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电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电磁学
  • 庞小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5516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生物电磁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电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生物组织的电磁结构和特性1

1.1 在生命系统中的电磁相互作用1

1.2 生物分子的电磁特性4

1.2.1 蛋白质分子的电磁特性4

1.2.2 蛋白质分子和周围体液组成的系统的电磁特性7

1.2.3 核苷酸和DNA(或RNA)的电磁特性9

1.3 生物膜和生物中的微量离子的电磁特性11

1.3.1 生物膜的结构及电磁特性11

1.3.2 生物膜上的离子及它的静息电位及离子泵产生的电流14

1.3.3 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上的动作电位及其传递17

1.4 水的电磁特性和它的生物功能20

1.4.1 水在生物体中的分布21

1.4.2 水在体内的存在形式23

1.4.3 水分子的电磁特性及它的导电和磁化效应23

1.4.4 水的生物功能28

1.5 生物组织中的质子传导特性29

1.5.1 水的导电和磁化机理及特性29

1.5.2 α螺旋蛋白质分子中的质子传导35

1.6 生物组织中的电子传导35

1.6.1 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36

1.6.2 电子在线粒体的呼吸链上的传导37

1.6.3 电子传递的一个理论41

1.7 生物体和人体的电学特征43

1.7.1 生物体和人体的电磁特性43

1.7.2 生物组织的电学特性43

1.8 生物组织的磁性特征45

1.8.1 生物磁性产生原因45

1.8.2 生物磁性的特性46

1.8.3 生物磁性的检测47

1.9 心脏的电学特性及心电图48

1.9.1 心脏的电学特性48

1.9.2 心电图及其特点49

1.9.3 心电图的测试50

1.10 脑的电活动及脑电图51

1.10.1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1

1.10.2 神经兴奋传递的过程53

1.10.3 大脑皮层的结构及电活动特性56

1.10.4 脑电图58

1.10.5 诱发脑电图60

1.11 血液的电磁特性61

1.11.1 血液流动产生的电磁效应61

1.11.2 电泳技术及其特点62

第2章 生物生存的电磁环境和电磁生物效应的研究64

2.1 生物生存的电磁环境64

2.2 电磁辐射对生存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67

2.2.1 极低频(ELF)/工频电磁场对健康影响67

2.2.2 射频电磁场(RF)的健康效应68

2.2.3 视屏显示终端(VDT)的健康效应70

2.3 人和生物受电磁辐射的容许值及标准72

2.3.1 工频电磁场的安全标准72

2.3.2 射频电磁场的安全标准74

2.4 电磁生物效应的研究方法及理论计算与分析法77

2.4.1 电磁辐射与生物或人体的作用的特点77

2.4.2 电磁生物效应研究的常用方法78

2.4.3 时域有限差分(FDID)的计算方法79

2.5 对生物电磁特性测量的方法80

2.5.1 生物组织的电位测定80

2.5.2 测量细胞膜电位技术81

2.5.3 微电极技术82

2.5.4 阻抗的测定84

2.5.5 细胞或分子带电测定及电脉技术85

2.5.6 电场场强测量86

2.6 与生物作用的电磁场的分类87

第3章 低频电磁场与生物的相互作用91

3.1 电场的性质及引起的生物组织的极化与传导特性的改变91

3.1.1 电场的特性和由它引起的生物组织的电学性能的改变91

3.1.2 外加电磁场引起的生物体的电导特性的变化94

3.2 人和生物体所带的电荷及静电的生物效应96

3.2.1 人和生物体的带电及其特性96

3.2.2 人和生物所带电荷产生的一些效应97

3.3 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99

3.3.1 电刺激的形式及效果99

3.3.2 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100

3.4 磁场对生物组织的影响101

3.4.1 磁场引起的生物组织的磁学性能的变化101

3.4.2 磁场作用于生物组织的耙点102

3.4.3 水是磁场作用的一个对象103

3.5 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特点106

3.5.1 磁场对遗传的效应106

3.5.2 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效应107

3.5.3 对生理和生化特性的效应108

3.5.4 磁场对机体免疫和内分泌的影响109

3.5.5 磁场生物效应的特点109

3.6 磁场对癌组织和癌细胞的影响111

3.6.1 磁场对癌症的效果111

3.6.2 磁场治疗癌的原因分析111

3.7 低频电磁场对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113

3.7.1 对细胞信号系统的影响114

3.7.2 细胞膜是低频电磁场作用的靶体115

3.7.3 低频电磁场与细胞信号的耦合效应115

3.8 低频电磁场的一些生物效应116

3.8.1 低频电磁辐射对基因转录的影响116

3.8.2 低频电磁场对褪黑激素和移植肿瘤细胞的影响117

3.8.3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在联合致癌模型中的作用118

3.8.4 极低频电磁场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119

3.8.5 低频电磁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20

3.8.6 极低频电磁场对动物健康的影响121

3.8.7 极低频电磁场对酶活性的影响121

3.8.8 极低频电磁场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121

3.8.9 低频电磁场对生物与人的昼夜节律的影响122

3.9 高压输电线的电磁场和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124

3.9.1 高压输电线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124

3.9.2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的生物效应128

第4章 射频电磁波和微波的生物效应及特点131

4.1 射频电磁波及微波的特性131

4.1.1 射频电磁波和生物组织作用后的变化131

4.1.2 微波的基本特点133

4.1.3 微波与生物组织作用后引起的变化135

4.2 射频电磁波所引起的生物组织电磁特性的变化136

4.2.1 射频波导致的生物组织电磁特性的改变136

4.2.2 三个色散区的特点137

4.2.3 生物组织的介电性质随温度的变化143

4.3 由射频电磁波引起的电磁特性的测量144

4.3.1 测量的基本要求144

4.3.2 平面接触式的测量系统145

4.3.3 同轴接触式测量头147

4.4 射频波与微波对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影响及致癌效应150

4.4.1 射频波与微波对酶的影响150

4.4.2 射频波与微波对染色体的影响150

4.4.3 射频波与微波对生殖细胞等的影响151

4.4.4 射频波与微波对生殖功能的影响152

4.4.5 射频波与微波致癌效应的研究153

4.5 射频电磁波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及其效应154

4.5.1 射频电磁波对脑电图的影响154

4.5.2 射频电磁波对脑组织中钙离子的影响155

4.5.3 射频电磁波对血脑屏障的影响156

4.5.4 射频电磁波引起的神经系统组织结构的改变157

4.5.5 射频电磁波对动物行为影响158

4.5.6 射频电磁波对外表或离体神经的作用158

4.6 射频波和微波与免疫和造血系统的相互作用159

4.6.1 射频波和微波对淋巴细胞的增殖的作用159

4.6.2 射频波和微波对动物造血系统的影响161

4.7 内分泌系统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的变化162

4.7.1 射频电磁场对肾上腺的影响162

4.7.2 射频电磁场对甲状腺的影响163

4.7.3 射频电磁场对生长素和类皮质激素的影响164

4.7.4 在微波照射下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变化164

4.8 电磁波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65

4.8.1 射频波和微波辐射引起流行病调查的结果165

4.8.2 射频波和微波辐射动物实验结果166

4.8.3 射频波和微波辐射离体组织与细胞等的实验结果167

4.9 对视觉和听觉系统的影响作用168

4.9.1 射频波和微波辐射对白内障的产生及作用机理168

4.9.2 射频波和微波辐射对听觉的影响170

4.10 对动物胚胎和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的作用171

4.11 微波和射频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及产生机理的分析173

4.11.1 微波与射频波的热生物效应及其机理173

4.11.2 射频波和微波的非热生物效应及机理174

4.11.3 曾提出过的微波和射频波的非热生物效应模型175

4.12 微波的治疗和诊断作用及肿瘤的治疗178

4.12.1 微波的治疗效果178

4.12.2 微波治疗肿瘤的技术179

4.12.3 微波的诊断作用180

4.13 脉冲波和射频电磁波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181

4.13.1 脉冲射频波的应用181

4.13.2 射频波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182

第5章 毫米波、太赫兹波、红外线和激光的生物效应185

5.1 毫米波及其特点185

5.1.1 毫米波的特性185

5.1.2 毫米波与生物作用的特点185

5.1.3 毫米波生物效应的特点186

5.2 毫米波作用生物体产生的生物效应188

5.2.1 毫米波对神经系统的影响188

5.2.2 毫米波对动物的DNA和生殖的影响189

5.2.3 毫米波对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与抗原的影响190

5.2.4 毫米波对造血系统的影响191

5.2.5 毫米波对内脏组织的影响191

5.2.6 毫米波对细胞增值和凋亡的影响192

5.2.7 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的效果193

5.3 毫米波的非热和热生物效应及其机理分析195

5.3.1 毫米波生物效应的机理的一些观点195

5.3.2 分子转动模型197

5.3.3 毫米波的生物热效应的机理198

5.4 毫米波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效应201

5.4.1 毫米波对肿癌治疗的效果201

5.4.2 毫米波对非肿瘤疾病的效应203

5.5 太赫兹波的特性和生物效应及在生物中的应用204

5.5.1 太赫兹波的产生及特性204

5.5.2 太赫兹的生物效应及其机理206

5.5.3 太赫兹波的生物成像209

5.6 红外线的特性及红外技术210

5.7 红外线的生物效应213

5.7.1 红外线对动物的生物机能的影响213

5.7.2 红外线对血液循环和生化反应的影响214

5.7.3 红外线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214

5.7.4 红外线对神经细胞膜钠通道电流Ina的调制214

5.8 红外线的非热和热生物效应的机理和特性215

5.8.1 红外线非热生物效应的机理和理论215

5.8.2 红外线的热生物效应的机理及特性221

5.9 激光的特性和产生的一些效应224

5.9.1 激光及其特性224

5.9.2 激光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特点225

5.10 激光的生物效应227

5.10.1 激光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227

5.10.2 激光对细胞结构、状态和功能的影响228

5.10.3 激光对动物状态的影响229

5.11 在生物医学中的激光技术232

5.11.1 激光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特性232

5.11.2 激光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33

5.11.3 激光技术在测量表皮组织和器官的特性中的应用233

5.11.4 激光光谱技术在诊断和治疗癌肿瘤中的应用235

5.11.5 生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新的光谱仪器236

第6章 可见光的生物效应238

6.1 光与生物的作用及产生的原初效应238

6.1.1 光生激发状态238

6.1.2 荧光和磷光239

6.1.3 生物荧光特性的理论描述241

6.2 环境和生物分子的特性对生物荧光的影响243

6.2.1 体液环境对荧光的影响243

6.2.2 溶液中的溶质对生物分子的荧光的影响244

6.2.3 激发分子的结构和运动状态对偏振荧光的影响247

6.2.4 供体和受体间的间距变化对荧光过程中的能量转移的影响249

6.3 光合作用的过程、机理及特征251

6.3.1 光合作用反应、叶绿素和其他色素251

6.3.2 叶绿体中的光合反应中心255

6.3.3 细菌和蓝绿藻类的光合作用系统256

6.3.4 植物的两种光合作用系统258

6.3.5 光致电荷分离反应与光合磷酸化作用偶联的机理260

6.3.6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262

6.3.7 光合作用中的能量传递262

6.4 视觉中的光过程263

6.4.1 视网膜的结构及视蛋白的组成263

6.4.2 视色素在光作用后的变化特性265

6.4.3 菌紫质和视紫质的结构和功能268

6.4.4 视蛋白的荧光及能量转移272

6.4.5 在视觉系统中感受细胞的换能作用272

6.4.6 菌紫质在蛋白质计算机中的应用273

6.5 在生物中光的动力学效应275

6.5.1 光化反应275

6.5.2 光动力学效应276

6.5.3 光敏化的自动氧化作用277

6.6 生物的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及物理发光277

6.6.1 化学发光277

6.6.2 生物发光278

6.6.3 物理发光279

第7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283

7.1 电离辐射的基本特点283

7.1.1 电离辐射的形式和特点283

7.1.2 电离辐射的表述方法286

7.2 电离辐射与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及产生的生物效应287

7.2.1 电离辐射对生物分子和机体的作用及其特点287

7.2.2 生物分子吸收了电离辐射后引起的结构变化和导致的生物效应289

7.3 电离辐射与生物组织作用的机理和理论291

7.3.1 靶模型及其相应的结果291

7.3.2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的分子理论294

7.3.3 电离辐射的双元辐射作用理论295

7.4 紫外光(UV)的生物效应297

7.4.1 DNA的嘧啶光二聚体的生成297

7.4.2 DNA的损伤与复合299

7.4.3 紫外光引起蛋白质的激发与变性301

7.5 重离子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其应用302

参考文献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