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豫西金矿成矿规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豫西金矿成矿规律
  • 陈衍景,富士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08019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豫西金矿成矿规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豫西金矿成矿地质背景1

第一节 豫西板块构造格局和演化概述1

第二节 豫西主要地质事件、地史分期和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新认识5

一、豫西主要地质事件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启示5

二、豫西主要地质事件的表现和意义简述6

三、2300Ma灾变事件的揭示及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新认识7

第三节 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形成和早前寒武纪板块构造12

一、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块体构造格局12

二、青阳沟型绿岩带的发育和原始地壳的性质13

三、背孜型绿岩带的发育和石牌河杂岩的形成——古陆核的出现14

四、君召群和荡泽河群两种类型绿岩的发育和其构造背景16

五、嵩阳期构造层的性质与崤山地体的离散和拼贴16

六、中岳期构造层的发育和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拼贴形成18

第四节 华北古板块的增生和北秦岭造山带形成18

一、1850~1400Ma华北古板块南缘火山弧与裂谷的并存——熊耳群和西阳河群的研究意义19

二、1400~1050Ma的伸展作用和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28

三、1050~400Ma华北古板块南缘的增生与沟-弧-盆体制30

四、400~200Ma东太平洋型的华北古大陆南缘31

第五节 华南古板块的发展和南秦岭造山带的形成32

一、西南克拉通的形成32

二、1850~1400Ma华南古板块北缘的地体离散33

三、1400~1050Ma华南古板块北缘的地体拼贴和中元古造山带的形成33

四、1050~400Ma华南古板块北缘的地体离散与拼合——加里东增生带形成34

五、400~200Ma华南古板块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体制和晚古生代增生带形成34

第六节 华南与华北古板块的碰撞造山和碰撞后构造演化35

一、古生代华南与华北古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200Ma时的印支运动35

二、碰撞后的构造演化38

三、豫西中部新生代岩浆活动、盆地发育及其与构造演化的关系41

第七节 主要认识和讨论44

第二章 豫西金矿成矿的地球化学背景——主要岩石建造的金丰度47

第一节 豫西不同构造单元主要岩石建造的时空关系47

第二节 嵩箕地块结晶基底的岩石建造划分及其金丰度49

一、结晶基底岩石建造49

二、结晶基底的金丰度49

第三节 崤山地体早前寒武纪岩石建造及其金丰度49

一、早前寒武纪岩石建造50

二、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金丰度51

第四节 太华复合地体结晶基底的岩石建造及其金丰度52

一、结晶基底的岩石建造52

二、结晶基底的金丰度52

第五节 华熊地块盖层——熊耳群的性质及其金丰度54

一、熊耳群火山岩建造的性质54

二、熊耳群的金丰度54

第六节 北秦岭造山带内的岩石建造及其金丰度54

一、宽坪群的性质及其金丰度54

二、二郎坪群的性质建造及其金丰度55

三、秦岭群的岩石建造及其金丰度55

第七节 南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建造及金丰度56

一、陡岭地体的岩石建造及金丰度56

二、华南板块北缘加里东造山带的岩石建造及其金丰度56

第八节 桐柏山区的岩石建造及其金丰度57

一、桐柏山区的构造格局、岩石建造及其与东秦岭的对应关系57

二、桐柏山区部分岩石建造的金丰度58

第九节 豫西中生代沉积物的金丰度及新生代砂金矿化61

一、中新生代盆地的性质和沉积物特征61

二、中生代沉积物的金丰度——以镇平白垩系为例61

三、新生代砂金矿化及砂金的分布61

第十节 总结与讨论——兼论金丰度变化规律和金的地球化学行为62

附表 本课题进行的部分微金测试结果66

第三章 豫西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成因和找矿方向72

第一节 豫西主要金矿的类型划分72

一、金矿分类的依据和原则72

二、金矿床划分方案简述及实例73

三、豫西金矿类型和样式77

第二节 爆破角砾岩型祁雨沟式金矿的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77

一、成矿地质环境77

二、矿床地质79

三、矿床地球化学80

四、矿床和含矿岩体的成因讨论84

五、找矿方向85

第三节 斑岩型蒲塘式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85

一、地质背景85

二、矿床地质特征86

三、矿床地球化学89

四、矿床成因讨论89

五、找矿方向90

第四节 矽卡岩型银家沟式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90

一、矿床地质背景90

二、矿床地质特征90

三、矿床地球化学92

四、矿床及含矿岩体成因讨论95

五、找矿方向98

第五节 微细浸染型祁子堂式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99

一、成矿地质背景99

二、矿床地质特征99

三、矿床地球化学102

四、矿床成因讨论105

五、找矿方向107

第六节 蚀变破碎带型上宫式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108

一、成矿地质背景108

二、矿床地质108

三、矿床地球化学110

四、矿床成因讨论118

五、找矿方向121

第七节 蚀变破碎带型申家窑式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121

一、成矿地质背景121

二、矿床地质124

三、矿床地球化学125

四、矿床成因讨论129

五、找矿方向129

第八节 石英脉型杨砦式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130

一、成矿的地质背景130

二、金矿地质特征131

三、矿床地球化学131

四、矿床成因讨论138

五、找矿方向138

第九节 瑶沟金矿——硅化体型和蚀变破碎带型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及其对比138

一、成矿的地质背景138

二、矿床地质139

三、矿床地球化学140

四、矿床成因讨论146

五、找矿方向147

第十节 砾岩层控型半宽式金矿的地质特征、成因和找矿方向147

一、成矿的地质背景147

二、矿床地质148

三、矿床地球化学149

四、矿床成因讨论154

五、找矿方向155

第十一节 炭质层控型银洞坡式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模式和找矿方向156

一、成矿地质背景156

二、矿床地质156

三、矿床地球化学158

四、矿床成因讨论161

五、银洞坡式金矿的找矿方向162

第十二节 总结与讨论162

第四章 豫西金矿化的若干规律和成矿模式166

第一节 豫西金矿化的若干规律和找矿标志166

一、金矿分布时间——内生金矿群中生代就位,外生金矿群新生代形成166

二、豫西金矿分布的空间——造山带及边缘168

三、金矿与花岗岩的关系170

四、金矿与断裂构造的关系171

五、金矿化与碰撞造山作用172

六、金矿化与碰撞造山作用174

七、金矿化与伸展构造作用的关系——伸展早期成矿174

八、豫西金矿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碰撞挤压向伸展的转变期174

九、成矿过程的多期多阶段性175

十、成矿物质具“深”源为主的多源性175

十一、成矿作用的多方式——成矿热液的多源性176

十二、矿石建造、矿化元素组合和围岩蚀变的相似性及其所指示的热液性质和成矿条件的相似性176

十三、自然金类的赋存、特征及变化规律178

十四、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受赋矿空间特征的制约178

第二节 豫西山金矿床的成矿模式179

一、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建立179

二、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对豫西金矿化规律的解释182

第三节 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对豫西金矿分布的解释和预测184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185

第五章 豫西地区金矿集中区的分布规律及与其它地区对比187

第一节 碰撞造山带控制金矿集中区的分布187

一、问题的提出187

二、碰撞造山带的地质和找矿特征188

三、中国重要金矿集中区与碰撞造山带的时空耦合188

四、碰撞造山带控制矿床产出的机理及在豫西的应用191

第二节 两种类型花岗绿岩地体对金矿化的控制191

一、问题的提出191

二、O型和C型花岗绿岩地体的划分191

三、金矿集中区与两类花岗绿岩地体的分布关系192

四、两类花岗绿岩地体对金矿化控制的机理201

五、两类花岗绿岩地体控矿理论在豫西地区的应用202

第三节 孔达岩系与金矿集中区的分布关系及其对金矿化的贡献202

一、问题的提出202

二、孔达岩系及其有关矿产203

三、中国北方孔达岩系与金矿集中区的分布关系203

四、孔达岩系与金矿化的关系——成矿模式204

五、与孔达岩系有关的金矿化模式在豫西的应用205

第四节 碰撞造山、O型地体、孔达岩系的三位一体——重要金矿集中区的基本地质特征或预测标志206

一、中国北方若干地区的地质特征和金矿化程度206

二、豫西不同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与金矿化强度的解释和预测207

第五节 总结与讨论208

参考文献210

ABSTRACT2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