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六书与中国传统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六书与中国传统文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2/32210970.jpg)
- 岳山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2822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六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六书与中国传统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需要新的维度&夏锦乾1
绪论1
汉字——传统思维方式的滥觞及原型1
文化的本质与内部形态关系3
“六书”与中国传统文化举要6
结构安排与背景说明13
第一章 “六书”与文字的产生17
第一节 “六书”称谓及顺序17
“六书”称谓比较18
“六书”顺序排列19
第二节 文字产生的典籍记载和实证19
古文献相关记载20
考古发现实证22
第三节 文字产生年代的理论推测25
仰韶抽象性符号的属性25
仰韶符号体现的形式美规律26
从原始象形文看文字的产生27
第二章 象形文与字前文化30
第一节 字前文化研究的几种主要途径30
对字前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30
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研究32
残存原始族群的考察研究34
第二节 从原始象形文看字前文化35
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35
反映的原始社会形态38
先民对生存自然界的关注40
反映部落间残酷战争42
图腾及鬼神字义衍变43
第三章 “象形”造字及其思维特征48
第一节 “象形”造字49
单体象形49
复体象形50
第二节 象形思维特征50
“观物取象”51
循具象把握抽象54
复体象形的整体系统关系思维56
第四章 “会意”造字及其思维特征58
第一节 会意造字58
以“意符”构成表示某些意义59
会意表达抽象意义59
由象形转化发展而来60
数种物形构成以表关系及含意60
第二节 会意思维特征60
“比类取象”61
“得意忘象”62
意象性直觉思维63
第五章 “形声”造字及其思维特征66
第一节 “形声”造字及思维特征66
形声造字66
形声思维特征67
第二节 指事、转注、假借71
指事71
转注72
假借73
第六章 “象形”“会意”思维与《周易》77
第一节 象形思维与“易”之卦象77
发生时间同源78
思维方式同源80
第二节 会意思维与《经》及“易”“意”相通83
“易”是对“象”的意解84
意解主要借助会意思维运用85
“易”为“意”之假借86
第三节 象形、会意思维与“易学”87
象形会意思维与《易传》87
象形思维与汉易象数派89
会意思维与魏晋玄学易说义理派91
象形会意思维互补与宋代理学易93
第七章 “象形”“会意”与“五行”“阴阳”说95
第一节 象形与五行说95
五行所取皆为象形字97
象形思维与西周五行说99
第二节 会意思维与阴阳说102
“阴”“阳”均为会意字103
会意思维与两周阴阳说104
第三节 象形会意思维互补与阴阳五行融合106
第八章 “象形”“会意”思维与儒道互补109
第一节 象形思维与“与命与仁”109
象形思维与“与命”109
象形思维与“与仁”114
第二节 会意思维与“道”学说117
会意思维与“无”之造字原始表达118
会意思维与老子之“道”119
第三节 “象形”“会意”思维与儒道互补122
儒道思想互补122
儒道思维方式互补123
第九章 “象形”“会意”与传统教育思想127
第一节 “象形”思维与儒家教育思想127
象形思维与“有教无类”128
象形思维与“因材施教”129
象形思维与“随体诘诎”131
象形思维与传统治学方式133
第二节 “会意”思维与道家教育思想135
会意思维与直觉主义学习论135
会意思维与“法自然”137
会意思维与“虚静”原则137
会意思维与传统治学方式138
第十章 “六书”与传统法律思想141
第一节 象形文与原始刑罚141
象形文与原始五刑142
原始象形文与其他原始刑罚146
第二节 造字思维与神权法思想147
象形思维与原始自然崇拜147
会意思维与神权法思想148
第三节 象形思维与儒家法律思想150
象形思维与“为国以礼”150
象形思维与“为政以德”153
第四节 象形思维与法家法律思想156
对“法”的比类取象解说157
象形与法家刑罚内容158
象形思维与法家的局限性159
第五节 会意思维与道家法律思想161
会意思维与“以道统法”162
会意思维与“法自然”163
第十一章 “六书”与中国远古审美观念的发生、起源及其演进167
第一节 “单体象形”——远古审美观念孕育准备期168
单体象形发生期168
单体象形的美学意义170
单体象形与对形式美的感觉172
第二节 “复体象形”与“会意”——远古审美观念发生期174
复体象形与对形式美的自觉174
会意造字的美学意义175
会意思维与审美观念及仰韶文化178
第三节 “形声”——自觉按“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期179
第十二章 “六书”与传统美学181
第一节 会意思维与“美”之“和”及“善”181
“以味为美”与“和”182
“美与善同意”183
第二节 形声思维与“诗言志”184
“诗”与“誌”185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186
第三节 “象形”“会意”思维与“意象”“意境”说188
象形思维与意象188
会意思维与意境189
象形会意与艺术追求191
第十三章 “象形”“会意”与传统艺术思维194
第一节 象形会意与“赋”“比”“兴”194
单体象形与“赋”195
复体象形及指事与“比”195
会意与“兴”196
第二节 象形会意与“神思”198
象形与神思概念198
象形会意与神思情状199
会意与“神思”心理201
第十四章 “象形”“会意”与传统创作方法203
第一节 象形思维与现实主义203
象形与传统现实主义特征203
象形与儒家文艺倾向204
第二节 会意思维与浪漫主义206
会意与道家浪漫主义思维207
会意与传统浪漫主义特征208
第三节 象形会意思维互补与创作方法209
第十五章 “六书”与先秦文学艺术212
第一节 原始神话与象形会意思维214
神话形象与象形思维215
中国上古神话主题219
神话直觉与会意思维221
第二节 象形会意思维与历史散文225
汉字创造与巫史之职225
象形思维与历史散文228
第三节 象形会意与诸子散文231
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231
诸子散文与造字思维233
第十六章 “象形”“会意”与传统书画艺术242
第一节 “书画同源”的基本含义242
发生时间上的同源242
思维方式上的同源244
书法与绘画同源246
第二节 象形思维与传统绘画写实性艺术特征249
象形与传统绘画线条表现艺术250
“观物取象”与绘画“实对”传统252
象形与“谨毛而失貌”254
第三节 会意思维与传统绘画写意性艺术特征256
会意与传统绘画早期重“意”的思维基础257
会意与传统人物绘画的“传神”259
会意与传统山水绘画的“意境”262
第十七章 “象形”“会意”与传统戏曲艺术269
第一节 会意思维与戏曲写意艺术特征270
戏曲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思维基础271
会意思维与戏曲写意艺术特征273
第二节 象形、会意与戏曲散点透视结构及脸谱276
戏曲的散点运动结构276
象形会意与戏曲的脸谱281
主要参考文献285
后记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