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 2008年版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 2008年版 第2版
  • 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 ISBN:978780242030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经济政策-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经济规划-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 2008年版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概要1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1

一、发展观及其演变1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3

三、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4

第二节 用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理念8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8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9

三、坚持“五个统筹”10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11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12

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

二、坚持改革开放15

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18

第四节 工程咨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4

一、工程咨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24

二、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各类工程咨询业务的指导思想26

三、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工程咨询的工作要求27

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工作要求纳入工程咨询业的质量管理体系27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29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基础29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29

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周期33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34

四、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37

五、经济增长39

六、国际收支、国际贸易及汇率40

第二节 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45

一、政府干预的逻辑依据45

二、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46

三、提高效率的公共政策47

四、公共支出48

第三节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49

一、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49

二、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50

三、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和调控手段53

四、我国“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56

五、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体系57

第三章 投资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一节 投资理论概述60

一、投资的涵义60

二、投资的特性61

三、投资的决定62

四、投资变动的宏观效应62

五、固定资产再生产64

第二节 投资的宏观调控65

一、投资规模66

二、投资结构68

三、投资效益69

第三节 投资项目管理制度71

一、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71

二、项目法人责任制73

三、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74

四、建设工程监理制度77

五、建设工程合同制度78

第四节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80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原则80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81

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84

第五节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86

一、改革的背景86

二、改革的总体要求87

三、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88

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89

五、投资宏观调控机制改革91

六、投资监督管理机制改革92

第四章 财税体制与财政政策94

第一节 财政概述94

一、财政的基本涵义94

二、公共财政的涵义及特征94

第二节 财政管理制度95

一、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与制度安排95

二、财政收入的主要内容与制度安排98

三、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及其制度安排101

四、国有资产管理概述103

第三节 财政政策106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106

二、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与功能106

三、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与类型109

四、财政政策的目标112

第四节 税收116

一、商品课税及其特点116

二、所得课税117

三、其他税收121

四、国际税收122

第五章 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124

第一节 金融机构及其职能124

一、中央银行124

二、商业银行126

三、政策性银行127

四、证券机构129

五、保险机构131

六、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131

第二节 金融市场133

一、金融市场的功能及其分类133

二、货币市场134

三、债券市场136

四、股票市场137

五、期货市场138

六、保险市场139

七、外汇市场140

第三节 货币政策142

一、概述142

二、货币政策目标142

三、货币政策工具143

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46

第四节 金融风险与监管146

一、金融风险146

二、金融监管147

第六章 规划体制与规划方法150

第一节 规划概述150

一、规划的性质、特征、功能150

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制的基本框架152

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一般程序154

一、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154

二、规划的编制155

三、规划编制中的衔接156

四、规划论证157

五、发展规划的审核、批准158

六、规划公布与实施158

七、规划评估及修订158

八、发展规划的调整161

第三节 总体规划161

一、总体规划的特点、地位及内容161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62

三、总体规划的编制163

第四节 专项规划165

一、专项规划的定位与功能165

二、编制专项规划的领域及内容要求165

三、专项规划的编制167

第五节 区域规划169

一、区域规划的定位169

二、编制国家级区域规划的范围和内容169

三、区域规划的编制170

第六节 规划方法171

一、编制规划应遵循的一般原则171

二、规划编制的若干技术方法评述171

第七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第一节 “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174

一、时代背景174

二、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175

三、《纲要》编制的目的和定位176

第二节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177

一、对发展阶段及形势的基本判断177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78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规划指标180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18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82

二、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184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187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90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94

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98

七、深化体制改革200

八、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204

九、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06

第四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207

一、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207

二、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208

三、健全规划管理体制209

第八章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专项规划第一节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10

一、能源形势210

二、方针和目标211

三、建设重点211

四、节能和环保213

五、科技进步215

六、保障措施216

第二节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217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217

二、发展重点220

三、政策措施226

第三节 铁路“十一五”规划229

一、“十五”回顾229

二、面临的形势229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230

四、铁路发展重点任务230

第四节 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236

一、“十五”回顾和“十一五”面临形势236

二、“十一五”发展思路与目标238

三、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239

四、重大工程243

五、政策措施245

第九章 资源节约及科技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第一节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48

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248

二、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49

三、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249

四、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251

五、保障措施255

第二节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255

一、现状与形势255

二、目标和任务257

三、总体布局259

四、重点领域节水261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263

六、重点工程263

七、环境影响分析269

八、保障措施270

第三节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70

一、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270

二、重点任务272

三、保障措施275

第四节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75

一、《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76

二、“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276

三、“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文化工程项目278

四、“十一五”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278

五、“十一五”时期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278

第十章 区域规划280

第一节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280

一、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定位与编制意义280

二、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82

三、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任务283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286

一、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286

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287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88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90

五、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92

六、引导重点区域加快发展294

七、坚持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295

八、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297

九、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99

十、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300

十一、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保障机制302

第三节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304

一、面临的形势304

二、指导思想和振兴目标305

三、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307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308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309

六、协调区域和城乡发展310

七、提高支撑保障能力313

八、增强发展活力315

九、政策措施与实施机制317

主要参考文献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