哲学探索和毛泽东战略思维方式的形成和战略思维能力的提升326

(一)延安时期的哲学探索327

(二)延安时期的哲学探索与毛泽东战略思维方式的形成和战略思维能力的提升332

三 建国后毛泽东的哲学探索与他的战略思维的偏向337

(一)建国后的哲学探求337

(二)建国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与他的战略思维的偏向340

主要参考文献346

后记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