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音乐考研·复习精要 中国音乐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音乐考研·复习精要 中国音乐史
  • 喻意志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4044537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音乐史-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音乐考研·复习精要 中国音乐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者的话1

绪论2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3

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3

第一节 关于音乐的起源3

一、国外的相关学说3

二、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相关记载3

第二节 古歌与古乐舞4

一、古歌4

二、古乐舞4

第三节 古乐器6

一、打击乐器6

二、吹奏乐器8

三、弦乐器9

第二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10

第一节 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宫廷雅乐11

一、礼乐制度11

二、宫廷雅乐12

第二节 乐官制度与音乐教育13

一、乐官制度13

二、音乐教育14

第三节 乐舞与歌唱艺术15

一、周代的乐舞15

二、周代的歌唱艺术17

三、说唱音乐的远祖——《荀子·成相篇》19

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20

一、八音20

二、编钟艺术20

三、古琴艺术22

第五节 乐律学23

一、三种音阶23

二、十二律24

三、三分损益法24

第六节 儒、道、墨、法家的音乐思想26

一、儒家的音乐思想26

二、道家的音乐思想28

三、墨家的音乐思想29

四、法家的音乐思想30

第三章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1

第一节 音乐机构——“乐府”32

一、乐府的发展过程32

二、乐府的引申义32

三、李延年33

第二节 鼓吹乐、相和歌与清商乐33

一、鼓吹乐33

二、相和歌33

三、清商乐34

第三节 民间歌舞、百戏与歌舞戏35

一、民间歌舞35

二、百戏36

三、歌舞戏36

第四节 董仲舒、阮籍、嵇康的音乐思想36

一、西汉时期董仲舒的音乐思想36

二、三国时期阮籍、嵇康的音乐思想37

第五节 乐器39

一、吹管乐器39

二、打击乐器40

三、弹拨乐器41

四、古琴42

第六节 音乐文化交流44

一、汉代的音乐文化交流44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44

第七节 乐律学的发展45

一、探求新律时期的开始45

二、西汉京房六十律45

三、西晋荀勖笛律45

四、南朝宋钱乐之、南朝梁沈重三百六十律46

五、南朝宋何承天新律46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47

第一节 宫廷燕乐48

一、隋唐时期的多部乐48

二、歌舞大曲50

三、法曲51

四、健舞与软舞51

第二节 民间俗乐52

一、曲子52

二、变文52

三、散乐52

第三节 音乐理论53

一、音乐专著53

二、乐律宫调理论54

三、音乐思想55

第四节 记谱法56

一、古琴字谱56

二、燕乐半字谱58

三、舞谱59

第五节 音乐机构59

一、太常寺59

二、教坊59

三、梨园60

第六节 著名音乐家60

一、隋代的著名音乐家60

二、唐代的著名音乐家60

第七节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62

一、中国与日本的音乐文化交流62

二、中国与朝鲜的音乐文化交流63

第五章 宋元时期64

第一节 市民音乐65

一、市民音乐的主要内容66

二、市民音乐的主要特点66

三、瓦子、勾栏66

四、书会、社会66

第二节 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67

一、宋代曲子67

二、元代散曲70

第三节 说唱音乐70

一、鼓子词70

二、诸宫调71

三、货郎儿72

四、陶真72

五、涯词72

六、金代的《连厢词》72

七、“小说”和“话本”72

第四节 戏曲音乐73

一、杂剧73

二、南戏76

第五节 乐器和器乐的发展77

一、弹拨乐器77

二、拉弦乐器79

三、吹管乐器79

四、新乐器79

五、器乐合奏的新形式80

第六节 宋代的音乐机构81

一、宫廷雅乐方面81

二、宫廷燕乐方面81

三、宫廷鼓吹乐方面82

第七节 记谱法、乐律学与音乐论著82

一、记谱法82

二、乐律学82

三、音乐论著83

第八节 辽、西夏、金的音乐85

一、辽朝(916—1125)的音乐85

二、西夏王朝(1038—1227)的音乐85

三、金朝(1115—1234)的音乐85

第六章 明清时期87

第一节 戏曲音乐的发展88

一、明代“四大声腔”88

二、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89

三、乱弹90

四、梆子腔91

五、皮黄腔91

六、京剧91

第二节 民间歌舞、说唱93

一、歌曲93

二、少数民族歌舞音乐93

三、说唱音乐95

第三节 器乐的发展97

一、古琴艺术97

二、琵琶艺术99

三、民间器乐合奏100

第四节 音乐理论著作和重要曲谱102

一、音乐理论著作102

二、重要曲谱104

第五节 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105

一、新法密率105

二、工尺谱106

第六节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107

一、与日本的音乐交流107

二、与朝鲜的音乐交流109

三、与西方的音乐交流109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112

第一章 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112

第一节 民歌与民间歌舞113

一、民歌113

二、民间歌舞114

第二节 说唱音乐115

一、河南坠子115

二、四川清音115

第三节 戏曲音乐115

一、京剧115

二、越剧117

三、评剧118

四、粤剧118

五、楚剧118

第四节 民族器乐119

一、民间器乐社团119

二、地方性乐种119

三、华彦钧(1893—1950)120

第二章 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121

第一节 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121

一、基督教宗教音乐的传入121

二、新式军乐队的建立122

三、新式军歌的发展122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122

一、产生背景123

二、目的123

三、基本内容123

四、艺术形式124

五、意义125

第三节 学堂乐歌时期代表性音乐家125

一、沈心工(1870—1947)125

二、李叔同(1880—1942)126

三、曾志忞(1879—1929)127

第三章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发展(上)128

第一节 音乐教育的发展128

一、社会音乐教育128

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130

三、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131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音乐思想、音乐理论研究133

一、关于如何建设我国新音乐文化133

二、初期的音乐理论研究134

第三节 王光祈及其音乐理论研究135

一、生平135

二、音乐理论研究135

三、贡献136

第四章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发展(下)137

第一节 萧友梅与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137

一、生平137

二、音乐教育137

三、音乐创作138

第二节 赵元任与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140

一、生平140

二、音乐创作140

三、赵元任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与成就141

第三节 黎锦晖与儿童歌舞音乐143

一、生平143

二、儿童歌舞音乐创作143

三、其他儿童歌舞剧的创作145

第四节 刘天华与民族器乐146

一、生平146

二、音乐思想146

三、音乐创作147

四、其他方面149

第五章 工农革命歌曲和根据地的音乐151

一、工农运动中的革命歌曲151

二、根据地的革命音乐151

第六章 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153

第一节 青主的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153

一、生平153

二、音乐理论研究153

三、音乐创作155

第二节 黄自及其音乐创作155

一、生平155

二、音乐创作156

三、音乐教育158

四、音乐理论研究158

第三节 其他音乐家的创作158

一、陈田鹤及其音乐创作158

二、刘雪庵及其创作159

三、江定仙及其创作160

四、其他160

第七章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等人的音乐创作162

第一节 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162

一、背景162

二、左翼音乐运动的形成与开展163

第二节 聂耳及其音乐创作163

一、生平163

二、音乐创作164

三、艺术特色165

第三节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及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166

一、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166

二、吕骥的音乐创作167

三、张曙的音乐创作167

四、任光的音乐创作168

五、麦新的音乐创作169

六、其他169

第八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170

第一节 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活动和创作170

一、社会背景170

二、音乐创作170

第二节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172

一、生平172

二、音乐创作172

三、音乐理论研究173

第三节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173

一、冼星海的生平及创作道路173

二、冼星海的音乐创作175

第九章 沦陷区的音乐生活及江文也的音乐创作180

第一节 沦陷区的音乐生活180

一、社会时代背景180

二、各沦陷区的音乐生活180

第二节 江文也及其音乐创作181

一、生平181

二、音乐创作182

第十章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音乐创作185

第一节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音乐生活概貌185

一、社会时代背景185

二、国统区的音乐教育186

三、国统区的进步音乐演出活动的开展187

四、国统区的音乐创作187

第二节 马思聪及其音乐创作188

一、生平188

二、音乐创作189

第三节 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191

一、谭小麟的生平191

二、谭小麟的音乐创作191

三、其他作曲家的音乐创作192

第十一章 根据地与解放区的音乐生活与音乐创作194

第一节 根据地与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况194

一、艺术机构的建立194

二、音乐理论研究工作195

三、音乐创作195

第二节 根据地与解放区的音乐创作196

一、此时期音乐创作的特点196

二、群众歌曲创作197

三、抒情歌曲创作197

四、叙事歌曲创作197

五、大型声乐作品198

六、器乐作品198

第三节 新秧歌运动及秧歌剧的发展198

一、新秧歌运动的产生背景198

二、秧歌剧的产生199

三、秧歌剧的特点199

第四节 新歌剧的发展200

一、萌芽期的中国歌剧艺术200

二、探索期的中国歌剧艺术201

三、发展期的中国歌剧艺术202

中国当代音乐史部分206

第一章 声乐创作206

一、第一时期:1949—1957206

二、第二时期:1957—1966207

三、第三时期:1966—1976209

四、第四时期:1976—2000210

第二章 通俗音乐212

一、近代历史上的流行音乐(20世纪20年代末—1949)212

二、五六十年代的“轻歌曲”、“轻音乐”212

三、1976年以来的通俗歌曲大潮212

第三章 合唱创作214

一、50年代的合唱创作214

二、60年代前期的合唱创作216

三、“文革”期间合唱创作的畸形发展217

四、新时期的合唱创作(1976—2000)218

第四章 民族器乐创作220

一、民族器乐独奏221

二、民族器乐合奏224

第五章 西洋器乐创作228

一、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228

二、管弦乐创作232

第六章 歌剧、舞剧创作236

一、歌剧创作236

二、舞剧创作238

第七章 戏曲、曲艺音乐创作241

一、戏曲241

二、曲艺243

第八章 专业音乐教育及音乐理论研究245

一、专业音乐教育245

二、音乐理论研究(包括出版事业)247

附录一: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及答题方式简析250

附录二:中国音乐史自测题及答案253

附录三:中国音乐史考研试题选登266

附录四:主要参考文献271

热门推荐