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贠小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1821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土地资源-资源调查-中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1
1 地图基本知识3
1.1 地图的基本概念3
1.1.1 地图3
1.1.2 地图的种类3
1.1.3 地形图及其内容4
1.2 地图投影5
1.2.1 地图投影数学原理5
1.2.2 我国地形图常用投影6
1.3 地图坐标系统8
1.3.1 1954年北京坐标系8
1.3.2 1980年西安坐标系10
1.3.3 1985国家高程基准11
1.3.4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11
1.3.5 城市坐标系12
1.3.6 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13
1.4 地形图分幅与编号13
1.4.1 经纬网国际分幅13
1.4.2 坐标格网正方形(矩形)分幅法17
1.5 图幅面积18
1.5.1 图幅理论面积计算18
1.5.2 任意图斑椭球面积计算20
2 航空遥感基本知识24
2.1 航空遥感概述24
2.2 航空遥感系统组成26
2.2.1 航空摄影机26
2.2.2 感光胶片(胶卷)27
2.3 航摄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27
2.3.1 像片水平、地面平坦地区像片比例尺28
2.3.2 像片水平、地面起伏的像片比例尺28
2.3.3 像片倾斜、地面平坦地区构象比例尺28
2.3.4 摄影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关系29
2.4 航空摄影测量30
2.4.1 航空遥感影像内、外方位元素30
2.4.2 航空摄影共线方程30
2.4.3 航空摄影立体测量31
2.4.4 航空遥感影像解译31
3 航天遥感基本知识35
3.1 航天遥感技术及其发展历程35
3.2 遥感卫星基本概念36
3.2.1 遥感卫星运行基本概念与参数36
3.2.2 卫星遥感传感器38
3.2.3 卫星影像分辨率40
3.2.4 卫星影像彩色合成显示43
3.2.5 遥感图像数据格式43
3.3 常用资源遥感卫星44
3.3.1 LandSat系列卫星44
3.3.2 SPOT系列卫星45
3.3.3 印度卫星45
3.3.4 日本ALOS卫星46
3.3.5 IKONOS卫星49
3.3.6 QuickBird遥感数据49
3.3.7 福卫二号遥感数据50
3.4 航天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51
3.5 航天遥感影像处理51
3.5.1 遥感影像处理概述51
3.5.2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52
3.5.3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52
3.5.4 遥感影像灰度拉伸53
3.5.5 遥感影像的数字滤波53
4 全球定位系统基本知识55
4.1 GPS导航定位系统55
4.1.1 卫星系统55
4.1.2 地面监控部分56
4.1.3 用户接收机及其分类56
4.2 其他导航定位系统58
4.2.1 伽利略系统58
4.2.2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58
4.2.3 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59
4.3 全球定位系统的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59
4.3.1 WGS-84坐标系59
4.3.2 全球定位系统的时间系统60
4.4 GPS定位原理60
4.4.1 GPS单点定位原理60
4.4.2 DGPS工作原理61
4.4.3 RTK技术62
4.4.4 虚拟参考站技术62
5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64
5.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64
5.2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65
5.2.1 数据采集与编辑65
5.2.2 数据预处理65
5.2.3 数据存储与组织65
5.2.4 空间查询与分析66
5.2.5 数据输出与显示66
5.3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67
5.3.1 关系型数据库67
5.3.2 空间数据库67
5.4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调查的应用68
5.4.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68
6 测量基本知识70
6.1 概述70
6.2 控制测量70
6.2.1 导线测量71
6.2.2 三角测量72
6.2.3 三边测量72
6.2.4 全球定位系统控制测量72
6.2.5 水准测量73
6.2.6 三角高程测量73
6.3 细部测量74
6.3.1 碎部测量方法概述74
6.3.2 地面数字测图75
6.3.3 测定碎部点基本方法75
6.3.4 野外数据采集76
6.4 误差理论77
6.4.1 观测误差77
6.4.2 评定精度指标78
6.4.3 误差传播定律79
第二篇 土地调查篇83
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5
1.1 概述85
1.1.1 土地分类方法85
1.1.2 国内外土地分类86
1.1.3 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重要性86
1.2 我国土地调查分类回顾87
1.2.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7
1.2.2 城镇土地分类87
1.2.3 全国土地分类88
1.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88
1.3.1 分类依据和原则88
1.3.2 分类基本框架89
1.3.3 地类含义89
1.4 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95
1.4.1 耕地95
1.4.2 园地97
1.4.3 林地98
1.4.4 草地100
1.4.5 交通运输用地101
1.4.6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3
1.4.7 其他土地106
1.4.8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8
1.5 新旧分类衔接110
2 农村土地调查119
2.1 概述119
2.1.1 调查范围119
2.1.2 调查任务119
2.1.3 调查的基本原则119
2.1.4 调查内容120
2.1.5 程序121
2.2 资料收集122
2.2.1 权属调查资料122
2.2.2 地类调查资料122
2.2.3 基本农田资料124
2.3 界线及面积控制124
2.3.1 行政区域界线及行政区域勘界情况124
2.3.2 国界线125
2.3.3 沿海滩涂界线和海岛资料125
2.3.4 标准分幅界线图制作及行政区域控制面积确定126
2.4 土地权属调查128
2.4.1 农村土地权属状况128
2.4.2 土地权属调查内容130
2.4.3 土地权属的确认131
2.4.4 土地权属调查方法133
2.5 地类调查139
2.5.1 农村土地调查分类139
2.5.2 地类调查方法及要求139
2.5.3 影像解译143
2.6 线状地物调查及要求147
2.6.1 线状地物认定与要求148
2.6.2 线状地物范围的确定、表示与要求148
2.6.3 线状地物与权属界线关系的处理153
2.6.4 线状地物之间关系处理154
2.6.5 线状地物与其他地物关系处理156
2.6.6 线状地物编码注记与要求158
2.7 图斑调查及要求159
2.7.1 图斑定义159
2.7.2 图斑划分要求159
2.7.3 城镇、村庄等图斑划分159
2.7.4 图斑最小上图面积标准162
2.7.5 梯田和坡耕地调绘162
2.7.6 破碎耕地调查162
2.7.7 耕地坡度分级163
2.7.8 图斑编码注记与要求163
2.8 零星地物调查164
2.9 地物补测164
2.9.1 补测方法和精度要求164
2.9.2 简易补测法165
2.9.3 仪器补测法169
2.10 田坎系数测算和扣除171
2.10.1 田坎系数172
2.10.2 田坎系数类型172
2.10.3 田坎系数测算方法及要求173
2.11 江河入海口陆海分界线画法176
2.12 海岛调查176
2.12.1 有人居住海岛调查176
2.12.2 无人居住海岛调查177
2.12.3 海岛与大陆关系处理177
2.12.4 无名称海岛调查177
2.13 基本农田上图177
2.13.1 收集资料177
2.13.2 扫描套合178
2.13.3 上图标绘178
2.13.4 面积计算178
2.13.5 审核确认178
2.14 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填写178
2.14.1 农村土地调查表(图斑)填写方法178
2.14.2 农村土地调查表(线状地物)填写方法179
2.15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与二次调查衔接180
2.15.1 行政区域界线181
2.15.2 权属界线181
2.15.3 滩涂界线181
2.15.4 国界线181
2.15.5 海岛调查181
2.15.6 土地利用分类181
2.15.7 调查底图182
2.15.8 田坎系数182
2.15.9 基本农田上图182
2.15.10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182
2.16 农村土地调查主要成果182
2.16.1 县级调查成果182
2.16.2 市(地)级、省级汇总成果183
2.16.3 国家成果184
2.17 统一时点185
2.17.1 基本要求185
2.17.2 主要内容185
2.18 利用DEM确定耕地坡度分级185
2.18.1 耕地坡度量算方法概述185
2.18.2 耕地坡度分级量算工艺流程186
3 城镇土地调查189
3.1 城镇土地调查概述189
3.1.1 城镇土地调查189
3.1.2 城镇土地调查内容189
3.1.3 调查范围190
3.1.4 调查单元190
3.1.5 城镇新旧土地分类衔接190
3.2 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193
3.2.1 准备工作193
3.2.2 外业调查、测量195
3.2.3 内业工作196
3.2.4 检查验收196
3.3 初始权属调查196
3.3.1 权属调查的内容196
3.3.2 权属调查准备工作196
3.3.3 宗地权属状况调查199
3.3.4 界址调查201
3.3.5 地籍编号203
3.3.6 绘制宗地草图204
3.4 初始地籍测量212
3.4.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212
3.4.2 地籍细部测量213
3.5 初始地籍调查成果的整理、归档217
3.5.1 基本要求217
3.5.2 初始地籍调查后应归档成果217
3.5.3 动态的地籍资料218
3.6 变更权属调查218
3.6.1 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219
3.6.2 宗地变更权属状况调查219
3.7 变更地籍测量220
3.7.1 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变更地籍测量220
3.7.2 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变更地籍测量222
3.7.3 新增宗地变更地籍测量222
3.8 变更地籍资料要求222
3.8.1 地籍编号变更223
3.8.2 界址点号变更223
3.8.3 宗地草图变更224
3.8.4 地籍调查表变更224
3.8.5 地籍图变更224
3.8.6 宗地图变更224
3.8.7 宗地面积变更225
3.8.8 界址点坐标处理225
3.8.9 面积汇总表变更225
3.9 变更地籍调查的审核与资料入库226
3.9.1 变更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226
3.9.2 变更地籍调查资料入库226
3.10 城镇土地调查成果227
4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228
4.1 主要目标任务228
4.1.1 数据库建设228
4.1.2 管理系统建设228
4.2 建设原则228
4.3 建设体系229
4.3.1 总体框架229
4.3.2 土地调查数据分中心231
4.3.3 土地调查数据服务系统231
4.3.4 数据库管理系统232
4.4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233
4.4.1 数学基础和数据库内容233
4.4.2 数据库结构234
4.4.3 数据库建设准备235
4.4.4 数据源处理238
4.4.5 数据库建设流程240
4.4.6 数据获取方法241
4.4.7 过程质量控制242
4.4.8 数据采集与处理242
4.4.9 数据检查与入库244
4.5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245
4.5.1 系统设计原则245
4.5.2 系统架构设计245
4.5.3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247
4.6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250
4.6.1 数据库建设的内容250
4.6.2 基本要求250
4.6.3 数据源处理250
4.6.4 数据采集与处理252
4.6.5 数据检查与入库254
4.6.6 数据库更新255
4.6.7 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256
4.7 县级以上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257
4.7.1 市(地)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257
4.7.2 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258
4.7.3 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258
4.8 土地调查数据更新258
4.8.1 更新数据源258
4.8.2 数据库更新原则259
4.8.3 数据库更新环节和方法259
4.8.4 数据库更新技术260
4.9 数据库安全管理与维护263
4.9.1 文件加密保护263
4.9.2 数据库加密保护263
4.9.3 数据存取控制264
4.9.4 防止信息破坏264
4.9.5 管理措施264
4.9.6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清除264
4.9.7 法律保护265
4.9.8 保密规定265
5 成果汇总266
5.1 面积统计汇总266
5.1.1 基本原则266
5.1.2 基本要求267
5.1.3 县级面积统计268
5.1.4 各级数据汇总269
5.1.5 面积校核270
5.2 图件编制271
5.2.1 县级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271
5.2.2 土地利用挂图编制271
5.2.3 派生图件274
5.2.4 城镇图件274
5.3 报告编写和成果分析274
5.3.1 基本要求274
5.3.2 报告种类274
5.3.3 报告主要内容275
6 检查验收288
6.1 检查验收制度288
6.2 检查验收依据288
6.3 检查验收程序288
6.3.1 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288
6.3.2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程序289
6.4 提交检查验收的成果和资料289
6.4.1 县级调查成果和资料289
6.4.2 汇总成果和资料290
6.5 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291
6.5.1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291
6.5.2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297
6.6 县级调查成果核查确认306
6.6.1 提交核查确认的成果与资料306
6.6.2 调查成果核查确认目的306
6.6.3 核查确认程序307
6.6.4 技术路线307
6.6.5 核查确认内容与方法307
6.7 汇总成果的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313
6.7.1 数据库成果检查313
6.7.2 数据汇总检查314
6.7.3 土地利用挂图检查314
6.7.4 土地调查报告成果检查314
6.7.5 田坎系数测算方法检查(省级汇总成果)314
6.8 成果评价指标314
6.8.1 评价内容和原则314
6.8.2 评价方法315
6.8.3 评价指标315
6.9 检查验收报告315
6.9.1 自检报告315
6.9.2 预检报告315
6.9.3 验收意见316
6.9.4 核查确认意见318
主要参考文献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