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力衰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力衰竭](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0197685.jpg)
- 林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1868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0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心力衰竭-中医学临床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力衰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探讨与文献选析1
第一节 心力衰竭相关中医病名探讨1
一、心力衰竭相关中医病名源流1
二、心力衰竭中医病名探讨3
第二节 心力衰竭历代文献相关记载选析4
一、心痹4
二、心咳5
三、心水6
四、心胀8
五、心脏衰弱9
六、心衰9
七、心脏麻痹10
第2章 心力衰竭的古代文献研究13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13
一、早期文献中心力衰竭的相关记载13
二、《黄帝内经》对于心力衰竭的论述15
三、《神农本草经》20
四、《难经》20
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20
六、《华氏中藏经》24
第二节 晋隋唐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25
一、《脉经》26
二、《小品方》26
三、《诸病源候论》27
四、《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27
五、《外台秘要》28
第三节 宋辽金元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29
一、《圣济总录》29
二、《鸡峰普济方》30
三、《济生方》31
四、《世医得效方》31
五、朱丹溪著作32
第四节 明代对心力衰竭的认识32
一、《普济方》33
二、《杂病证治准绳》34
三、《景岳全书》35
第五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37
一、温病心痹37
二、张锡纯对心衰的论述37
三、心力衰竭、怔忡、喘咳、水肿因机证治的完善42
四、心力衰竭血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44
第3章 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47
第一节 急性心力衰竭47
一、病因48
二、临床表现48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48
四、治疗49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50
一、病因50
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51
三、诊断56
四、并发症56
五、防治57
第4章 现代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62
第一节 与心力衰竭相关的人体生理62
一、心脏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关系62
二、津液代谢的生理63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63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63
一、感受外邪63
二、心病久延、气血阴阳不足63
三、脏腑功能失调64
四、药物误用、滥用64
五、其他64
第三节 现代中医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65
一、强调心力衰竭与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血不足相关65
二、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肾相关66
三、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脾相关67
四、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肺相关67
五、强调心力衰竭与五脏相关67
第5章 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研究69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69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70
一、以本虚为主的证型70
二、本虚标实并见的证型71
三、心力衰竭急病74
四、瘿瘤合并心衰(甲亢合并心衰)74
第三节 现代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概述74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74
二、病证结合专方专药治疗79
第四节 有关辨证论治的几个问题81
一、关于心衰原发病治疗及心衰证型的转化与随症施治81
二、心力衰竭调理脾胃83
三、心衰咯血83
四、关于心力衰竭标本缓急治法84
五、关于西医心力衰竭与中医心衰辨证分型的关系84
六、应用西药后的辨证85
第6章 名老中医经验与名家医案选88
第一节 名老中医经验88
一、张晓星88
二、陈慈煦89
三、邓铁涛89
四、董燕平91
五、郭维琴92
六、李介鸣92
七、林慧娟94
八、刘延忠96
九、柯雪帆96
十、邢月朋100
十一、颜德馨101
十二、詹文涛102
十三、张侃如104
十四、赵淳104
十五、周次清107
十六、罗克聪109
十七、李可109
第二节 名家医案选111
一、郭士魁111
二、郭子光112
三、胡希恕114
四、姜春华115
五、柯雪帆116
六、李介鸣118
七、李可124
八、李培生126
九、李斯炽127
十、梁贻俊128
十一、林沛湘130
十二、刘渡舟132
十三、刘惠民133
十四、蒲辅周134
十五、任继学135
十六、施今墨135
十七、邓铁涛137
十八、万友生138
十九、王占玺139
二十、邢锡波140
二十一、邢子亨140
二十二、颜德馨142
二十三、张伯臾143
二十四、张羹梅143
二十五、赵清理144
二十六、赵锡武145
二十七、周次清147
二十八、祝谌予149
二十九、朱良春149
三十、朱锡祺150
第7章 心力衰竭的单味药、古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154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单味药治疗154
一、黄芪154
二、威灵仙155
三、五味子155
四、茯苓156
五、熟地黄156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古方治疗156
一、葶苈大枣泻肺汤157
二、苓桂术甘汤157
三、大承气汤157
四、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158
五、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158
六、五苓散159
七、桂枝茯苓丸159
八、大黄?虫丸159
九、白通加猪胆汁汤160
十、木防己汤160
十一、防己茯苓汤160
十二、薯蓣丸161
十三、己椒苈黄汤161
十四、桂枝加桂汤162
十五、金匮肾气丸162
十六、真武汤163
十七、小青龙汤163
十八、黄连阿胶汤164
十九、小陷胸汤164
二十、苓桂味甘汤165
二十一、生脉散165
二十二、逍遥散166
二十三、鲤鱼汤166
二十四、升陷汤167
二十五、补阳还五汤167
二十六、参附汤168
二十七、血府逐瘀汤168
二十八、甘露消毒丹169
二十九、温胆汤169
三十、归脾汤170
三十一、八珍汤170
三十二、桃红四物汤170
三十三、鸡鸣散170
三十四、独参汤172
三十五、苏子降气汤173
三十六、实脾饮173
三十七、茯苓导水汤173
三十八、当归补血汤174
三十九、回阳救急汤17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175
一、运用中药治疗心衰的同时,适当配以西药,常能取得更佳疗效175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晚期病情危急者有其优势176
第8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其他疗法180
第一节 中药注射液的应用180
一、参附注射液180
二、生脉注射液181
三、川芎嗪注射液181
四、刺五加注射液182
五、独参汤注射液183
六、丹参注射液184
七、葛根素注射液184
八、黄芪注射液185
第二节 中药雾化剂的应用185
一、复方丹参气雾剂并肝素雾化185
二、宣肺化痰、活血化瘀剂雾化186
第三节 中药药液灌肠、中药栓剂的应用187
一、丹苓液保留灌肠187
二、中药复方强心栓剂的应用187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针灸与气功治疗188
一、毫针治疗188
二、火针治疗191
三、水针治疗191
四、针刺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192
五、心力衰竭的气功治疗192
第9章 心力衰竭的护理与食疗196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护理196
一、一般护理196
二、心理护理196
三、医疗体育197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食疗197
一、辨证施食197
二、饮食禁忌198
第10章 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200
第一节心力衰竭舌象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200
第二节 心力衰竭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200
一、生理学检查指标与中医分型的关系200
二、生化检查指标与中医分型的关系201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功能关系探讨204
第三节 方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205
一、强心205
二、减轻容量负荷206
三、改善心肌代谢、增加冠脉流量206
四、延缓心肌细胞凋亡及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与再生206
五、调节神经内分泌207
六、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207
七、抗氧自由基208
八、保护血管内皮功能208
附录 心力衰竭防治方剂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