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探微 语言·文本·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翻译探微 语言·文本·诗学
  • 朱纯深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译林出版社
  • ISBN:754470201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翻译-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翻译探微 语言·文本·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翻译与世界观3

第一章 走出误区 踏进世界——中国译学:反思与前瞻3

1.0 引言3

1.1 中国翻译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4

1.1.1 “成体系”与“自成体系”之别4

1.1.2 “回顾”与“规定”之别6

1.1.3 比较:“盲目的优越感”与“有根据的自尊心”之别8

1.2 中国译学的理论个性是在国际互动中发展的11

1.2.1 “中国特色”:出发点还是目的地?11

1.2.2 历时比较:特色还是共性?11

1.2.3 共时比较一:语言的“异”与“同”13

1.2.4 共时比较二:思维方式上的综合与分析14

1.2.5 共时比较三:“落后”与“进步”16

1.2.6 共时比较四:文化心理的“内向”与“外向”17

1.2.7 发展方向:“接轨”与“正轨”辨20

1.3 结语:走出误区 踏进世界23

第二章 旧题新解:从国际互动看中国翻译25

2.0 引言25

2.1 翻译要不要理论26

2.2 重提“信达雅”34

2.3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37

2.4 结语42

中编 翻译与语言学47

第三章 文本与翻译:三维意义结构及其跨语言重建47

3.0 引言47

3.1 功能语法与翻译49

3.2 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53

3.3 意义结构:一个综合的三维模式58

3.3.1 语言构成:意义结构的第一维61

3.3.2 交际互动态:意义结构的第二维62

3.3.3 美学效应:意义结构的第三维63

3.3.4 意义结构三维间的关系65

3.4 从文本类型/体裁看意义结构各维间的关系65

3.4.1 意义结构:形式和内容的整合68

3.5 翻译是一个三维的过程72

3.5.1 地道的语言与创造性的语言运用73

3.5.2 信息分布的重现74

3.5.3 效果匹配75

3.6 结语76

第四章 翻译单位再探:论以句子为翻译的关键功能单位78

4.0 引言78

4.1 有关翻译单位范围的争论79

4.2 翻译单位的重新定义83

4.3 翻译单位与翻译对等85

4.4 语言单位:在译语文本建构中的三重性质88

4.5 文本单位的文本人格:三个功能90

4.6 把文本看作是翻译的“目的”而非“单位”93

4.7 句子为关键的功能翻译单位95

4.8 从句子层面看子句和段落98

4.9 以句子为关键功能翻译单位的翻译102

4.10 结语103

第五章 句子翻译内外观:论句子作为翻译的关键功能单位之文本责任108

5.0 引言108

5.1 个案一:次序、过程与效果110

5.2 个案二:在句子与文本之间113

5.2.1 从语义及主述位结构的角度分析原文的句内语序113

5.2.2 对中译文的考察120

5.3 个案三:从句子到文本128

5.3.1 分析源语文本的主述位结构128

5.3.2 比较源语文本与其译文的主述位结构135

5.4 讨论141

5.5 结语147

第六章 修饰关系及其翻译:信息、意图与效果152

6.0 引言152

6.1 修饰关系与前景—背景式信息分布155

6.2 功能词:既是句法负载者又是信息携带者162

6.3 词:可供翻译的语义值166

6.4 成分分析:词的内修饰关系170

6.5 内修饰语和外修饰语177

6.6 结语181

第七章 施事的句法地位及其在英汉被动句互译中对信息呈现的意义183

7.0 引言184

7.1 施事位置和被动结构的形成185

7.2 施事的地位与主动形式的被动句191

7.2.1 倒装结构191

7.2.2 非特定施事结构和无主语结构193

7.2.3 PV结构196

7.3 显性施事被动句中施事的地位199

7.4 施事在“是……的”和“的(……)是”结构中的地位201

7.5 结语206

第八章 翻译交际中形式与内容的整合:以汉语代词的话语功能为例211

8.0 形式、内容与交际:问题的提出211

8.1 隐性呈现与显性呈现:形式内容整合以促成交际217

8.2 零代词与全代词:个案例证224

8.2.1 人称代词224

8.2.2 表领属关系的“的代词”229

8.3 结语236

第九章 从句法像似性与“异常”句式的翻译看文学翻译中的文体意识238

9.0 引言238

9.1 像似性:句法与文体239

9.2 像似性:句式与效果245

9.3 从像似功能看“异常”句式:走出“欧化”的认识误区247

9.4 “异常”句式:翻译的犹豫254

9.5 结语:文体自觉的翻译是语言世界里的旅程261

下编 翻译与文学267

第十章 诗意的游戏:从《登高》英译看翻译的实用美学267

10.0 引言267

10.1 原作分析268

10.2 译作分析比较与翻译试验271

10.3 对仗与视点:两个技术问题283

10.4 结语287

第十一章 从文体学和话语分析看《荷塘月色》的美学意义及翻译试验289

11.0 引言289

11.1 文与意:篇章分析290

11.2 内与外:句子分析294

11.3 音与形:结构重复297

11.4 结语301

[附录1]原文302

[附录2]英语翻译试验308

第十二章 感知、认知与中国山水诗翻译:从诗中有“画”看《江雪》诗的翻译313

12.0 引言313

12.1 供分析的原文316

12.2 逐行分析316

12.3 作为心画的全诗文本:一个有意的“误读”322

12.4 结语327

[附录1]《雪溪行旅图》331

[附录2]《寒江独钓图》332

[附录3]《寒江独钓图》333

[附录4]译文334

跋 翻译研究:不仅仅是一幅“地图”337

参考书目349

Ⅰ.英文部分349

Ⅱ.中文部分361

Ⅲ.部分例子出处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