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2230634.jpg)
- 国家教委高教司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6382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32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1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50年代~70年代中期的文学1
一 50年代~70年代中期的文学思潮1
本时期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1
50年代初期的文学思潮2
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的文学思潮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4
二 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4
农村题材小说的兴盛与演进4
赵树理等的小说5
李準、王汶石等的短篇小说6
柳青的《创业史》8
周立波的短篇小说和《山乡巨变》8
浩然等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小说9
三 反映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的小说10
工业题材小说的兴起10
艾芜的《百炼成钢》和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11
工人作家的小说11
四“干预生活”的小说12
“干预生活”的提出与影响12
正视现实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12
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小说12
五 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小说13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发展13
孙犁的小说14
茹志鹃、刘真的小说15
王愿坚、峻青的小说16
六 长篇小说的丰收16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16
梁斌的《红旗谱》17
杨沫的《青春之歌》18
欧阳山的《三家巷》、吴强的《红日》18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19
其他长篇小说创作20
七 新生活的颂歌21
50年代初期诗歌的主潮21
臧克家、田间、阮章竞的诗作21
青年诗人的诗作22
少数民族诗人的诗作23
八 政治抒情诗的盛行24
政治抒情诗的盛行24
郭小川的诗24
贺敬之的诗25
九 叙事诗的发展26
叙事诗的涌现26
李季的叙事诗26
闻捷的叙事诗27
《阿诗玛》、《嘎达梅林》等长诗的创作与整理28
十 通讯特写和人物传记29
通讯特写的勃兴29
魏巍的通讯30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和《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长篇通讯30
革命回忆录和人物传记31
十一 抒情性散文及杂文32
抒情散文创作热潮的形成32
杨朔的散文32
刘白羽的散文33
秦牧的散文33
吴伯箫等的散文34
杂文的兴衰和邓拓等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34
十二 历史剧和现代生活剧35
话剧创作的起伏35
老舍的剧作36
田汉、曹禺、郭沫若的历史剧37
反映现代生活的剧作38
十三 文艺论争和理论批评40
文艺论争的主要问题和理论焦点40
周扬的文学理论批评41
冯雪峰的文学理论批评41
茅盾的文学理论批评42
何其芳的文学理论批评43
十四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43
“革命样板戏”和“根本任务论”43
“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学创作44
天安门诗歌45
第二编 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学47
一 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学思潮47
本时期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47
本时期主要文学思潮47
二 伤痕小说49
“伤痕文学”及其论争49
刘心武的小说49
从维熙、宗璞的小说50
三 反思小说51
“反思文学”的产生和艺术视野51
张贤亮的小说52
李国文、张弦的小说53
四 改革小说54
“改革文学”的思想艺术特色54
蒋子龙的小说55
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55
张一弓、路遥的小说56
五 城市小说57
城市小说的突起57
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57
张洁、谌容的小说58
冯骥才、邓友梅、陈建功的小说59
六 乡土小说60
乡土小说的新进展60
汪曾祺、刘绍棠的小说60
贾平凹、张炜的小说61
七 历史小说62
历史小说的再度活跃62
姚雪垠的《李自成》63
凌力的历史小说63
八 军旅作家和军旅小说64
军旅作家群的勃兴和军旅小说的发展64
徐怀中的小说64
李存葆、朱苏进的小说65
九 知青作家和知青小说66
知青作家群的形成和知青小说的产生66
张承志的小说67
梁晓声、史铁生的小说67
十 “文化寻根”小说68
“寻根文学”的提出68
阿城、韩少功的小说69
王安忆的小说69
十一 小说的艺术探索70
现代主义的影响和小说的艺术变革70
王蒙的小说71
张辛欣等的小说72
莫言等的小说73
马原等的小说73
十二 “新写实主义”小说74
“新写实主义”的缘起74
刘恒、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75
叶兆言等的“新历史小说”76
十三 “归来诗人”的诗76
“归来诗人”诗作的特点76
艾青的诗77
曾卓、绿原、牛汉的诗78
公刘、白桦、邵燕祥、流沙河等的诗79
十四 现实主义诗歌80
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80
李瑛、张志民的诗81
雷抒雁、张学梦、叶延滨、骆耕野等的诗81
十五 朦胧诗及其他82
朦胧诗及其论争82
舒婷等的诗83
新边塞诗和军旅诗84
十六 散文的新变85
走向多样化的散文创作85
巴金的散文86
杨绛等的忆旧散文86
余秋雨等的文化散文87
王英琦等的女性散文88
十七 报告文学的跃动89
全方位发展的报告文学89
徐迟、黄宗英的报告文学89
陈祖芬、理由的报告文学90
李延国、钱钢的报告文学91
十八 话剧的振兴92
话剧艺术的复兴与探索92
苏叔阳、李龙云的剧作92
高行健、沙叶新的剧作94
十九 文学论争和理论批评95
本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95
本时期的主要文学论争95
第三编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文学98
一台湾当代文学思潮98
政治文学思潮98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98
乡土文学思潮98
多元化文学思潮99
二 台湾的小说99
台湾小说发展的基本轮廓99
白先勇的小说100
聂华苓、於梨华的小说101
林海音、陈若曦等的小说101
陈映真的小说102
黄春明、钟理和、钟肇政的小说103
古龙、高阳的小说104
三 台湾的诗歌105
台湾诗歌发展脉络105
余光中的诗106
洛夫的诗106
痖弦、郑愁予、罗门的诗107
纪弦、羊令野、覃子豪等的诗107
四 台湾的散文108
台湾散文发展概况及其主要特色108
梁实秋的散文109
柏杨的散文109
琦君、张秀亚、三毛等的散文110
五 台湾的戏剧111
台湾剧作概况111
姚一苇、马森的剧作111
六 香港文学思潮112
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承续112
现代主义文学的勃兴113
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13
通俗文学思潮的兴盛114
本土文学思潮的发展114
七 香港文学概况114
香港的小说114
香港的诗歌118
香港的散文121
香港的戏剧123
八 香港代表性作家作品124
金庸的小说124
刘以鬯的小说124
侣伦、徐訏的小说125
西西、梁锡华的小说126
九 澳门文学126
澳门文学发展的总体风貌126
澳门文学创作概况127
李鹏翥、陶里、鲁茂等的创作129
后记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