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造学理论与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造学理论与实务
  • 曾垂荣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7764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创造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造学理论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学概述1

第一节 创造与创造学的概念和性质1

一、创造与创新的概念和性质1

二、创造学的概念和性质5

第二节 创造学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内容7

一、创造学的基本组成7

二、创造学的基本内容8

第三节 创造学的形成和发展9

一、国外创造学的形成和发展10

二、我国创造学的产生和发展15

第四节 创造学的研究方法21

一、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21

二、在实践中研究,在创造中总结的研究方法22

三、与相关学科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23

四、观察比较的研究方法24

第二章 创造力开发25

第一节 创造力概述25

一、创造力的概念25

二、创造力结构26

第二节 创造力开发原理28

一、压力激发原理28

二、诱导原理30

三、渗透原理32

四、调节原理32

第三节 创造力开发方法33

一、从教育方面开发创造力33

二、从思维训练中开发创造力34

三、从创造技法方面开发创造力36

第四节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36

一、智力方面要素对创造力的影响36

二、非智力方面要素对创造力的影响40

三、环境因素47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50

第一节 思维概述50

一、思维的概念50

二、思维的特性50

三、思维的品质52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54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54

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55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60

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互补60

二、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互补62

三、组合思维与分解思维的互补63

四、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互补64

五、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互补64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的结构体系65

一、全方位思维结构模式65

二、创造性思维体系65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形式66

一、理论思维66

二、直觉思维70

三、联想思维75

第六节 创造性思维方向76

一、扩散思维76

二、逆向思维77

三、侧向思维78

四、其它思维形式的方向性79

第四章 创新才能及其培养80

第一节 智力与智能的构成80

一、什么是智力81

二、智力和智能的结构82

第二节 创造性观察能力85

一、什么是创造性观察能力85

二、创造性观察能力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85

三、创造性观察的一般方法87

四、妨碍正确观察的因素和怎样培养创造性观察能力88

第三节 创造性记忆能力91

一、什么是创造性记忆能力91

二、创造性记忆能力对创新的影响92

三、记忆的心理特征和记忆规律92

四、提高创造性记忆能力与如何培养创造性记忆能力94

第四节 创造性想象能力95

一、什么是创造性想象能力95

二、联想能力95

三、幻想能力97

四、如何培养创造想象能力98

五、对想象的评价问题99

第五节 预见与直觉能力100

一、什么是预见能力100

二、预见能力的成果种种100

三、什么是直觉能力101

四、直觉能力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102

五、怎样培养直觉能力102

第六节 转移经验的能力103

一、什么是转移经验的能力103

二、转移经验的能力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103

第七节 实验操作能力105

一、什么是实验操作能力105

二、实验操作能力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105

三、努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106

第八节 创造才能评价107

一、从智能结构类型的特征评价107

二、其它评价方法107

第五章 创造型人才的素质及其培养110

第一节 创造型人才概述111

一、我国学者对人才的评说111

二、创造型人才的共同特征111

第二节 创造型人才的文化素质116

一、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116

二、人才的最佳知识结构117

第三节 创造型人才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119

一、创造动机和社会责任心119

二、兴趣及其培养120

三、情感及其培养124

四、意志及其培养127

五、性格和创造性性格130

第四节 克服创造的心理障碍133

一、创造障碍的涵义133

二、在创造中常见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133

第六章 创造目标的选择与创造法则137

第一节 创造目标的选择原则137

一、实用性原则137

二、创造性原则137

三、科学性原则138

四、社会性原则138

第二节 创造目标的选择条件139

第三节 选择目标的思路和构想140

一、从多种方案中选择目标140

二、结合本职工作选择目标140

三、根据实力选择目标141

四、注重目标的剖析142

第四节 十二条创造法则142

一、综合法则142

二、还原法则143

三、对应法则144

四、移植原则145

五、离散法则145

六、强化法则145

七、换元法则145

八、迂回法则146

九、组合法则146

十、逆反法则147

十一、造型法则148

十二、群体法则149

第七章 创造技法及其应用150

第一节 创造技法概述150

一、什么是创造技法150

二、创造技法的原理和作用150

三、创造技法的产生和特点151

四、创造技法的分类153

第二节 集体搞发明创造技法154

一、头脑风暴法154

二、综摄法(戈登法)156

第三节 列举“三点”与组合技法157

一、缺点列举法158

二、希望列举法159

三、特点列举法159

四、组合技法161

第四节 类比技法163

一、直接类比技法163

二、间接类比技法164

三、因果类比技法164

四、仿生类比法164

第五节 联想技法165

一、联想概述165

二、联想三法则165

三、联想技法165

第六节 移植技法169

一、技术手段或方法的移植170

二、原理移植170

三、技术功能的移植170

第七节 专利信息发明法171

一、调查专利法171

二、综合专利信息法171

三、专利空隙创造技法172

四、专利知识法172

第八节 提问系列技法173

一、5W2H法173

二、检核表技法174

三、和田法(聪明十二法)175

四、发明十步法178

五、决策三思法178

六、七步法179

第九节 创造技法的综合运用179

第八章 发明创造的措施与发明方法基础181

第一节 发明创造的措施概述181

一、措施的含义和结构181

二、发明创造程序与措施的选择183

第二节 类比型措施184

一、类比措施的性质与类型184

二、模仿、缩放、仿生、等效、模拟、假象化、模型化185

第三节 转换型措施189

一、转换型措施的特点与类型189

二、功能、作用、质料、形态的转移190

三、形状位置、数目尺寸、结合、传动、运动方式的转换191

四、思路、途径、用途、外观的转换192

第四节 综合、分解、增减、变形型措施192

一、综合型措施193

二、分解、增减、变形型措施194

第五节 发明原理与发明过程196

一、发明机制197

二、发明模式198

三、发明策略199

四、发明过程200

第六节 发明方法的类型202

第七节 主要发明方法简介203

一、现代尝试法203

二、半经验发明方法203

三、物场分析法206

四、发明程序大纲209

第九章 知识产权与创新成果保护211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211

一、什么是知识产权211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和特点211

第二节 WTO与知识产权212

一、TRIPS的特点与知识产权212

二、我国加入WTO以后,适应知识产权的对策213

第三节 专利的基本概念215

第四节 转变观念,勇于及时申请专利216

第五节 专利申请的审批和实施216

一、怎样申请专利216

二、专利申请的审批217

三、专利的实施218

第六节 非专利技术成果的保护219

第七节 专利战略220

一、专利战略的基本概念220

二、专利战略研究的内容220

三、在科研和技术开发中应十分重视专利战略222

附录一 复习思考题224

附录二 创造性思维训练227

附录三 创造力的自我测试(一)236

创造力的自我测试(二)2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