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治权论 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治权论 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建设](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254339.jpg)
- 郭大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750655482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建设-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治权论 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民主思想——执政能力的理论基础第一章 人类社会早期民主思想探源7
一、西方早期民主思想的起源7
(一)西方古代民主思想8
(二)西方中世纪民主思想11
(三)西方近代民主思想14
二、东方早期民主思想的考察16
(一)黄宗羲等的民主启蒙思想16
(二)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思想22
(三)孙中山等的民主革命思想28
三、本章小结3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9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思想40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概念的阐释40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44
(三)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价值是消灭私有制并实现社会平等45
(四)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强调以民主制度防止无产阶级政权变质47
二、列宁的民主思想49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49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丰富与创新51
三、本章小结55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56
一、毛泽东的民主思想56
(一)“人民立宪”是毛泽东“民主之路”执政思想的本质内涵57
(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毛泽东“民主之路”执政思想的路径选择61
(三)“以法治国”是毛泽东“民主之路”执政思想的未尽探索63
二、邓小平的民主思想66
(一)否定以党治国——邓小平民主思想的萌芽66
(二)反对个人崇拜——邓小平民主思想的形成68
(三)改革政治体制——邓小平民主思想的发展71
(四)建设政治文明——邓小平民主思想的成熟75
三、江泽民的民主思想78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具有本质区别78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实施依法治国80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是标本兼治、源头治理81
(四)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化是尊重和保障人权84
四、胡锦涛的民主思想85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想理念——执政权力为民85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根本目标——构建和谐社会87
(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政治基础——保持政党先进89
(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体制保证——转变执政方式90
五、本章小结92
下编:治权机制——执政能力的实现途径第四章 治权机制的逻辑构想95
一、执政能力的现实挑战96
(一)封建残余思想的困扰97
(二)经济基础薄弱的困扰97
(三)传统政体模式的困扰98
(四)国民文化素质的困扰99
(五)境外敌对势力的困扰100
二、执政能力的制度缺陷101
(一)思想教育机制缺陷导致价值扭曲、道德失范滋生权力腐败101
(二)经济体制缺陷导致行政权力违规干预市场滋生权力腐败102
(三)监督机制缺陷导致公共权力失控滥用滋生权力腐败103
(四)用人机制缺陷导致干部任用商品化滋生腐败104
三、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由之路104
(一)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具有根本性106
(二)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具有权威性107
(三)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具有针对性107
四、构建治权机制的基本原则107
(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在治权机制的理论思考107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重在体现创新精神111
(三)坚持治标与治本的统一,重在实现治本效果112
(四)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重在形成独立特性113
五、本章小结116
第五章 执政权力的赋予机制117
一、人民赋权的本质内涵118
(一)“人民赋权”的思想内涵119
(二)“人民赋权”制度内涵120
二、人民赋权的现实缺陷121
(一)人民代表与代表人民122
(二)伯乐慧眼与群众拥戴123
(三)少数集中与多数服从124
三、实现人民赋权的有效途径126
(一)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赋权职能126
(二)选出能够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132
(三)确立以“人民意志”为准绳的用人机制133
四、本章小结136
第六章 执政权力的限制机制137
一、有限权力的价值取向138
(一)权力限制是现代法治的客观要求139
(二)权力限制是根除“人治”的必然要求140
(三)权力限制是治权机制的内在要求141
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剖析143
(一)权力过分集中的“人治化”趋向144
(二)权力过分集中的“臃肿化”趋向145
(三)权力过分集中的“商品化”趋向147
三、权力限制的有效途径149
(一)建立党内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149
(二)建立国家立法、行政、司法职能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151
(三)建立政府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离的权力结构153
四、本章小结156
第七章 执政权力的运行机制158
一、执政权力运行的主要问题160
(一)运行的随意160
(二)运行的隐蔽162
(三)运行的庸俗164
(四)运行的失察165
二、执政权力运行的趋向考察166
(一)运行的法制与法治的统一167
(二)运行的程序与效果的统一169
(三)运行的权力与责任的统170
三、以法定的制度体系构建权力运行机制172
(一)加强制度建设,奠定权力运行机制的基础172
(二)严格规范程序,明确权力运行机制的途径174
(三)实行民主公开,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175
四、本章小结177
第八章 执政权力的监督机制178
一、人的利益需求决定监督的价值180
(一)物质利益是人的欲望的第一需要180
(二)人的利益需求欲望是发展变化的183
(三)人的利益需求欲望是没有止境的185
二、执政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的深层原因187
(一)监督机构独立性的弱化187
(二)监督形态功能性的蜕化189
(三)监督手段有效性的虚化191
(四)惩治性监督严肃性的软化191
三、实现执政权力有效监督的对策193
(一)赋予监督职能,突出独立性193
(二)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广泛性194
(三)强化监督手段,提高有效性196
(四)采取特殊方式,增强针对性201
四、本章小结204
第九章 执政权力的自律机制205
一、以创新精神为指导,确立权力自律的原则206
(一)在思想观念上,坚持商品意识与人文精神的统一206
(二)在教育内容上,坚持“反封”与“反资”的统一208
(三)在工作指导上,坚持利益驱动与教育疏导的统一211
(四)在方式方法上,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212
二、以思想教育为主旋律,筑牢权力自律的防线213
(一)筑牢权力自律的信仰防线214
(二)筑牢权力自律的道德防线218
(三)筑牢权力自律的心理防线220
(四)筑牢权力自律的法纪防线222
三、以机制功能为保障,提高权力自律的效果223
(一)实现思想教育的效益标准制度化223
(二)实现思想教育的效益责任化225
(三)实现思想教育的物资保障预算化226
四、本章小结226
第十章 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层思考228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反思228
(一)重“防资”而轻“反封”229
(二)重“固权”而轻“限权”231
(三)重“人治”而轻“法治”233
二、苏联历史悲剧的启示235
(一)特定的历史环境236
(二)落后的封建思想237
(三)专权的政治体制239
(四)领袖素质的缺陷241
三、构建治权机制的现实保障244
(一)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是构建治权机制的前提244
(二)加快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是构建治权机制的动力247
(三)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是构建治权机制的保证249
(四)领导干部的表率和责任是构建治权机制的关键250
四、本章小结251
结语253
参考文献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